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工具,像搗蒜那樣舂,需要大量的人手。
另外五千石濕的,徐寶打算讓馮媛帶走,六百來噸,連續倒騰就行,到了另邊先烘幹,再磨米。
剩下的一千多石,徐寶不想也帶過去,而是讓縣裏的人做。
讓人幹活就得幫著想辦法,徐寶有辦法。
叫人按照他的要求用竹子編筐,兩個筐,筐要能像蒸屜一樣放到另一個上麵,接著向裏裝黏土,把黏土給打實了,再然後是竹片往土上砸,豎著砸進去。
“看明白沒?上麵一個,下麵一個,上麵的竹片向下,下麵的竹片向上,要有規律性的,跟石頭磨溝一樣,做好了,上麵的留個磨的上盤的那個孔,還用我說嗎?”
徐寶做了一個,這叫礱子,專門用來給稻穀去殼的。
說白了就是個磨,隻不過石磨是石頭鑿出來的,首先得找到大石頭,然後再加工,做一個很費勁。
而現在這個呢,是用泥和竹片來代替磨盤和上麵的凸凹,材料隨手就能找到,製作速度比磨快多了。
看上去非常簡單,但是大宋此時沒有,天工開物有介紹,哪怕是徐寶那邊現在有的地區的人還喜歡用它,自己做一個,磨出來的米覺得安全,吃著香。
張屹看著徐寶忙來忙去用筐、泥和竹片做了個磨,驚訝得張大了嘴,他雙手使勁一拍:“哎呀,我以前咋沒想到呢,以前家裏收了糧,要借磨,要不就是自己舂。”
說完,他警惕地看向其他幫忙的人,大家除了聽從徐寶的命令幹活,也圍觀,現在東西做出來了,叫別人學去的話……
張屹突然覺得心疼了。這寶貴的法子,咋就隨便讓人看了,太簡單了。守不住秘密呀。
圍觀中的人有一個出聲:“若是照著小石磨上麵的架子和推手放到這上麵,是不是也能磨起來很快?”
徐寶看向出聲的人,點頭,稱讚道:“沒錯。做的時候把柄加進去,做吧,可以多做些,順著賣竹筒罐頭的隊伍,一同送到別處賣。”
“寶郎,一賣了。別人不就學去了嗎?”張屹著急。
“就是讓別人學。大家學會了,沒有石磨的人家,就可以用它來節省時間,騰出來工夫做別的事情,我會畫張圖,叫人慢慢送去京城,叫京城那邊推廣,尤其是這南邊的地方,一年產兩季稻。時間不能全耗費在磨米上。”
徐寶坦然地說道,他根本沒想著保密,用不起磨的人,用杵子搗的速度,和礱子的速度能一樣麽?
“知道了。”張屹點頭大應,而後挺挺胸,對著周圍喊:“大家都學著,傳出去,我家寶郎心懷天下,這東西叫……”
他看徐寶。
“礱。”徐寶說了一個字。
“這東西叫寶郎礱。記得這個名字,用著這個東西的人,要念著我家寶郎的好,誰不念著,誰家明年的地裏就虧收。”
張屹順著就把名字給起了,還威脅人。
“好,就叫寶郎礱。”有人跟著喊,然後大家都喊,一個個很開心,以後就不用借人家磨了,大家都磨糧的時候,借別人家的磨得等著。
尤其是有的大戶人家有磨,有要求的,過來磨東西可以,但是磨完,石磨的外麵的東西可以收走,石磨不準拆。
那大磨盤磨完之後,上下盤之間的壟溝裏麵可是會留下米的,到時候人家把磨一抬,掃出來,能吃上好幾頓。
以後就不用了,自己家做。
那麽能拿出來這個好法子的人,自然是要念著好的。
徐寶又開口:“土壘實了,一個礱能用上幾年,我現在做的這個磨不了東西,鬆,諸位千萬要記的。”
“寶郎說了,能用上幾年呢。”張屹又跟著喊,別人則配合著歡唿叫好。
“不是叫財子麽,咋又成了寶郎?”有本地人提出。
“財,就是寶,財寶財寶的沒聽說過?我家寶郎小名叫財子。”張屹反應很快。
眾人沒疑問了,紛紛記著剛才的步驟,找東西來製作。
