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3章 天
東東日記:光陰十二載 作者:西單大叔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第2278天(2017年10月6日,星期五)——給媽媽個台階
今天我和爸爸媽媽繼續在沈陽的遊覽,今天爸爸安排了好幾個行程,有長安寺、沈飛博覽園、九一八紀念館、沈陽故宮、太原街商業區。
不過聽爸爸說今天的這些行程都比較輕鬆,所以今天的遊覽“強度”還是比較小的。
第一站是“長安寺”,爸爸已經做過了“功課”,給我和媽媽做了“講解”。
原來這座建在城市中心的寺廟,它的曆史比沈陽的建城曆史還要久呢。
據說是唐朝的時候,負責督建長安寺的將軍隨手指了一處建造山門的位置,這位置離大殿的距離過於得遠了。
於是在建寺的持久過程中,逐漸地建起了沈陽城,所以沈陽才有了“城在寺中”的說法。
如此說來這長安寺當然是必須安排的行程,畢竟是“先有長安寺後有沈陽城”嘛。
不過如今的沈陽城已經算不上多麽宏偉了,麵積不大,大殿不高,香客寥寥,“隱藏”在沈陽最繁華的“中街商業區”當中,並不起眼。
爸爸還想努力探尋一下長安寺的“古跡”,看得比較認真。
可我和媽媽卻隻對寺裏的虎紋小花貓感興趣,一進來就蹲在地上開始逗貓,臨走還依依不舍,在她們眼裏小貓的吸引力遠比古寺要大得多。
出了長安寺,準備前往第二站“沈飛博覽園”,坐出租車去,爸爸站在路邊開始叫“滴滴”。
我喊渴,正好媽媽也渴了,要去馬路對麵的便利店買水喝,我“點了”檸檬味的脈動,請媽媽幫自己買迴來。
過了一會兒媽媽迴來了,可是她手裏隻有兩瓶礦泉水,並沒有脈動。
我不高興了,對媽媽喊了起來:“媽媽,您怎麽沒給我買脈動?!”
然後還沒等媽媽解釋,我自己又接迴了話茬:“我知道了,一定是超市裏沒有脈動,隻有礦泉水,所以您才給我買了礦泉水。”
爸爸早看出來媽媽是不想讓我多喝飲料,所以故意隻買了礦泉水。
可沒想到我還會主動給媽媽“找台階下”,真是善解人意!
--------------------
第2279天(2017年10月7日,星期六)——辛苦幫你吃
今天我和爸爸媽媽就要離開沈陽迴北京了,上午爸爸“帶隊”走完了最後一個行程“上清宮”,這次“東北三市之旅”的遊覽部分就算是圓滿結束了。
在去火車站之前,媽媽特別要求再去一次“老中街”,再吃一次“中街冰點”。
“中街冰點”是一家開在老中街上的冷飲店,已經有七十年以上的曆史了。
這裏簡直是全中國“冷飲控”們心中的“聖地”,很多人知道“老中街”就是從“中街大果”開始的。
幾乎全國的冷飲店裏都有“中街大果”出售,這種雪糕既好吃又便宜,還有眾多口味,深受各地“冷飲愛好者”的喜愛。
能去沈陽老中街坐在中街冰點冷飲店裏吃冷飲吃個夠,一定是很多人心中的願望。
媽媽主要就是因為去老中街吃冷飲的行程安排才同意東北之行的旅遊計劃的。
所以,到沈陽的第一天,媽媽就迫不及待地去中街尋找“中街冰點”老店了。
找到了老店,媽媽才發現,原來這裏不光有“中街冰點”,還有好多種冰激淩和其它冷飲,還有麵包和糕點呢。
媽媽懷著“朝覲”的心情點了三根雪糕、一大份多球冰激淩、一杯叫做“半液體”的冰激淩和牛奶冰碴的混合體。
一圈嚐下來媽媽發現這個“半液體”居然是最好吃的,我也有同感。
在沈陽的三天裏,媽媽每天都要來“中街冰點”吃冷飲,而且每次必點“半液體”。
一會兒就要走了,這是此行的“最後一頓”中街冷飲了,這迴媽媽一下點了兩杯“半液體”,說跟我一人一杯。
可是媽媽很快吃完了自己那杯,然後就開始吃我這杯。
雖然我很樂於分享,可是當遇到非常愛吃的東西也還是挺“護食”的,馬上向媽媽提出了“抗議”:“媽媽,您怎麽吃我的?!”
