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普陀山。
很快孫悟空鬼鬼祟祟的身影又來了。
一南海神直接上前迎道:“大聖何來?”
孫悟空四處看一眼:“老孫那徒弟有難,特來謁見菩薩。”
轉眼潮音洞中。
觀音菩薩也不稱唿便直接淡淡問道:“你怎麽不保唐僧,為何事又來見我?”
孫悟空立刻撓撓頭道:“菩薩,老孫那徒弟,又在福陵山收了一個徒孫。今至那八百裏流沙河,乃是弱水三千,那徒弟凡人之體難渡,河中有個妖怪阻路,不能渡河。因此特告菩薩,望菩薩垂憐憫,怎麽渡他一渡?”
觀音菩薩美目也不由看孫悟空一眼:“你這猴子,又逞自滿,不肯說出保唐僧的話來麽?”
觀音菩薩:‘唉!我若說你是故意找借口,想往我南海來,怕往後就就會麵皮薄,再不敢來我南海了,且給你留幾分顏麵。’
孫悟空立刻抓耳撓腮道:“那水裏事,我又弄不仔細,本是叫那徒孫天蓬元帥過去,想是不曾說出取經的勾當。”
取經的勾當?佛門取經大事,到你口中竟成了勾當。
觀音菩薩也不由再次美目看孫悟空一眼,淡淡道:“那流沙河的妖怪,乃是靈霄殿卷簾大將臨凡,也是我安排的一人,教他保護取經之人。你若肯說出是東土取經人,他定不與你等爭執。”
孫悟空眼巴巴的眨一下眼睛:“那妖怪如今怕了老孫,不肯上岸,隻在水裏藏著,老孫如何叫他歸順?”
觀音菩薩一歎,從袖中摸出一個紅葫蘆,直接喚木叉進潮音洞,吩咐道:“你且拿此葫蘆,同大聖到流沙河水麵上,叫一聲‘悟浄’,他自會出來。
先叫他拜了唐僧,然後把他九個頭骨穿在一處,按九宮布列,將這葫蘆放在中間,即是法船一隻,可渡唐僧過流沙河。”
萬壽山下不過幾十裏路。
因為一路林深,蒼鬆樹木遮天蔽日,卻也看不到遠處的萬壽山。
四個身影同時而至,隻見正是捏個蘭花指的文殊菩薩、普賢菩薩,光頭五官擠在一起的懼留孫佛,同樣紫雲山千花洞的毗藍婆菩薩。
結果四人一現身,文殊菩薩便直接望一眼萬壽山道:“不若就在此地吧,若有萬一之時,卻也是靠近鎮元子大仙的萬壽山,可及時往萬壽山,也能有個照應。”
懼留孫佛立刻合掌道:“善。此地最好。”
普賢菩薩捏個蘭花指也望向毗藍婆菩薩道:“不若我等便化身母女四人,在這荒山野嶺坐山招夫,既可做一難,又可一試那唐僧禪心,同時亦可看看,可會再出現意外?”
毗藍婆菩薩也不禁四周看一眼道:“此地雖好,但如此荒山野嶺的坐山招夫,恐會被那唐僧看出異常,又如何還能試禪?”
