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社會的本質就是機器社會。????w?w?w?.?
標準化運作,每一個螺絲都要嚴絲合縫,各項製度與活動全有標準,所有社會活動遵照標準來,上網能夠輸入看到的其實背後都是統一的代碼,核心就是0與1,這是一個不斷追求更高工業效率的機器社會,這是泯滅人性的社會。
生產線上頭都抬不起來的勞工,納粹德國的整齊劃一,t型車流水線,卓別林擰螺絲,赫魯曉夫筒子樓,結個婚都有三大件的標準,人人西裝領帶克隆人一樣,很快人類發現適應不了機器的節奏,寧可降低效率,也要進入後工業時代。
工業文明的本質就是對微觀世界的探索,反過來作用於宏觀世界了,微觀世界看到了元素層麵,宏觀世界就看到了氫氣,氧,毒氣,電,點燈,電器,鋼,裝甲鋼,特種鋼,航空航天,化學成果,物理成果什麽的全來了。
對微觀世界的研究是本質,宏觀的飛機大炮手機反而是表象。
越是本質的東西越簡單,0與1的二進製機器語言是本質,計算機上能看到的一切是表象,實現表象的是方法論。
工業國的強大與否與其基礎科學研究成正比,這是宏觀層麵。高科技產品反而是應用科學層級,是宏觀層麵的表象,真正的高科技反而是基礎科學,探索微觀越深入,對宇宙的了解越深。
壟斷資本主義,俗稱帝國主義,就是由古典資本主義一路朝著經典與壟斷資本主義邁進,一路朝工業化巔峰邁進,越來越有紀律,社會越來越像機器,工業效率不斷加大。然後又一路滑坡,越來越有自由,社會越來越頹廢,工業效率不斷降低。
十九至二十世紀初的英國,納粹德國,斯大林與赫魯曉夫時代的蘇聯,維新後的日本,二十世紀上半頁的美國,中國建國前三十年,工業化大生產一個比一個有紀律,全社會都處於一種標準化與紀律化的氛圍中。
美國的自由享樂印象其實是越戰後嬉皮橫行之後的了,二十世紀上半頁的美國,同樣是踏實肯幹的,人民樸實而有紀律,藍領工人跟機器一樣,全社會效率最高的時代,那時代的美國人很土的,非常淳樸。
這裏麵中國與日本非常特殊,1975年中國工農業生產總值中,工業占72%,農業僅占28%了,工業化基本完成,工業建設時期是很苦的,有工農業剪刀差的,改革開放就是讓人民鬆口氣,不再繃那麽緊了。
同樣的社會主義體製,蘇聯全改躺下了,中國改一半反而飛了。
日本是小強,維新後一路爬坡到二戰被砸成廢墟,但產業經驗與產業梯隊全在,全球爭霸的經驗在,它不缺宏觀視野,它一戰後在非洲的紡織品銷量就超過英國了,它是有全球貿易經驗的,軍國和魂體係的餘韻黃金一代又把日本拉起來了,直到黃金一代老去才歇了。
即便是道德水準與社會發展水平也是這樣,兩者呈拉弗曲線的關係,當一個國家非常貧窮或者非常發達之時,民眾的道德水準普遍較高。
當經濟處於高速發展,如東歐、中亞、尼日利亞、中國、巴西、俄國,思想轉型跟不上經濟轉型,全民都處在一種追求經濟最大化的狂潮當中,往往出現極為嚴重的社會風氣敗壞與道德水準滑坡。但這種全民拜金又反過來會對經濟發展,起到極大的推動作用,福禍相依,陰陽互轉,就是這麽有意思。
反過來,當本身經濟發達的地區開始走入下降螺旋,道德水準就會隨之進入下降螺旋,甚至會變為廢墟,原本的汽車之城底特律,原蘇聯的一些工業城鎮,犯罪橫行,人去樓空。
發展的本質是一種活動,它是動態的水。
真正能把工業時代的效率發揮到巔峰的就是人像機器一樣,各行各業與社會活動都像機器一樣標準精密,那樣損耗最小,浪費最小,效率最高,產量最大。但人不是機器,七情六欲壓不住,接受不了工業社會的殘酷本質。
不同的衣服是審美觀不同,但對工業來說,審美是多餘的東西,不同的衣服麵料不同,製版不同,機器不同,效率不同,是種浪費,統一模式的衣服成本最低,實際效果還一樣,保暖。汽車顏色型號不同,內飾不同,就是浪費。
工業之所以美,源於競爭,源於浪費,源於需求被不斷創造出來,一旦限於封閉的環境或人類社會統一,競爭與創造需求的變量改變,工業效率毫無意義。
