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 收官1
敵人!我一般采用炮決! 作者:溫暖WN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第三天美軍的進攻大出漆雕旭所料,向堡壘陣地發射了大量的煙霧彈,然後派出團級規模的部隊衝鋒打白刃戰。
可惜煙霧對於分身們來說毫無作用,係統地圖能無視煙霧,分身們好整以暇地瞄準擊發。
美軍這次的團級衝鋒簡直就是送人頭。
當煙霧散去,遍地伏屍無一人生還的慘狀讓美軍前線指揮官差點暈倒。
美軍指揮官咬牙切齒地命令航空母艦上的戰機攜帶大量的燃燒彈一遍又一遍地點燃整個山頭。
同時命令火炮部隊也發射燃燒彈加強焚燒效果。
趁著大火還沒熄滅,派遣兩個團的步兵出擊,占領了堡壘所在的山頭。
分身們在坑道深處躲避大火,此時衝出去和美軍肉搏不是明智之舉。
陣地上滾燙的土地讓不少美軍的軍靴都損壞了,他們也暫時無法展開地毯式搜索。
他們認為能踏上堡壘陣地所在的山頭就是勝利。
夜幕降臨後,身穿美軍軍裝、手持美軍卡賓槍的分身們從各個出口竄出。
頓時槍聲響徹整個山頭,不斷閃耀的槍焰忽明忽暗。
美軍看到數百“美軍”朝自己開槍,全都快瘋了,拿起武器朝視線裏的一切目標開火,先把能看到的目標打死再說。
還別說,這種不分敵我的亂射讓分身們遭受了重大損失。
當戰場上的槍聲沉寂下來時,500係統分身損失了455名,這是從沒有過重大傷亡。
漆雕旭皺著眉頭思索,今晚雖然殲敵不少,但係統分身的傷亡也很慘重。
日本本土的轟炸目標和貴金屬掠奪目標也差不多,是時候撤出衝繩島的時候了。
於是連夜起飛一百架水上飛機執行轟炸掩護,漆雕旭駕駛戰機將陣地上戰死及存活的係統分身全部迴收。
至此,衝繩島上日軍有組織的抵抗才告平息。
這場戰役以日軍的失敗告終,日軍的死亡人數超過10萬,被俘1萬人。
島上居民死亡約10萬人,損失飛機4783架,艦艇被擊沉16艘、擊傷4艘。
美軍也付出了慘重的代價,傷亡5萬餘人(含非戰鬥減員1萬人),損失飛機1763架,艦艇被擊沉136艘,擊傷668艘。
這是美日兩軍在太平洋島嶼作戰中規模最大、時間最長、損失最重也是最後一次戰役。
衝繩的土地上浸透了鮮血,每一寸土地都見證了戰爭的殘酷。
衝繩戰役的慘烈程度震驚了世界。
英國首相丘吉爾認為,這場戰役將以史詩般的戰鬥,列入世界上最激烈、最著名的戰鬥而流傳後世。
鑒於在戰役中所付出的慘重傷亡,美軍沒有舉行大規模的慶祝活動。
衝繩戰役的勝利為美軍打開了日本本土的西南門戶,取得了進攻日本本土的海空基地。
這場戰役也讓美軍深刻意識到,對日本本土的登陸將遇到更加激烈和殘酷的戰鬥。
日軍在戰役中表現出的頑強抵抗和戰術靈活性,為劣勢軍隊組織有效的抗登陸戰提供了有益的經驗。
美軍在作戰中比較重視奪取戰區製空權和製海權,依靠其絕對優勢的海空力量,在確實掌握了琉球群島的製空權、製海權後,才實施登陸。
日軍則利用坑道和反斜麵陣地,抵消了美軍的火力優勢,並通過近戰、夜戰和小部隊頻繁反擊,消耗了美軍的有生力量。
