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七八、一代天驕
吃過早飯,一行人便往成吉思汗陵進發。
和前一天的風景完全不同,一路上綠草如茵,像是在平坦的地平麵上覆蓋了厚厚的一張綠色地毯。放眼望去到處是綠油油的一片,有蜿蜒起伏的丘陵,上麵有各色牲口活動,鳥兒在蔚藍的天空翱翔,還可以看到草原鷹接近雲霄在俯瞰大地,這一派北國風光已經很久沒有出現在山丹的視野裏。
成吉思汗真正的墓葬地其實一直是個未解之謎。
目前得到較多人士認同的觀點主要有:一、蒙古國肯特山南、克魯倫河北;二、蒙古國的杭愛山;三、中國寧夏的六盤山;四、中國內蒙古鄂爾多斯鄂托克旗境內的千裏山。
成吉思汗墓地之所以成為難解之謎,與蒙古族獨特的喪葬習俗有直接的關係:蒙古族的王公貴族死後,多進行秘密潛埋。
據史書記載,蒙古族王公貴族死後,遺體被裝入鑿空的整棵榆木之中然後深埋地下,然後當著駱駝媽媽的麵殺死駱駝寶寶,然後放馬將留有駱駝寶寶鮮血的地麵踏平,再派兵守護,直到長出青草,地麵毫無異樣之後才撤兵而去。
如果後代兒孫要到墓地祭祀,則由母駱駝引路。母駱駝悲鳴的地方,就是墓地。
據《蒙古秘史》記載,蒙古皇族下葬後,也是先用幾百匹戰馬將墓上的地表踏平,再在上麵種草植樹,而後派人長期守陵,直到地表不露任何痕跡方可離開,知情者則會遭到殺戮滅口。
蒙古族還有駝毛吸附靈魂一說,成吉思汗去世時,拿白色公駝的頂鬃,放在成吉思汗的嘴上和鼻子上,直到駝毛不動了,靈魂已經附著在這片白色駝毛上,這時遺體就可以處理掉,而把這團駝毛保存在衣冠塚裏。上世紀50年代成陵落成時,曾經打開過銀棺,發現了這團駝毛。
蒙古人沒有肉身崇拜的傳統,認為人的肉身來自於大自然,去世了也應該迴歸大自然。早日安葬,靈魂方可升天。因此,成吉思汗陵供奉的銀棺靈樞中,保存的是成吉思汗逝世時的靈魂吸附物———白公駝頂鬃,而不是成吉思汗的遺骸
《狼圖騰》中述及的天葬也是普通蒙古人的一種喪葬方式。
在1954年大祭靈時,曾開過棺,當時的內蒙古自治區主席烏蘭夫親眼看過,裏麵卻是有部分人骨。
成吉思汗的第34代嫡孫、中國最後一位蒙古王爺奇忠義老人認為:伊金霍洛旗的成吉思汗陵很重要,並不僅僅是先祖成吉思汗的衣冠塚。成吉思汗的靈棺中有很多秘密,但是不能說。在奇忠義家中現在還珍藏著一幅成吉思汗全家人畫像,畫**12人,成吉思汗的像與現在流傳在世麵上的形象不同。
他說:“從蒙古人的習俗和過去信奉的薩滿教講,祭奠先人主要是祭靈魂,不是祭屍骨。按照蒙古民族的習慣,人將死時,他的最後一口氣——靈魂將離開人體而依附到附近的駝毛上。根據史料記載,吸收成吉思汗先祖最後一口氣——也就是靈魂的駝毛,幾百年來就收藏於鄂爾多斯成吉思汗陵。”
對於成吉思汗骨骸的確切葬地,奇忠義老人認為,“成吉思汗死於現在寧夏**自治區的六盤山,當時是夏季,氣候炎熱,遺體不可能運出很遠,秘葬在鄂爾多斯境內的可能性不是很大”。
所以可以推斷鄂爾多斯的成吉思汗陵隻是一個紀念陵。
成吉思汗陵位於鄂爾多斯市東南部伊金霍洛旗的甘德爾草原上。它作為一座民族的豐碑,記載著蒙古民族輝煌、滄桑的曆史和燦爛的文化。
驅車一小時就到達了成吉思汗陵園,在碧草如織的草原上遠遠就可以看到宏偉巨大的陵園。
