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1章 跨海
我本想躺平,皇帝非逼我站隊太子 作者:落雪長安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子時,一隊人馬緩緩來到南門,此時他們根本不敢打火把。
楊開騎著馬上前,走到城門下。
“是楊開兄弟嗎?”
楊開見城頭上果然是張卯,便說道:“正是在下。”
“開城門。”
不一會,城門打開,楊開帶著人緩緩進城。
一隊人馬有五六百人,個個身穿黑衣。
等所有人都進城後,張卯已經來到城下。
“王爺讓我轉告你,他在府裏召集衛隊,你帶人去王府與他匯合。”
“多謝了,走!”
待他們離開南門不久,城門就徹底關死。
五六百人走了一刻鍾,突然,兩邊火把亮了起來。
楊開大驚:“不好。”
此時前後湧來大量折衝府士兵,手拿盾牌,長槍,弓箭,將這些人圍在大街中央。
“不好,上當了,城中出現變故了。”
此時折衝都尉耿樺站了出來:“叛賊聽著,放下武器投降,饒爾等不死。”
楊開此時很憤怒,他大聲說道:“弟兄們,殺出去。”
黑衣人紛紛朝著北麵衝殺而去。
耿燁見此,大手一揮:“放箭。”
四年的弓箭手紛紛放箭,一個個黑衣人應聲倒地。
“殺!”
盾牌兵在前,長槍兵在後,一步步向黑衣人靠近。
這些人雖然訓練有素,可究竟隻是為了暗殺之類的行動,麵對正規軍,他們有能耐使不出來。
即便如此,折衝府這邊還是被撕開一道口子。
就在這時,按察司帶著人趕來了,再次將這些人圍住了。
“你們聽著,李重山已被拿下,王府衛隊已經投降,爾等不要冥頑不靈,放下武器投降,饒爾等不死。”
此時楊開卻大聲喊道:“不要聽他們胡說,弟兄們,殺出一條血路,否則我們都活不了。”
聞顏從部下手裏拿過一把長弓,搭弓射出一箭,正中楊開心窩,楊開應聲倒地,沒了氣息。
“放下武器投降,否則格殺勿論。”
楊開死了,另一個人站了出來:“弟兄們,王爺待我們恩重如山,我等做那喪家之犬時,是王爺收留了我們,今天就是我們報答王爺的時候,隨我殺出去,救王爺。”
“殺出去,救王爺。”
聞顏見此無奈的搖了搖頭:“既然你們找死,那就成全你們,放箭!”
一陣箭雨過後,又躺了一片。
五六百人,如今能動的隻有一半。
後方的折衝府士兵再次壓了上來。
聞顏抽出繡春刀,一馬當先衝了上去,按察司其他人也跟著衝了上去。
見此情形,折衝都尉耿樺,果毅都尉陳誠也跟著殺了上去。
半個時辰後,黑衣人隻剩下十幾個人還有戰鬥力,不過折衝府這邊,以及聞顏帶來的建州州兵也傷亡不小。
不得不說,這幫人確實有戰鬥力,好在他們並沒有突圍出去。
十幾個人,戰戰兢兢的聚在一起,聞顏也懶得再戰,給耿樺一個眼神,耿樺立刻明白。
“弓箭手,放箭。”
一陣箭雨過後,十幾人紛紛中箭倒地。
“格殺勿論。”
隨著聞顏的話說出,折衝府士兵們拿著長槍向那些受了傷還沒有死的黑衣人捅去。
一場戰鬥下來,折衝府死亡十八人,傷了兩百多人,好在大多都是輕傷。
而州兵這邊就比較慘了,死了四十多人,傷了一百多,按察司重傷十一人,輕傷七人。
耿樺和陳誠都掛了彩,好在平息了。
聞顏不敢耽擱,立刻讓人飛鴿傳書給顧承寧,匯報這裏的事。
顧承寧收到消息後,命常冼率領一千五百人護送妻子兒女迴京,他親自帶著五百人,租了幾條大船,沿江入海,從海上直奔建州。
這是顧承寧第一次在海上乘船,即便船不小,可他和很多龍武衛一樣,暈船。
整個衛隊,此時戰鬥力大大削弱,好在長州刺史不放心,派了一百州兵跟著,這些人從小在江邊,海邊長大。
顧承寧之前坐船都是在運河上行走,所以船體比較穩當,第一次在海上,晃的他直想吐。