衝繩戰役的慘烈程度和巨大傷亡,促使美軍最終決定對日本使用原子彈,以盡快結束戰爭。
這場戰役不僅改變了太平洋戰爭的進程,也深刻影響了世界曆史的走向。
太平洋戰爭的硝煙還未散去,婆羅洲的熱帶雨林中卻已彌漫著緊張的氣息。
這座世界第三大島,分屬於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和文萊,因其豐富的石油資源和戰略位置,成為了盟軍與日軍爭奪的焦點。
盟軍的計劃是由澳大利亞第1軍作為主力,美國第7艦隊負責海上運輸和掩護。
他們的目標是奪取婆羅洲的文萊灣和巴厘巴板,切斷日軍的補給線,並為盟軍進一步反攻提供跳板。
日軍則早已在婆羅洲布下重兵,陸軍第37集團軍司令馬場正郎中將判斷,盟軍會首先進攻文萊灣,因此將防禦重點轉移到了西岸的文萊和古晉地區。
然而盟軍的計劃卻出乎日軍的預料。
打拉根島,清晨,海麵上彌漫著薄霧,澳軍第9師第26旅的6000名士兵在打拉根島登陸。
海浪拍打著沙灘,士兵們踩著濕滑的沙地,小心翼翼地向前推進。
日軍的抵抗並不激烈,他們似乎並未預料到盟軍會從這裏發起進攻。
隨著盟軍向內陸推進,日軍的反擊逐漸加強。
密林中的狙擊手、隱蔽的地雷和突然的伏擊,讓澳軍每前進一步都付出了慘重的代價。
日軍退守核心陣地,依托堅固的工事和複雜的地形,展開了頑強的抵抗。
6月11日,盟軍終於摧毀了日軍的核心陣地。
13日,日軍停止了有組織的抵抗,打拉根島的戰鬥宣告結束。
然而,這隻是婆羅洲戰役的開始。
澳軍第9師的其他部隊在文萊灣登陸,文萊灣是日軍的重要據點,擁有豐富的油田和戰略港口。
澳軍向南進入沙撈越,20日在魯東登陸,迅速占領了詩裏亞和米裏油田。
文萊灣以北的韋斯頓、保佛等地也相繼落入盟軍手中。
日軍則在密林中設下埋伏,利用地形優勢,不斷襲擾盟軍的補給線。
巴厘巴板是婆羅洲東岸的重要港口,也是日軍的另一處戰略要地。
澳軍第7加強師在美第7艦隊第1突擊大隊的護送下,於巴厘巴板以東登陸。
登陸前,美軍以航空兵和艦炮進行了猛烈的火力準備,日軍的海岸防線被徹底摧毀。
日軍則利用地下工事和密林中的隱蔽陣地,展開了激烈的反擊。
漆雕旭也見縫插針給澳大利亞軍隊添堵,命令留守的分身支使當地土著和日軍交易糧食、消炎藥等物資,給日軍續命。
原本在叢林中處於崩潰邊沿的日軍被奶了一口,終於能獲得物資喘息,士氣又重新振作起來。
殘酷的戰鬥持續了兩周,雙方在雨林和沼澤中反複爭奪,每一寸土地都浸透了鮮血。
6月18日,曆經血戰的澳軍終於奪取了桑博賈油田,隨後向北推進80公裏,迫使日軍退守三馬林達。
而日軍的抵抗依然頑強,盟軍的每一步推進都付出了巨大的代價。
一直至6月底,澳軍終於控製了文萊灣附近1.3萬平方公裏的土地。
奪取了文萊灣和巴厘巴板兩個海軍基地、7個機場及豐富的油田。
婆羅洲戰役以盟軍的勝利告終,
澳軍傷亡四千餘人,日軍則陣亡近七千餘人。
正是:
鐵血琉球起狼煙,赤焰焚天蔽日懸。
暗瞳洞穿千重霧,銀翼裁斷萬重淵。
焦土猶聞金柝裂,殘陽盡染碧濤玄。
棋枰翻轉乾坤手,一島腥風卷巨瀾。
