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8章 天
東東日記:光陰十二載 作者:西單大叔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第2470天(2018年4月16日,星期一)——刷碗高手
今早爺爺奶奶出門早,早上要由爸爸媽媽來照顧我。
雖然提前給我準備好了衣服、收拾好了書包、梳好了辮子、還擺好了麵包給我當早飯。
可奶奶還是不放心,一個勁兒地囑咐這囑咐那,最後“憂心忡忡”地走了。
其實我和爸爸媽媽在一起才不會有什麽問題呢,尤其是早飯,跟著爸爸媽媽這樣的“吃貨”怎麽會挨餓呢?
爸爸熱了昨天吃重慶火鍋打包迴來的肉和菜,又準備了燒餅,媽媽衝了昨天剛買的湯料。
爸爸還擺好了餐桌餐椅,這可是一頓非常正式的“親子早餐”呢!
跟爸爸媽媽一起吃飯,我果然會有好胃口。
就連昨天重慶麻辣火鍋裏涮出來的羊肉、牛丸、金針菇,我都吃得津津有味,雖然得邊吃邊大口大口地啃麵包。
還有我覺得媽媽買的湯料好好喝啊,用開水隨便一衝就這麽香,比專門做出來的湯還香呢,我很喜歡。
吃飽喝足,也到了該出發的時間了,爸爸跟我說:“你趕緊自己穿衣服,等我刷完碗咱們就出發去上學。”
我一聽居然十分驚訝:“啊?爸爸,您還會刷碗呢?!”
爸爸有點哭笑不得:“刷碗誰不會呀!你沒見過我刷碗呀?!”
我沒說話,不過默默地搖了搖頭……
媽媽在一邊哈哈大笑,用“諷刺”的語氣說爸爸:“你看看,你這是有多懶,東東都沒見過你幹活!哈哈哈……”
過了一會兒,媽媽笑夠了,接著對我說:“東東你知道嗎,其實媽媽最會刷碗了!”
我不相信:“真的?那怎麽我從來也沒見您刷過呀?”
媽媽說:“媽媽小的時候在你姨太太家裏吃完飯幫忙刷碗,結果一下cei了十幾個,從此家裏再也沒有人讓媽媽刷碗了!”
我聽完半天沒說出話來——媽媽這是在跟我“搞笑”嗎……
--------------------
第2471天(2018年4月17日,星期二)——東東寫書
今天早上爸爸送我去上學,看見我手裏拿了一張紙,就問我那是什麽東西。
爸爸了解我的習慣,就是手裏總喜歡拿個東西,通常是自己喜歡的東西。
這張紙明明可以放進書包裏,但是我一定要拿在手裏,說明那必然是我很在意的東西。
我迴答爸爸:“這是我寫的書!”
我都能“寫書”了,這下爸爸就更好奇了,趕緊從我手裏接過那張紙要仔細看一看。
那張紙上畫著掛在天上的太陽、一朵“長相”誇張正在“下雨”的雲、地上還有好多花朵,還有幾道線條應該是用來表示大風。
那朵雲張著“大嘴”,嘴裏長著兩顆“大門牙”,一臉壞笑。
中間還有我用漢字和拚音寫的一段話——“太陽正在天上對花朵笑,突然來了一陣大風要把太陽刮跑”。
我給爸爸講解:“這是我編的故事,太陽正跟花朵開心地玩呢,突然雲彩帶來了風和雨要給它們‘搗亂’。”
爸爸越看越覺得有意思,覺得我的這個故事好有創意,有時候小孩的思維真是既活潑又浪漫。
我見爸爸很“欣賞”自己的“作品”,看得津津有味,不由得自豪起來,繼續給爸爸介紹:
“這隻是我寫的‘上集’,今天有時間我還要寫‘下集’呢!”
“下集是太陽馬上就要被大風給刮跑了,結果突然變成了一個大花朵,把風擋住了,把雨也遮住了,後來太陽、雲彩和花朵一起開開心心地做起了遊戲!”
哇!這還是一個“大團圓”的結局呢。
我寫的書還真是惹人歡喜、令人開心!
--------------------
第2472天(2018年4月18日,星期三)——平凡的學生
之前美術老師留了一個作業,讓同學們畫“自畫像”,要求今天交。
我畫自己畫得很棒,大腦袋、胖臉蛋兒、兩條細細的小辮子,帶著一點兒“卡通範兒”。
這幅自畫像居然十分傳神,爸爸一眼就看出來這是我的“自畫像”。
奶奶問我:“反正是畫畫兒,你幹嘛不把自己畫得瘦一點兒呀?畫瘦了不是更好看嗎?”
