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了,今天的課程到這裏,你們好好自己複習一下,思考一下!”時不凡算是講完了一天的課程。


    時不凡讓那些皇族學生自己學習的時候,而這個時候走進來了一名五十多歲的老人,然後他走了進來之後主動的來到了時不凡麵前。


    “請問你是時校書郎?”那個老人問道。


    時不凡看到了這個老人雖然穿著不算什麽太過華貴的衣服,可是看他的氣質絕對不是普通人。看一個人更要看氣質,而不是看他的衣服。所以時不凡知道這個人絕對不是一般人,所以他不敢怠慢。


    “請問先生是?”時不凡問道。


    “老夫秦王府學士孔穎達!”


    時不凡倒吸一口冷氣,居然這個孔穎達來到了自己麵前,這樣簡直是讓他感覺意外。孔穎達目前應該是秦王府的十八學士之一,雖然在大唐朝廷沒有任何品級,可是任何人都不敢輕視他。有其他是孔子的後代,並且是一個儒學大家。在自古以來這種學術政治不分的情況下,很多人都可以因為學問出名而當官,而當官也都可以通過研究學問來作為政績升遷,這個是互相影響的。所以孔穎達雖然沒有任何品級,可是在秦王府的十八學士裏麵,可是都可以像是五品官員的生活待遇。甚至如果以後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那完全可以成為一個高官了。


    “敢問先生,您找晚輩來做什麽?”時不凡問道。


    孔穎達說:“昨天聽聞你的一句話,讓我頗為感慨。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而這話可是說到了我們聖人門徒的心坎裏麵了,我們讀書不就是為了這個嗎?聽了你的話,真是沒有想到,你居然會有如此見地?”


    時不凡瀑布汗,自己居然把北宋那張載的名言都說出來了,而現在居然把孔穎達這個儒學大師給炸出來了。不過這個時候他也都話已出口,無法收迴了。時不凡感覺心裏麵一陣麻煩,這個可真的是頭痛了,不知道應該怎麽應對。不過,他也都不可能把孔穎達攆走,如果他敢把孔穎達給攆走,那恐怕不到一天之內,他都要倒黴,孔穎達的名聲不是吹的啊!


    “時校書郎,你對我聖人學問有何體會?”孔穎達問道。


    時不凡迴答:“孔學士,您是天下知名的儒學大師,我和你探討,這個……”


    “無妨,祖宗也都說過,三人行必有我師,並且還要不恥下問,那我也都無妨。”孔穎達迴答。


    “……”時不凡真的感覺自己被帶溝裏了,不過他隻能夠搜腸刮肚的開始琢磨了。


    時不凡開始搜刮自己肚子裏的曆史知識還有哲學知識,然後終於想到了一個忽悠的辦法。


    “孔學士,實不相瞞,在不就之前我也是一個敗家子,一個賭輸了家裏所有財富的人。不過後來我幡然醒悟,我終於意識到這些並不是我想要的。功名利祿一切都是塵土,而我思考了聖人先輩們吾日三省吾身,我就靜靜思考,我需要的是什麽。當我醒悟過來之後,我發現其實我要的不是什麽功名利祿,也不是什麽那些財富。也許我能夠弄到很多財富,可是這樣又能夠如何?難道,就沉浸在這個物欲橫流當眾嗎?也許有了財富,可是身邊有權力,有美色,可是內心呢?內心的孤獨卻並非財富權力美色能夠填充的。”


    “所以我開始立誌,我開始思考我真正需要什麽,我想要的是什麽。權力,金錢,美色?這些好像都不是,我最終領悟到我想要的無非是一衣一食,能夠讓我真正的生存,然後能夠為天下萬民做些事情。為真正的萬民豎立正確的想法,這個也就是為天地立心。在我眼裏,天地,其實無非是萬民心中所創造的一個虛幻的東西,而為天地立心,無非也就是幫助萬民創造正確的思想。而我希望能夠讓百姓日子過得好,讓百姓衣食無憂,所以我有了為生民立名的想法。而我思考上古先秦時期,多少燦爛文明最終消失在曆史當中,所以我思考如何能為當年的聖人延續學問。當然,在我心裏,雖然孔聖人地位崇高,可是我也希望讓出了儒家之外的學問也都能夠延續,這點請孔學士理解。因為我認為學問必須要交融,我不光是學習我們東方之學,我還學習西方之人,因為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啊!”