怒海沉礁戰未銷,雨林瘴癘骨成焦。
油井泣血浸焦土,坑道盤虯噬碧霄。
詭道難遮天眼炬,殘兵猶作困獸嚎。
史詩鐫刻烽煙處,猶見寒星照征袍。
可惜煙霧對於分身們來說毫無作用,係統地圖能無視煙霧,分身們好整以暇地瞄準擊發。
美軍這次的團級衝鋒簡直就是送人頭。
當煙霧散去,遍地伏屍無一人生還的慘狀讓美軍前線指揮官差點暈倒。
美軍指揮官咬牙切齒地命令航空母艦上的戰機攜帶大量的燃燒彈一遍又一遍地點燃整個山頭。
同時命令火炮部隊也發射燃燒彈加強焚燒效果。
趁著大火還沒熄滅,派遣兩個團的步兵出擊,占領了堡壘所在的山頭。
分身們在坑道深處躲避大火,此時衝出去和美軍肉搏不是明智之舉。
陣地上滾燙的土地讓不少美軍的軍靴都損壞了,他們也暫時無法展開地毯式搜索。
他們認為能踏上堡壘陣地所在的山頭就是勝利。
夜幕降臨後,身穿美軍軍裝、手持美軍卡賓槍的分身們從各個出口竄出。
頓時槍聲響徹整個山頭,不斷閃耀的槍焰忽明忽暗。
美軍看到數百“美軍”朝自己開槍,全都快瘋了,拿起武器朝視線裏的一切目標開火,先把能看到的目標打死再說。
還別說,這種不分敵我的亂射讓分身們遭受了重大損失。
當戰場上的槍聲沉寂下來時,500係統分身損失了455名,這是從沒有過重大傷亡。
漆雕旭皺著眉頭思索,今晚雖然殲敵不少,但係統分身的傷亡也很慘重。
日本本土的轟炸目標和貴金屬掠奪目標也差不多,是時候撤出衝繩島的時候了。
於是連夜起飛一百架水上飛機執行轟炸掩護,漆雕旭駕駛戰機將陣地上戰死及存活的係統分身全部迴收。
至此,衝繩島上日軍有組織的抵抗才告平息。
這場戰役以日軍的失敗告終,日軍的死亡人數超過10萬,被俘1萬人。
島上居民死亡約10萬人,損失飛機4783架,艦艇被擊沉16艘、擊傷4艘。
美軍也付出了慘重的代價,傷亡5萬餘人(含非戰鬥減員1萬人),損失飛機1763架,艦艇被擊沉136艘,擊傷668艘。
這是美日兩軍在太平洋島嶼作戰中規模最大、時間最長、損失最重也是最後一次戰役。
衝繩的土地上浸透了鮮血,每一寸土地都見證了戰爭的殘酷。
衝繩戰役的慘烈程度震驚了世界。
英國首相丘吉爾認為,這場戰役將以史詩般的戰鬥,列入世界上最激烈、最著名的戰鬥而流傳後世。
鑒於在戰役中所付出的慘重傷亡,美軍沒有舉行大規模的慶祝活動。
衝繩戰役的勝利為美軍打開了日本本土的西南門戶,取得了進攻日本本土的海空基地。
這場戰役也讓美軍深刻意識到,對日本本土的登陸將遇到更加激烈和殘酷的戰鬥。
日軍在戰役中表現出的頑強抵抗和戰術靈活性,為劣勢軍隊組織有效的抗登陸戰提供了有益的經驗。
美軍在作戰中比較重視奪取戰區製空權和製海權,依靠其絕對優勢的海空力量,在確實掌握了琉球群島的製空權、製海權後,才實施登陸。
日軍則利用坑道和反斜麵陣地,抵消了美軍的火力優勢,並通過近戰、夜戰和小部隊頻繁反擊,消耗了美軍的有生力量。
衝繩戰役的慘烈程度和巨大傷亡,促使美軍最終決定對日本使用原子彈,以盡快結束戰爭。
這場戰役不僅改變了太平洋戰爭的進程,也深刻影響了世界曆史的走向。
太平洋戰爭的硝煙還未散去,婆羅洲的熱帶雨林中卻已彌漫著緊張的氣息。
