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人,把賈詡叫過來。”
賈詡也很奇怪,大晚上的潘閭找他幹什麽,“主公。”
“你提出的毀田之計,奉孝極力反對,你怎麽看?”
“人之常情。”賈詡提出的計策,他自然知道會引發怎樣的後果,別是郭嘉了,連他自己都想反對。
“你可有兩全其美之法。”
“沒有,但在下卻有一個折中之法。”賈詡的話,讓潘閭和郭嘉眼前一亮。
折中之法,也就是各退一步,這對眼下來是最好不過了,“快。”
“隻毀百姓之田。”
郭嘉一下子就反應了過來,“你是想挑起劉備與世家之間的矛盾。”
“這不是在挑起劉備與百姓之間的矛盾嗎?”
郭嘉:“主公,劉備素來都有仁義之名,所以百姓餓肚子他不會不管,但劉備又不能用軍糧來填飽百姓的肚子,所以他隻能對世家下手。
每一個世家,都占據了大片土地,糧食他們並不缺少,卻不會無緣無故的給人,這樣矛盾就產生了。
劉備失去了世家的支持,那麽這些世家自然會倒向他們,世家才是揚州的地頭蛇,文和妙計啊!”
“奉孝,過譽了,我想的可沒有你那麽多,我隻是想劉備更忙一點而已。”這就是賈詡賈文和,每到關鍵的時候就會縮一下。
這個計策,跟之前最大的不同就是長久之計,劉備與世家的矛盾,隻會一點一點的激發出來,從而愈演愈烈。
郭嘉不在反對了,那潘閭也沒必要一意孤行,比起孫劉聯盟,內部的安穩更加重要。
“奉孝,接下來一段時間有你忙的了,你去當監軍吧!專門負責毀田之事。”
潘閭這樣的任命啊!主要是表現出自己坦蕩,怕郭嘉的心中會有什麽芥蒂。
郭嘉和賈詡,一起離開,“奉孝,我真是羨慕你啊!能得到主公這樣的重視。”
“文和,如果你想的話,想得到這樣的重視並不難吧!不過我要警告你,凡事過猶不及,別到最後害人害己。”
“這也是我一直都不想獻計的原因。”
“你心裏有數就好。”
在接下來的半個月裏,潘閭的大軍,燒毀了很多田地,劉備隻能眼睜睜的看著無法阻止。
一旦孫劉兩方的出兵,潘閭麾下的騎兵就會傾巢而出。
一般田地所在之處,都會距離水道遠一點,這也給了騎兵用武之地。
潘閭麾下的騎兵,在硬碰硬上是非常占優勢的,劉備已經開始跟孫策商量,江東兵可否先自給自足。
孫策當然不同意了,就是有周瑜在其中斡旋也不行,再怎麽周瑜也是孫策這邊的人,他不會真的幫劉備的。
江東的水軍靠岸,孫策一副隨時要撤兵的架勢,這些是瞞不了潘閭的眼線的,潘閭也就可以放心的迴軍了。
潘閭離開了,他帶走了一半的大軍,北方的局勢已經刻不容緩了。
劉備因此能稍稍的鬆了一口氣,孫策也不嚷嚷著要撤兵了,不過孫劉聯盟也沒有反擊。
潘閭都走了,孫策要是再幫劉備的話,那對他就沒好處了,揚州的局勢,並沒有隨著潘閭的離開,就平穩下來,反而變得撲朔迷離。
當然了,這些已經跟潘閭沒關係了,他要抓緊應對接下來的戰事。
袁紹在北方,以一敵二,竟然不落下風,朱元璋的突然離開,更是助長了他的囂張氣焰。
現在竟然來招惹潘閭,潘閭當然要還以顏色了,潘閭迴到青州的時候,曹操與袁紹之間已經惡戰好幾場了。
潘閭和曹操,幾個月前還在生死相搏,現在又在同一張案子上吃飯了。
“曹大哥,我很好奇,你為什麽不撤兵呢?”
“因為我了解本初,一旦我退兵了,他一定會得寸進尺的。”
“早知道這樣,我就不迴來了。”
“你要是不迴來,我就禍水東引,把戰事引到青州去。”
“你這麽就有點不夠意思了?我叫了這麽多年的曹大哥,是白叫的嗎?”