成吉思汗陵旅遊區以陵宮為核心,由“三區”、“兩道”、“八景”組成。
“三區”,即“文物保護觀光遊覽區”,以陵宮為核心,占地10平方公裏:“生態恢複保護區”,在核心區的外層,圍繞巴音昌唿格草原周圍的梁地為界,占地20平方公裏,在這個區域內真正實現“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的景象;外圍為“視覺景觀控製區”,占地區50平方公裏。
“兩道”,即從“氣壯山河”入口門景到成吉思汗陵宮的4公裏長的“成吉思汗對道”和環繞巴音昌唿格草原並連接各景點的16公裏“風景道”。
“八景”,即遊客活動中心、遊客教育中心、祭祀觀光瀏覽區、蒙古民俗村、神泉風景區、休閑度假中心、那達慕馬術活動中心和熱氣球俱樂部。
成吉思汗陵旅遊區,首先是宏偉、壯觀的“氣壯山河”入口門景。由高21米的成吉思汗手持蘇勒德的躍馬柱型雕像、左右分別高18米和16米的山岩石壁、底部三層27級台階、西邊與山峰連接的丘陵式牆壁等組成。門景主體建築是成吉思汗震撼世界之偉大壯舉氣魄的縮影。
進入景區,在這片寧靜和諧、綠草如茵的大草地中間,首先耀入眼簾的是四周有鮮豔的紅色高牆圍護,三座相互連通為一體的蒙古包式穹廬金頂大殿巍然聳立,豔麗的屋頂琉璃瓦在初秋的陽光下熠熠生輝。圓頂上部有用藍色琉璃瓦砌成的雲頭花,便是蒙古民族所崇尚的顏色和圖案。
中間正殿高達二十幾米,平麵呈八角形,重簷蒙古包式穹廬頂,上覆黃色琉璃瓦,房簷則為藍色琉璃瓦;東西兩殿為不等邊八角形單簷蒙古包式穹廬頂,一樣覆蓋著黃色琉璃瓦。整個陵園的造型,猶如展翅欲飛的雄鷹,彰顯蒙古民族獨特的建築藝術風格。
正殿正中擺放成吉思汗的雕像,高5米左右,身著盔甲戰袍,腰佩寶劍,相貌英武強悍,威嚴地端坐在大殿中央。塑像背後的弧形背景是“四大汗國”疆圖,標示著七百多年前成吉思汗統率大軍南進中原,西進中亞和歐洲的赫赫戰績。後殿為寢宮,安放四個黃緞罩著的靈包,包內分別供奉成吉思汗和他的三位夫人的靈樞,靈包的前麵擺著一個大供台,台上放置著香爐和長明的酥油燈。這裏還擺放著成吉思汗生前用過的馬鞍等珍貴文物。
東殿安放著成吉思汗的第四子拖雷(元世祖忽必烈之父)及其夫人的靈柩。自窩闊台及其長子之後,蒙古族皇帝都是拖雷的子孫,所以其地位極為顯赫。
西殿供奉著象征著九員大將的九麵旗幟和“蘇勒定”。蘇勒定即為大旗上的鐵矛頭,成吉思汗南征北戰中,用它指揮過千軍萬馬,傳說成吉思汗死後,其靈魂便附在其上,因此在蒙古人民的心目中,蘇勒定是十分神聖的。山丹曾經聽父親說家裏有過一隻“蘇勒定”,解放後“破四舊”時候被紅衛兵“沒收”了,至今下落不明。
在正殿的東西廊中有大型壁畫。主要描繪了成吉思汗出生、遇難、西征、東征、統一蒙古各部等重大事件。壁畫還描繪了成吉思汗的孫子忽必烈統一中國,定都北京,於公元1271年正式改國號為元,並追封成吉思汗為元太祖的盛況。
走在一代天驕成吉思汗的陵園,作為一半蒙古人的後代,山丹覺得心中升起前所未有的民族自豪感。這和小時候漢人認為蒙古人笨、野蠻、落後的境況完全不同,以至於山丹本來可以沿承的蒙古族都改為漢族。如今通過對成吉思汗的認識從而對蒙古族的曆史深入了解才發現:蒙古族是一個強大、智慧的民族,這一點無論放在中國還是世界都無可爭議。
