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瑜在銅牛嶺的密室中,被柴祿吸取的大部分的內力,此刻對《太玄經》中的心法稍加修煉,就立刻感受到了成效。
他趁熱打鐵,第二天一早就把自己修煉的情況,告訴了張時望和“黑蠻牛”。
說道《太玄經》心法的修煉繁複精妙,期間不能有半點差錯。寨中人多事雜,雖然房間在寨子的最裏麵,但難免還是會時常被人打擾到。
剛開始的時候到不要緊,最多就是重頭開始,再來一遍。可是,隨著修煉的進階,尤其是當練到後麵的破境之處時,隻要稍有分心,都可能會走火入魔,有性命之虞。
於是,張時望和李鐵在寨子的西北處的二裏地外,找到了一處極為幽靜的穀地,作為謝瑜的閉關修煉之所。
待謝瑜走到穀地一看,才發現這處地方,景色環境堪稱絕佳。
麵前是一潭湖水成彎弓形狀,翠綠如玉,波光粼粼,猶如寒水生煙,淩波微步。
被湖水三麵環繞的,是一處延伸到湖水中的“半島”,約莫有五十步的長寬。在這個平地上建有一個極為簡陋的茅廬,據張時望說,是前人留下的,總歸也被空置了十幾年。
茅廬的背後是一片竹海,鬱鬱蔥蔥,細密如毛,每當有風吹過,簌簌之聲,不絕於耳。
“真是一個幽靜的好地方啊!”謝瑜在茅廬中看著周圍的環境歎道。
“謝公子,你就安心的在這裏練功,此處穀地,四周都是崇山峻嶺,人跡罕至,隻有一條山路與外界相通,而咱們的黑牛寨就紮在這條山路旁,所以斷不會有外人打擾到你的修煉。”張時望說道。
“張先生的考慮自然是極詳盡的!真是讓兩位費心了!”謝瑜對張時望和李鐵作揖謝道。
“謝老弟,你這是哪裏話!你貴為‘小王爺’!咱們這些泥腿子出身的,算是高攀啦!哈哈哈!”
謝瑜拍了拍李鐵的肩膀道:“李大哥又拿老弟說笑了!”
心裏在想:“雖說眼下黑牛寨是紅紅火火,但這個“買路錢”的行當,也非長久之計,哪一天若是朝廷認真起來,恐怕拖家帶口的,日子也不好過。
等飛雪的傷勢治愈之後,我也得為寨子裏的人的出路早做打算。
不知道他們是否願意內遷到黟安,加入父王的遊弋軍,好歹是吃皇糧的,不用整日刀口上舔血。
哎!可是,即便這樣,也隻能幫黑牛寨一寨之人,周邊還有那麽許多村莊的村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受盡了官兵和海匪的盤剝壓榨,否則的話,投奔黑牛寨的人也不會越來越多。
從根本上還是要解決海匪與台寧衛官兵的問題……東海國的海匪騷擾沿海,台寧衛官兵養賊自肥,搜刮百姓……
現在想這些還是太遠了,哪裏是我一介布衣所能改變的,還得一步步來,有朝一日,我同父王一樣大權在握,還愁掃不平這些上梁小醜?”
……
此時謝瑜所考慮的,不再單單是他自己一個人的興趣與好奇,喜歡或是厭惡,而是,有飛雪、有李鐵、有張時望、有方闓運、有黑牛寨、有台海地區的貧苦百姓!