越是追求更高的工業效率,社會就越像機器。
工業效率越高越會形成壟斷,當壟斷形成,工業效率就會不斷降低。
工業本身是工具,是把刀,是為人類服務的,是個動態的東西,工業時代平衡的就是工業本身。
追求壟斷資本主義就是這德行,初期亂糟糟的反而野蠻成長極快,這叫鍍金時代。
中期追求壟斷的本能讓它達到最高效率的同時形成壟斷,黃金時代來臨了。
後期壟斷加大,各階層越來越凝固,社會效率會越來越低,工業接不住人口了,服務業加速膨脹,表麵反而會越發奢靡與繁華,海市蜃樓的繁榮時代來了。
末期,凝固的社會凝固的階層,窒息的空氣會把士氣越壓越低,頹廢是種流行病,危機時代來了。
此後,就是繁榮,危機來迴循環的後工業時代了。
危機抗過去繼續繁榮危機循環,危機抗不住馬上進入下降螺旋,改不出來就會一直降到工業清零,不管你原來工業規模多逆天,社會負擔成本還是那麽多。工業產值越降低負擔的社會成本越重,隻會重力加速度越降越快,一路摔成廢墟。
全世界越是工業總量大,工業國的繁榮危機周期就會循環的越快,抗危機的根本是創造需求,但越是創造需求就越是循環的快。
工業階段難混就在這裏,不是工業化社會效率越高越好,但一般人很容易誤認為工業規模越大越好,英國皇上的皇冠就是因為這個交出來的,霸權也是這麽交出來的,德國是這麽崩的,納粹德國還是這麽崩的,沙俄是這麽崩的,蘇聯還是這麽崩的。
日本,美國,法國,老歐洲的工業國有一個算一個,就是不斷繁榮危機繁榮危機的循環,隻要在危機期改不出來,就會進入下降螺旋,就會崩在這上麵,沒有任何工業國可以例外。
韓國正在享受繁榮期,法國英國正處於危機期中的試圖改變下行的階段,西班牙,意大利原來的工業強國已經衰落出第一梯隊了,沒改出來,仍在持續衰弱。日本是危機期的大危機前夜,俄國工業已經快清零了,南歐自由落體進行時。
歐洲與北歐一些社民國家反而波動挺小,世界上最民主的國家其實是瑞士,它連國家元首與駐外大使都一概沒有,全是裝樣子的,連首都都沒有,連政治人物都沒有,大夥背著槍逛街下館子吃個飯隨意,真正有多少槍不知道,不登記的。人民特別純樸,家家種菜,特土老帽,民主的不像話。
民主到大家對選舉投票一類的政治活動一概沒有興趣,即便是建個廁所的事都全民公決,也沒人理它,911之前,特別是冷戰結束前的瑞士是一個民主到民主人士不敢待的地方,沒有你活動的餘地。
瑞士從村到國都是委員會性質,人人都是委員,人人都能忘了自己是委員,國家最高領導人是誰沒人認識,十萬人就可以改憲法的,民主到這個地步,但它有國營,國營體係。
它的國營有兩種,一種是冷戰結束前的狀態,一種是美國獨霸後的狀態,就跟瑞士本身一樣,其實是有兩個瑞士的。瑞士原本是三種民族性格與價值觀融出來的,它是三元融為一體了,超級民主,看似價值觀很多,但不是多元文化。
世界唯一真正的多元文化是美國,中南美也是移民國家,澳新都是移民國家,但都不是多元,唯一比較接近多元的是美國的鄰居加拿大。
就如中產階級隻有美國有這麽一個階級,這是架構層次上的,其他國家一概沒有,英國都沒有,別國隻是借個概念亂炒,什麽符合什麽不符合,那是表象。
連美國的中產階級都在瓦解,那是二十世紀上半頁美國黃金時代架構出來的階層,思想層級與社會地位相當於改開前的國企鐵飯碗,城市工人。
它不是少兵臨大國性質的蒙古四等民,印度種姓製,榮譽日耳曼人,它是內部架構出來的。如中國的讀書人地位一樣,它出自中國大一統架構下的科舉製度,沒有這個架構根本不可能有這麽一個讀書人階層。
那是從自我認同到價值觀到社會地位的一整套體係形成的階級,就在水中,但是沸水狀態,激活下層的美國夢,讓你冒泡升上水麵,利弊都有。
上升狀態沒問題,但期待度一高,可升不可降的,降下來的時候問題才會出現,價值觀一動搖,嬉皮就出來了。
中產那是統治需要,那是架構層次的,不是看你有沒有房跟車的表象,別的國家根本沒有這麽一個階級。
