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眉山越往上越不好走,山勢越來越陡峭,連周邊的植物也和山腳的不同,幾十米高的大樹層出不窮,時不時地還跑出一隻隻小動物。


    不一會便到了半山腰處,眾人遠遠地看見了一處小道觀,孫思邈指著那處小道觀:“諸位,再加把力,那便是老道的棲身之處。”


    房遺愛看著終於在望的目的地,忍不住吐槽道:“先生,您的身體真好啊。”孫思邈也聽見了房遺愛的話嗬嗬笑道:“這深山野林就我一個人,整天爬高上低的,自然很好了。”


    房遺愛顯然注意到了孫思邈的自嘲:“先生不拘小節,辛苦一人,卻造福萬事啊。”房遺愛如此說倒是因為得知孫思邈寫出了流傳百世的千金方,而他本人更被尊稱為藥王。


    孫思邈不置可否地笑了笑,眾人也不再言語,紛紛加快腳步向道觀走去,眾人紛紛洗漱完畢後,眾軍士紛紛在旁邊結營搭帳,李泰跟著房遺愛來到一處石桌旁,遠遠地就聞過一陣茶香。


    果不其然,房遺愛走近一看,果然孫思邈正在沏茶。孫思邈將兩杯茶推向二人,示意兩人品嚐一番:“這是一點鄉野粗茶,二位不妨品鑒一番。”


    房遺愛自然不會怯生,端起茶杯,先用茶蓋輕輕拂動茶葉,然後聞一下茶香,接著再小酌一口,卻不咽下,隻是感受茶水在口腔內的茶香,許久才緩緩吞入口中。另一旁的李泰自然也不會有太多失禮之處,但是卻沒有房遺愛這麽雅致了。


    孫思邈見狀忍不住大笑道:“看來小友也是我茶道中人,不知小友對於老道的茶怎麽評價?”旁邊的李泰也是十分好奇,他從來就沒見過房遺愛如此這般雅的喝過水,從來就是入牛飲一般,倒想聽聽房遺愛又會給出什麽解釋。


    房遺愛並沒有先出口評價而是先說出了另外一句話:“先生倒是和小子的愛好相同,小子也是十分喜歡這清茶,對於現在那種喝茶時加入大量生薑,蔥蒜的喝法也是嗤之以鼻的。”


    “小友這句話說的倒是對,茶這種東西必須喝出一個本,一個真,加入大量外物反而喪失了其原來的滋味。”


    “先生果然深得個中滋味啊,隻不過先生的茶卻並不完美?”


    孫思邈一聽頓時反駁道:“小友可不要胡說,我這茶葉乃是老道采的這峨眉山上每一棵茶樹最嫩的茶葉,而這泡茶的水乃是老道步行幾十裏山路尋那從來沒有人踏入過的山溪內取得水。”


    站在一旁的李泰趕緊給房遺愛使眼色,你是來請人家治病的,不是來給人家爭辯的,萬一把孫思邈惹毛了,誰去治啊。


    房遺愛搖搖頭,既是對李泰示意的無動於衷,也是對孫思邈話的否定:“先生的不完美乃是出於茶葉上。”


    此言一出,孫思邈的神情頓時有些變化:“小友說的也是,我這茶葉乃是鄉林野茶,自然比不上那些價值連城的茶葉。”


    房遺愛似乎絲毫沒有注意到孫思邈的異色,而是自顧自的說道:“先生此話卻仍是沒有說道關鍵上,先生是否察覺這茶清則清矣,卻喪失了幾許滋味。”


    孫思邈聞言立刻深思起來,又將剛才的幾絲不快扔到九霄雲外了,許久才一臉驚喜道:“每一種東西都有其特有的味道,而這茶是什麽味道,老道確是不得而知了。”說罷,直勾勾地看著房遺愛。


    房遺愛笑了笑:“先生不必如此看著我,我自然知道這茶的味道,這茶水包含了茶葉的本身味道和山泉水的甘冽融合而來,清淡,苦澀,卻少了靈魂,那便是自己本身的香。”


    孫思邈趕緊問道:“小友,那這香是從何而來呀?”


