三七三、城市積患
(好像已經很久沒有更新了。國慶假之後就是連續8天的長班,再就是連續6天的大會,接著就是休息一天又開始上班,整個人都在一種疲累狀態中。今早起床以為是周四了,開車走在路上想一想,好像不對,今天才周三啊!不過這兩天工作不是很忙,思維似乎又迴來了,於是再來更新文文。)
書接上迴:
下了一天一夜的暴雨,城市內澇嚴重,很多街道都被洪水淹沒,轎車、摩托車、行人都無法通行。
東葛路和古城路的地勢比較低窪的街道積水有一米多深,山丹坐的63路公共汽車如無畏的勇士在大水中行進,車身側卷起層層波浪,如船行海中。
看到人行道一個男子,洪水及腰,倔強地推著一輛自行車,艱難地前行。一堆搶險的消防兵在用長長的杆子探測、尋找下水井蓋,一個被急流掀開的下水井入口處,洪水打著璿兒傾瀉而入,幾個交警穿著雨衣在維持秩序,把試圖通行的行人勸阻、改道思賢路。
有幾個不聽勸阻的大爺大媽,拉著手非要通過上百米長的積水,到對麵的飛鳳菜市去買菜。警察人手明顯不夠,抵不住大爺大媽口水橫飛、理直氣壯地說他們不怕,又不是第一次內澇?哪一年不內澇個三次、兩次?啥?繞到思賢路?繞道思賢路要兩個小時以上時間,他們寧願涉水也不想繞路,中午孩子們要迴家吃飯,他們耽擱不起時間。警察攔不住便隻好搖著頭放行,囑咐這群固執的大爺大媽慢慢走、探實腳下的地皮再落腳。
警察叔叔沒敢告訴這群不聽勸阻的老人家,就是昨晚的暴風雨,一個小姑娘踩自行車下班途中,掉進被衝開井蓋的下水道失蹤了。
永城這座青山綠水的美麗城市,下水十分脆弱,用流行的網絡語言來說:就是十分不給力。每一次的大雨、暴雨總是有無數路段內澇積水,城市下水泄洪能力十分有限,所以每一次大雨,城市就變成了一座媲美威尼斯的水城,市民就是困在水中卻不會遊泳的魚,整個城市便半身不遂。
如今城市地麵建設日新月異,而相應的城市汙水處理、下水排洪係統卻是滯後無數年的光景。
中國人的急功近利和短視、麵子工程、官員的政績……導致看上去光鮮亮麗的城市,卻有著小腳老太太一樣蹩腳的下盤,這是很多城市的通病——坐在公車上的山丹這樣想。
在中國,最不懼暴雨的城市,不是首都北京,也不是國際大都市上海,而是青島。早在100多年前,德國人占領青島後,就為這個沿海小漁村,設計了足夠使用百年的現代排水係統,其中雨汙分流模式,即使到今天,還有很多中國城市未能做到。
曾有人問:“如果被帶到一個陌生的國度,如何分辨它是否發達?”
龍應台說:“最好來一場傾盆大雨,足足下它3個小時。”
永城是一座邊陲城市,雖說不大,但作為省會城市,怎麽說也應該有它的優勢所在。
而山丹對永城各市政部門的協調、統籌也是十分無語。不說老城區,就是新城區,每一條新修的柏油馬路都沒有好好通暢過,都是一言不合就用圍欄圈起來一小塊一小塊的施工“地盤”。
最搞笑的一次是,市政領導剛剛在新聞裏炫耀了新修的桃源路十年都不用再動工的話,沒出半年,若幹個“藍色小島”就遍布桃源路,今天是電纜拉線、明天是燃氣布管,再不就是下水道維修,反正是及時“啪啪”地打了領導的臉。
而一些老城區的道路不止狹窄,還破爛。市政部門接到附近居民投訴、報修電話,也是能拖就拖,做到熱情迴應、堅持絕不解決。那些泥泥水水的爛街道就那麽長年累月地暴露在風雨之中,一到大雨天就是一道“亮麗”的海岸線,附近的居民苦不堪言。
那也沒辦法,領導們不住在這些老城區,也不“路過”。
而市政府附近的道路卻是每年翻新一次,瀝青鋪了一層又一層,街道邊人行道的地磚每年倒騰換一次。
對此,小老百姓們隻好適應環境——適者生存嘛。
山丹倒騰了一個多小時,才轉車到了單位,遲到是一定的了,也早已是過了早餐時間,不過一大批人因為道路淹水而無法按時上班。食堂人性化安排,山丹還能拿到一碗熱騰騰的瘦肉粥、一個肉包子。一早上清冷、堵車、折騰的煩累也因為吃了一口熱飯而稍稍緩解。
剛剛穿好白大褂,準備就緒,辦公廳黃處長敲門進來:“山丹醫生,今天下雨堵車,你怎麽來的?你過來的街道有積水嗎?”