    “我希望能把諸位聖人的學問都傳承下來。而做到了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名,為往聖繼絕學,那自然而然也就萬世太平了。在我心中,自古以來真正的聖人,無非是要做到立德、立功、立言,如果能夠做到立德立功立言,那可以真的成為一代聖人。不過,我華夏也就是孔聖人能夠做到這個立德立功立言了,別的人都無法能夠做到。”


    孔穎達也都開始思考時不凡這話了,時不凡這個論點讓孔穎達感覺有些亂糟糟的,讓孔穎達也都一時知道怎麽理解。不過,孔穎達也都感覺時不凡這些話裏麵到處都是“學問”,到處都都是“名言”啊!而如果孔穎達知道時不凡完全是把一些後世各種名人的名言都給抄了過來,東拚西湊成了一個論點,然後就一起給了孔穎達進行忽悠,其實就連時不凡都無法完全理解這裏麵的東西。


    不過孔穎達這個老爺子他學問太深了,而學問太深了反而容易出問題。因為他懂得越多,反向自己無知的也就越多,這個是很多學術專家都有體會的。孔穎達發現自己聽了這麽多時不凡的“名言”,感覺好像每一句話都是有道理的,好像每一句話都是內涵有很多哲理。孔穎達到處思考,可是卻根本思考不出什麽玩意出來,因為他根本不知道,這個完全是時不凡根據唐朝以後的那些名人名言給進行移花接木拚接起來的。所以這些話裏麵看起來名言警句很多,可是事實上一點用處都沒有,全是隨便拚接起來忽悠人的。


    這些名言警句看起來每一句都是經典,都是那麽發人深省的,可是事實上什麽用處都沒有。時不凡在後世,聽說過不少“磚家”專門用這些名言警句包裝好了,然後寫了一大堆的雞湯文出來,完全是在忽悠人。一大堆雞湯文堂而皇之的在各種媒體上傳播,這種雞湯文對於時不凡來說那簡直是吐槽。這種雞湯文很多都是在偷換概念,他們事實上一點用處都沒有,完全是在本末倒置了。


    “請問時校書郎,你認為修身應該先做何事?”孔穎達問道。


    孔穎達這話,其實是提到儒家一個非常傳統的思想,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理念。不過很多人,都是衝著齊家治國平天下而去,至於修身……嘿嘿。


    “我認為人之本在心,天地萬物無非是人心所想,所念。隻要能夠謹記本心,那也都不會被那些虛幻的外物所迷惑。聖人所言欲修身,先正其心。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而我以為聖人所教誨,應該是幫助我輩立誌。首先要體悟這個世界,明白自己一生所求,立下大誌。而立下大誌之後,明白自己內心所求,然後自然而然可以以本心所需求,可以以己心為標杆。接著我們齊家,治國,平天下,無非是在為了實現心中大誌而所追求。當齊家之時,不妨三省吾身,思考一下當年本心所思所想所求,然後排除一些美色的幹擾。知道自己所思所想所求,自然可以尋找到自己所需要的配偶,而不是貪圖美貌或者她的身份。”


    “齊家之後,開始入仕治國。治國無非也是實現當年自己的所思所想所求,然後為自己所思所想所求而努力。而你的治國理念,無非是你的所思所想所求的體現,所以最終還是你的內心。當然,治國當中,功名利祿,當你掌握權力之時,更是要三省吾身,當你自己所思所想所求是什麽,當年是如何立下大誌,當年的大誌是如何?隻要一直秉承不忘初心,不忘記當年自己所思所想所求,那自然可以抵抗權力的誘惑,他人的威脅,和各種功名利祿所帶來的幻象。”


    “所以,我這個一路上齊家治國平天下,無非是一個在拷問自己良知,思考自己所思所想的磨礪過程。最終明白自己所思所想,體悟天地大道,最後達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孔穎達接著問:“那聖人學問如何學習?”