    “小子不才,研究出一種製作茶葉的方法,謂曰炒茶。乃是通過炒製將茶葉本身的香激發出來,若是先生想學,小子願意交給先生。“


    孫思邈練練搖頭:“我豈能做這種事情,隻願小友炒製出這般茶葉,送我一些即可。”房遺愛自然知道這位名醫的操守,但是卻更是佩服這位高士:“先生,你我皆是好茶之人,也算是人生知己了,既如此,送與朋友又有何妨。待會我便寫給先生。”


    孫思邈看房遺愛的態度十分真誠,自己本身也是十分好奇,所以就暗暗想到一定要把房遺愛的長輩醫好。所以也不再推辭。


    房遺愛緊接著說道:“既然先生也是茶道之人。那小子就在先生班門弄斧一番。”孫思邈連連說著不敢,接著便肅穆而坐,一副洗耳恭聽狀。


    “品茶有九步,第一步:溫杯燙罐,其包括:起火,掏火,扇爐,潔器,候水,淋杯。?第二步:引龍入宮,就是將茶葉倒在一張白色的紙上,粗細分開,把最粗的放在罐底和壺嘴處,再將細未放在中層,最後才將粗葉放在上麵。第三步:聞聲起羹,這時候的水來泡茶是最好的。這其中又有講究,見其沸如魚目,微微有聲,是為一沸;銚緣湧如連珠,是為二沸;騰波鼓浪,是為三沸;一沸太稚,三沸太老,若水麵浮珠,聲若鬆濤,是為二沸。


    第四步:高山流水,當水二沸時,就可以提水壺衝茶。揭開茶壺蓋,將沸水環壺口,沿壺邊衝入,切忌直衝壺,提水壺宜高,正所謂“高衝低斟”。第五步:淋蓋刮沫?也叫“春風拂麵”。衝水一定要衝滿,茶壺是否“三山齊”,水平麵如何,這時就可以看到了,好茶壺水滿後茶沫浮起,決不溢出,左手提壺蓋,右手提水壺,輕輕刮去茶沫,然後蓋定。”


    孫思邈忍不住擊掌大叫:“妙啊,果真妙啊!”


    房遺愛笑了笑繼續開口道:“第六步:裏應外合,裏應外合也叫“淋罐”,即蓋好壺蓋,再以滾水淋於壺上。第七步:貨如輪轉也即洗杯。即用一個茶杯豎放於另一個茶杯中,用三隻手指轉動清洗,表示財源滾滾的意思。第八步:第一遍茶水洗過茶杯之後,再從第三步做起,候湯、衝水、淋罐。


    灑茶也有四字訣:低,快,勻,盡。“低”就是前麵所說的“高衝低斟”的“低”。灑茶切不可高,高則香味散失,泡沫四起,對客人極不尊敬;“快”也是為了使香味不散失,且可保持茶的熱度。“勻”就是勻均,使每一杯茶同色同香同量,也是對每一位客人的同等尊敬,也就是講究的“關公巡城”;“盡”就是不要讓餘水留在壺中;因為隻要沒有水在,茶就不會苦澀,稱為“韓信點兵”,取“韓信點兵,多多益善”的意思。?”


    房遺愛見兩人都聽的津津有味,心裏有些含笑才繼續道:“第九步:敬茶品茗,敬茶也有個講究,就是先從左邊的第一個客人開始敬起,從左到右。品茗也有講究:用右手的拇指和食指端著茶杯的邊沿,中指護著杯底,叫“三龍護寶”,無名指和尾指收緊,不能指向別人,以示對別人的尊重。”


    孫思邈忍不住對房遺愛滿口稱讚:“小友對於此道果然深有研究啊,老道頗有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的感覺啊。”


    房遺愛微微搖頭表示自謙,而一旁的李泰也是一副與有榮焉的樣子,房遺愛實在是知道孫思邈為何會如此讚歎,房遺愛所訴說的的乃是源自宋朝開始形成的體係,在唐朝自然是個震撼。


    但是房遺愛卻並不準備就此罷休,房遺愛剛才突然有個計劃,他不但準備將孫思邈弄到長安給長孫皇後看病,還要將這個老頭弄在長安,不準備再讓他走了。


    “先生,品茶更有三樂,不知先生可否得知。”


    “我確實不知,還請小友明言?”


    “品茶有三樂,一曰:獨品得神,一個人麵對青山綠水或高雅的茶室,通過品茗,心馳宏宇,神交自然,物我兩忘,此一樂也;二曰:對品得趣。兩個知心朋友相對品茗,或無需多言即心有靈犀一點通,或推心置腹述衷腸,此亦一樂也;三曰:眾品得慧。孔子曰:“三人行有我師”眾人相聚品茶,互相溝通,相互啟迪,可以學到許多書本上學不到的道德知識,這同樣是一大樂事。不知先生以為然否?”


    孫思邈輕捋胡須忍不住閉目打著節拍:“小友妙言,如此說來品茶當是天下雅事,妙事。今日聽聞如此言語當浮一大白。”


    房遺愛自然不會拒絕,不信拐不走比這個老頭,可憐孫思邈以心作明月,奈何明月卻照溝渠啊.....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雅唐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耶義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耶義並收藏雅唐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