曹操:“你還好意思這些,當初也不知道是誰,打兗州就打兗州,全然不顧及兄弟情義。”
“此一時彼一時嗎?當時那種情況你了解的。”
“這也是我想的,有些事必須提前好,共抗袁紹之後,你想要什麽?”
“我想要豫州。”潘閭直言不諱。
曹操一口茶水,就噴了潘閭一臉,“你還要不要臉了你?”
潘閭擦了一下臉,“我怎麽就不要臉了,你聽我完嗎?打敗袁紹之後,冀州司隸歸你,我要豫州。”
這麽,曹操還能接受,冀州之地,怎麽都比豫州之地要好,更別還有一個附帶的司隸了。
“你打算放棄北方?”
“誰告訴你,我打算放棄北方了,我隻是放棄了冀州而已,你就行不行吧!”
“如果到時候你不出爾反爾,豫州就是你的了。”
“你這話是什麽意思?把我當什麽人了?”
“這不是你經常幹的事嗎?”
不管怎樣,潘閭是絕對不會承認的。
潘閭和曹操,就這樣又要合作一次了,亂世中的敵人未必是敵人,亂世中的盟友也未必是盟友。
袁紹同時麵對曹操和潘閭,他絲毫不懼。
北方三州的底蘊,在此時爆發了出來,再加上袁家的門生故吏,真是要什麽有什麽呀!
他既然在此時稱王了,稱王和稱帝不同,會很容易讓人接受,可現在劉協已死,袁紹此時稱王跟稱帝基本上就是一個意思了。
袁紹自稱懷王,有胸懷下之意,估計幾年之後,袁紹就要代漢建立國號了,在懷王的前麵會再加上一個字。
潘閭召集了眾人,商議的就是這件事,袁紹都稱王了,潘閭也不能讓他專美於前吧!
此時稱王,可以擺脫漢室臣子的身份,時機剛剛好。
“你們我叫什麽王?”
郭嘉打了一個大哈氣,“主公,你把我們弄來,就是為了這事啊!什麽王都行,不是沒有建立國號嗎?到時候還可以換一個。”
“稱王之事,豈可如此草率,東方屬木,木者生生不息,不如叫廣王吧!”
(本章完)
賈詡也很奇怪,大晚上的潘閭找他幹什麽,“主公。”
“你提出的毀田之計,奉孝極力反對,你怎麽看?”
“人之常情。”賈詡提出的計策,他自然知道會引發怎樣的後果,別是郭嘉了,連他自己都想反對。
“你可有兩全其美之法。”
“沒有,但在下卻有一個折中之法。”賈詡的話,讓潘閭和郭嘉眼前一亮。
折中之法,也就是各退一步,這對眼下來是最好不過了,“快。”
“隻毀百姓之田。”
郭嘉一下子就反應了過來,“你是想挑起劉備與世家之間的矛盾。”
“這不是在挑起劉備與百姓之間的矛盾嗎?”
郭嘉:“主公,劉備素來都有仁義之名,所以百姓餓肚子他不會不管,但劉備又不能用軍糧來填飽百姓的肚子,所以他隻能對世家下手。
每一個世家,都占據了大片土地,糧食他們並不缺少,卻不會無緣無故的給人,這樣矛盾就產生了。
劉備失去了世家的支持,那麽這些世家自然會倒向他們,世家才是揚州的地頭蛇,文和妙計啊!”
