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萬不可有如此想法!呂相邦奇貨可居之言已名揚天下,位至相邦,得爵通候,人間富貴至極!行此謀逆,不得王位,於其無益。然田氏代齊,尚需田氏數百載恩德傳世!相邦斷不會行此不智。”李斯棄小吏而不為,於蘭陵求學數載,剛入秦國傍上呂不韋還沒得幾年呢,這時候要是倒了,說不得數年苦心一朝化無!這得好好勸秦王才是。


    “那汝以為會是華陽太後了?”趙政淡淡說道。輕描淡寫毫不在意一般。李斯喑歎一聲,這是要把人往死裏逼啊,華陽太後的事,是自己能摻合的嗎?隻要華陽太後對自己稍露不滿,都不需自己動一個手指頭,自己這小身板就會被莫名其妙的扔在哪個野蒿地裏喂狗!華陽太後在秦國軍方有著非凡的影響力。昌平君兄弟更是旗幟鮮明的華陽太後嫡係。就差在額頭上刻字了。莫說自己,便是呂不韋,惹了華陽太後,也得寢食難安!好在華陽太後這些年不太願理事,躲在深宮自得其樂。雖然和呂不韋不些不太對頭,但雙方倒也平安無事。


    “怎麽,你還真以為如此?”趙政見李斯久不迴話。扭頭看了李斯一眼,冷冷問道。


    李斯一直在想著怎麽措詞呢,趙政與華陽太後甚是親厚。必須要說得動聽有理才行。聽見趙政這樣問,隻能迴答道:“昔周初立時,武王早逝,成王幼稚,周公旦賢能以攝王事。然仍有三監之亂。秦國數載間三易君主,卻民生平安、波瀾未驚,社稷穩如磬石。先王初立更是得滅東周。何也?此華陽(太後)之賢也!”


    頓了頓嗓子,李斯繼續說道:“早年先王質於邯鄲,鹹陽未有尺寸(尺寸是土地,指趙政父親子楚在鹹陽沒有根基)。華陽(太後)於平凡中收為義子。(先王)迴歸後便為太子,擒得王位。如今吾王年幼,德行未布功尚無,得此尊位全賴祖宗功德,華陽之德!華陽恩德,吾王深受之,斯為秦臣,君之屬下。腹非已然是罪,豈敢妄言不是!”


    “汝也知道腹非已是有罪,不敢妄言就好!祖母嚴厲,然待寡人甚厚。呂相邦亦是如此。寡人些許不是,二人縱是厲言相加,亦斷然不會有此大逆之舉!否則豈能安然至今?然賊人猖狂妄行,行此大逆。必要詳細索查,得而誅之方可!”


    “索查逆賊,乃迴歸鹹陽後為之,然今有一事,王亦宜有所作為方可!”既然趙政不再追問刺逆之事,李斯連忙換個話題。


    “何事?”趙政有些疑惑。


    “周朱!長發新喪,周朱悲憤難抑,幾近瘋狂!雖說事出有因,然終是受王所累。吾王自當前去慰之,以全禮德!”


    “亦是,周朱醫士、長發皆是有恩於寡人。然今日已遲,待得明日寡人再去!”想到長發,趙政有些傷感,看了看天色已晚,應承第二天再去看望周朱。


    吃過朝食後,趙政在大師姊清的引領下前去慰藉周朱。但周朱舉止雖未失禮,然神情冷漠,拒人千裏之外的冷淡卻是溢於言表。乘興而去,卻敗興而歸,雖說早有所料,但遭人冷遇,趙政少年心思,難兔心緒低落。


    大師姊清看著自周朱居處出來便一路低著頭,怏怏不樂的趙政。勸慰道:“嬸娘結婚於周師叔十餘載,雖曾生有二子,然卻俱是早夭。長發雖是侄兒,然嬸娘待其如親兒般寬厚,以為後人!值此新喪之際,悲痛難以自己。秦王莫放於心上才是!”


    趙政搖了搖頭,輕歎了一口氣。說道:“怨不得周朱女士。通川穀數日,長發端食送水,照料甚是周到。其聰慧、靈動可愛,吾亦是最為喜愛。彼此引以為友,原已約定,待得病愈便帶領其去采菇。不想受吾連累就此禍亡。心中甚是不安,羞愧不已!愧對周朱女士,愧對長發!是了,按剛才大師姊所言,長發是有姓氏了,吾意願前去悼別一番不知可否?”


    大師姊清聽得趙政相詢,點了點頭,說道:“嗯,村莊中人幾乎都有姓氏,無姓氏者廖廖無幾。長發乃是周師叔之從子,為周氏子弟。”停頓了一下,臉色有些複雜。“既是秦王有意,且容清為秦王引路!”說完,便引著趙政李斯二人往後山行去。


    自古便有禮不下庶人的成俗,而先秦時期,貴族和大族子弟才有姓氏,而庶民隻有名而無姓氏。有無姓氏是區別兩者之間最顯著的差別。所以趙政才問長發是不是有姓氏。如果長發沒有姓氏,趙政作為一名貴族,前去悼別便是不合於禮。


    依舊是穿過後穀的馬廝,在昨日陳屍處再往前數百數遠,緩緩的山陂上整齊的修著幾排土墳墓,最近一個明顯近日方才修建,周邊全是新土。沒有磚石,墳堆上沒有栽樹。上古時期凡掘穴葬棺木,蓋土與堆平,不植樹者稱墓,就是隻在地下掩埋,地表不做任何標誌。後來逐漸有了地麵的堆土,這就是墳。後來又有了墓碑。自古以來,民間少年(未成年)喪者不得棺葬,以蒲席裹之入土。


    墳頭一側樹有於一竹杆,纏有一條白綾。墓前擺有一案一個石釜,側邊不遠處一小堆香蒿。案中間擺著一香盤,其中一插口上還有一支祭香尚未燃盡。旁邊還散放著數支尚未用過的祭香。地麵腳印淩亂,想來是前不久才有人來此祭拜過。


    大師姊清取用了些香蒿,置於石釜中,然後用燧石引燃燔燒。又從案上拿了根祭香。湊近香蒿中引燃,然後用手扇滅香頭明火,這才遞給了趙政。先秦時期,是還沒有蠟燭的,但香(就是祭香)已經有了。當時照明除了油燈之外,就是用燭照明。此時的燭就是一種火把、火炬而已。未燃的火把通稱為燋,用於把持的為燭,置於地上的為燎。而燔燒香蒿,以香祭祀也是成俗。《詩經·生民》記述周人的祖先在祭祀中就使用香蒿(“蕭”),《尚書·舜典》記述舜封禪泰山,也是行的燔燒之祭。用手滅香上明火也是依禮行事,因為祭祀要求不得直接用口吹滅祭祀中的明火,怕口中葷氣(不是指吃了肉的葷氣。是指吃了蒜、薑之類辛辣類食物)沾汙香氣的清香。祭祀必須保證香氣的清純,這點在如今也很多地方保留有這習俗。


    趙政正了正自己姿儀,接過香上前插在香盤上。作禮後望著那小小的墳堆,勾著頭沒有說話。也不知在想什麽,一臉悲色。許久才收攏情懷。抬起頭看著陂上大小、高低差不多的眾多墳墓。趙政心中有些詫異:“莫非這些皆是……”


    “正是,此間葬的都是各族如長發般大小未成年的孩童。”未等趙政說完,大師姊清就在一旁接口解釋。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太平捕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墨道清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墨道清並收藏太平捕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