徐寶則安排人把稻子運到縣城外相對平坦的地方,再讓人多多製作麻袋,等著馮媛帶迴去磨完,稻殼子會很占空間,原來的袋子不夠裝。
接下來徐寶就守著糧食等待,他也不清楚馮媛在什麽位置,不敢輕易給拉過來,萬一正在與誰說話,眨眼間對方發現麵前的人沒了,那……
這一等就是三天,三天中,大家把米全給磨出來了,豬繼續殺,瘦的做罐頭,腸子做臘腸。
豬骨頭一部分熬湯,一部分撒上點鹽,和豬頭豬尾巴、豬爪放一起。
焦急地等待,再不運走就壞了。
其他的豬油和一部分鹹菜、大米、小米、高粱什麽的裝竹筒蒸竹筒飯。
竹筒飯不是給當地人吃的,也不是賣的,是要裝上船沿著河一路往延州送的。
那邊春耕用去了不少種子,加上軍士警惕和操練,缺糧。
徐寶一心想著頂住元昊,所以送去給戰士們吃,順便討好下朝廷,他打算把二百侍衛親軍一直留在自己身邊。
二百人可是千挑萬選上去的,還學了軍事指揮呢,就是二百軍~官。
不拿出來代價,換成誰都不會鬆口。
另外的收獲是長江刀魚,遠的地方消息還沒送去呢,近處的已經給徐寶提供了超過四千斤的刀魚,三兩以下的很少,網眼放大了。
一條條地碼放在碎冰中,裝在大木頭槽子裏,上麵苫上草簾子。
其中有一條最大的,長九十一厘米,重一千七百二十多克。
這條魚是從醴水被人打上來的。
徐寶看到這條魚的時候呆了一呆,他都懷疑是不是品種弄錯了。
左看右看的,確定,就是長江刀魚,沒錯。
然後他就想,這條魚馮媛拿迴去怎麽處理,自己吃了吧,怪可惜的,本地有,小的也一樣吃,若賣呢……
現在他還發愁呢,魚是活的,養在大木頭槽子裏,拿迴去的話,會嚇死人的。
正當徐寶一邊看著魚,一邊看著書,努力學習的時候,光芒出現。
馮媛和小男孩鳳鳴迴來。
鳳鳴的眼睛顯得更靈動了,一看到徐寶,連忙指著自己的耳朵對徐寶‘啊啊’地叫著。
“能聽見聲音了?太好了,來來來,今天咱把這條魚燉了,慶祝一下。”徐寶高興起來,雖然現在鳳鳴還不會說話,但能看出來,鳳鳴是可以聽見聲音了。
***
***(未 完待續 ~^~)
另外五千石濕的,徐寶打算讓馮媛帶走,六百來噸,連續倒騰就行,到了另邊先烘幹,再磨米。
剩下的一千多石,徐寶不想也帶過去,而是讓縣裏的人做。
讓人幹活就得幫著想辦法,徐寶有辦法。
叫人按照他的要求用竹子編筐,兩個筐,筐要能像蒸屜一樣放到另一個上麵,接著向裏裝黏土,把黏土給打實了,再然後是竹片往土上砸,豎著砸進去。
“看明白沒?上麵一個,下麵一個,上麵的竹片向下,下麵的竹片向上,要有規律性的,跟石頭磨溝一樣,做好了,上麵的留個磨的上盤的那個孔,還用我說嗎?”
徐寶做了一個,這叫礱子,專門用來給稻穀去殼的。
說白了就是個磨,隻不過石磨是石頭鑿出來的,首先得找到大石頭,然後再加工,做一個很費勁。
而現在這個呢,是用泥和竹片來代替磨盤和上麵的凸凹,材料隨手就能找到,製作速度比磨快多了。
看上去非常簡單,但是大宋此時沒有,天工開物有介紹,哪怕是徐寶那邊現在有的地區的人還喜歡用它,自己做一個,磨出來的米覺得安全,吃著香。
張屹看著徐寶忙來忙去用筐、泥和竹片做了個磨,驚訝得張大了嘴,他雙手使勁一拍:“哎呀,我以前咋沒想到呢,以前家裏收了糧,要借磨,要不就是自己舂。”
說完,他警惕地看向其他幫忙的人,大家除了聽從徐寶的命令幹活,也圍觀,現在東西做出來了,叫別人學去的話……
張屹突然覺得心疼了。這寶貴的法子,咋就隨便讓人看了,太簡單了。守不住秘密呀。
圍觀中的人有一個出聲:“若是照著小石磨上麵的架子和推手放到這上麵,是不是也能磨起來很快?”