(藏個群:8101977)
標準化運作,每一個螺絲都要嚴絲合縫,各項製度與活動全有標準,所有社會活動遵照標準來,上網能夠輸入看到的其實背後都是統一的代碼,核心就是0與1,這是一個不斷追求更高工業效率的機器社會,這是泯滅人性的社會。
生產線上頭都抬不起來的勞工,納粹德國的整齊劃一,t型車流水線,卓別林擰螺絲,赫魯曉夫筒子樓,結個婚都有三大件的標準,人人西裝領帶克隆人一樣,很快人類發現適應不了機器的節奏,寧可降低效率,也要進入後工業時代。
工業文明的本質就是對微觀世界的探索,反過來作用於宏觀世界了,微觀世界看到了元素層麵,宏觀世界就看到了氫氣,氧,毒氣,電,點燈,電器,鋼,裝甲鋼,特種鋼,航空航天,化學成果,物理成果什麽的全來了。
對微觀世界的研究是本質,宏觀的飛機大炮手機反而是表象。
越是本質的東西越簡單,0與1的二進製機器語言是本質,計算機上能看到的一切是表象,實現表象的是方法論。
工業國的強大與否與其基礎科學研究成正比,這是宏觀層麵。高科技產品反而是應用科學層級,是宏觀層麵的表象,真正的高科技反而是基礎科學,探索微觀越深入,對宇宙的了解越深。
壟斷資本主義,俗稱帝國主義,就是由古典資本主義一路朝著經典與壟斷資本主義邁進,一路朝工業化巔峰邁進,越來越有紀律,社會越來越像機器,工業效率不斷加大。然後又一路滑坡,越來越有自由,社會越來越頹廢,工業效率不斷降低。
十九至二十世紀初的英國,納粹德國,斯大林與赫魯曉夫時代的蘇聯,維新後的日本,二十世紀上半頁的美國,中國建國前三十年,工業化大生產一個比一個有紀律,全社會都處於一種標準化與紀律化的氛圍中。
美國的自由享樂印象其實是越戰後嬉皮橫行之後的了,二十世紀上半頁的美國,同樣是踏實肯幹的,人民樸實而有紀律,藍領工人跟機器一樣,全社會效率最高的時代,那時代的美國人很土的,非常淳樸。
這裏麵中國與日本非常特殊,1975年中國工農業生產總值中,工業占72%,農業僅占28%了,工業化基本完成,工業建設時期是很苦的,有工農業剪刀差的,改革開放就是讓人民鬆口氣,不再繃那麽緊了。
同樣的社會主義體製,蘇聯全改躺下了,中國改一半反而飛了。
日本是小強,維新後一路爬坡到二戰被砸成廢墟,但產業經驗與產業梯隊全在,全球爭霸的經驗在,它不缺宏觀視野,它一戰後在非洲的紡織品銷量就超過英國了,它是有全球貿易經驗的,軍國和魂體係的餘韻黃金一代又把日本拉起來了,直到黃金一代老去才歇了。
即便是道德水準與社會發展水平也是這樣,兩者呈拉弗曲線的關係,當一個國家非常貧窮或者非常發達之時,民眾的道德水準普遍較高。
當經濟處於高速發展,如東歐、中亞、尼日利亞、中國、巴西、俄國,思想轉型跟不上經濟轉型,全民都處在一種追求經濟最大化的狂潮當中,往往出現極為嚴重的社會風氣敗壞與道德水準滑坡。但這種全民拜金又反過來會對經濟發展,起到極大的推動作用,福禍相依,陰陽互轉,就是這麽有意思。
反過來,當本身經濟發達的地區開始走入下降螺旋,道德水準就會隨之進入下降螺旋,甚至會變為廢墟,原本的汽車之城底特律,原蘇聯的一些工業城鎮,犯罪橫行,人去樓空。
發展的本質是一種活動,它是動態的水。
真正能把工業時代的效率發揮到巔峰的就是人像機器一樣,各行各業與社會活動都像機器一樣標準精密,那樣損耗最小,浪費最小,效率最高,產量最大。但人不是機器,七情六欲壓不住,接受不了工業社會的殘酷本質。
不同的衣服是審美觀不同,但對工業來說,審美是多餘的東西,不同的衣服麵料不同,製版不同,機器不同,效率不同,是種浪費,統一模式的衣服成本最低,實際效果還一樣,保暖。汽車顏色型號不同,內飾不同,就是浪費。
工業之所以美,源於競爭,源於浪費,源於需求被不斷創造出來,一旦限於封閉的環境或人類社會統一,競爭與創造需求的變量改變,工業效率毫無意義。
越是追求更高的工業效率,社會就越像機器。
工業效率越高越會形成壟斷,當壟斷形成,工業效率就會不斷降低。