“我是坐公共汽車來的,東葛路和古城路積水,所以我堵到剛剛才到不久,您找我有事兒?”山丹客氣地說。
“哦,不要緊的,特殊情況特殊對待嘛。我找你還真是有事,你對六醫院有了解嗎?他們那裏的伽馬刀怎麽樣?”黃處長問道。
“哦,有些了解,不過咖瑪刀我不是很了解,您是要……?”山丹問道。
“我知道你愛人在那個醫院,你幫我打聽一下這個醫院的咖瑪刀怎麽樣。我的小兒子腦部有個腫瘤,已經在醫科大一附院神經外科做過手術了,醫生說還有一部分不能手術切除幹淨的,需要伽馬刀治療,推薦了六醫院的咖瑪刀,你幫我了解一下情況。”黃處長說道。
“伽馬刀其實不是手術,它是一種射線,像紫外線殺掉微生物一樣,它是伽馬射線集中殺死腫瘤細胞,達到像手術切除一樣的效果,所以,醫院就形象地把它比喻為伽馬刀。”山丹做了簡單的說明。
“哦,我也聽醫科大的醫生講了,說是不用開顱就可以達到切除腫瘤的目的,原來是這麽迴事啊。”黃處長聽了山丹直白的比喻,對伽馬刀有了一個直觀的了解。
“是呢,我迴去給您了解一下六醫院的伽馬刀的情況,看看他們的治療流程和病例數,還有實實在在的治愈率,明天告訴您。”山丹說道。
“好的,我就是想了解這個東西到底它有多大的作用,是不是像他們吹得那麽神乎其神。”黃處長微笑道。
“嗯,道理是對的,隻是療效和適應症方麵需要了解。我先了解六醫院的伽馬刀狀況,再結合您孩子的病例,看看是否合適用伽馬刀治療。”山丹迴道。
“好的,那就拜托你了。”黃處長客氣地說。
“不客氣的,您見外了。”山丹客氣地送黃處長走出來。(未完待續。)
(好像已經很久沒有更新了。國慶假之後就是連續8天的長班,再就是連續6天的大會,接著就是休息一天又開始上班,整個人都在一種疲累狀態中。今早起床以為是周四了,開車走在路上想一想,好像不對,今天才周三啊!不過這兩天工作不是很忙,思維似乎又迴來了,於是再來更新文文。)
書接上迴:
下了一天一夜的暴雨,城市內澇嚴重,很多街道都被洪水淹沒,轎車、摩托車、行人都無法通行。
東葛路和古城路的地勢比較低窪的街道積水有一米多深,山丹坐的63路公共汽車如無畏的勇士在大水中行進,車身側卷起層層波浪,如船行海中。
看到人行道一個男子,洪水及腰,倔強地推著一輛自行車,艱難地前行。一堆搶險的消防兵在用長長的杆子探測、尋找下水井蓋,一個被急流掀開的下水井入口處,洪水打著璿兒傾瀉而入,幾個交警穿著雨衣在維持秩序,把試圖通行的行人勸阻、改道思賢路。
有幾個不聽勸阻的大爺大媽,拉著手非要通過上百米長的積水,到對麵的飛鳳菜市去買菜。警察人手明顯不夠,抵不住大爺大媽口水橫飛、理直氣壯地說他們不怕,又不是第一次內澇?哪一年不內澇個三次、兩次?啥?繞到思賢路?繞道思賢路要兩個小時以上時間,他們寧願涉水也不想繞路,中午孩子們要迴家吃飯,他們耽擱不起時間。警察攔不住便隻好搖著頭放行,囑咐這群固執的大爺大媽慢慢走、探實腳下的地皮再落腳。
警察叔叔沒敢告訴這群不聽勸阻的老人家,就是昨晚的暴風雨,一個小姑娘踩自行車下班途中,掉進被衝開井蓋的下水道失蹤了。
永城這座青山綠水的美麗城市,下水十分脆弱,用流行的網絡語言來說:就是十分不給力。每一次的大雨、暴雨總是有無數路段內澇積水,城市下水泄洪能力十分有限,所以每一次大雨,城市就變成了一座媲美威尼斯的水城,市民就是困在水中卻不會遊泳的魚,整個城市便半身不遂。
如今城市地麵建設日新月異,而相應的城市汙水處理、下水排洪係統卻是滯後無數年的光景。
中國人的急功近利和短視、麵子工程、官員的政績……導致看上去光鮮亮麗的城市,卻有著小腳老太太一樣蹩腳的下盤,這是很多城市的通病——坐在公車上的山丹這樣想。
在中國,最不懼暴雨的城市,不是首都北京,也不是國際大都市上海,而是青島。早在100多年前,德國人占領青島後,就為這個沿海小漁村,設計了足夠使用百年的現代排水係統,其中雨汙分流模式,即使到今天,還有很多中國城市未能做到。
曾有人問:“如果被帶到一個陌生的國度,如何分辨它是否發達?”