媽媽居然非常平淡地說:“我是怕你吃太多涼的會吃壞肚子,所以幫你吃一點,你看我多辛苦呀!”
媽媽這“說辭”,簡直讓我“無力反駁”,隻好加快速度多“搶”幾口冷飲吃……
--------------------
第2280天(2017年10月8日,星期日)——汪氏炒麵
我和爸爸媽媽迴到北京了,又開始了“正常”的生活。
迴想在東北的七天旅程,我印象最深的恐怕就是“東北菜”了。
“得莫利魚”、大拉皮、鍋包肉、小雞燉蘑菇、燒烤、熏肉大餅,還有“哈紅腸”和“大列巴”,還有“馬迭爾”和“中街冰點”。
好吃的東西太多太多了!
以前去南方旅行的時候,每當吃飯我總覺得沒有自己愛吃的東西,最後隻好靠蛋炒飯“充饑”。
這次去東北,我覺得每頓飯都有自己愛吃的東西,“去特色餐館吃飯”都成了旅程中必不可少的“行程”。
在長春吃燒烤的時候,媽媽點了一個叫做“炒方便麵”的主食,方便麵誰都吃過,可是炒著吃的做法還真是挺新鮮,我和媽媽都沒試過。
嚐過之後才發現,這方便麵炒著吃居然還很好吃,我和媽媽都愛吃。
後來媽媽為了再吃到炒方便麵,還專門在“大眾點評”上查過專門做炒方便麵的餐館,得以又一次“大飽口福”。
後來在沈陽的時候,爸爸在酒店樓下的路邊攤也發現了賣炒方便麵的攤位,看來這炒方便麵的吃法在東北還是非常流行的。
迴到北京,媽媽依然對那個味道“念念不忘”,於是決定自己“研究”一下炒方便麵的做法。
今天媽媽特意出去買了她認為最適合做炒方便麵的“辛拉麵”,迴家以後就一頭“鑽進”了廚房,忙活起來。
我覺得非常好奇,因為我幾乎從來沒見過媽媽進廚房,很想看看媽媽在廚房裏做飯會是個什麽情形。
爸爸和奶奶也在廚房,奶奶幫忙切菜,爸爸在旁邊打下手,媽媽拿著鍋鏟在炒配料,媽媽做個飯都能有這麽大的“陣勢”,真夠“氣派”的。
過了一會兒“汪大廚”一邊吆喝著一邊端著她的“作品”出來了。
把剛出鍋的炒方便麵放在餐桌上,都來不及坐下,站著就吃了兩大口,然後就開始對自己的廚藝讚不絕口。
我看著眼饞,也湊過來看,被媽媽“邀請”趕緊嚐兩口,我吃過之後覺得還好,可是我表示“跟飯館裏做的味道不太一樣”。
媽媽正在興頭上,被我這麽一說有點不高興了,說“以後不給你做了”。
我趕緊“圓場”,說“再怎麽做也不可能跟真正的大廚做得一樣”、“其實已經夠好吃的了”,媽媽這才又開心了。
爸爸提醒我“讚美別人的時候可以說得誇張一點”。
媽媽不理我和爸爸了,隻顧著拍照發朋友圈,還給自己炒的方便麵起了個名字,叫做“汪氏炒麵”。
大家紛紛留言表示“賣相不錯”,媽媽更加開心了,表示以後有機會還要多做。
愛做飯的人往往容易因為受到“食客”的肯定而感到滿足,從而更有烹飪的動力,看來“汪大廚”這是準備要忙碌起來了。
--------------------
第2281天(2017年10月9日,星期一)——假期太短
今天有一個非常不好的消息——開學了!