工業本身是工具,是把刀,是為人類服務的,是個動態的東西,工業時代平衡的就是工業本身。
追求壟斷資本主義就是這德行,初期亂糟糟的反而野蠻成長極快,這叫鍍金時代。
中期追求壟斷的本能讓它達到最高效率的同時形成壟斷,黃金時代來臨了。
後期壟斷加大,各階層越來越凝固,社會效率會越來越低,工業接不住人口了,服務業加速膨脹,表麵反而會越發奢靡與繁華,海市蜃樓的繁榮時代來了。
末期,凝固的社會凝固的階層,窒息的空氣會把士氣越壓越低,頹廢是種流行病,危機時代來了。
此後,就是繁榮,危機來迴循環的後工業時代了。
危機抗過去繼續繁榮危機循環,危機抗不住馬上進入下降螺旋,改不出來就會一直降到工業清零,不管你原來工業規模多逆天,社會負擔成本還是那麽多。工業產值越降低負擔的社會成本越重,隻會重力加速度越降越快,一路摔成廢墟。
全世界越是工業總量大,工業國的繁榮危機周期就會循環的越快,抗危機的根本是創造需求,但越是創造需求就越是循環的快。
工業階段難混就在這裏,不是工業化社會效率越高越好,但一般人很容易誤認為工業規模越大越好,英國皇上的皇冠就是因為這個交出來的,霸權也是這麽交出來的,德國是這麽崩的,納粹德國還是這麽崩的,沙俄是這麽崩的,蘇聯還是這麽崩的。
日本,美國,法國,老歐洲的工業國有一個算一個,就是不斷繁榮危機繁榮危機的循環,隻要在危機期改不出來,就會進入下降螺旋,就會崩在這上麵,沒有任何工業國可以例外。
韓國正在享受繁榮期,法國英國正處於危機期中的試圖改變下行的階段,西班牙,意大利原來的工業強國已經衰落出第一梯隊了,沒改出來,仍在持續衰弱。日本是危機期的大危機前夜,俄國工業已經快清零了,南歐自由落體進行時。
歐洲與北歐一些社民國家反而波動挺小,世界上最民主的國家其實是瑞士,它連國家元首與駐外大使都一概沒有,全是裝樣子的,連首都都沒有,連政治人物都沒有,大夥背著槍逛街下館子吃個飯隨意,真正有多少槍不知道,不登記的。人民特別純樸,家家種菜,特土老帽,民主的不像話。
民主到大家對選舉投票一類的政治活動一概沒有興趣,即便是建個廁所的事都全民公決,也沒人理它,911之前,特別是冷戰結束前的瑞士是一個民主到民主人士不敢待的地方,沒有你活動的餘地。
瑞士從村到國都是委員會性質,人人都是委員,人人都能忘了自己是委員,國家最高領導人是誰沒人認識,十萬人就可以改憲法的,民主到這個地步,但它有國營,國營體係。
它的國營有兩種,一種是冷戰結束前的狀態,一種是美國獨霸後的狀態,就跟瑞士本身一樣,其實是有兩個瑞士的。瑞士原本是三種民族性格與價值觀融出來的,它是三元融為一體了,超級民主,看似價值觀很多,但不是多元文化。
世界唯一真正的多元文化是美國,中南美也是移民國家,澳新都是移民國家,但都不是多元,唯一比較接近多元的是美國的鄰居加拿大。
就如中產階級隻有美國有這麽一個階級,這是架構層次上的,其他國家一概沒有,英國都沒有,別國隻是借個概念亂炒,什麽符合什麽不符合,那是表象。
連美國的中產階級都在瓦解,那是二十世紀上半頁美國黃金時代架構出來的階層,思想層級與社會地位相當於改開前的國企鐵飯碗,城市工人。
它不是少兵臨大國性質的蒙古四等民,印度種姓製,榮譽日耳曼人,它是內部架構出來的。如中國的讀書人地位一樣,它出自中國大一統架構下的科舉製度,沒有這個架構根本不可能有這麽一個讀書人階層。
那是從自我認同到價值觀到社會地位的一整套體係形成的階級,就在水中,但是沸水狀態,激活下層的美國夢,讓你冒泡升上水麵,利弊都有。
上升狀態沒問題,但期待度一高,可升不可降的,降下來的時候問題才會出現,價值觀一動搖,嬉皮就出來了。
中產那是統治需要,那是架構層次的,不是看你有沒有房跟車的表象,別的國家根本沒有這麽一個階級。
(藏個群:81019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