我很“實在”地迴答:“老師說了,必須按照自己真實的樣子畫,長得瘦就得畫瘦了,長得胖就得往胖了畫!”
老師說得沒錯,“自畫像”還是得盡量畫得“寫實”,不能有太多的“創作成分”。
不然明明長得胖,非要畫成瘦子,好看倒是好看了,可是哪裏還能看出來畫得是誰呢?
在這方麵我可比媽媽實在多了,媽媽每迴自拍完了發朋友圈,都要先用ps軟件把照片裏的自己“p”得美美的。
有時候調得太誇張我都看不出來照片裏的人就是媽媽了!
上學路上爸爸又跟我聊起了自畫像的事,爸爸問我:“你是怎麽畫得這麽像的呀?”
我迴答:“老師讓每個同學準備一個小鏡子,然後我們就照著鏡子裏的自己畫,當然就畫得像了。”
另外我又告訴爸爸:“老師讓大家今天把自己的自畫像交給李欣苪,由她收齊了統一交給老師。”
爸爸問:“那李欣苪是‘美術課代表’吧?”
我說:“我也不知道,不過美術老師有好多事兒都是讓她做的,也許她就是美術課代表吧。”
爸爸一聽,我還是以前“與世無爭”的“老脾氣”,對“當官兒”沒什麽興趣,甚至對“誰當官兒”都漠不關心。
爸爸又問:“那你是什麽課代表呀?”
我有點不好意思地說:“我什麽課代表也不是,我就是個‘平凡的學生’。”
“平凡的學生”,我還挺會給自己“做定位”,把爸爸都給逗樂了。
爸爸說:“爸爸上學的時候可一直是‘班幹部’,組長、副班長、班長都當過,也當過課代表,爸爸當的是‘物理課代表’。”
“爸爸可不像你現在這樣,自己不努力爭取當班幹部不說,就連班幹部是誰都不知道!”
我想了半天,跟爸爸“辯解”:“我也知道誰是班幹部,我知道劉慧蓉是‘足球課代表’!”
爸爸:“…………”
爸爸心想,我對“當官兒”沒興趣那就算了,隻要我自己開心就好!
--------------------
第2473天(2018年4月19日,星期四)——條件反射
今天爸爸又批評我了。
幾乎每次爸爸批評我的時候,媽媽都會“護著”我,提醒爸爸“注意教育方法”。
但是這次卻不同,媽媽也“加入了爸爸的陣營”,跟爸爸一起批評我。
今天晚上有網上的vipjr外教課,今天又是ana老師講課,爸爸媽媽都在旁邊陪我。
今天上課我的表現不太好,跟老師的互動不夠主動,迴答問題的聲音也不夠大。
而且又犯了“老毛病”,一開始上課就一個勁兒地打哈欠,一節課下來打了得有三四十個哈欠。
而在上課之前我還是大叫大笑、精神頭十足呢!
剛一下課爸爸就批評我了,可也難怪爸爸會生氣。
“積極迴應老師”、“大聲迴答問題”、尤其是“不能總打哈欠”,這些問題爸爸都跟我強調好多次了,可每次上課我做得都不好。
特別是上課頻繁打哈欠這個事簡直一次比一次嚴重。
爸爸說:“你怎麽一上課就打哈欠?都成了‘條件反射’了!這樣對老師多不尊重呀!你有那麽困嗎?!”
媽媽也說:“這個真得說說你,你要是真困的話就馬上刷牙洗臉睡覺去!”
我趕緊搖頭:“我不想睡覺,我還不困呢。”
媽媽更生氣了:“你不困你一直打哈欠幹嘛!你是聽不懂嗎?”
爸爸也問我:“還是你覺得沒意思?”
我想了想,小聲說:“我聽不懂,就覺得無聊、沒意思……”
這下爸爸覺得自己不能過分地批評我,而是應該好好“開導”我一下了:
“老師說的有些東西可能對你來說確實有點難度,可是這些東西都是很有用的,所以你得堅持提高注意力,就算不太懂也要努力地聽和說。”
“學英語就得靠多聽多說,而且注意力提高了就不會犯困了。”
接下來為了證明“多聽多說”的作用,爸爸讓我把今天課上學的生詞連續說十遍。
我照做了,結果爸爸再考我的時候我一下子就迴答上來了,我發現自己果然記住了,爸爸這個方法真管用!