仿佛就在一夜之間,這個不到二十歲的少年,一下子變了。
經曆了江湖的兇險,民間的疾苦,謝瑜不再單單是一個王府的翩翩公子、花花少年,而是由特立獨行,憑興趣做事的一個人,變成了一個融入群體,心係他人的人。
曆經世事而蛻變,經曆苦難而成長。
謝瑜給茅廬取了一個名字,叫做“西湖渡舍”。寓意是“渡人渡己”的意思,要幫飛雪渡、幫滕家莊渡、幫黑牛寨渡、幫沿海地區疾苦的百姓渡,更是幫自己渡入更高的境界,實現更遠大誌向。
至於這個誌向是什麽?謝瑜此時並不清楚。
隻是在修煉《太玄經》之後,感到心境愈發的寧靜致遠,清澈如許,榮辱不驚。肩頭似乎隱隱地感到更為沉重。
在“西湖渡舍”裏閉關的日子,時間過得飛快。每天早晨天剛亮,就有人把早飯送到了茅廬的外麵。
謝瑜每天隻吃一頓飯,早飯之後就開始練功,有時候在茅廬裏,有時候在竹林中,有時候竟在湖中的一葉扁舟之上。
總之,一切隨心所欲,隨性而發,天地之間沒有半點約束,沒有一絲紛擾。終日與山林鳥獸為伴,與潺潺流水共舞。
……
七日的時間,似乎就在彈指一瞬。
謝瑜將心法的第七篇練完之後,緩緩地從茅廬中走了出來。
此時,天早已全黑了。山風簌簌,甚至能感到微微發涼,抬頭望去,深黑色的天空中,星光閃爍,銀河璀璨。
謝瑜微微地吸了一口氣,覺得今天山穀中的空氣,格外的清新,仿佛能夠感知到自己體內的每一處經絡和空氣的吐納接觸。
他微微邁出右腳,輕輕縱身一躍,這是一個極其細微而不經意的動作,可是整個人就如同一道清光極閃,轉眼就立足在茅廬的頂上。
“啊!沒想到功力恢複的這麽快!”謝瑜心中暗自興奮,原本隻是想試探一下自己功力恢複的情況,沒想到這麽一試,大大的出乎了自己的意料。
“剛才這一跳,完全沒有用上輕功的招式身法,隻是全憑內力推動,竟然都已經達到了無招勝有招的地步!”
謝瑜站在茅廬頂上,又將左右雙掌接連劈出,用的是大妙蓮花掌的招式。
看似左右各出一掌,實則是虛實相接,掌意綿綿不絕,接連有十八掌同時劈向了湖中心的一葉偏舟。
從謝瑜的位置到那艘小船,足有二十丈的距離!
哪知道就聽到“轟”的一聲,湖中濺起水花無數,那艘小船頓時被掌力撕成了碎片…
謝瑜收掌之後,激動的心情久久不能平複。“《太玄經》果然堪稱是一門絕學,才用了這麽短的時間,內力就恢複到了銅牛嶺石洞中的水平!甚至比以前更加的渾厚。”
在銅牛嶺的時候,謝瑜的內力修為是“七境”,雖然現在也是“七境”,此時和彼時卻不盡相同。
那時候謝瑜的內力是在試煉中,臧大臨死前傳給他的“吞風噬雪”的至陰內功,而此時,卻是從《太玄經》中修煉而來,道法自然、陰陽相濟的內功。
同樣境界的內力,孰強孰弱,不言而喻。
他趁熱打鐵,第二天一早就把自己修煉的情況,告訴了張時望和“黑蠻牛”。
說道《太玄經》心法的修煉繁複精妙,期間不能有半點差錯。寨中人多事雜,雖然房間在寨子的最裏麵,但難免還是會時常被人打擾到。
剛開始的時候到不要緊,最多就是重頭開始,再來一遍。可是,隨著修煉的進階,尤其是當練到後麵的破境之處時,隻要稍有分心,都可能會走火入魔,有性命之虞。
於是,張時望和李鐵在寨子的西北處的二裏地外,找到了一處極為幽靜的穀地,作為謝瑜的閉關修煉之所。
待謝瑜走到穀地一看,才發現這處地方,景色環境堪稱絕佳。
麵前是一潭湖水成彎弓形狀,翠綠如玉,波光粼粼,猶如寒水生煙,淩波微步。
被湖水三麵環繞的,是一處延伸到湖水中的“半島”,約莫有五十步的長寬。在這個平地上建有一個極為簡陋的茅廬,據張時望說,是前人留下的,總歸也被空置了十幾年。
茅廬的背後是一片竹海,鬱鬱蔥蔥,細密如毛,每當有風吹過,簌簌之聲,不絕於耳。
“真是一個幽靜的好地方啊!”謝瑜在茅廬中看著周圍的環境歎道。
“謝公子,你就安心的在這裏練功,此處穀地,四周都是崇山峻嶺,人跡罕至,隻有一條山路與外界相通,而咱們的黑牛寨就紮在這條山路旁,所以斷不會有外人打擾到你的修煉。”張時望說道。
“張先生的考慮自然是極詳盡的!真是讓兩位費心了!”謝瑜對張時望和李鐵作揖謝道。
“謝老弟,你這是哪裏話!你貴為‘小王爺’!咱們這些泥腿子出身的,算是高攀啦!哈哈哈!”
謝瑜拍了拍李鐵的肩膀道:“李大哥又拿老弟說笑了!”
