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6章 殿審樓蘭王
漢武風雲之陳府二少爺 作者:神之舞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長安城,這座古老而宏偉的都城,宛如一顆璀璨的明珠鑲嵌在關中大地之上。
城中最為壯麗輝煌之處,莫過於那座莊嚴肅穆的皇宮。此刻,在皇宮內的金殿之上,正上演著一場震撼人心的盛事。
皇帝劉徹頭戴華麗無比的冕冠,其上鑲嵌著無數珍珠寶石,閃爍著耀眼光芒。他身上所穿的乃是象征著無上皇權的十二章袞龍袍,袍服上繡滿了精美的圖案,九條張牙舞爪的巨龍栩栩如生,仿佛隨時都會騰空而起。
他身姿挺拔地端坐於禦案之後那張雕刻著精美花紋的龍椅之上,不怒自威,散發出一種令人敬畏的帝王之氣。
在金殿的左側,文官們整齊地排列著,其中以丞相公孫弘為首。這位德高望重的丞相麵容肅穆,手持笏板,微微躬身而立。而在金殿的右側,則是以太尉衛青為首的武官們。衛青身披鎧甲,威風凜凜,身後的將領們個個英姿颯爽,氣宇軒昂。
此時,李敢、竇良、蕭勝、樊勝客等四位年輕將領昂首挺胸地立於金殿之上,他們神情莊重,眼中透露出堅毅之色。
這四人皆是此次西征樓蘭戰場上屢立戰功的猛將,如今終於迎來了接受皇帝封賞的榮耀時刻。
隨著太監高聲宣讀封賞旨意,整個金殿之上氣氛愈發高漲熱烈。金殿之上那些文武大臣們的眼神卻無一不是充滿了熱切與渴望。
這些年輕將領在軍中強勢崛起,已然引起了皇帝陛下的關注,其前途可謂一片光明,不可限量。
眾大臣心中暗自盤算著,自家族中是否有適齡的女子可以與他們聯姻。畢竟如此年輕有為的俊傑,實在是不容錯過的佳婿人選。
而在金殿之上,來自李家、蕭家、竇家和樊家的官員們更是喜不自禁,臉上洋溢著自豪的笑容。
他們深知自家子弟能有今日之成就,全賴攀上了軍中陳蟜這棵大樹。迴想當初做出這個決定時,還曾有人心存疑慮,但如今看來,這無疑是一個極其明智之舉。
衛青微微側過頭去,用眼角的餘光迅速掃了一眼那殿上正接受封賞的四位將領。他心中不禁暗自歎息一聲:“去病啊,你真是命運多舛、英年早逝!”想著想著,衛青緩緩地垂下了眼簾,那張原本就冷峻的臉龐此刻更是如冰霜一般,毫無一絲笑容可言。
站在一旁的公孫弘則在心底暗暗思忖著,自家家族裏的那些晚輩們若是跟眼前這殿上的四個年輕人相比起來,著實是相差甚遠,根本找不出一個能與之媲美的傑出人才。想到此處,公孫弘皺起眉頭,暗自下定決心,等迴到家中後一定要對族中的後生們嚴加管教,絕對不能再任由他們這般肆意放縱下去了。
此時,坐在高位之上的皇帝劉徹精神抖擻喜氣洋洋。他頭戴華麗的冕冠,冕冠之下那張棱角分明的麵龐因為喜悅而顯得神采奕奕。
望著殿下這些朝氣蓬勃的年輕將領們,劉徹深知隻有這樣源源不斷湧現出的軍事英才,大漢軍隊在對抗匈奴時才能夠從容不迫、應付自如。
然而,今日之喜可遠不止於此,真正的重頭戲還在後頭呢!