文殊菩薩立刻接道:“倒是無妨。人類愚蠢,那唐僧金蟬子元神又未覺醒,當不可能想到此點。那妖猴亦不過一純真之輩,天蓬元帥、卷簾大將卻也都不過悟性普通之人,當不可能看出問題。”
終於毗藍婆菩薩點點頭:“也好,那妖猴已不再是五百年前,確不可能看出異常,那我等便化母女四人,且誘惑他師徒看看。”
文殊菩薩、普賢菩薩同時捏個蘭花指:“善。便請毗藍婆菩薩化身母親,我三人且化身女兒。”
懼留孫佛合掌身上金光一閃,化為一個美女笑道:“我便化名真真,女兒拜見母親。”
文殊菩薩、普賢菩薩同樣微笑各化為一女,也盈盈一禮道:“我二人便為憐憐、愛愛,女兒拜見母親。”
毗藍婆菩薩身影卻隻需要變化一下相貌,眼下剛好依舊是風韻猶存的半老徐娘美婦,也隻好點點頭道:“也好,那我們就在此坐山招夫,剛好他們過了流沙河,很快就能至此地。”
然而卻不知暗中還有一個身影,正是提前迴歸的西方聖人準提,到處在紫霄宮連撞牆自殺的事情都能幹出,顯然也沒有什麽無恥之事是幹不出的。
結果眼看幾人商議,也不由兩個小眼睛一動:‘當初說這闡教下弟子都是男男陽陽雙修,本就隻是一說,不想竟還真是如此。也罷,貧道便助你等一臂之力,那龍性好淫,且去給你等找些藥來,到時叫你等真失了身。
隻是那昊天,若讓毗藍婆菩薩也失了身,如今兩人也已分開,卻無感情,當初不過是為雙修而雙修,倒是無妨。’
於是無聲無息,無人知道的聖人準提身影便又消失。
並同一時間的萬壽山。
四人不知道的恰巧同樣被鎮元子大仙看到,而也不禁一雙小美目一動:‘萬一之時想到我萬壽山來避難?我且也暫時躲開,看看可有人敢動我的五莊觀。’
於是緊接便也喚四十八名弟子齊到麵前,吩咐道:“為師剛收到上清天彌羅宮元始天尊簡帖,邀請我到彌羅宮中聽講混元道果,四十六弟子隨我一起前去,清風明月留下看家。”
瞬間兩個小童子不由臉色一苦,但上次蟠桃會帶了兩人,這次兩人看家自也不敢違命。
鎮元子一張小美人臉也繼續吩咐道:“為師亦不可違了大天尊的簡帖,要往彌羅宮聽講。清風明月,你兩個且在家仔細,不日將會有為師一個古人從此經過,你二人莫要怠慢了他。可將人參果打兩個與他吃,權表舊日之情。”
兩個童子立刻恭敬道:“敢問師傅故人是何人?望說與弟子聽,到時也好接待。”
鎮元子一雙小玉手微一捋長須,淡淡道:“他是東土大唐的聖僧,法號三藏,今往西天拜佛求取真經的和尚。
那和尚乃金蟬子轉世,為西方聖老如來佛第二個弟子。五百年前我與他在西天盂蘭盆會上相識,他曾親手傳茶,叫佛子敬我,故此是為故人也。
另外記得,我那果子有數,隻許與他兩個,不得多費。那唐三藏雖是故人,但須要防備他身邊的幾人,莫要讓他們偷了果子。”
兩個童子隻能答應道:“是,師傅。”
很快孫悟空鬼鬼祟祟的身影又來了。
一南海神直接上前迎道:“大聖何來?”
孫悟空四處看一眼:“老孫那徒弟有難,特來謁見菩薩。”
轉眼潮音洞中。
觀音菩薩也不稱唿便直接淡淡問道:“你怎麽不保唐僧,為何事又來見我?”
孫悟空立刻撓撓頭道:“菩薩,老孫那徒弟,又在福陵山收了一個徒孫。今至那八百裏流沙河,乃是弱水三千,那徒弟凡人之體難渡,河中有個妖怪阻路,不能渡河。因此特告菩薩,望菩薩垂憐憫,怎麽渡他一渡?”
觀音菩薩美目也不由看孫悟空一眼:“你這猴子,又逞自滿,不肯說出保唐僧的話來麽?”
觀音菩薩:‘唉!我若說你是故意找借口,想往我南海來,怕往後就就會麵皮薄,再不敢來我南海了,且給你留幾分顏麵。’
孫悟空立刻抓耳撓腮道:“那水裏事,我又弄不仔細,本是叫那徒孫天蓬元帥過去,想是不曾說出取經的勾當。”
取經的勾當?佛門取經大事,到你口中竟成了勾當。
觀音菩薩也不由再次美目看孫悟空一眼,淡淡道:“那流沙河的妖怪,乃是靈霄殿卷簾大將臨凡,也是我安排的一人,教他保護取經之人。你若肯說出是東土取經人,他定不與你等爭執。”
孫悟空眼巴巴的眨一下眼睛:“那妖怪如今怕了老孫,不肯上岸,隻在水裏藏著,老孫如何叫他歸順?”