此時他正躺在船艙休息,負責這條漁船的漁民來到船艙外,被護衛攔住了。
“止步。”
“軍爺,陛下暈船,我這裏準備了一些紫奈,可以緩解暈船的症狀。”
(紫奈實際上就是蘋果,很多人都認為,蘋果是外來品,實際上蘋果就是本土水果。
隻是十九世紀引進的蘋果口感更好,所以才慢慢被淘汰,可仍舊有保留下來的。
很多東西,實際上我們本土就有,比如棉花,以前公認棉花是南北朝時期傳入我國的東南沿海地區,宋朝廣泛種植應用。
直到六十年代,在新疆出土的棉製品,確定了早在三千年前,我們就有棉花,至於有人要硬杠,那就仁者見仁了,扯遠了。)
船艙傳來顧承寧的聲音。
“讓他進來。”
接著一個五十歲左右老人走了進來,一進來就跪了下來。
“小人見過陛下。”
“起來說話。”
“是。”
老人看著有些緊張,顧承寧見此便讓他到自己身邊來坐,老人卻不敢。
“嗬嗬,老弟不要怕,朕雖然是皇帝,可也是人。”
老人這才戰戰兢兢的坐了下來,將一個竹籃遞了過去。
“小人上船是帶了一些紫奈,這東西可以緩解暈船,特來獻給陛下。”
顧承寧接過去後,先放到了一邊。
“老弟,你不是東家吧?”
“陛下說的是,小人從小跟著父親給東家打魚,已經快四十年了,不瞞陛下,小人小時候跟著父親偷偷出過海。”
“我們這些漁民,靠著海卻不能出海打魚,實在……幸得陛下開了海禁,如今沿海漁民日子才慢慢好了起來。”
“朕作為一國之君,讓百姓過上好日子,是朕的職責,不必謝朕。”
“聽說陛下已經六十有三了,陛下還要保重身體,畢竟歲月不饒人。”
“嗬嗬,知道了,你也是呀。”
接著老頭便起身告辭了,顧承寧也沒留他。
隨後拿起一個紫奈,準備要吃,一旁的衛隊長趕忙說道:“陛下,先讓臣嚐過,陛下再吃。”
顧承寧擺擺手:“不用,那老弟一片好意,他不會害朕。”
說完咬了一口,雖然味道不怎麽樣,不過顧承寧還是很滿足。
楊開騎著馬上前,走到城門下。
“是楊開兄弟嗎?”
楊開見城頭上果然是張卯,便說道:“正是在下。”
“開城門。”
不一會,城門打開,楊開帶著人緩緩進城。
一隊人馬有五六百人,個個身穿黑衣。
等所有人都進城後,張卯已經來到城下。
“王爺讓我轉告你,他在府裏召集衛隊,你帶人去王府與他匯合。”
“多謝了,走!”
待他們離開南門不久,城門就徹底關死。
五六百人走了一刻鍾,突然,兩邊火把亮了起來。
楊開大驚:“不好。”
此時前後湧來大量折衝府士兵,手拿盾牌,長槍,弓箭,將這些人圍在大街中央。
“不好,上當了,城中出現變故了。”
此時折衝都尉耿樺站了出來:“叛賊聽著,放下武器投降,饒爾等不死。”
楊開此時很憤怒,他大聲說道:“弟兄們,殺出去。”
黑衣人紛紛朝著北麵衝殺而去。
耿燁見此,大手一揮:“放箭。”
四年的弓箭手紛紛放箭,一個個黑衣人應聲倒地。
“殺!”
盾牌兵在前,長槍兵在後,一步步向黑衣人靠近。
這些人雖然訓練有素,可究竟隻是為了暗殺之類的行動,麵對正規軍,他們有能耐使不出來。
即便如此,折衝府這邊還是被撕開一道口子。
就在這時,按察司帶著人趕來了,再次將這些人圍住了。
“你們聽著,李重山已被拿下,王府衛隊已經投降,爾等不要冥頑不靈,放下武器投降,饒爾等不死。”
此時楊開卻大聲喊道:“不要聽他們胡說,弟兄們,殺出一條血路,否則我們都活不了。”
聞顏從部下手裏拿過一把長弓,搭弓射出一箭,正中楊開心窩,楊開應聲倒地,沒了氣息。
“放下武器投降,否則格殺勿論。”
楊開死了,另一個人站了出來:“弟兄們,王爺待我們恩重如山,我等做那喪家之犬時,是王爺收留了我們,今天就是我們報答王爺的時候,隨我殺出去,救王爺。”
“殺出去,救王爺。”
聞顏見此無奈的搖了搖頭:“既然你們找死,那就成全你們,放箭!”