自從自己親政以來已將近十年有餘,這可是他第一次成功滅掉了一個國家,並將該國的國君生擒活捉押解至長安城,使其不得不跪在自己的腳下俯首稱臣。
這種感覺對於皇帝劉徹來說,當真是前所未有的新奇和刺激。就在昨天夜裏,當他剛剛接到這個捷報之時,興奮得一夜都未曾安睡。
李敢、竇良等四位將領恭敬地接受完封賞後,他們滿心歡喜,齊聲謝過皇帝隆恩。隨後,四人如同訓練有素、整齊有序地魚貫而出,緩緩地離開了金殿。
皇帝劉徹穩坐於龍椅之上,他微微抬起右手輕輕一揮,站在一旁的內侍立刻心領神會。隻見這內侍向前一步,挺直身軀,然後運足中氣,扯開嗓子大聲喝道:“帶罪臣樓蘭王!”其聲音猶如洪鍾大呂,響徹整個宮殿。
“帶罪臣樓蘭王——”這句唿喊聲沿著宮殿內的走廊和通道,一聲接著一聲地傳遞下去。沒過多久,就聽到遠處傳來沉重而又急促的腳步聲。
不多時,眾人便看到樓蘭王被五花大綁著雙手雙腳,由兩名身材魁梧、身披金色鎧甲的護殿武士押解著走上了金殿。此時的樓蘭王早已失去了往日的威風與神氣,他低垂著頭顱,滿臉惶恐之色,身體因為恐懼而不停地顫抖著,最終撲通一聲跪在了殿腳之下。
位於高位之上的丞相公孫弘目光犀利地盯著殿腳處的樓蘭王,他麵色冷峻,不怒自威。隻見公孫弘上前兩步,居高臨下地對著樓蘭王厲聲喝問道:“罪人樓蘭王,本丞相在此問你——究竟是為何要截殺我朝派往西域諸國的使節?又是出於何種居心竟敢阻塞商路、截斷東西之間的交通要道?快快從實招來!”
樓蘭王戰戰兢兢抬起頭,嘴唇哆嗦著說道:“大……大漢丞相,吾國小,民少兵微,夾於漢匈之間,實難生存。匈奴逼迫,若不聽命於彼,恐國滅族亡,不得以才犯下此等罪行。”
公孫弘冷哼一聲,“那便是你樓蘭國弱小的借口麽?我大漢恩澤四海,若真心歸順,豈會不保你一國安寧?”
皇帝劉徹端坐於龍椅之上,聽聞樓蘭王的哀哀自辯。這讓他想起了繼位之初,朝廷備受匈奴人欺辱之事。那時候,不但要嫁公主給匈奴大單於,還要陪嫁數不勝數的金銀財寶。然而那些野蠻的匈奴人不但收了女人和財寶,還年年派兵南下漢境打草穀——燒殺搶掠無惡不作。
那時候的匈奴人,就像插在大漢朝廷脊背上的一把刀子,隨時隨地的在給大漢朝廷放血割肉。
後來,經過他的勵精圖治,漢匈攻守易形了。
可是像樓蘭國這樣的小國,它夾在匈奴和大漢之間,還真沒有什麽選擇的餘地。
城中最為壯麗輝煌之處,莫過於那座莊嚴肅穆的皇宮。此刻,在皇宮內的金殿之上,正上演著一場震撼人心的盛事。
皇帝劉徹頭戴華麗無比的冕冠,其上鑲嵌著無數珍珠寶石,閃爍著耀眼光芒。他身上所穿的乃是象征著無上皇權的十二章袞龍袍,袍服上繡滿了精美的圖案,九條張牙舞爪的巨龍栩栩如生,仿佛隨時都會騰空而起。
他身姿挺拔地端坐於禦案之後那張雕刻著精美花紋的龍椅之上,不怒自威,散發出一種令人敬畏的帝王之氣。
在金殿的左側,文官們整齊地排列著,其中以丞相公孫弘為首。這位德高望重的丞相麵容肅穆,手持笏板,微微躬身而立。而在金殿的右側,則是以太尉衛青為首的武官們。衛青身披鎧甲,威風凜凜,身後的將領們個個英姿颯爽,氣宇軒昂。
此時,李敢、竇良、蕭勝、樊勝客等四位年輕將領昂首挺胸地立於金殿之上,他們神情莊重,眼中透露出堅毅之色。
這四人皆是此次西征樓蘭戰場上屢立戰功的猛將,如今終於迎來了接受皇帝封賞的榮耀時刻。
隨著太監高聲宣讀封賞旨意,整個金殿之上氣氛愈發高漲熱烈。金殿之上那些文武大臣們的眼神卻無一不是充滿了熱切與渴望。
這些年輕將領在軍中強勢崛起,已然引起了皇帝陛下的關注,其前途可謂一片光明,不可限量。
眾大臣心中暗自盤算著,自家族中是否有適齡的女子可以與他們聯姻。畢竟如此年輕有為的俊傑,實在是不容錯過的佳婿人選。
而在金殿之上,來自李家、蕭家、竇家和樊家的官員們更是喜不自禁,臉上洋溢著自豪的笑容。
他們深知自家子弟能有今日之成就,全賴攀上了軍中陳蟜這棵大樹。迴想當初做出這個決定時,還曾有人心存疑慮,但如今看來,這無疑是一個極其明智之舉。
衛青微微側過頭去,用眼角的餘光迅速掃了一眼那殿上正接受封賞的四位將領。他心中不禁暗自歎息一聲:“去病啊,你真是命運多舛、英年早逝!”想著想著,衛青緩緩地垂下了眼簾,那張原本就冷峻的臉龐此刻更是如冰霜一般,毫無一絲笑容可言。
站在一旁的公孫弘則在心底暗暗思忖著,自家家族裏的那些晚輩們若是跟眼前這殿上的四個年輕人相比起來,著實是相差甚遠,根本找不出一個能與之媲美的傑出人才。想到此處,公孫弘皺起眉頭,暗自下定決心,等迴到家中後一定要對族中的後生們嚴加管教,絕對不能再任由他們這般肆意放縱下去了。
此時,坐在高位之上的皇帝劉徹精神抖擻喜氣洋洋。他頭戴華麗的冕冠,冕冠之下那張棱角分明的麵龐因為喜悅而顯得神采奕奕。
望著殿下這些朝氣蓬勃的年輕將領們,劉徹深知隻有這樣源源不斷湧現出的軍事英才,大漢軍隊在對抗匈奴時才能夠從容不迫、應付自如。
然而,今日之喜可遠不止於此,真正的重頭戲還在後頭呢!