心裏在想:“雖說眼下黑牛寨是紅紅火火,但這個“買路錢”的行當,也非長久之計,哪一天若是朝廷認真起來,恐怕拖家帶口的,日子也不好過。
等飛雪的傷勢治愈之後,我也得為寨子裏的人的出路早做打算。
不知道他們是否願意內遷到黟安,加入父王的遊弋軍,好歹是吃皇糧的,不用整日刀口上舔血。
哎!可是,即便這樣,也隻能幫黑牛寨一寨之人,周邊還有那麽許多村莊的村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受盡了官兵和海匪的盤剝壓榨,否則的話,投奔黑牛寨的人也不會越來越多。
從根本上還是要解決海匪與台寧衛官兵的問題……東海國的海匪騷擾沿海,台寧衛官兵養賊自肥,搜刮百姓……
現在想這些還是太遠了,哪裏是我一介布衣所能改變的,還得一步步來,有朝一日,我同父王一樣大權在握,還愁掃不平這些上梁小醜?”
……
此時謝瑜所考慮的,不再單單是他自己一個人的興趣與好奇,喜歡或是厭惡,而是,有飛雪、有李鐵、有張時望、有方闓運、有黑牛寨、有台海地區的貧苦百姓!
仿佛就在一夜之間,這個不到二十歲的少年,一下子變了。
經曆了江湖的兇險,民間的疾苦,謝瑜不再單單是一個王府的翩翩公子、花花少年,而是由特立獨行,憑興趣做事的一個人,變成了一個融入群體,心係他人的人。
曆經世事而蛻變,經曆苦難而成長。
謝瑜給茅廬取了一個名字,叫做“西湖渡舍”。寓意是“渡人渡己”的意思,要幫飛雪渡、幫滕家莊渡、幫黑牛寨渡、幫沿海地區疾苦的百姓渡,更是幫自己渡入更高的境界,實現更遠大誌向。
至於這個誌向是什麽?謝瑜此時並不清楚。
隻是在修煉《太玄經》之後,感到心境愈發的寧靜致遠,清澈如許,榮辱不驚。肩頭似乎隱隱地感到更為沉重。
在“西湖渡舍”裏閉關的日子,時間過得飛快。每天早晨天剛亮,就有人把早飯送到了茅廬的外麵。
謝瑜每天隻吃一頓飯,早飯之後就開始練功,有時候在茅廬裏,有時候在竹林中,有時候竟在湖中的一葉扁舟之上。
總之,一切隨心所欲,隨性而發,天地之間沒有半點約束,沒有一絲紛擾。終日與山林鳥獸為伴,與潺潺流水共舞。
……
七日的時間,似乎就在彈指一瞬。
謝瑜將心法的第七篇練完之後,緩緩地從茅廬中走了出來。
此時,天早已全黑了。山風簌簌,甚至能感到微微發涼,抬頭望去,深黑色的天空中,星光閃爍,銀河璀璨。
謝瑜微微地吸了一口氣,覺得今天山穀中的空氣,格外的清新,仿佛能夠感知到自己體內的每一處經絡和空氣的吐納接觸。
他微微邁出右腳,輕輕縱身一躍,這是一個極其細微而不經意的動作,可是整個人就如同一道清光極閃,轉眼就立足在茅廬的頂上。
“啊!沒想到功力恢複的這麽快!”謝瑜心中暗自興奮,原本隻是想試探一下自己功力恢複的情況,沒想到這麽一試,大大的出乎了自己的意料。
“剛才這一跳,完全沒有用上輕功的招式身法,隻是全憑內力推動,竟然都已經達到了無招勝有招的地步!”
謝瑜站在茅廬頂上,又將左右雙掌接連劈出,用的是大妙蓮花掌的招式。
看似左右各出一掌,實則是虛實相接,掌意綿綿不絕,接連有十八掌同時劈向了湖中心的一葉偏舟。
從謝瑜的位置到那艘小船,足有二十丈的距離!
哪知道就聽到“轟”的一聲,湖中濺起水花無數,那艘小船頓時被掌力撕成了碎片…
謝瑜收掌之後,激動的心情久久不能平複。“《太玄經》果然堪稱是一門絕學,才用了這麽短的時間,內力就恢複到了銅牛嶺石洞中的水平!甚至比以前更加的渾厚。”
在銅牛嶺的時候,謝瑜的內力修為是“七境”,雖然現在也是“七境”,此時和彼時卻不盡相同。
那時候謝瑜的內力是在試煉中,臧大臨死前傳給他的“吞風噬雪”的至陰內功,而此時,卻是從《太玄經》中修煉而來,道法自然、陰陽相濟的內功。
同樣境界的內力,孰強孰弱,不言而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