徐寶看向出聲的人,點頭,稱讚道:“沒錯。做的時候把柄加進去,做吧,可以多做些,順著賣竹筒罐頭的隊伍,一同送到別處賣。”
“寶郎,一賣了。別人不就學去了嗎?”張屹著急。
“就是讓別人學。大家學會了,沒有石磨的人家,就可以用它來節省時間,騰出來工夫做別的事情,我會畫張圖,叫人慢慢送去京城,叫京城那邊推廣,尤其是這南邊的地方,一年產兩季稻。時間不能全耗費在磨米上。”
徐寶坦然地說道,他根本沒想著保密,用不起磨的人,用杵子搗的速度,和礱子的速度能一樣麽?
“知道了。”張屹點頭大應,而後挺挺胸,對著周圍喊:“大家都學著,傳出去,我家寶郎心懷天下,這東西叫……”
他看徐寶。
“礱。”徐寶說了一個字。
“這東西叫寶郎礱。記得這個名字,用著這個東西的人,要念著我家寶郎的好,誰不念著,誰家明年的地裏就虧收。”
張屹順著就把名字給起了,還威脅人。
“好,就叫寶郎礱。”有人跟著喊,然後大家都喊,一個個很開心,以後就不用借人家磨了,大家都磨糧的時候,借別人家的磨得等著。
尤其是有的大戶人家有磨,有要求的,過來磨東西可以,但是磨完,石磨的外麵的東西可以收走,石磨不準拆。
那大磨盤磨完之後,上下盤之間的壟溝裏麵可是會留下米的,到時候人家把磨一抬,掃出來,能吃上好幾頓。
以後就不用了,自己家做。
那麽能拿出來這個好法子的人,自然是要念著好的。
徐寶又開口:“土壘實了,一個礱能用上幾年,我現在做的這個磨不了東西,鬆,諸位千萬要記的。”
“寶郎說了,能用上幾年呢。”張屹又跟著喊,別人則配合著歡唿叫好。
“不是叫財子麽,咋又成了寶郎?”有本地人提出。
“財,就是寶,財寶財寶的沒聽說過?我家寶郎小名叫財子。”張屹反應很快。
眾人沒疑問了,紛紛記著剛才的步驟,找東西來製作。
徐寶則安排人把稻子運到縣城外相對平坦的地方,再讓人多多製作麻袋,等著馮媛帶迴去磨完,稻殼子會很占空間,原來的袋子不夠裝。
接下來徐寶就守著糧食等待,他也不清楚馮媛在什麽位置,不敢輕易給拉過來,萬一正在與誰說話,眨眼間對方發現麵前的人沒了,那……
這一等就是三天,三天中,大家把米全給磨出來了,豬繼續殺,瘦的做罐頭,腸子做臘腸。
豬骨頭一部分熬湯,一部分撒上點鹽,和豬頭豬尾巴、豬爪放一起。
焦急地等待,再不運走就壞了。
其他的豬油和一部分鹹菜、大米、小米、高粱什麽的裝竹筒蒸竹筒飯。
竹筒飯不是給當地人吃的,也不是賣的,是要裝上船沿著河一路往延州送的。
那邊春耕用去了不少種子,加上軍士警惕和操練,缺糧。
徐寶一心想著頂住元昊,所以送去給戰士們吃,順便討好下朝廷,他打算把二百侍衛親軍一直留在自己身邊。
二百人可是千挑萬選上去的,還學了軍事指揮呢,就是二百軍~官。
不拿出來代價,換成誰都不會鬆口。
另外的收獲是長江刀魚,遠的地方消息還沒送去呢,近處的已經給徐寶提供了超過四千斤的刀魚,三兩以下的很少,網眼放大了。
一條條地碼放在碎冰中,裝在大木頭槽子裏,上麵苫上草簾子。
其中有一條最大的,長九十一厘米,重一千七百二十多克。
這條魚是從醴水被人打上來的。
徐寶看到這條魚的時候呆了一呆,他都懷疑是不是品種弄錯了。
左看右看的,確定,就是長江刀魚,沒錯。
然後他就想,這條魚馮媛拿迴去怎麽處理,自己吃了吧,怪可惜的,本地有,小的也一樣吃,若賣呢……
現在他還發愁呢,魚是活的,養在大木頭槽子裏,拿迴去的話,會嚇死人的。
正當徐寶一邊看著魚,一邊看著書,努力學習的時候,光芒出現。
馮媛和小男孩鳳鳴迴來。
鳳鳴的眼睛顯得更靈動了,一看到徐寶,連忙指著自己的耳朵對徐寶‘啊啊’地叫著。
“能聽見聲音了?太好了,來來來,今天咱把這條魚燉了,慶祝一下。”徐寶高興起來,雖然現在鳳鳴還不會說話,但能看出來,鳳鳴是可以聽見聲音了。
***
***(未 完待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