爸爸媽媽說以後每天隨時帶我說英語,讓我能把新學的知識都記住。
而且爸爸又強調了“上課不許打哈欠”,讓我趕緊克服這項非常不好的“條件反射”。
--------------------
今早爺爺奶奶出門早,早上要由爸爸媽媽來照顧我。
雖然提前給我準備好了衣服、收拾好了書包、梳好了辮子、還擺好了麵包給我當早飯。
可奶奶還是不放心,一個勁兒地囑咐這囑咐那,最後“憂心忡忡”地走了。
其實我和爸爸媽媽在一起才不會有什麽問題呢,尤其是早飯,跟著爸爸媽媽這樣的“吃貨”怎麽會挨餓呢?
爸爸熱了昨天吃重慶火鍋打包迴來的肉和菜,又準備了燒餅,媽媽衝了昨天剛買的湯料。
爸爸還擺好了餐桌餐椅,這可是一頓非常正式的“親子早餐”呢!
跟爸爸媽媽一起吃飯,我果然會有好胃口。
就連昨天重慶麻辣火鍋裏涮出來的羊肉、牛丸、金針菇,我都吃得津津有味,雖然得邊吃邊大口大口地啃麵包。
還有我覺得媽媽買的湯料好好喝啊,用開水隨便一衝就這麽香,比專門做出來的湯還香呢,我很喜歡。
吃飽喝足,也到了該出發的時間了,爸爸跟我說:“你趕緊自己穿衣服,等我刷完碗咱們就出發去上學。”
我一聽居然十分驚訝:“啊?爸爸,您還會刷碗呢?!”
爸爸有點哭笑不得:“刷碗誰不會呀!你沒見過我刷碗呀?!”
我沒說話,不過默默地搖了搖頭……
媽媽在一邊哈哈大笑,用“諷刺”的語氣說爸爸:“你看看,你這是有多懶,東東都沒見過你幹活!哈哈哈……”
過了一會兒,媽媽笑夠了,接著對我說:“東東你知道嗎,其實媽媽最會刷碗了!”
我不相信:“真的?那怎麽我從來也沒見您刷過呀?”
媽媽說:“媽媽小的時候在你姨太太家裏吃完飯幫忙刷碗,結果一下cei了十幾個,從此家裏再也沒有人讓媽媽刷碗了!”
我聽完半天沒說出話來——媽媽這是在跟我“搞笑”嗎……
--------------------
第2471天(2018年4月17日,星期二)——東東寫書
今天早上爸爸送我去上學,看見我手裏拿了一張紙,就問我那是什麽東西。
爸爸了解我的習慣,就是手裏總喜歡拿個東西,通常是自己喜歡的東西。
這張紙明明可以放進書包裏,但是我一定要拿在手裏,說明那必然是我很在意的東西。
我迴答爸爸:“這是我寫的書!”
我都能“寫書”了,這下爸爸就更好奇了,趕緊從我手裏接過那張紙要仔細看一看。
那張紙上畫著掛在天上的太陽、一朵“長相”誇張正在“下雨”的雲、地上還有好多花朵,還有幾道線條應該是用來表示大風。
那朵雲張著“大嘴”,嘴裏長著兩顆“大門牙”,一臉壞笑。
中間還有我用漢字和拚音寫的一段話——“太陽正在天上對花朵笑,突然來了一陣大風要把太陽刮跑”。
我給爸爸講解:“這是我編的故事,太陽正跟花朵開心地玩呢,突然雲彩帶來了風和雨要給它們‘搗亂’。”
爸爸越看越覺得有意思,覺得我的這個故事好有創意,有時候小孩的思維真是既活潑又浪漫。
我見爸爸很“欣賞”自己的“作品”,看得津津有味,不由得自豪起來,繼續給爸爸介紹:
“這隻是我寫的‘上集’,今天有時間我還要寫‘下集’呢!”
“下集是太陽馬上就要被大風給刮跑了,結果突然變成了一個大花朵,把風擋住了,把雨也遮住了,後來太陽、雲彩和花朵一起開開心心地做起了遊戲!”
哇!這還是一個“大團圓”的結局呢。
我寫的書還真是惹人歡喜、令人開心!
--------------------
第2472天(2018年4月18日,星期三)——平凡的學生
之前美術老師留了一個作業,讓同學們畫“自畫像”,要求今天交。
我畫自己畫得很棒,大腦袋、胖臉蛋兒、兩條細細的小辮子,帶著一點兒“卡通範兒”。
這幅自畫像居然十分傳神,爸爸一眼就看出來這是我的“自畫像”。
奶奶問我:“反正是畫畫兒,你幹嘛不把自己畫得瘦一點兒呀?畫瘦了不是更好看嗎?”