一連八天的假期結束了,這是我上學以來的第一個“小長假”,足足八天的假期我的感覺卻是“一閃而過”,實在是覺得太快了!
在七天的東北之行裏我和爸爸媽媽一起遊覽了哈爾濱、長春、沈陽三個城市,在爸爸的帶領下完成了三十多項行程,可我還是覺得意猶未盡。
放假的時候,不但可以到處去玩,見識那些沒看過的風景和事物。
還能吃各地的特色美食,就算是一天吃三個“中街冰點”媽媽也不管。
而且還可以無憂無慮地暢玩ipad,隻要不給媽媽搗亂就可以。
相比之下,迴到家裏,各種“規矩”就都迴來了,不能睡得太晚、不能多吃冷飲、不能老玩ipad,哪有在外麵玩自在呢?!
而且以前上幼兒園和學前班的時候,別管什麽時間,隨時可以安排旅行計劃,無論何時想走就走,一年恨不得出去玩二十趟。
現在上學了可就不能隨意請假了,隻能等寒暑假或者小長假,要想出去玩可就不能再像以前那麽“灑脫”嘍。
難怪爸爸媽媽老感慨“假期太短”呢,難怪網上流傳著那麽多調侃假期結束的段子呢。
以前我還不理解,現在自己上學了,馬上就真切地感受到大家那種對假期戀戀不舍的心情了!
不管怎麽樣,假期它就是已經結束了,今天必須迴到學校去上課了。
還好爸爸媽媽已經答應,兩周以後就再帶我出去玩,去天津,陪爸爸看航母,陪媽媽吃海鮮。
總之別管幹什麽,隻要能出去玩就好!
--------------------
今天我和爸爸媽媽繼續在沈陽的遊覽,今天爸爸安排了好幾個行程,有長安寺、沈飛博覽園、九一八紀念館、沈陽故宮、太原街商業區。
不過聽爸爸說今天的這些行程都比較輕鬆,所以今天的遊覽“強度”還是比較小的。
第一站是“長安寺”,爸爸已經做過了“功課”,給我和媽媽做了“講解”。
原來這座建在城市中心的寺廟,它的曆史比沈陽的建城曆史還要久呢。
據說是唐朝的時候,負責督建長安寺的將軍隨手指了一處建造山門的位置,這位置離大殿的距離過於得遠了。
於是在建寺的持久過程中,逐漸地建起了沈陽城,所以沈陽才有了“城在寺中”的說法。
如此說來這長安寺當然是必須安排的行程,畢竟是“先有長安寺後有沈陽城”嘛。
不過如今的沈陽城已經算不上多麽宏偉了,麵積不大,大殿不高,香客寥寥,“隱藏”在沈陽最繁華的“中街商業區”當中,並不起眼。
爸爸還想努力探尋一下長安寺的“古跡”,看得比較認真。
可我和媽媽卻隻對寺裏的虎紋小花貓感興趣,一進來就蹲在地上開始逗貓,臨走還依依不舍,在她們眼裏小貓的吸引力遠比古寺要大得多。
出了長安寺,準備前往第二站“沈飛博覽園”,坐出租車去,爸爸站在路邊開始叫“滴滴”。
我喊渴,正好媽媽也渴了,要去馬路對麵的便利店買水喝,我“點了”檸檬味的脈動,請媽媽幫自己買迴來。
過了一會兒媽媽迴來了,可是她手裏隻有兩瓶礦泉水,並沒有脈動。
我不高興了,對媽媽喊了起來:“媽媽,您怎麽沒給我買脈動?!”
