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後隻能周末迴家才能練嘍。”蔣麗對父親說道。


    說到練鋼琴,父母一直有分歧。


    家裏那台舊鋼琴是老爸電影製片廠淘汰的,當時買來也花去不少家用。那時,蔣麗還在上幼兒園。父親會彈幾首進行曲,但做教師肯定不夠格。老媽那個人,嚴謹得就像是鬧鍾,從沒有太多的逾越。她開始以為這就是買了個裝飾,反正家裏有的是地方。沒想到又要調音,又要學五線譜,又要請家庭教師,她於是問丈夫是否想把孩子培養成鋼琴家,你覺得麗麗有那個天賦嗎?


    在老媽的思維模式裏,培養孩子就是要有很強的目的性,她是不接受丈夫那套“培養愛好”的理論的。雖然丈夫在製片廠做了多年的攝影師,但在她眼裏,你蔣耀先就是個”扛機器的“,你自己酷愛藝術可以,但想培養女兒成藝術家,得看咱閨女有沒有那些藝術細胞,否則就是瞎耽誤功夫。


    至於老爸蔣耀先,的確隻能算是個鄉土藝術愛好者,他喜歡老家山東的民歌,解放初期參與拍攝過一些戰爭片,有不少被封存或被作為教學用片,內部參考片,沒有公開放映。他的大名也總是在影片最後一閃而過。但這不妨礙他愛好音樂,過年煮著餃子他都能扭起秧歌步來。


    麗麗小的時候,家裏總是一群一群的孩子,逢到蔣耀先在家,他就當起了孩子王,又唱又跳地,一群孩子圍著他開心得不得了,那時候麗麗媽媽趙毓秀還總是給孩子們到食堂打飯。後來孩子們都大了,毓秀似乎不情願讓一幫孩子到家裏來了。有幾次,人家還沒出門,毓秀就把人家剛做過的沙發罩拿去洗了,搞得半大不小的孩子們以為趙大夫有潔癖。


    的確,趙毓秀似乎想把世上的一切都消毒一遍。她甚至認為,請個老師手把手地教鋼琴不衛生。所以,蔣麗並沒在適當的年齡練習鋼琴,直到上小學六年級才開始正式練習。後來毓秀覺得練琴可以使孩子有毅力,便同意了。可是到了高中,她又竭力反對麗麗練琴了,說是耽誤功課。但那時麗麗已經很熱衷練琴了,無論誰反對,她都堅持每天練習一小時。對她來說,那是自己的傾訴方式。


    蔣耀先知道閨女還在練琴,心裏很是舒坦。對於他來說,聽女兒彈琴,就像迴到了女兒小時候的時光,那時候是他給女兒讀小人書。


    送走老爸他們,已是傍晚時分。遠處的火燒雲撩撥著高起的樹梢,北京的秋天真是美得大氣。


    蔣麗踩著輕快的腳步向宿舍樓走去。從南門到宿舍樓要經過三角地,別看這裏方圓不過百米,但名氣大得很。公告欄是隨處可見的那種,幾根木頭支起個架子,掛上一塊黑板,上麵有一個夾角的遮雨蓋。


    你一定覺得很土,但你一定聽說過那句話:”大學之大,非大樓之大,大師也。“ 這小小的黑板上寫的通知,往往振聾發聵。連賈平凹那樣的大作家來講座,也是用粉筆寫通知在這裏的。最吸引人的是這裏不光有校內的通知,有時候還有所謂”小道消息“,很多是手抄的就貼在上麵了,下麵往往還有留言。所以很多人在此駐足,交頭接耳,有時走到附近就能聽見爭吵聲,甚至還有起哄的聲音。這大概就是北大專利:德先生,賽小姐吧。


    蔣麗家住海澱,逛新華書店是她一直的愛好。看三角地的新華書店,雖然隻算得上是個營業部,她卻早就是常客了。她最突出的感覺是,北大的新華書店賣的都是最前衛的書,也許隻有走進這個校門的人才會覺得這些書是給我準備的。她享受著精神的自由,不再像高考時那樣,被告知這些不是考試範圍的,不用花時間、下功夫。


