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36年深秋,紅軍為執行《平大古涼戰役計劃》,派遣西路軍踏上了西進的征途。


    西路軍於11月9日按照預定計劃集結完畢,向西方的天際線邁出了堅定的步伐。


    在空曠的西北原野中,西路軍急行軍,沙塵撲麵,寒氣逼人,衣不暖身,沿途不時與馬家軍發生激戰,雙方都付出了傷亡的代價。


    西路軍的右翼部隊是紅30軍,於11日進至大靖附近。


    麵對堅守不出的守敵騎五師祁明山旅,紅88師繞道西進,包圍了土門,迫使守敵繳械投降,這一勝利為整個西路軍的推進創造了有利條件。


    與此同時,西路軍的左翼紅9軍,也進至幹柴窪地區。


    11日清晨,馬家軍的兩個旅和國軍100師的一個旅,在反動民團的配合下,從東、西、南三麵向幹柴窪發起了猛烈的攻擊。


    經過一整天的激戰,紅9軍憑借堅韌不拔的鬥誌,成功擊潰了敵人,主力進至橫梁山地區,繼續打擊前來追堵的敵人。


    在大靖附近,西路軍收到了紅軍總部的來電,由於河東的戰鬥仍未取得決定性勝利,紅軍總部正在考慮新的計劃。


    總部詢問西路軍對於單獨西進接通新疆是否有把握,以及返迴河東會遇到哪些困難。


    西路軍經過軍政委員會的討論,大家一致認為,黃河東岸已被敵人封鎖,東返困難重重。


    於是決心西進,計劃首先進占涼州、永昌,然後進行休整補充;接著再進占甘州、肅州,爭取在年前接通新疆。


    紅軍總部對西路軍的決定表示了支持,並複電同意他們向涼州前進,同時表示新疆方麵的接濟也在準備中。


    在明確了主要任務是打通新疆後,西路軍及時調整了部署,命令部隊迅速西插。


    13日,紅9軍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占領了古浪,成功吸引了馬家軍向古浪地區集中。