然後還沒等媽媽解釋,我自己又接迴了話茬:“我知道了,一定是超市裏沒有脈動,隻有礦泉水,所以您才給我買了礦泉水。”
爸爸早看出來媽媽是不想讓我多喝飲料,所以故意隻買了礦泉水。
可沒想到我還會主動給媽媽“找台階下”,真是善解人意!
--------------------
第2279天(2017年10月7日,星期六)——辛苦幫你吃
今天我和爸爸媽媽就要離開沈陽迴北京了,上午爸爸“帶隊”走完了最後一個行程“上清宮”,這次“東北三市之旅”的遊覽部分就算是圓滿結束了。
在去火車站之前,媽媽特別要求再去一次“老中街”,再吃一次“中街冰點”。
“中街冰點”是一家開在老中街上的冷飲店,已經有七十年以上的曆史了。
這裏簡直是全中國“冷飲控”們心中的“聖地”,很多人知道“老中街”就是從“中街大果”開始的。
幾乎全國的冷飲店裏都有“中街大果”出售,這種雪糕既好吃又便宜,還有眾多口味,深受各地“冷飲愛好者”的喜愛。
能去沈陽老中街坐在中街冰點冷飲店裏吃冷飲吃個夠,一定是很多人心中的願望。
媽媽主要就是因為去老中街吃冷飲的行程安排才同意東北之行的旅遊計劃的。
所以,到沈陽的第一天,媽媽就迫不及待地去中街尋找“中街冰點”老店了。
找到了老店,媽媽才發現,原來這裏不光有“中街冰點”,還有好多種冰激淩和其它冷飲,還有麵包和糕點呢。
媽媽懷著“朝覲”的心情點了三根雪糕、一大份多球冰激淩、一杯叫做“半液體”的冰激淩和牛奶冰碴的混合體。
一圈嚐下來媽媽發現這個“半液體”居然是最好吃的,我也有同感。
在沈陽的三天裏,媽媽每天都要來“中街冰點”吃冷飲,而且每次必點“半液體”。
一會兒就要走了,這是此行的“最後一頓”中街冷飲了,這迴媽媽一下點了兩杯“半液體”,說跟我一人一杯。
可是媽媽很快吃完了自己那杯,然後就開始吃我這杯。
雖然我很樂於分享,可是當遇到非常愛吃的東西也還是挺“護食”的,馬上向媽媽提出了“抗議”:“媽媽,您怎麽吃我的?!”
媽媽居然非常平淡地說:“我是怕你吃太多涼的會吃壞肚子,所以幫你吃一點,你看我多辛苦呀!”
媽媽這“說辭”,簡直讓我“無力反駁”,隻好加快速度多“搶”幾口冷飲吃……
--------------------
第2280天(2017年10月8日,星期日)——汪氏炒麵
我和爸爸媽媽迴到北京了,又開始了“正常”的生活。
迴想在東北的七天旅程,我印象最深的恐怕就是“東北菜”了。
“得莫利魚”、大拉皮、鍋包肉、小雞燉蘑菇、燒烤、熏肉大餅,還有“哈紅腸”和“大列巴”,還有“馬迭爾”和“中街冰點”。
好吃的東西太多太多了!