自從自己親政以來已將近十年有餘,這可是他第一次成功滅掉了一個國家,並將該國的國君生擒活捉押解至長安城,使其不得不跪在自己的腳下俯首稱臣。
這種感覺對於皇帝劉徹來說,當真是前所未有的新奇和刺激。就在昨天夜裏,當他剛剛接到這個捷報之時,興奮得一夜都未曾安睡。
李敢、竇良等四位將領恭敬地接受完封賞後,他們滿心歡喜,齊聲謝過皇帝隆恩。隨後,四人如同訓練有素、整齊有序地魚貫而出,緩緩地離開了金殿。
皇帝劉徹穩坐於龍椅之上,他微微抬起右手輕輕一揮,站在一旁的內侍立刻心領神會。隻見這內侍向前一步,挺直身軀,然後運足中氣,扯開嗓子大聲喝道:“帶罪臣樓蘭王!”其聲音猶如洪鍾大呂,響徹整個宮殿。
“帶罪臣樓蘭王——”這句唿喊聲沿著宮殿內的走廊和通道,一聲接著一聲地傳遞下去。沒過多久,就聽到遠處傳來沉重而又急促的腳步聲。
不多時,眾人便看到樓蘭王被五花大綁著雙手雙腳,由兩名身材魁梧、身披金色鎧甲的護殿武士押解著走上了金殿。此時的樓蘭王早已失去了往日的威風與神氣,他低垂著頭顱,滿臉惶恐之色,身體因為恐懼而不停地顫抖著,最終撲通一聲跪在了殿腳之下。
位於高位之上的丞相公孫弘目光犀利地盯著殿腳處的樓蘭王,他麵色冷峻,不怒自威。隻見公孫弘上前兩步,居高臨下地對著樓蘭王厲聲喝問道:“罪人樓蘭王,本丞相在此問你——究竟是為何要截殺我朝派往西域諸國的使節?又是出於何種居心竟敢阻塞商路、截斷東西之間的交通要道?快快從實招來!”
樓蘭王戰戰兢兢抬起頭,嘴唇哆嗦著說道:“大……大漢丞相,吾國小,民少兵微,夾於漢匈之間,實難生存。匈奴逼迫,若不聽命於彼,恐國滅族亡,不得以才犯下此等罪行。”
公孫弘冷哼一聲,“那便是你樓蘭國弱小的借口麽?我大漢恩澤四海,若真心歸順,豈會不保你一國安寧?”
皇帝劉徹端坐於龍椅之上,聽聞樓蘭王的哀哀自辯。這讓他想起了繼位之初,朝廷備受匈奴人欺辱之事。那時候,不但要嫁公主給匈奴大單於,還要陪嫁數不勝數的金銀財寶。然而那些野蠻的匈奴人不但收了女人和財寶,還年年派兵南下漢境打草穀——燒殺搶掠無惡不作。
那時候的匈奴人,就像插在大漢朝廷脊背上的一把刀子,隨時隨地的在給大漢朝廷放血割肉。
後來,經過他的勵精圖治,漢匈攻守易形了。
可是像樓蘭國這樣的小國,它夾在匈奴和大漢之間,還真沒有什麽選擇的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