    紅30軍則趁虛而入,迅速包圍了涼州,並占領了城西的四十裏鋪。


    他們致書被困在涼州的敵人,告知紅軍隻是路過此地,並無攻取涼州之意,敵人果然選擇了觀望的態度。


    紅30軍繼續向西推進,於18日攻占永昌,21日又攻占了山丹。


    隨後,西路軍命令紅5軍跟進,前往山丹接替紅30軍的防務。


    紅30軍則集中在永昌至涼州西北的四十裏鋪一線,進行休整待命。


    然而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紅9軍在古浪遭遇了敵軍的包圍。


    由於指揮失誤和麻痹輕敵,紅9軍在戰鬥中遭受了巨大的損失,一仗下來,兵力損失達到了三分之一。


    古浪地勢險要,是河西走廊的要衝,南北兩麵臨山,隻有一條狹路可以通行。


    紅9軍在進駐古浪後,雖然進行了嚴密的布防,但在敵人的猛攻下,還是失去了城外的製高點,被迫在城內進行防守。


    17日,敵人發起了更加猛烈的攻城戰,一度從東西兩麵突入城內。


    紅9軍與敵人在巷戰中展開了激烈的肉搏戰,雖然成功將敵人擊退並乘勝出擊,但在野外遭遇了敵軍的逆襲,再次遭受了重大損失。


    18日,敵人傾盡全力攻城,紅9軍在苦戰至夜晚後,終於難以支撐,被迫撤出戰鬥,在西路軍總部援兵的接應下,退至四十裏鋪。


    古浪戰鬥結束後,紅9軍的損失慘重,元氣大傷。這場戰鬥共斃傷敵軍2000餘人,但紅9軍自己也損失了2000人,其中排以上幹部傷亡尤為嚴重。


    紅軍軍長負傷,參謀長及25師師長、27師政治委員等許多幹部壯烈犧牲。


    這場戰鬥讓西路軍的主力部隊紅9軍遭受了沉重的打擊,再也未能恢複元氣。


    此後,西路軍的作戰主要依靠紅30軍和紅5軍。


    紅5軍雖然名義上是個軍,但實際上兵力不足一個師。


    剩下的部隊主要是機關人員、醫護人員和婦女獨立團等,戰鬥力有限。


    西路軍總指揮部駐紮在涼州城南的一個寨子裏,下令紅30軍阻擊東來之敵,紅9軍則進行休整補充,總結失利的經驗教訓。


    古浪戰鬥的失利主要是由於指揮失誤和麻痹輕敵所致。


    同時,當地沒有黨的工作基礎,居民迴漢雜處,對紅軍的主張多不了解。


    加上馬家軍和民團多係本鄉本土的人員組成,紅軍在短時間內很難打破民族隔閡與宗教觀念,同當地群眾融成一片。


    這一帶又是馬家軍的中心地盤,臨近西寧,是馬家軍必然拚死爭奪的戰略要地,因此,西路軍在此地持久立足非常困難。


    隨著馬家軍集中兵力向永涼地區進擊,國軍第1軍的補充旅也向涼州地區開進,予以支援。


    從11月22日起,敵人不斷向西路軍發起大規模的進攻,麵對嚴峻的形勢,西路軍必須迅速作出調整,以適應新的戰鬥環境。


    西路軍在廣袤的戰場上,從涼州四十裏鋪向東延伸至山丹約三百餘裏,曆經艱苦卓絕的戰鬥。


    12月12日,西安事變爆發,整個國家局勢瞬間變得撲朔迷離,劇烈動蕩。


    西安事變的發生,不僅使國民黨統治集團內部混亂不堪,同時也出乎紅軍的預料。


    原本,紅軍與友軍共同籌劃的西北抗日局麵,因為國民政府大力“剿共”,已經岌岌可危。


    加上陝甘寧邊區的數萬紅軍,在敵人重兵封鎖下,缺衣少食,麵臨難以過冬的困境,不得不準備進行新的戰略轉移。


    在這個關鍵時刻,紅軍總部向東北軍通報了情況,希望能夠得到他們的支持。


    然東北軍力主紅軍留在原地,“熬過一、二個月”,等待西北局勢的變化。


    因此,紅軍總部推遲了“新計劃”的執行,緊急籌集一個月的軍糧,同時命令西路軍停止西進,在永涼地區創立根據地,作為一支戰略機動力量,待機策應河東。


    11月中下旬,國軍第1軍孤軍深入萌城、山城堡、甜水鋪一帶,試圖消滅紅軍主力。


    然在紅軍總部的統一指揮下,一、二、四方麵軍部隊積極配合作戰,成功殲滅了敵軍一個旅加兩個團,粉碎了敵人的進攻計劃。


    隨後,河東紅軍集結在陝甘寧根據地的西部,等待下一步的行動指令。


    國軍判斷,陝甘紅軍企圖在黃河結冰時,突然竄入甘、新、蒙地區與西路軍會合。


    於是,他們急忙調整部署,將兵力向黃河沿岸集結,準備在曲子鎮、七營、海原一線將準備“西竄”的紅軍分段截擊並殲滅。


    同時,他們還命令集中在隴海路鄭州至靈寶段、平漢路漢口至鄭州段的30個師向潼關進發,準備進入陝、甘全力“滅共”,並迫使東北軍和西北軍就範。


    麵對國軍的強大壓力,東北軍和西北軍忍無可忍,終於爆發了震驚中外的西安事變。


    事前,紅軍對此一無所知,事變發生後,全局瞬間改觀,紅軍總部決定放棄主力紅軍東出或南出的戰略轉移計劃。


    紅軍總部派出同誌去西安與東北軍共同處理善後事宜,爭取實現“停止內戰,一致抗日”的目標。


    不久之後,紅軍總部又命令一、二、四方麵軍主力南下關中地區,策應友軍對付國軍的“討伐”軍。


    至此,西路軍的戰略作用已經轉變為配合西安事變和平解決的軌道上來。


    西安事變的突然發生讓西路軍既感到震驚又充滿興奮。


    此時,紅軍總部電示西路軍:


