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此同時,開封一座王府內,兩個中年男子在廳內交談。他們相貌頗為相似,是一對兄弟。這兩人便是昔日宋神宗的第十二、十四子——趙俁(yu第三聲)、趙偲(cai第一聲),他們是同母兄弟。
趙俁對趙偲說:“如今太原岌岌可危,真定也是危在旦夕,陛下此時不積極備戰,反倒聽信奸臣妖言,去信那什麽六甲神兵,簡直是荒唐至極!”
趙偲聽罷長歎道:“兄長,太原、真定乃至整個北方必然都會落入金人之手。此時死守東京,縱然守住也隻能解一時之困,需要有一個長遠之計啊。”
趙俁一時沉默,隨後好似想到了什麽,麵帶怒色的問趙偲道:“那依你之見該當如何?難道東京不守了嗎?趙偲!雖然你我是同母兄弟,你若敢做對不起列祖列宗之事,休怪我無情!”
趙偲見趙俁動了真格急忙解釋:“兄長莫急,小弟不是那個意思。我是在想,北方失地若不收複,則我大宋國都時刻受金人鐵蹄威脅,這樣實在太危險了。試想一旦東京被圍,城破之後結果會如何?皇室親族多在東京,宗廟靈位也在此處,金人若學項羽,我趙氏便有滅頂之災。”
當初項羽入鹹陽,將子嬰等嬴氏族人幾乎屠殺殆盡,經趙偲這麽一提,趙俁立刻意識到事情的嚴重性。
“你既然想到了,心中可有打算?”趙俁相信趙偲已經有了計劃。
果然,趙偲告訴趙俁,這次東京能守住則守,守不住則放棄。但無論結果如何都要遷都,而他認為將新都定在南京應天府最為合適。
“應天府確是新都的絕佳之所,不過,遷都事關重大,不可草率行事。依我看,還是等擊退金兵且確保其短期不會再次南下之時,再行遷都較為穩妥。”趙俁思索一番而後說道。
“父王,兒臣以為不妥,還是應當早做打算,以防不測。”
趙偲正要反駁,卻聽到有人將他的想法說了出來,扭頭一看,原來是趙俁的嫡子趙應龍走了進來。
“一點規矩都沒有,我與你十四叔商議國家大事,哪有你說話的份?出去!”趙俁對於自己兒子“無禮”感到生氣。
趙應龍知道自己父親確實動怒,不過有些話他不吐不快,他說:“兒臣自知失禮,父王若要懲罰兒臣毫無怨言。隻是方才聽父王所言,兒臣以為甚是不妥,故冒大不敬前來進言。”
“兄長,且聽聽吧,應龍非一般人可比,或許他真有見解也說不定。”趙偲替趙應龍說話道。
趙俁見趙偲如此說,也不好再堅持,便道:“既然你十四叔如此說,我便聽聽你有何道理,若是一派胡言,休怪我加倍懲罰。”
“謝父王、十四叔。”趙應龍謝過之後緊接著說:“父王,恕兒臣直言,此次東京必然不保。”
“混賬,果然胡言亂語……”趙俁氣道。
“父王且聽我說,上一次之所以能夠守住東京,賴梁溪先生(李綱)等一班忠臣及城內軍民上下一心。然如今奸臣掌權,忠臣皆造貶黜不在東京。當此之時,東京何以抵擋金人鐵騎?”
