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曲終人散


    山丹出生兩個月後,山丹二嬸生了個小子,起名兒叫毛蛋兒。兩個孩子慢慢長大了一些。


    鐵蛋兒爺爺很疼毛蛋兒,整天架在脖子上拉屎撒尿,山丹父母下地幹活兒,她小小的身影跟在他們後麵。她多少次希望爺爺把自己也架在脖子上,她一定乖乖地不拉屎撒尿。


    可是,直到爺爺死掉,山丹的願望都沒有實現。她不懂得恨,隻是傷心她的希望破滅了。


    就在爺爺幫二娃在大門外篩蕎麥埖子的時候,二娃迴屋拿口袋準備裝篩好的埖子時,爺爺倒在地上閉上了眼睛,四、五歲的毛蛋兒和山丹還在爺爺身邊玩呢,看著爺爺慢慢倒下去不動,他們以為他累了躺下休息呢,他們還不懂死亡。


    二娃出來後唿天搶地地嚎啕才讓他們感到了死亡的恐懼。


    一家人開始準備後事,先是給老人穿好早已準備好的壽衣,再把老人放在一塊門板上抬到炕上,老人穿戴整齊光鮮,臉上蓋上一張濕麻紙。


    在院門的東側掛一掛白紙幡,人家看到就知道有人亡故了。屋裏正北的位置點一盞長明燈,不許熄滅,直到出殯時隨棺材同葬。一支支的清香點燃也是不許熄滅的。


    然後把老人事先準備好的四寸厚的樺木板拿出來,請木匠快快搿好棺材。


    然後差上幾個叔伯的侄子到各家親戚朋友家告喪。告喪的親人帶了白洋布的孝帽子,腰裏係了麻繩的孝帶。每到一家先對著正位磕三個響頭,然後幹嚎幾聲,告訴人家親人歿了,幾日幾時出殯,請人家來相送。


    然後鐵蛋兒大請紙匠來做紙貨:磚瓦房、馬車、牛、馬、羊、雞、鴨、豬、不同工種的長工、搖錢樹、金山銀山、米麵成堆......屋裏各色用具一應俱全,鍋碗瓢盆、大炕灶台、被褥衣服,五尺的大紅櫃、三尺的大板箱......五顏六色金光閃閃。房門院裏有紙糊的傭人,掃地、做飯、喂豬的各色下人有十多口。


    山丹和毛蛋兒整天在鬧哄哄的人群裏鑽來鑽去,熱鬧非凡。家裏從來沒有這麽熱鬧過,一下子來了這麽多人還有肉吃,看來爺爺的死給他們帶來的快樂遠遠多於大人們的憂傷。


    毛蛋兒居然和他大說:“爺爺死了真好,可以吃糕了!”被二娃狠狠揍了一頓!他不懂明明是好啊,為什麽還挨揍?!


    各色孝子賢孫都穿戴不同的孝服:閨女、媳婦穿開襟的孝衫,戴長尾巴的孝帽,臉前還有一個單層的布簾;兒子是全身的孝衣、三角的孝帽;女婿的孝衫很是大塊,蓋過屁股的長衫,還有大大的禮帽,孝褲孝鞋,從頭到腳全副武裝。兒女輩的都要腰間係幾條麻繩。孫輩的孫子滿12歲的要穿一件孝衫,戴孝帽,孝帽上縫上一個紅布十字,外孫縫的是藍布十字。不滿12歲的鐵蛋兒、山丹和毛蛋兒都是背後背了一塊白洋布上縫著一個紅十字。其他親戚按輩份不同各穿戴不同的孝服,孝服除了本姓家的閨女外,其他人的都是東家也就是兒子準備的。打發玩亡者,孝服就各自留下來,那時候也算是不小的福利。


    鐵蛋兒爺爺的葬禮很是隆重:請了兩班鼓匠,幾個嗩呐吹得震天響。鼓匠是女兒請的,因為鐵蛋兒爺爺把一個閨女送人了,所以隻有一個閨女來送終。


    鐵蛋兒爺爺死後第二天木匠就把事先準備好的木板做好了棺材,鐵蛋兒爺爺在算好的時辰入殮。擺放在東牆底,搭了靈棚。靈前立起來一根碗口粗的樹,上麵掛著剪好的引魂幡。棺材前放了各色祭品:雞、豬、羊、點心、炸油糕、也有一盞長明燈。


    每天的早、中、晚餐前媳婦、女兒、侄女、外甥女等等女性家屬都要哭一頓,在靈前的孝盆裏燒一通紙錢。


    每個哭泣的親人都在哭訴著不同的心境,女兒在哭訴對父親的思念和無限的傷心;媳婦在哭訴自己的委屈和苦楚;各色親戚哭訴各自的無奈和苦命。伴隨著不同音調的嚎哭聲,鼓匠班的吹鼓手也賣命地吹打起來,一派熱鬧景象!