龍應台說:“最好來一場傾盆大雨,足足下它3個小時。”
永城是一座邊陲城市,雖說不大,但作為省會城市,怎麽說也應該有它的優勢所在。
而山丹對永城各市政部門的協調、統籌也是十分無語。不說老城區,就是新城區,每一條新修的柏油馬路都沒有好好通暢過,都是一言不合就用圍欄圈起來一小塊一小塊的施工“地盤”。
最搞笑的一次是,市政領導剛剛在新聞裏炫耀了新修的桃源路十年都不用再動工的話,沒出半年,若幹個“藍色小島”就遍布桃源路,今天是電纜拉線、明天是燃氣布管,再不就是下水道維修,反正是及時“啪啪”地打了領導的臉。
而一些老城區的道路不止狹窄,還破爛。市政部門接到附近居民投訴、報修電話,也是能拖就拖,做到熱情迴應、堅持絕不解決。那些泥泥水水的爛街道就那麽長年累月地暴露在風雨之中,一到大雨天就是一道“亮麗”的海岸線,附近的居民苦不堪言。
那也沒辦法,領導們不住在這些老城區,也不“路過”。
而市政府附近的道路卻是每年翻新一次,瀝青鋪了一層又一層,街道邊人行道的地磚每年倒騰換一次。
對此,小老百姓們隻好適應環境——適者生存嘛。
山丹倒騰了一個多小時,才轉車到了單位,遲到是一定的了,也早已是過了早餐時間,不過一大批人因為道路淹水而無法按時上班。食堂人性化安排,山丹還能拿到一碗熱騰騰的瘦肉粥、一個肉包子。一早上清冷、堵車、折騰的煩累也因為吃了一口熱飯而稍稍緩解。
剛剛穿好白大褂,準備就緒,辦公廳黃處長敲門進來:“山丹醫生,今天下雨堵車,你怎麽來的?你過來的街道有積水嗎?”
“我是坐公共汽車來的,東葛路和古城路積水,所以我堵到剛剛才到不久,您找我有事兒?”山丹客氣地說。
“哦,不要緊的,特殊情況特殊對待嘛。我找你還真是有事,你對六醫院有了解嗎?他們那裏的伽馬刀怎麽樣?”黃處長問道。
“哦,有些了解,不過咖瑪刀我不是很了解,您是要……?”山丹問道。
“我知道你愛人在那個醫院,你幫我打聽一下這個醫院的咖瑪刀怎麽樣。我的小兒子腦部有個腫瘤,已經在醫科大一附院神經外科做過手術了,醫生說還有一部分不能手術切除幹淨的,需要伽馬刀治療,推薦了六醫院的咖瑪刀,你幫我了解一下情況。”黃處長說道。
“伽馬刀其實不是手術,它是一種射線,像紫外線殺掉微生物一樣,它是伽馬射線集中殺死腫瘤細胞,達到像手術切除一樣的效果,所以,醫院就形象地把它比喻為伽馬刀。”山丹做了簡單的說明。
“哦,我也聽醫科大的醫生講了,說是不用開顱就可以達到切除腫瘤的目的,原來是這麽迴事啊。”黃處長聽了山丹直白的比喻,對伽馬刀有了一個直觀的了解。
“是呢,我迴去給您了解一下六醫院的伽馬刀的情況,看看他們的治療流程和病例數,還有實實在在的治愈率,明天告訴您。”山丹說道。
“好的,我就是想了解這個東西到底它有多大的作用,是不是像他們吹得那麽神乎其神。”黃處長微笑道。
“嗯,道理是對的,隻是療效和適應症方麵需要了解。我先了解六醫院的伽馬刀狀況,再結合您孩子的病例,看看是否合適用伽馬刀治療。”山丹迴道。
“好的,那就拜托你了。”黃處長客氣地說。
“不客氣的,您見外了。”山丹客氣地送黃處長走出來。(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