    “西路軍目前應在現地加緊休整一麵爭取二馬抗日,一麵準備接通蘭州和以一部接通安西地區,總之西路軍是負責奠定抗日後方和接通新疆之重大使命。”


    12月18日,紅軍總部再次電告西路軍:“你們的任務應基本的放在打通遠方上麵限明年一月奪取甘、肅二州。”


    於是西路軍動員部隊準備西移計劃以紅9軍、30軍一舉搶占臨澤、高台進取甘、肅二州紅5軍跟進直插安西爭取2月中旬接通新疆。


    然而此時國軍的“討伐”軍已經進抵潼關,東北軍和西北軍決心集中兵力舉行西安會戰粉碎國軍的進攻。


    東北軍擬向西安地區集中乘虛襲取天水、寶雞、蘭州,因為河西“四馬”與東北軍關係惡劣西安側後方的安全難以保障。


    因此紅軍總部改變了西路軍西移的決定擬令部隊東返。


    馬家軍見西路軍意圖東返立即糾集重兵進行圍堵,戰局異常緊張。


    敵人每次進攻都先以大炮猛烈轟擊,然後組織大量步騎兵發起衝鋒。


    而西路軍連一門迫擊炮都沒有,全靠近戰來應對敵人的進攻,由於子彈缺乏,槍支幾乎失去作用,


    每當敵人衝到西路軍陣地前沿時,部隊突然衝出來展開肉搏格鬥將敵人擊退。


    有些圍垣被炮火擊毀,指戰員利用斷牆殘壁拚死堅守,手裏握著大刀、長矛、木棍等近戰武器將衝進的敵人全部消滅。


    在這裏男女老少,輕重傷員,勤雜,每個人都自發地投入到殘酷的戰鬥中,前麵的同誌倒下去了,後麵的同誌立刻補上來繼續戰鬥。


    在這裏,活著就要戰鬥,戰鬥才會活著!


    263團的一個連隊堅守前沿陣地打退了敵人的多次猛攻,最後隻剩下9個人,但他們仍然堅守著陣地沒有退縮。


    有些指戰員在武器被毀後,就用雙手、用牙齒和敵人進行殊死搏鬥。


    夜晚敵人暫時停止進攻了,紅軍就組織小部隊去襲擾敵人。


    紅30軍的一個排成功夜襲了雷家屯,全殲了守敵一個排,並焚燒了敵軍24車物資。


    敵人有補充,有後備力量,攻勢在不斷加強,而西路軍卻孤軍血戰,隻有損耗,沒有補充,處境越來越艱險。


    1937年2月中旬,紅軍總部為避免加劇西安地區的危急局勢,爭取與國民政府達成和平談判協議。


    電令西路軍放棄東進計劃,依靠自身力量就地堅持粉碎馬家軍的進攻,並適時完成西進任務。


    二馬與西路軍的戰爭持續不斷,其背後是國民政府的暗中操縱。


    若無上級的援兵助力,僅憑西路軍之力,要想抵擋二馬的攻擊並西進,恐怕難以如願。


    因此,西路軍決定在現有地域堅持一段時間後,轉至青海大通、西寧一帶,尋求補充和發展。


    紅軍總部對此表示理解,並提出戰略建議:“在春暖前,西路軍應在臨澤一帶尋機破敵,待春暖之後,再向肅州、安西推進。“”


    2月26日,西路軍重返倪家營子,然而等待他們的,卻是敵人的重重包圍。


    經過數月的激戰,部隊疲憊不堪,求勝的希望渺茫。


    紅軍重返倪家營子的次日,馬家軍的圍攻便再次展開。


    因為敵人已經洗劫過此地,許多屯莊的圍牆、房屋隻剩下殘垣斷壁,這無疑加大了紅軍的防禦難度,部隊的傷亡不斷增加。


    經過七晝夜的浴血奮戰,援軍無望,西路軍軍政委員會決定再次突圍,沿著祁連山前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敵人!我一般采用炮決!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溫暖WN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溫暖WN並收藏敵人!我一般采用炮決!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