趙應龍一番話讓趙俁和趙偲都陷入了深思,他們不是不知道現在朝廷的狀況,可他們也沒有辦法。現在宋欽宗趙桓一心求和,宰相何栗和樞密使馮澥投其所好。縱使趙俁、趙偲是宋徽宗的兄弟、趙桓的長輩,官至太師,也難以規勸欽宗。
“兄長,這正是我的擔憂。”趙偲打破了沉默。
“難道真要現在就遷都?絕對不行!此時遷都,與逃跑何異?陛下必定大失軍心民心。東京乃是國都,是社稷所在,決不能拱手相讓給金人!”趙俁激動地說道。
“兄長,並非是將東京拱手相讓,東京自然要守,隻是將都城改在應天府,讓陛下和文武大臣以及一應事物遷往新都。”趙偲解釋道。
然而趙俁依然認為不妥,在他看來,皇帝留在這裏是有必要的,皇帝若是走了,那些將士隻怕也無心戀戰了。
就在趙俁的思緒進退維穀之際,趙俁的另外兩個兒子——趙有章、趙有亮慌慌張張跑了過來。趙俁正在深思,卻被他們打斷,但就在他要怒斥之時,趙有章告訴了他一個消息:太原失守了。
“太原失守,金兵不日將抵達東京——兄長,我們速去皇宮!”趙偲已經意識到了事情的嚴重性。
趙俁點頭說道:“你先去,我隨後就到。”
趙偲沒有多想直奔皇宮而去,這邊趙俁麵色凝重的對自己三個兒子說:“你們現在帶上一些金銀細軟,馬上出城!去福建找威武軍節度使劉其山,他是我的故交。告訴他,東京北圍,速來勤王!”
兄弟三人不明所以,趙有章不由問道:“父王,若是搬救兵,為何不是西軍,而是千裏迢迢到福建去?何況,我大宋最精銳的便是西軍。”
趙應龍解釋道:“二弟,金兵同樣知道西軍是我們最後一支精兵。如今太原失守,金兵必然渡過黃河、西趨洛陽,進而封鎖潼關阻礙西軍東進勤王。”
不過他卻也不明白,去哪裏搬救兵不行,非要去福建。遠水解不了近渴的道理他相信自己的父王不會不明白,隻怕不僅僅是因為那裏有他的故交。
趙俁知道自己的兒子們會有疑惑,便解釋道:“我對你們說實話吧,我擔心大宋難逃此劫。現在時間緊迫我不能一一說明,你們隻要記住,劉其山他是一定會幫你們的,這是其一。其二,從福建出兵北上之後,如未聽到東京城坡的消息則繼續北上,若是東京城坡,則立即迴福建。原因你們自己參悟吧,我現在要立即去麵見聖上。”
趙俁說完也不理會三子,正要出門時,趙應龍問了一句:“可否帶母後和兩位妹妹一同前往?”
趙俁迴頭說了一句“攜帶女眷行事多有不便,她們我自有安排,爾等速去。”後便策馬出了王府。
趙俁對趙偲說:“如今太原岌岌可危,真定也是危在旦夕,陛下此時不積極備戰,反倒聽信奸臣妖言,去信那什麽六甲神兵,簡直是荒唐至極!”
趙偲聽罷長歎道:“兄長,太原、真定乃至整個北方必然都會落入金人之手。此時死守東京,縱然守住也隻能解一時之困,需要有一個長遠之計啊。”
趙俁一時沉默,隨後好似想到了什麽,麵帶怒色的問趙偲道:“那依你之見該當如何?難道東京不守了嗎?趙偲!雖然你我是同母兄弟,你若敢做對不起列祖列宗之事,休怪我無情!”
趙偲見趙俁動了真格急忙解釋:“兄長莫急,小弟不是那個意思。我是在想,北方失地若不收複,則我大宋國都時刻受金人鐵蹄威脅,這樣實在太危險了。試想一旦東京被圍,城破之後結果會如何?皇室親族多在東京,宗廟靈位也在此處,金人若學項羽,我趙氏便有滅頂之災。”
當初項羽入鹹陽,將子嬰等嬴氏族人幾乎屠殺殆盡,經趙偲這麽一提,趙俁立刻意識到事情的嚴重性。
“你既然想到了,心中可有打算?”趙俁相信趙偲已經有了計劃。
果然,趙偲告訴趙俁,這次東京能守住則守,守不住則放棄。但無論結果如何都要遷都,而他認為將新都定在南京應天府最為合適。
“應天府確是新都的絕佳之所,不過,遷都事關重大,不可草率行事。依我看,還是等擊退金兵且確保其短期不會再次南下之時,再行遷都較為穩妥。”趙俁思索一番而後說道。
“父王,兒臣以為不妥,還是應當早做打算,以防不測。”
趙偲正要反駁,卻聽到有人將他的想法說了出來,扭頭一看,原來是趙俁的嫡子趙應龍走了進來。
“一點規矩都沒有,我與你十四叔商議國家大事,哪有你說話的份?出去!”趙俁對於自己兒子“無禮”感到生氣。
趙應龍知道自己父親確實動怒,不過有些話他不吐不快,他說:“兒臣自知失禮,父王若要懲罰兒臣毫無怨言。隻是方才聽父王所言,兒臣以為甚是不妥,故冒大不敬前來進言。”
“兄長,且聽聽吧,應龍非一般人可比,或許他真有見解也說不定。”趙偲替趙應龍說話道。
趙俁見趙偲如此說,也不好再堅持,便道:“既然你十四叔如此說,我便聽聽你有何道理,若是一派胡言,休怪我加倍懲罰。”
“謝父王、十四叔。”趙應龍謝過之後緊接著說:“父王,恕兒臣直言,此次東京必然不保。”
“混賬,果然胡言亂語……”趙俁氣道。
“父王且聽我說,上一次之所以能夠守住東京,賴梁溪先生(李綱)等一班忠臣及城內軍民上下一心。然如今奸臣掌權,忠臣皆造貶黜不在東京。當此之時,東京何以抵擋金人鐵騎?”