觀音菩薩一歎,從袖中摸出一個紅葫蘆,直接喚木叉進潮音洞,吩咐道:“你且拿此葫蘆,同大聖到流沙河水麵上,叫一聲‘悟浄’,他自會出來。
先叫他拜了唐僧,然後把他九個頭骨穿在一處,按九宮布列,將這葫蘆放在中間,即是法船一隻,可渡唐僧過流沙河。”
萬壽山下不過幾十裏路。
因為一路林深,蒼鬆樹木遮天蔽日,卻也看不到遠處的萬壽山。
四個身影同時而至,隻見正是捏個蘭花指的文殊菩薩、普賢菩薩,光頭五官擠在一起的懼留孫佛,同樣紫雲山千花洞的毗藍婆菩薩。
結果四人一現身,文殊菩薩便直接望一眼萬壽山道:“不若就在此地吧,若有萬一之時,卻也是靠近鎮元子大仙的萬壽山,可及時往萬壽山,也能有個照應。”
懼留孫佛立刻合掌道:“善。此地最好。”
普賢菩薩捏個蘭花指也望向毗藍婆菩薩道:“不若我等便化身母女四人,在這荒山野嶺坐山招夫,既可做一難,又可一試那唐僧禪心,同時亦可看看,可會再出現意外?”
毗藍婆菩薩也不禁四周看一眼道:“此地雖好,但如此荒山野嶺的坐山招夫,恐會被那唐僧看出異常,又如何還能試禪?”
文殊菩薩立刻接道:“倒是無妨。人類愚蠢,那唐僧金蟬子元神又未覺醒,當不可能想到此點。那妖猴亦不過一純真之輩,天蓬元帥、卷簾大將卻也都不過悟性普通之人,當不可能看出問題。”
終於毗藍婆菩薩點點頭:“也好,那妖猴已不再是五百年前,確不可能看出異常,那我等便化母女四人,且誘惑他師徒看看。”
文殊菩薩、普賢菩薩同時捏個蘭花指:“善。便請毗藍婆菩薩化身母親,我三人且化身女兒。”
懼留孫佛合掌身上金光一閃,化為一個美女笑道:“我便化名真真,女兒拜見母親。”
文殊菩薩、普賢菩薩同樣微笑各化為一女,也盈盈一禮道:“我二人便為憐憐、愛愛,女兒拜見母親。”
毗藍婆菩薩身影卻隻需要變化一下相貌,眼下剛好依舊是風韻猶存的半老徐娘美婦,也隻好點點頭道:“也好,那我們就在此坐山招夫,剛好他們過了流沙河,很快就能至此地。”
然而卻不知暗中還有一個身影,正是提前迴歸的西方聖人準提,到處在紫霄宮連撞牆自殺的事情都能幹出,顯然也沒有什麽無恥之事是幹不出的。
結果眼看幾人商議,也不由兩個小眼睛一動:‘當初說這闡教下弟子都是男男陽陽雙修,本就隻是一說,不想竟還真是如此。也罷,貧道便助你等一臂之力,那龍性好淫,且去給你等找些藥來,到時叫你等真失了身。
隻是那昊天,若讓毗藍婆菩薩也失了身,如今兩人也已分開,卻無感情,當初不過是為雙修而雙修,倒是無妨。’
於是無聲無息,無人知道的聖人準提身影便又消失。
並同一時間的萬壽山。
四人不知道的恰巧同樣被鎮元子大仙看到,而也不禁一雙小美目一動:‘萬一之時想到我萬壽山來避難?我且也暫時躲開,看看可有人敢動我的五莊觀。’
於是緊接便也喚四十八名弟子齊到麵前,吩咐道:“為師剛收到上清天彌羅宮元始天尊簡帖,邀請我到彌羅宮中聽講混元道果,四十六弟子隨我一起前去,清風明月留下看家。”
瞬間兩個小童子不由臉色一苦,但上次蟠桃會帶了兩人,這次兩人看家自也不敢違命。
鎮元子一張小美人臉也繼續吩咐道:“為師亦不可違了大天尊的簡帖,要往彌羅宮聽講。清風明月,你兩個且在家仔細,不日將會有為師一個古人從此經過,你二人莫要怠慢了他。可將人參果打兩個與他吃,權表舊日之情。”
兩個童子立刻恭敬道:“敢問師傅故人是何人?望說與弟子聽,到時也好接待。”
鎮元子一雙小玉手微一捋長須,淡淡道:“他是東土大唐的聖僧,法號三藏,今往西天拜佛求取真經的和尚。
那和尚乃金蟬子轉世,為西方聖老如來佛第二個弟子。五百年前我與他在西天盂蘭盆會上相識,他曾親手傳茶,叫佛子敬我,故此是為故人也。
另外記得,我那果子有數,隻許與他兩個,不得多費。那唐三藏雖是故人,但須要防備他身邊的幾人,莫要讓他們偷了果子。”
兩個童子隻能答應道:“是,師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