    蒙古高原地廣人稀,任何紅白事宴都是讓大夥兒聚一聚熱鬧一番的最好理由。周圍十裏八村的人都來吊唁和看熱鬧。


    但凡沾親帶故的人家都會拿十三個白麵大饃饃,饃饃中要夾心,有錢一點的人家夾著紅棗,沒錢的人家就夾塊土豆。然後每人拿兩毛、五毛不等的禮金。


    平常故者在院裏停放7天,有錢一點人家放9天11天,最多可以放13天。鐵蛋兒爺爺家是沒落的地主,也是山西走西口到當地的大戶人家,所以決定9天出殯。


    出殯前一天晚上要“叫唁”,所有的親人每人拿一支“戳喪棒”,是用一根尺把長的楊木枝貼上白的麻紙幡,按輩分親疏排列,一個一個鞠躬彎腰拉著前麵一個的孝衫。


    先是兒子去廟裏祭祀:告知各位神仙今夜將為親人“叫唁”,敬過香燭,然後是陰陽先生看好一個時辰,一通“二踢腳”響過,“叫唁”的部隊就出發了,出發的方位和行程都是陰陽先生事先布置好的。


    前麵是“鼓匠班”領頭,敲敲打打吹吹,後麵是孝子賢孫們的隊伍哭聲震天,一路上不停地撒出五穀和紙錢,有幾個點要燒幾堆篝火,燒一些紙錢,“鼓匠班”賣力地吹打,親人們大聲地嚎哭。


    到了那座古老的寺廟,說是廟,其實已經敗爛不堪了,廟裏也沒有神像,隻是一堆破牆斷壁而已。“破四舊”時廟已被拆除,神像被推倒,具體供奉的是哪一尊神大夥都不清楚,但據說有一個娘娘廟和一個關公廟,鐵蛋兒大小時候見過幾個畫著五彩的神像的。


    因為鐵蛋兒的姑媽不好養活孩子,一口氣夭折了3個,一次她曾經帶鐵蛋兒大到娘娘廟求子,用一個蒸好的麵娃娃換一個自己的娃娃,但卻未能如願。


    姑媽的婆婆是當時很出名的大仙,她告訴媳婦要抱養一個別人的孩子方可有自己的孩子。媳婦不以為然把希望寄托在娘娘廟的送子娘娘身上,但換了幾次都沒能成功。於是不得不聽從婆婆的教導:抱了牧區一個蒙古人的孩子來養。


    解放前,鐵蛋兒姑媽的婆婆人稱“花大仙”,她有很大的神通,治病救人那是一絕。


    一次,鐵蛋兒爺爺上山采藥材,不小心摔下懸崖,找到時已氣息奄奄,“花大仙”開始準備喝茶上仙,先敬三炷香,祈求大仙顯靈。哈欠打了十幾個,寒戰打了幾十個,終於,口音一變大仙上身了。隻見她眯著眼說要去陰朝地府看看鐵蛋兒爺爺的陽壽到限沒有。一會兒工夫,大仙睜開眼睛說陽壽沒到還有得救。


    摔下山的原因是鐵蛋兒爺爺衝撞了一窩山上修行的狐精,他踏了人家的家門,還在人家的房子上亂挖亂采。被人家推下山的。好在他陽壽未到狐精也沒想害人,才得以保住性命。


    “花大仙”從嘴裏拿出一根根銀針,幫鐵蛋兒爺爺紮在腦袋上,用米酒點燃的火花全身清洗過,然後寫了一張符燒成灰給鐵蛋兒爺爺用酒喝下。一個時辰後,“花大仙”把銀針取下放入口中收迴。告訴鐵蛋兒家人:無妨了。大仙打一激靈仙家退去。再看老太太已是一身汗水、疲憊不堪了。


    不幾天,鐵蛋兒爺爺已經恢複了精氣神,為了報答救命之恩,於是把閨女許配給了“花大仙”的兒子做了媳婦。


    可惜媳婦嫁過來之後,一連生了3個孩子都半路夭折未能養大,“花大仙”也已進入遲暮之年,神通明顯不如從前,隻告訴媳婦抱養一個孩子來積善積德,增加自己子嗣的延續。老人家在去世前,有人曾經看到一隻大如籮筐的刺蝟蜷伏在她家的東牆上。後來人們都說老人家頂的是刺蝟大仙。


    大班人馬到了古廟遺址處,三叩九拜。祈求神靈庇護老爺子的子子孫孫,保佑老爺子早日托生。


    行進完既定路線一圈後,孝子賢孫們瘋焉似的往家跑,每個人搶一個大家敬供的大饃饃,叫“搶富貴”。據說誰搶到的最大最好的,未來的日子就最有福氣,意思是搶到了先祖留下來的福分。


    等東家把各位親朋好友安排吃過宵夜後,親人們要在一個合適的時辰開棺見親人最後一麵,放一枚銀錢到故去的人口中,叫“口含錢”;寬大的衣袖裏放入很多不同形狀的烙餅叫做“打狗餅”,為的是在去往閻王爺那報道時,可以有所表示,路上不被狗仔子們欺負。


    然後是合棺釘卯,釘是木釘,棺材和陪葬都不允許有一絲一毫的鐵器。一邊釘一邊喊,“躲釘咯,躲釘咯。”


    早在人故去之時,已經派了幾個人打墓了,挖好一個按標準規格方方正正的墓穴,第9天的淩晨,按照陰陽先生算計好的時辰起陵,“鼓匠班”領路,長孫扛著引魂幡,八人抬棺,後麵跟著長長的送葬隊伍,途中沒有停歇,按時辰下葬,長孫摔破9天一直用來燒紙錢的孝盆,長子填第一鍬土,然後親人們都動手填土讓老人家入土為安了。


    鐵蛋兒爺爺這一生這場戲便告一段落,曲終人散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靈性蒙古高原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蒙古草原鷹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蒙古草原鷹並收藏靈性蒙古高原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