這座世界第三大島,分屬於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和文萊,因其豐富的石油資源和戰略位置,成為了盟軍與日軍爭奪的焦點。
盟軍的計劃是由澳大利亞第1軍作為主力,美國第7艦隊負責海上運輸和掩護。
他們的目標是奪取婆羅洲的文萊灣和巴厘巴板,切斷日軍的補給線,並為盟軍進一步反攻提供跳板。
日軍則早已在婆羅洲布下重兵,陸軍第37集團軍司令馬場正郎中將判斷,盟軍會首先進攻文萊灣,因此將防禦重點轉移到了西岸的文萊和古晉地區。
然而盟軍的計劃卻出乎日軍的預料。
打拉根島,清晨,海麵上彌漫著薄霧,澳軍第9師第26旅的6000名士兵在打拉根島登陸。
海浪拍打著沙灘,士兵們踩著濕滑的沙地,小心翼翼地向前推進。
日軍的抵抗並不激烈,他們似乎並未預料到盟軍會從這裏發起進攻。
隨著盟軍向內陸推進,日軍的反擊逐漸加強。
密林中的狙擊手、隱蔽的地雷和突然的伏擊,讓澳軍每前進一步都付出了慘重的代價。
日軍退守核心陣地,依托堅固的工事和複雜的地形,展開了頑強的抵抗。
6月11日,盟軍終於摧毀了日軍的核心陣地。
13日,日軍停止了有組織的抵抗,打拉根島的戰鬥宣告結束。
然而,這隻是婆羅洲戰役的開始。
澳軍第9師的其他部隊在文萊灣登陸,文萊灣是日軍的重要據點,擁有豐富的油田和戰略港口。
澳軍向南進入沙撈越,20日在魯東登陸,迅速占領了詩裏亞和米裏油田。
文萊灣以北的韋斯頓、保佛等地也相繼落入盟軍手中。
日軍則在密林中設下埋伏,利用地形優勢,不斷襲擾盟軍的補給線。
巴厘巴板是婆羅洲東岸的重要港口,也是日軍的另一處戰略要地。
澳軍第7加強師在美第7艦隊第1突擊大隊的護送下,於巴厘巴板以東登陸。
登陸前,美軍以航空兵和艦炮進行了猛烈的火力準備,日軍的海岸防線被徹底摧毀。
日軍則利用地下工事和密林中的隱蔽陣地,展開了激烈的反擊。
漆雕旭也見縫插針給澳大利亞軍隊添堵,命令留守的分身支使當地土著和日軍交易糧食、消炎藥等物資,給日軍續命。
原本在叢林中處於崩潰邊沿的日軍被奶了一口,終於能獲得物資喘息,士氣又重新振作起來。
殘酷的戰鬥持續了兩周,雙方在雨林和沼澤中反複爭奪,每一寸土地都浸透了鮮血。
6月18日,曆經血戰的澳軍終於奪取了桑博賈油田,隨後向北推進80公裏,迫使日軍退守三馬林達。
而日軍的抵抗依然頑強,盟軍的每一步推進都付出了巨大的代價。
一直至6月底,澳軍終於控製了文萊灣附近1.3萬平方公裏的土地。
奪取了文萊灣和巴厘巴板兩個海軍基地、7個機場及豐富的油田。
婆羅洲戰役以盟軍的勝利告終,
澳軍傷亡四千餘人,日軍則陣亡近七千餘人。
正是:
鐵血琉球起狼煙,赤焰焚天蔽日懸。
暗瞳洞穿千重霧,銀翼裁斷萬重淵。
焦土猶聞金柝裂,殘陽盡染碧濤玄。
棋枰翻轉乾坤手,一島腥風卷巨瀾。
怒海沉礁戰未銷,雨林瘴癘骨成焦。
油井泣血浸焦土,坑道盤虯噬碧霄。
詭道難遮天眼炬,殘兵猶作困獸嚎。
史詩鐫刻烽煙處,猶見寒星照征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