吃過早飯,一行人便往成吉思汗陵進發。
和前一天的風景完全不同,一路上綠草如茵,像是在平坦的地平麵上覆蓋了厚厚的一張綠色地毯。放眼望去到處是綠油油的一片,有蜿蜒起伏的丘陵,上麵有各色牲口活動,鳥兒在蔚藍的天空翱翔,還可以看到草原鷹接近雲霄在俯瞰大地,這一派北國風光已經很久沒有出現在山丹的視野裏。
成吉思汗真正的墓葬地其實一直是個未解之謎。
目前得到較多人士認同的觀點主要有:一、蒙古國肯特山南、克魯倫河北;二、蒙古國的杭愛山;三、中國寧夏的六盤山;四、中國內蒙古鄂爾多斯鄂托克旗境內的千裏山。
成吉思汗墓地之所以成為難解之謎,與蒙古族獨特的喪葬習俗有直接的關係:蒙古族的王公貴族死後,多進行秘密潛埋。
據史書記載,蒙古族王公貴族死後,遺體被裝入鑿空的整棵榆木之中然後深埋地下,然後當著駱駝媽媽的麵殺死駱駝寶寶,然後放馬將留有駱駝寶寶鮮血的地麵踏平,再派兵守護,直到長出青草,地麵毫無異樣之後才撤兵而去。
如果後代兒孫要到墓地祭祀,則由母駱駝引路。母駱駝悲鳴的地方,就是墓地。
據《蒙古秘史》記載,蒙古皇族下葬後,也是先用幾百匹戰馬將墓上的地表踏平,再在上麵種草植樹,而後派人長期守陵,直到地表不露任何痕跡方可離開,知情者則會遭到殺戮滅口。
蒙古族還有駝毛吸附靈魂一說,成吉思汗去世時,拿白色公駝的頂鬃,放在成吉思汗的嘴上和鼻子上,直到駝毛不動了,靈魂已經附著在這片白色駝毛上,這時遺體就可以處理掉,而把這團駝毛保存在衣冠塚裏。上世紀50年代成陵落成時,曾經打開過銀棺,發現了這團駝毛。
蒙古人沒有肉身崇拜的傳統,認為人的肉身來自於大自然,去世了也應該迴歸大自然。早日安葬,靈魂方可升天。因此,成吉思汗陵供奉的銀棺靈樞中,保存的是成吉思汗逝世時的靈魂吸附物———白公駝頂鬃,而不是成吉思汗的遺骸
《狼圖騰》中述及的天葬也是普通蒙古人的一種喪葬方式。
在1954年大祭靈時,曾開過棺,當時的內蒙古自治區主席烏蘭夫親眼看過,裏麵卻是有部分人骨。
成吉思汗的第34代嫡孫、中國最後一位蒙古王爺奇忠義老人認為:伊金霍洛旗的成吉思汗陵很重要,並不僅僅是先祖成吉思汗的衣冠塚。成吉思汗的靈棺中有很多秘密,但是不能說。在奇忠義家中現在還珍藏著一幅成吉思汗全家人畫像,畫**12人,成吉思汗的像與現在流傳在世麵上的形象不同。
他說:“從蒙古人的習俗和過去信奉的薩滿教講,祭奠先人主要是祭靈魂,不是祭屍骨。按照蒙古民族的習慣,人將死時,他的最後一口氣——靈魂將離開人體而依附到附近的駝毛上。根據史料記載,吸收成吉思汗先祖最後一口氣——也就是靈魂的駝毛,幾百年來就收藏於鄂爾多斯成吉思汗陵。”
對於成吉思汗骨骸的確切葬地,奇忠義老人認為,“成吉思汗死於現在寧夏**自治區的六盤山,當時是夏季,氣候炎熱,遺體不可能運出很遠,秘葬在鄂爾多斯境內的可能性不是很大”。
所以可以推斷鄂爾多斯的成吉思汗陵隻是一個紀念陵。
成吉思汗陵位於鄂爾多斯市東南部伊金霍洛旗的甘德爾草原上。它作為一座民族的豐碑,記載著蒙古民族輝煌、滄桑的曆史和燦爛的文化。
驅車一小時就到達了成吉思汗陵園,在碧草如織的草原上遠遠就可以看到宏偉巨大的陵園。
成吉思汗陵旅遊區以陵宮為核心,由“三區”、“兩道”、“八景”組成。