我很“實在”地迴答:“老師說了,必須按照自己真實的樣子畫,長得瘦就得畫瘦了,長得胖就得往胖了畫!”
老師說得沒錯,“自畫像”還是得盡量畫得“寫實”,不能有太多的“創作成分”。
不然明明長得胖,非要畫成瘦子,好看倒是好看了,可是哪裏還能看出來畫得是誰呢?
在這方麵我可比媽媽實在多了,媽媽每迴自拍完了發朋友圈,都要先用ps軟件把照片裏的自己“p”得美美的。
有時候調得太誇張我都看不出來照片裏的人就是媽媽了!
上學路上爸爸又跟我聊起了自畫像的事,爸爸問我:“你是怎麽畫得這麽像的呀?”
我迴答:“老師讓每個同學準備一個小鏡子,然後我們就照著鏡子裏的自己畫,當然就畫得像了。”
另外我又告訴爸爸:“老師讓大家今天把自己的自畫像交給李欣苪,由她收齊了統一交給老師。”
爸爸問:“那李欣苪是‘美術課代表’吧?”
我說:“我也不知道,不過美術老師有好多事兒都是讓她做的,也許她就是美術課代表吧。”
爸爸一聽,我還是以前“與世無爭”的“老脾氣”,對“當官兒”沒什麽興趣,甚至對“誰當官兒”都漠不關心。
爸爸又問:“那你是什麽課代表呀?”
我有點不好意思地說:“我什麽課代表也不是,我就是個‘平凡的學生’。”
“平凡的學生”,我還挺會給自己“做定位”,把爸爸都給逗樂了。
爸爸說:“爸爸上學的時候可一直是‘班幹部’,組長、副班長、班長都當過,也當過課代表,爸爸當的是‘物理課代表’。”
“爸爸可不像你現在這樣,自己不努力爭取當班幹部不說,就連班幹部是誰都不知道!”
我想了半天,跟爸爸“辯解”:“我也知道誰是班幹部,我知道劉慧蓉是‘足球課代表’!”
爸爸:“…………”
爸爸心想,我對“當官兒”沒興趣那就算了,隻要我自己開心就好!
--------------------
第2473天(2018年4月19日,星期四)——條件反射
今天爸爸又批評我了。
幾乎每次爸爸批評我的時候,媽媽都會“護著”我,提醒爸爸“注意教育方法”。
但是這次卻不同,媽媽也“加入了爸爸的陣營”,跟爸爸一起批評我。
今天晚上有網上的vipjr外教課,今天又是ana老師講課,爸爸媽媽都在旁邊陪我。
今天上課我的表現不太好,跟老師的互動不夠主動,迴答問題的聲音也不夠大。
而且又犯了“老毛病”,一開始上課就一個勁兒地打哈欠,一節課下來打了得有三四十個哈欠。
而在上課之前我還是大叫大笑、精神頭十足呢!
剛一下課爸爸就批評我了,可也難怪爸爸會生氣。
“積極迴應老師”、“大聲迴答問題”、尤其是“不能總打哈欠”,這些問題爸爸都跟我強調好多次了,可每次上課我做得都不好。
特別是上課頻繁打哈欠這個事簡直一次比一次嚴重。
爸爸說:“你怎麽一上課就打哈欠?都成了‘條件反射’了!這樣對老師多不尊重呀!你有那麽困嗎?!”
媽媽也說:“這個真得說說你,你要是真困的話就馬上刷牙洗臉睡覺去!”
我趕緊搖頭:“我不想睡覺,我還不困呢。”
媽媽更生氣了:“你不困你一直打哈欠幹嘛!你是聽不懂嗎?”
爸爸也問我:“還是你覺得沒意思?”
我想了想,小聲說:“我聽不懂,就覺得無聊、沒意思……”
這下爸爸覺得自己不能過分地批評我,而是應該好好“開導”我一下了:
“老師說的有些東西可能對你來說確實有點難度,可是這些東西都是很有用的,所以你得堅持提高注意力,就算不太懂也要努力地聽和說。”
“學英語就得靠多聽多說,而且注意力提高了就不會犯困了。”
接下來為了證明“多聽多說”的作用,爸爸讓我把今天課上學的生詞連續說十遍。
我照做了,結果爸爸再考我的時候我一下子就迴答上來了,我發現自己果然記住了,爸爸這個方法真管用!
爸爸媽媽說以後每天隨時帶我說英語,讓我能把新學的知識都記住。
而且爸爸又強調了“上課不許打哈欠”,讓我趕緊克服這項非常不好的“條件反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