一陣箭雨過後,又躺了一片。
五六百人,如今能動的隻有一半。
後方的折衝府士兵再次壓了上來。
聞顏抽出繡春刀,一馬當先衝了上去,按察司其他人也跟著衝了上去。
見此情形,折衝都尉耿樺,果毅都尉陳誠也跟著殺了上去。
半個時辰後,黑衣人隻剩下十幾個人還有戰鬥力,不過折衝府這邊,以及聞顏帶來的建州州兵也傷亡不小。
不得不說,這幫人確實有戰鬥力,好在他們並沒有突圍出去。
十幾個人,戰戰兢兢的聚在一起,聞顏也懶得再戰,給耿樺一個眼神,耿樺立刻明白。
“弓箭手,放箭。”
一陣箭雨過後,十幾人紛紛中箭倒地。
“格殺勿論。”
隨著聞顏的話說出,折衝府士兵們拿著長槍向那些受了傷還沒有死的黑衣人捅去。
一場戰鬥下來,折衝府死亡十八人,傷了兩百多人,好在大多都是輕傷。
而州兵這邊就比較慘了,死了四十多人,傷了一百多,按察司重傷十一人,輕傷七人。
耿樺和陳誠都掛了彩,好在平息了。
聞顏不敢耽擱,立刻讓人飛鴿傳書給顧承寧,匯報這裏的事。
顧承寧收到消息後,命常冼率領一千五百人護送妻子兒女迴京,他親自帶著五百人,租了幾條大船,沿江入海,從海上直奔建州。
這是顧承寧第一次在海上乘船,即便船不小,可他和很多龍武衛一樣,暈船。
整個衛隊,此時戰鬥力大大削弱,好在長州刺史不放心,派了一百州兵跟著,這些人從小在江邊,海邊長大。
顧承寧之前坐船都是在運河上行走,所以船體比較穩當,第一次在海上,晃的他直想吐。
此時他正躺在船艙休息,負責這條漁船的漁民來到船艙外,被護衛攔住了。
“止步。”
“軍爺,陛下暈船,我這裏準備了一些紫奈,可以緩解暈船的症狀。”
(紫奈實際上就是蘋果,很多人都認為,蘋果是外來品,實際上蘋果就是本土水果。
隻是十九世紀引進的蘋果口感更好,所以才慢慢被淘汰,可仍舊有保留下來的。
很多東西,實際上我們本土就有,比如棉花,以前公認棉花是南北朝時期傳入我國的東南沿海地區,宋朝廣泛種植應用。
直到六十年代,在新疆出土的棉製品,確定了早在三千年前,我們就有棉花,至於有人要硬杠,那就仁者見仁了,扯遠了。)
船艙傳來顧承寧的聲音。
“讓他進來。”
接著一個五十歲左右老人走了進來,一進來就跪了下來。
“小人見過陛下。”
“起來說話。”
“是。”
老人看著有些緊張,顧承寧見此便讓他到自己身邊來坐,老人卻不敢。
“嗬嗬,老弟不要怕,朕雖然是皇帝,可也是人。”
老人這才戰戰兢兢的坐了下來,將一個竹籃遞了過去。
“小人上船是帶了一些紫奈,這東西可以緩解暈船,特來獻給陛下。”
顧承寧接過去後,先放到了一邊。
“老弟,你不是東家吧?”
“陛下說的是,小人從小跟著父親給東家打魚,已經快四十年了,不瞞陛下,小人小時候跟著父親偷偷出過海。”
“我們這些漁民,靠著海卻不能出海打魚,實在……幸得陛下開了海禁,如今沿海漁民日子才慢慢好了起來。”
“朕作為一國之君,讓百姓過上好日子,是朕的職責,不必謝朕。”
“聽說陛下已經六十有三了,陛下還要保重身體,畢竟歲月不饒人。”
“嗬嗬,知道了,你也是呀。”
接著老頭便起身告辭了,顧承寧也沒留他。
隨後拿起一個紫奈,準備要吃,一旁的衛隊長趕忙說道:“陛下,先讓臣嚐過,陛下再吃。”
顧承寧擺擺手:“不用,那老弟一片好意,他不會害朕。”
說完咬了一口,雖然味道不怎麽樣,不過顧承寧還是很滿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