趙應龍一番話讓趙俁和趙偲都陷入了深思,他們不是不知道現在朝廷的狀況,可他們也沒有辦法。現在宋欽宗趙桓一心求和,宰相何栗和樞密使馮澥投其所好。縱使趙俁、趙偲是宋徽宗的兄弟、趙桓的長輩,官至太師,也難以規勸欽宗。
“兄長,這正是我的擔憂。”趙偲打破了沉默。
“難道真要現在就遷都?絕對不行!此時遷都,與逃跑何異?陛下必定大失軍心民心。東京乃是國都,是社稷所在,決不能拱手相讓給金人!”趙俁激動地說道。
“兄長,並非是將東京拱手相讓,東京自然要守,隻是將都城改在應天府,讓陛下和文武大臣以及一應事物遷往新都。”趙偲解釋道。
然而趙俁依然認為不妥,在他看來,皇帝留在這裏是有必要的,皇帝若是走了,那些將士隻怕也無心戀戰了。
就在趙俁的思緒進退維穀之際,趙俁的另外兩個兒子——趙有章、趙有亮慌慌張張跑了過來。趙俁正在深思,卻被他們打斷,但就在他要怒斥之時,趙有章告訴了他一個消息:太原失守了。
“太原失守,金兵不日將抵達東京——兄長,我們速去皇宮!”趙偲已經意識到了事情的嚴重性。
趙俁點頭說道:“你先去,我隨後就到。”
趙偲沒有多想直奔皇宮而去,這邊趙俁麵色凝重的對自己三個兒子說:“你們現在帶上一些金銀細軟,馬上出城!去福建找威武軍節度使劉其山,他是我的故交。告訴他,東京北圍,速來勤王!”
兄弟三人不明所以,趙有章不由問道:“父王,若是搬救兵,為何不是西軍,而是千裏迢迢到福建去?何況,我大宋最精銳的便是西軍。”
趙應龍解釋道:“二弟,金兵同樣知道西軍是我們最後一支精兵。如今太原失守,金兵必然渡過黃河、西趨洛陽,進而封鎖潼關阻礙西軍東進勤王。”
不過他卻也不明白,去哪裏搬救兵不行,非要去福建。遠水解不了近渴的道理他相信自己的父王不會不明白,隻怕不僅僅是因為那裏有他的故交。
趙俁知道自己的兒子們會有疑惑,便解釋道:“我對你們說實話吧,我擔心大宋難逃此劫。現在時間緊迫我不能一一說明,你們隻要記住,劉其山他是一定會幫你們的,這是其一。其二,從福建出兵北上之後,如未聽到東京城坡的消息則繼續北上,若是東京城坡,則立即迴福建。原因你們自己參悟吧,我現在要立即去麵見聖上。”
趙俁說完也不理會三子,正要出門時,趙應龍問了一句:“可否帶母後和兩位妹妹一同前往?”
趙俁迴頭說了一句“攜帶女眷行事多有不便,她們我自有安排,爾等速去。”後便策馬出了王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