“奉孝,過譽了,我想的可沒有你那麽多,我隻是想劉備更忙一點而已。”這就是賈詡賈文和,每到關鍵的時候就會縮一下。
這個計策,跟之前最大的不同就是長久之計,劉備與世家的矛盾,隻會一點一點的激發出來,從而愈演愈烈。
郭嘉不在反對了,那潘閭也沒必要一意孤行,比起孫劉聯盟,內部的安穩更加重要。
“奉孝,接下來一段時間有你忙的了,你去當監軍吧!專門負責毀田之事。”
潘閭這樣的任命啊!主要是表現出自己坦蕩,怕郭嘉的心中會有什麽芥蒂。
郭嘉和賈詡,一起離開,“奉孝,我真是羨慕你啊!能得到主公這樣的重視。”
“文和,如果你想的話,想得到這樣的重視並不難吧!不過我要警告你,凡事過猶不及,別到最後害人害己。”
“這也是我一直都不想獻計的原因。”
“你心裏有數就好。”
在接下來的半個月裏,潘閭的大軍,燒毀了很多田地,劉備隻能眼睜睜的看著無法阻止。
一旦孫劉兩方的出兵,潘閭麾下的騎兵就會傾巢而出。
一般田地所在之處,都會距離水道遠一點,這也給了騎兵用武之地。
潘閭麾下的騎兵,在硬碰硬上是非常占優勢的,劉備已經開始跟孫策商量,江東兵可否先自給自足。
孫策當然不同意了,就是有周瑜在其中斡旋也不行,再怎麽周瑜也是孫策這邊的人,他不會真的幫劉備的。
江東的水軍靠岸,孫策一副隨時要撤兵的架勢,這些是瞞不了潘閭的眼線的,潘閭也就可以放心的迴軍了。
潘閭離開了,他帶走了一半的大軍,北方的局勢已經刻不容緩了。
劉備因此能稍稍的鬆了一口氣,孫策也不嚷嚷著要撤兵了,不過孫劉聯盟也沒有反擊。
潘閭都走了,孫策要是再幫劉備的話,那對他就沒好處了,揚州的局勢,並沒有隨著潘閭的離開,就平穩下來,反而變得撲朔迷離。
當然了,這些已經跟潘閭沒關係了,他要抓緊應對接下來的戰事。
袁紹在北方,以一敵二,竟然不落下風,朱元璋的突然離開,更是助長了他的囂張氣焰。
現在竟然來招惹潘閭,潘閭當然要還以顏色了,潘閭迴到青州的時候,曹操與袁紹之間已經惡戰好幾場了。
潘閭和曹操,幾個月前還在生死相搏,現在又在同一張案子上吃飯了。
“曹大哥,我很好奇,你為什麽不撤兵呢?”
“因為我了解本初,一旦我退兵了,他一定會得寸進尺的。”
“早知道這樣,我就不迴來了。”
“你要是不迴來,我就禍水東引,把戰事引到青州去。”
“你這麽就有點不夠意思了?我叫了這麽多年的曹大哥,是白叫的嗎?”
曹操:“你還好意思這些,當初也不知道是誰,打兗州就打兗州,全然不顧及兄弟情義。”
“此一時彼一時嗎?當時那種情況你了解的。”
“這也是我想的,有些事必須提前好,共抗袁紹之後,你想要什麽?”
“我想要豫州。”潘閭直言不諱。
曹操一口茶水,就噴了潘閭一臉,“你還要不要臉了你?”
潘閭擦了一下臉,“我怎麽就不要臉了,你聽我完嗎?打敗袁紹之後,冀州司隸歸你,我要豫州。”
這麽,曹操還能接受,冀州之地,怎麽都比豫州之地要好,更別還有一個附帶的司隸了。
“你打算放棄北方?”
“誰告訴你,我打算放棄北方了,我隻是放棄了冀州而已,你就行不行吧!”
“如果到時候你不出爾反爾,豫州就是你的了。”
“你這話是什麽意思?把我當什麽人了?”
“這不是你經常幹的事嗎?”
不管怎樣,潘閭是絕對不會承認的。
潘閭和曹操,就這樣又要合作一次了,亂世中的敵人未必是敵人,亂世中的盟友也未必是盟友。
袁紹同時麵對曹操和潘閭,他絲毫不懼。
北方三州的底蘊,在此時爆發了出來,再加上袁家的門生故吏,真是要什麽有什麽呀!
他既然在此時稱王了,稱王和稱帝不同,會很容易讓人接受,可現在劉協已死,袁紹此時稱王跟稱帝基本上就是一個意思了。
袁紹自稱懷王,有胸懷下之意,估計幾年之後,袁紹就要代漢建立國號了,在懷王的前麵會再加上一個字。
潘閭召集了眾人,商議的就是這件事,袁紹都稱王了,潘閭也不能讓他專美於前吧!
此時稱王,可以擺脫漢室臣子的身份,時機剛剛好。
“你們我叫什麽王?”
郭嘉打了一個大哈氣,“主公,你把我們弄來,就是為了這事啊!什麽王都行,不是沒有建立國號嗎?到時候還可以換一個。”
“稱王之事,豈可如此草率,東方屬木,木者生生不息,不如叫廣王吧!”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