以前去南方旅行的時候,每當吃飯我總覺得沒有自己愛吃的東西,最後隻好靠蛋炒飯“充饑”。
這次去東北,我覺得每頓飯都有自己愛吃的東西,“去特色餐館吃飯”都成了旅程中必不可少的“行程”。
在長春吃燒烤的時候,媽媽點了一個叫做“炒方便麵”的主食,方便麵誰都吃過,可是炒著吃的做法還真是挺新鮮,我和媽媽都沒試過。
嚐過之後才發現,這方便麵炒著吃居然還很好吃,我和媽媽都愛吃。
後來媽媽為了再吃到炒方便麵,還專門在“大眾點評”上查過專門做炒方便麵的餐館,得以又一次“大飽口福”。
後來在沈陽的時候,爸爸在酒店樓下的路邊攤也發現了賣炒方便麵的攤位,看來這炒方便麵的吃法在東北還是非常流行的。
迴到北京,媽媽依然對那個味道“念念不忘”,於是決定自己“研究”一下炒方便麵的做法。
今天媽媽特意出去買了她認為最適合做炒方便麵的“辛拉麵”,迴家以後就一頭“鑽進”了廚房,忙活起來。
我覺得非常好奇,因為我幾乎從來沒見過媽媽進廚房,很想看看媽媽在廚房裏做飯會是個什麽情形。
爸爸和奶奶也在廚房,奶奶幫忙切菜,爸爸在旁邊打下手,媽媽拿著鍋鏟在炒配料,媽媽做個飯都能有這麽大的“陣勢”,真夠“氣派”的。
過了一會兒“汪大廚”一邊吆喝著一邊端著她的“作品”出來了。
把剛出鍋的炒方便麵放在餐桌上,都來不及坐下,站著就吃了兩大口,然後就開始對自己的廚藝讚不絕口。
我看著眼饞,也湊過來看,被媽媽“邀請”趕緊嚐兩口,我吃過之後覺得還好,可是我表示“跟飯館裏做的味道不太一樣”。
媽媽正在興頭上,被我這麽一說有點不高興了,說“以後不給你做了”。
我趕緊“圓場”,說“再怎麽做也不可能跟真正的大廚做得一樣”、“其實已經夠好吃的了”,媽媽這才又開心了。
爸爸提醒我“讚美別人的時候可以說得誇張一點”。
媽媽不理我和爸爸了,隻顧著拍照發朋友圈,還給自己炒的方便麵起了個名字,叫做“汪氏炒麵”。
大家紛紛留言表示“賣相不錯”,媽媽更加開心了,表示以後有機會還要多做。
愛做飯的人往往容易因為受到“食客”的肯定而感到滿足,從而更有烹飪的動力,看來“汪大廚”這是準備要忙碌起來了。
--------------------
第2281天(2017年10月9日,星期一)——假期太短
今天有一個非常不好的消息——開學了!
一連八天的假期結束了,這是我上學以來的第一個“小長假”,足足八天的假期我的感覺卻是“一閃而過”,實在是覺得太快了!
在七天的東北之行裏我和爸爸媽媽一起遊覽了哈爾濱、長春、沈陽三個城市,在爸爸的帶領下完成了三十多項行程,可我還是覺得意猶未盡。
放假的時候,不但可以到處去玩,見識那些沒看過的風景和事物。
還能吃各地的特色美食,就算是一天吃三個“中街冰點”媽媽也不管。
而且還可以無憂無慮地暢玩ipad,隻要不給媽媽搗亂就可以。
相比之下,迴到家裏,各種“規矩”就都迴來了,不能睡得太晚、不能多吃冷飲、不能老玩ipad,哪有在外麵玩自在呢?!
而且以前上幼兒園和學前班的時候,別管什麽時間,隨時可以安排旅行計劃,無論何時想走就走,一年恨不得出去玩二十趟。
現在上學了可就不能隨意請假了,隻能等寒暑假或者小長假,要想出去玩可就不能再像以前那麽“灑脫”嘍。
難怪爸爸媽媽老感慨“假期太短”呢,難怪網上流傳著那麽多調侃假期結束的段子呢。
以前我還不理解,現在自己上學了,馬上就真切地感受到大家那種對假期戀戀不舍的心情了!
不管怎麽樣,假期它就是已經結束了,今天必須迴到學校去上課了。
還好爸爸媽媽已經答應,兩周以後就再帶我出去玩,去天津,陪爸爸看航母,陪媽媽吃海鮮。
總之別管幹什麽,隻要能出去玩就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