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優微微拱手,沉聲道:“公子莫憂。公子乃嫡長子,名正言順。當下應穩固自身勢力,廣納賢才,壯大實力。且可向大王陳述廢長立幼之弊端。


    自古以來,廢長立幼多致禍亂。嫡長子繼承,符合禮製,可保家族穩定。若立幼,易致兄弟不和,家族內亂,更會讓外人有機可乘。大王定能明白其中利害……。”


    袁譚微微皺眉,擔憂道:“此計雖妙,但若父王不允……”


    李優捋著濃密的胡子,自信滿滿道:“公子放心,吾等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大王或會深思熟慮。且如今局勢緊張,家族內亂不止,大王亦不願看到袁家分崩離析。”


    袁譚思索良久,點頭道:“就依先生之計。”


    袁譚私下帶著李優來到袁紹病榻前,袁譚神色凝重,恭敬地行禮道:“父王,兒臣今日前來,乃為家族之事憂心。如今兄弟相爭,若不早日確定王位繼承人選,恐袁家將陷入萬劫不複之地。”


    李優接著說道:“大王,自古以來,廢長立幼多致禍亂。嫡長子袁譚,名正言順。若立幼,易致兄弟不和,家族內亂,更會讓外人有機可乘。大王當思之慎之。”


    袁紹躺在病榻上,麵色蒼白如紙,眼神中透露出深深的疲憊與糾結。他的腦海中不斷浮現出三個兒子的身影。


    長子袁譚,剛直有餘而謀略不足,雖為嫡長子,但性格中的急躁讓袁紹時有擔憂。


    然而,袁譚畢竟是長子,名正言順,且在袁家的地位舉足輕重。若立袁譚,符合傳統禮製,或許能穩住袁家的大局。


    幼子袁尚,容貌俊美,聰明伶俐,自小就深得袁紹寵愛。袁紹曾一度想把王位傳給袁尚,覺得他更有潛力帶領袁家走向輝煌。


    次子袁熙,性格懦弱,優柔寡斷。袁紹對袁熙的能力也有所懷疑,覺得他難以擔當起領導袁家的重任。


    袁紹心中不斷權衡著利弊,痛苦地糾結著。他一會兒想起袁譚的剛直和嫡長子的身份,覺得立他為繼承人能穩定家族;一會兒又想起袁尚的聰慧和自己對他的寵愛,不舍得放棄對他的偏愛。


    他時而閉上眼睛,陷入沉思,時而又睜開眼睛,看著周圍的人,似乎在尋求一個答案。他的手緊緊地抓著床單,顯示出他內心的不安。


    此時,袁紹的目光落在了李優身上。袁紹微微皺起眉頭,眼中滿是疑惑,他緩緩開口道:“你看著麵生,卻又似曾相識,你究竟是誰?”李優心中一緊,猶豫片刻後,終於吐出了他的真實身份。


    原來他曾是董卓麾下的謀士李儒,因董卓敗亡,為躲避司馬鏡的追殺,輾轉來到袁家,欲尋得新的立足之地。


    袁紹頓時大驚,心中猶如掀起了驚濤駭浪。他萬萬沒想到,這個看似普通的謀士竟然有著如此複雜的背景。


    袁紹的眼神中閃過一絲憂慮,他深知李儒的智謀,有他輔佐袁譚,其他二子恐難與之抗衡。但作為父親,他又不忍看著兒子們自相殘殺。


    經過袁譚和李優的這次私下陳述,袁紹心中有所觸動,決定召集麾下文臣武將以及三個兒子齊聚一堂。


    眾人齊聚,氣氛凝重而緊張。袁紹虛弱地躺在王座上,眼神中透露出疲憊與無奈。


    李優上前一步,當著眾人的麵說道:“大王,如今家族麵臨重大抉擇。廢長立幼弊端眾多,嫡長子繼承,符合禮製,可保家族穩定。”


    文臣武將們也紛紛議論起來,有的支持袁譚,認為嫡長子繼承符合禮製;有的反對認為袁譚能力不足,有的則保持沉默,觀察著局勢。


    經過一番激烈的討論,袁紹終於做出了決定。他深深地歎了口氣,眼神中滿是無奈。


    袁紹躺在病榻上,麵色凝重。他看著眼前的眾人,緩緩說道:“吾袁家四世三公,曆經數代,才有今日之地位。如今,吾重病在身,本應帶領袁家走向更加輝煌的未來。但你們兄弟之間的爭鬥,卻讓吾痛心不已……。”


    袁紹停頓了一下,繼續說道:“吾思來想去,決定立嫡長子袁譚為王位繼承人。譚兒雖有不足,但為嫡長子,名正言順。希望你能帶領袁家,繼續發揚光大。”


    袁譚聽到袁紹的決定,心中大喜,連忙跪地謝恩。袁熙心中雖有失落,但也不敢表露,他深知此時反抗無益。


    而袁尚,雖心中充滿了失望和不甘,但因袁紹尚在,不敢輕舉妄動,隻是暗暗握緊了拳頭,心中盤算著日後的計策。


    袁譚繼位後,深知兵權的重要性。他立刻與李優商議如何掌控冀州、幽州的兵權。


    李優微微拱手,沉聲道:“主公,當下之急,是要迅速安插心腹之人到關鍵職位。可先從底層軍官入手,逐步提拔忠誠之士。同時,對那些可能有異心的將領,要加以監視和製衡。”


    袁譚點頭稱是,開始著手布局。他秘密召見了一些忠誠的部下,給予他們重任,讓他們在軍中逐步發展勢力。同時,袁譚還派出密探,密切關注著各路將領的動向。


    隨著時間的推移,袁紹的病情日益加重。他時而昏迷,時而清醒,每一次醒來都顯得更加虛弱。袁家上下彌漫著一種緊張而悲傷的氣氛。


    袁紹躺在病榻上,迴憶著自己一生的輝煌與坎坷。他想起了年輕時的壯誌豪情,帶領袁家崛起的艱難曆程。如今,看著三個兒子為了王位爭鬥不休,他心中充滿了無奈和悲哀。


    他知道自己的時間不多了,他努力想要留下一些囑托,希望能讓袁家繼續繁榮下去。


    他召集三個兒子來到床前,用盡最後一絲力氣說道:“吾兒們,袁家的未來就靠你們了。為父深知你們兄弟之間的爭鬥難以避免,譚兒有李儒相助,為父知曉熙兒和尚兒恐難與之抗衡。


    但為父懇請譚兒,不可殺害你的兩個弟弟。他們雖有過錯,但終究是你的兄弟。為了安你的心,也為讓他們遠離權力的爭鬥,為父決定將他們貶到幽州。望你們在那裏好好反思,不要再卷入權力的漩渦。譚兒,你身為長子,日後若得勢,務必顧念兄弟之情。”


    袁譚聽後,心中雖有不甘,但看著父親臨終的囑托,也隻能點頭答應。袁熙和袁尚則淚流滿麵,心中充滿了愧疚和無奈。


    說完,袁紹緩緩閉上了眼睛,手也無力地垂了下來。


    四世三公威名揚,雄踞河北意氣昂。


    謀臣猛將如雲聚,躊躇滿誌欲稱皇。


    立嗣糾結心難定,兄弟紛爭亂綱常。


    霸業未成天已暮,徒留遺恨歎滄桑。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風雲:宋將震山河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劍魂之鏡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劍魂之鏡並收藏三國風雲:宋將震山河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