    時不凡心裏麵暗罵:“怎麽這麽多問題?你非得把我掏空不可嗎?”


    “我認為學習體悟聖人之學問,不能之在書房裏麵讀書,而是要走出去,然後真正的實踐聖人之學。如果一直在書房讀書,那無非是在學而不思。論語也都提到過,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如一直學習聖人學問,可是卻不能夠真正的進行實踐,那最後肯定會無法能夠真正得到自己所思所想。我認為知行合一,也就是學習和實踐要合一。知而不行,也不能行而不知。隻有知行合一,才能夠真正的體會到天地大道。而天地大道,無非是自己內心所思所想,隻要能夠體悟自己的本心,那自然距離天地大道不遠了。”時不凡繼續忽悠說道。


    孔穎達繼續問:“時校書郎,如果按你所說,那豈不是很多凡夫俗子販夫走卒也都可以成為聖人了?”


    “孔學士,當年孔聖人不也是說有教無類嗎?而亞聖也都曾言,人人都可成堯舜?可是為何到了孔學士這裏,卻看不起販夫走卒?所謂性相近,習相遠,而販夫走卒無非是他們的謀生渠道,可是為何到了孔學士這裏,居然成了不能夠成為聖人之緣由了呢?”時不凡問道。


    “這個……”孔穎達突然有些無話可說了,因為祖先的話是真的,他自己也都知道。


    不過時不凡沒有打算這麽說,他繼續抨擊說:“難道孔學士是享受了太多的供奉,卻不知道百姓一衣一食來之不易?你一日無衣食,如何能夠生存?而您自幼有機會讀書,可以不用為衣食所操心,沒有真正為謀生所擔憂過。而您現在卻在此看不起他們,你不妨換位思考一下,假如您不是孔聖人之後,而他們是孔聖人之後,那您也許能夠有機會成為目前的儒學大師嗎?”


    “是他們用自己的血汗來供養了您,讓你可以衣食無憂的讀書治學,最後才有了你這個儒學大師的身份。可是你現在卻忘了初心,忘了聖人應該是為民謀福,是為了天下立心,為了生民立名。而聖人還要告訴我們要有禮,而禮是何物?最基礎的禮也就是道德,而忘恩負義我想也是聖人所絕對不容許的吧?孔學士你享受了萬民的供奉可以成為儒學大師,可是卻反而看不上販夫走卒,認為他們沒有資格接受聖人教誨,無法體悟天地大道?你這個是何等忘恩負義呢?”


    孔穎達聽了這話,突然腦門都出了冷汗,然後渾身發抖。孔穎達感覺自己多年以來所修的“道心”在這一刻突然出現在了一個巨大的漏洞。他多年以來所學的儒家經典,最核心的無非是“禮”。而禮是何物,他其實是封建時期的一種倫理道德,而建立在這個倫理道德上麵的製度和各種的社會道德。至於這一切的倫理道德,其實無非是一個做人的道德基礎,是一切社會製度和朝廷製度和人民思想根基。


    可是現在時不凡卻抨擊孔穎達忘恩負義,這樣從道德層麵說明了孔穎達享受萬民供養,然後最後卻忘恩負義的道德。忘恩負義,這個絕對是一個莫大的罪名,別說古代,幾乎任何朝代也都不會容許這種人存在。現在孔穎達被扣上了一個忘恩負義的帽子,孔穎達也都感覺“道心”差點失守了。他的所思所想所學都是建立在道德基礎上麵的,他的信仰也多是建立在這上麵的,可是他突然信仰的根基崩塌了,這樣讓孔穎達都感覺差點崩潰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文科大唐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包大海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包大海並收藏文科大唐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