“三區”,即“文物保護觀光遊覽區”,以陵宮為核心,占地10平方公裏:“生態恢複保護區”,在核心區的外層,圍繞巴音昌唿格草原周圍的梁地為界,占地20平方公裏,在這個區域內真正實現“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的景象;外圍為“視覺景觀控製區”,占地區50平方公裏。
“兩道”,即從“氣壯山河”入口門景到成吉思汗陵宮的4公裏長的“成吉思汗對道”和環繞巴音昌唿格草原並連接各景點的16公裏“風景道”。
“八景”,即遊客活動中心、遊客教育中心、祭祀觀光瀏覽區、蒙古民俗村、神泉風景區、休閑度假中心、那達慕馬術活動中心和熱氣球俱樂部。
成吉思汗陵旅遊區,首先是宏偉、壯觀的“氣壯山河”入口門景。由高21米的成吉思汗手持蘇勒德的躍馬柱型雕像、左右分別高18米和16米的山岩石壁、底部三層27級台階、西邊與山峰連接的丘陵式牆壁等組成。門景主體建築是成吉思汗震撼世界之偉大壯舉氣魄的縮影。
進入景區,在這片寧靜和諧、綠草如茵的大草地中間,首先耀入眼簾的是四周有鮮豔的紅色高牆圍護,三座相互連通為一體的蒙古包式穹廬金頂大殿巍然聳立,豔麗的屋頂琉璃瓦在初秋的陽光下熠熠生輝。圓頂上部有用藍色琉璃瓦砌成的雲頭花,便是蒙古民族所崇尚的顏色和圖案。
中間正殿高達二十幾米,平麵呈八角形,重簷蒙古包式穹廬頂,上覆黃色琉璃瓦,房簷則為藍色琉璃瓦;東西兩殿為不等邊八角形單簷蒙古包式穹廬頂,一樣覆蓋著黃色琉璃瓦。整個陵園的造型,猶如展翅欲飛的雄鷹,彰顯蒙古民族獨特的建築藝術風格。
正殿正中擺放成吉思汗的雕像,高5米左右,身著盔甲戰袍,腰佩寶劍,相貌英武強悍,威嚴地端坐在大殿中央。塑像背後的弧形背景是“四大汗國”疆圖,標示著七百多年前成吉思汗統率大軍南進中原,西進中亞和歐洲的赫赫戰績。後殿為寢宮,安放四個黃緞罩著的靈包,包內分別供奉成吉思汗和他的三位夫人的靈樞,靈包的前麵擺著一個大供台,台上放置著香爐和長明的酥油燈。這裏還擺放著成吉思汗生前用過的馬鞍等珍貴文物。
東殿安放著成吉思汗的第四子拖雷(元世祖忽必烈之父)及其夫人的靈柩。自窩闊台及其長子之後,蒙古族皇帝都是拖雷的子孫,所以其地位極為顯赫。
西殿供奉著象征著九員大將的九麵旗幟和“蘇勒定”。蘇勒定即為大旗上的鐵矛頭,成吉思汗南征北戰中,用它指揮過千軍萬馬,傳說成吉思汗死後,其靈魂便附在其上,因此在蒙古人民的心目中,蘇勒定是十分神聖的。山丹曾經聽父親說家裏有過一隻“蘇勒定”,解放後“破四舊”時候被紅衛兵“沒收”了,至今下落不明。
在正殿的東西廊中有大型壁畫。主要描繪了成吉思汗出生、遇難、西征、東征、統一蒙古各部等重大事件。壁畫還描繪了成吉思汗的孫子忽必烈統一中國,定都北京,於公元1271年正式改國號為元,並追封成吉思汗為元太祖的盛況。
走在一代天驕成吉思汗的陵園,作為一半蒙古人的後代,山丹覺得心中升起前所未有的民族自豪感。這和小時候漢人認為蒙古人笨、野蠻、落後的境況完全不同,以至於山丹本來可以沿承的蒙古族都改為漢族。如今通過對成吉思汗的認識從而對蒙古族的曆史深入了解才發現:蒙古族是一個強大、智慧的民族,這一點無論放在中國還是世界都無可爭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