    三角地對麵就是北大會堂,裏麵還是民國時期的木製長椅,雖然這裏周末會放映港片,外國片,但絨布的簾子都還是老式的,許多學生都在那裏感受著偉人的氣息。蔣麗期待著明天走進講堂,參加新生的見麵會。


    她雙手揣在上衣兜裏,幾乎是蹦跳著往宿舍走,想著,老媽給帶的那一大堆東西,還真夠收拾一氣呢。經過浴室,看裏麵燈火通明,想著以後洗澡還真是大事一件。不過這裏看上去還好,遠遠地就有一股蒸騰著的熱氣撲麵而來,看來不必擔心水不夠熱。但聽見裏麵人聲鼎沸地,她想,排隊怕是一定要的。她瞥了一眼時間表,晚上九點就停止了。再往前走,就是第三食堂了,嗯,明天去那裏吃早餐,遠遠就聞著香味兒了呢。中午她和老爸他們一起吃,吃得很撐,琢磨著晚上還吃不吃了。


    走進宿舍樓,現在已經開始登記了,她在那張登記簿上簽了自己的名字。阿姨看看她,說以後看一下學生證就可以了。她對阿姨笑笑,就樂顛顛地上樓去了。


    還沒進宿舍門,就聽見裏麵一片吵吵嚷嚷的聲音,還是不同地方的口音呢,有四川的,還有山東的。這麽久還沒弄利落,夠能折騰的,蔣麗想著就推開了門。


    一股刺鼻的味道直衝鼻腔,蔣麗禁不住打了個噴嚏。


    ”嗯,這什麽味兒啊?“ 蔣麗問道。


    ”啥子味道,你問問你下鋪,就曉得嘍。“ 一個架著眼鏡的川妹子在上鋪發聲了。


    蔣麗走到自己鋪位上,見一位皮膚紅紅的姑娘正坐在她的下鋪,隻見她梳著兩條又粗又長的辮子,一隻手拿著一顆大蔥,另一隻手則舉著一張烙餅,餅裏卷著菜。她麵前的桌子上,放著一個打開的罐子,裏麵是黃醬。她正大快朵頤地享受著美味,嘴裏塞得嚴嚴的不算,兩個腮幫子都鼓鼓地。她對蔣麗笑著,微微點下頭,還指著自己的床鋪,示意她坐。再看她的床鋪上,三個大袋子,都是那種綠色的軍用手提袋,裏麵裝的滿滿地。蔣麗用好奇的眼光看著這位同學,慢慢地坐到下鋪的床上。


    她的下鋪努力地咀嚼著,待把食物都咽下去了,才對她說道:”你好,我叫王翠芹,叫我小芹也行。謝謝你跟我換鋪位啊。“


    ”啊,沒什麽,我叫蔣麗,你叫我麗麗就行。“ 蔣麗說著,手指了指那幾個袋子。


    還沒等蔣麗開口問,小芹就拉開袋子的拉鎖給她看,裏麵是用草紙包裹著的一捆捆的餅。還有一袋子是大蔥。小芹笑著說:“我老家是山東的,第一次出遠門,娘給我做的煎餅。煎餅卷大蔥,我們那裏的名吃,你一定聽說過吧?來,快嚐嚐。”


    蔣麗無法拒絕小芹的熱忱,就真的在她吃了一半的煎餅上咬了一口,小芹見了,還用手裏的大蔥沾上醬,直愣愣地遞到蔣麗嘴邊。


    第二天,三角地的公告欄裏貼上了一篇檄文,題目是《關於氣味兒的討論》,文章下麵還貼了不少迴應的文章,其中一片的標題是:《開除那些隨地吐痰的外地生》,公告欄前圍得水泄不通。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鴻緣的新書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鴻緣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鴻緣並收藏鴻緣的新書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