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無彈窗免費!(第一更)
1911年9月11日,晚七點,東交民巷。
一場秘密談判在英國大使館一樓的約翰廳內展開,到場的人數被嚴格限製,內容就圍繞著此前提出的《中英密約》。
出席會議的有英國特命全權公使朱爾典,法國駐華公使馬士裏,外務部大臣梁敦彥,外務部第一副大臣唐紹儀,以及農工商部副大臣“太子爺”載振,載振是被奕-劻特意叫來的,基本上可以代表他的立場了。
眼下中外關係緊張,這場會議也被高度保密,全程都是秘密進行,除了這幾個人之外,中國方麵也隻有奕-劻本人知道了。
《中英密約》關乎內閣的存廢,所以,他對本次談判的重視程度前所未有,指派載振過來也基本上表達了這個意思。
約翰廳的會議桌上,中外雙方分列一邊,基本的寒暄和試探過後,會議已經進行到了最核心的部分,雙方都開始赤裸裸的觸及對方的底線。
“公使先生,總理最關心一個問題,你們什麽時候可以退兵,要最快的答案。”
唐紹儀拋出了一個最要命的問題,談判進行到了這個份上,都開始直截了當的發問,朱爾典能聽到中文,馬士裏也不例外,兩人都在中國居住多年,語言上並沒有障礙。
“那要看你們的軍隊什麽時候撤出租界,我們不能允許中國軍隊在沒有外部威脅的狀態下,公然地,持續地,不計後果地,占據和危害租界方,這不合法。”朱爾典用滴水不漏地外交辭令迴答,“條約的第一款是其他條款生效的基礎,我們必須首先取得互信。”
唐紹儀和梁敦彥相互對視一眼,難就難在這了。
馬士裏說道:“截止到今天上午,公使館已經接到法租界公董局七份求救信,唐先生,你覺得法國軍隊會拋下他們不管嗎,站在我們的立場想一想,問題其實異常簡單。”
唐紹儀想要迴擊,但梁敦彥擺了擺手,示意自己來說。
“對於你們的訴求,我很清楚,但恕我直言,中央政府並不能指揮租界的軍隊,他們屬於地方勢力,你清楚的,能指揮他們的,叫做良弼。”
朱爾典和馬士裏對此並不意外,他們在中國待了十幾年,清楚大清王朝一盤散沙的政治格局。
“抱歉,這是我們的底線,或者由我們解決也可以。”朱爾典彈了一下桌子,沒有繼續給梁敦彥壓力,“當然,這會破壞了我們之間的互信,最好的方法就是你們出麵,讓中國軍隊撤離。”
梁敦彥沒有繼續談下去,對方已經說的很清楚了,退兵才有和平,而這個和平不是他一人能決定的,點了下頭,他在本子上記了些什麽。
“我迴去會向總理傳達的,現在進行第二項談判,聯合審理,對於其他要求中國沒有異議,關於審理法官的規格,中方的意思是盡量對等。”唐紹儀接著說道。
“聯合審理由涉案國家的租界方參加,從目前看來,有中,英,法,美,俄,比利時,意大利,荷屬印度等九個國家,我們決定由租界會審公廨的首席大法官參與,規格也大致保持在這個水平上。”
“那中方會選派大理院的法官,另外我建議由各國駐滬領事旁聽審理,中方也會派遣法部相關大臣進行監察,這也是為了公平公正起見。”唐紹儀道。
朱爾典和馬士裏想了想,旋即點了點頭,“這是個好主意。”
“那好,下麵進行最後兩款的談判,公使先生,我僅代表總理個人,將他的意見傳達至兩位,關於德國在山東的權益,特別是青島地區,我們的主張是一貫地,主權毋庸置疑屬於中國,德國僅是租借方。”
“我們支持中方的合理訴求,在這個問題上,我們給予中方最深切的同情和理解。”朱爾典表情嚴肅的說道。
“感謝,但總理是意思是,德國人最好不要招惹。”唐紹儀言簡意賅的說道。
朱爾典麵容平淡,這是他早先就有的判斷。
“合約生效之日起,我們兩國處於聯盟關係,你們的安全由我們保護。”
“和貴國相比,德國也稱的上歐洲一流國家,這讓我們很為難,再者,青島有大量德國駐軍。”唐紹儀直接把這份擔憂擺到了桌麵上。
“唐先生,你應該感到十足的放心,德國在遠東的兵力不超過英國的十五分之一,法國的七分之一,一旦發生衝突,英國軍艦能在六個星期內,從印度派遣四萬人到達中國邊境,甚至,能在兩個星期內,從香港派遣16艘特混艦隊抵達天津,封鎖整個渤海灣和膠州地帶,德國人的軍艦根本沒有用武之地,再沒有支援的情況,僅憑你們的新式陸軍,三萬人到五萬人,就足以占領青島,外交上,我們會給予最大的支持,包括將一切權益歸還中國,永久性驅逐德國在華利益,這對你們是巨大的好處。”
朱爾典一篇長篇大論,讓台麵上的三位中國大臣皆有些動容,德國雖然強,卻是短腿的歐洲屠夫,比起在東方紮根兩百年的英法兩國,力量無疑小得多,青島的德軍不超過一萬人,在三國的聯合下,兵敗隻是時間問題,再加上外交領域的支持,很有可能收迴青島,至少能保護奕-劻政權的安全。
“清楚了,之後我會將您的意思轉達給總理。”
梁敦彥點了點頭,到此為止,五點條款已經全部討論完畢,這場會議也接近了尾聲。
“祝我們接下來的談判一切順利,三位先生,你們瞧,香檳我都備好了。”
朱爾典微笑著和他們告別,在他們看來,中國人沒有退路,弱國的外交隻在強國的羽翼之下。
趁著夜色,中方的汽車駛離了東交民巷,汽車上的三個人,懷著心事,卻沒交流。
其實,在中方代表來之前,奕-劻已經做出了最後的決定,放棄德國,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良弼,德國人和禁衛軍走得太近,後者幾乎就是翻版的德國近衛軍團,如果非要在同盟國和協約國之間站隊的話,奕-劻寧願選擇另起爐灶,和英法綁在一起。
那麽,現在隻剩下了一個問題,良弼何時退兵?
這是讓他們三人頭疼的問題,也是接下來的談判死結。(。)
1911年9月11日,晚七點,東交民巷。
一場秘密談判在英國大使館一樓的約翰廳內展開,到場的人數被嚴格限製,內容就圍繞著此前提出的《中英密約》。
出席會議的有英國特命全權公使朱爾典,法國駐華公使馬士裏,外務部大臣梁敦彥,外務部第一副大臣唐紹儀,以及農工商部副大臣“太子爺”載振,載振是被奕-劻特意叫來的,基本上可以代表他的立場了。
眼下中外關係緊張,這場會議也被高度保密,全程都是秘密進行,除了這幾個人之外,中國方麵也隻有奕-劻本人知道了。
《中英密約》關乎內閣的存廢,所以,他對本次談判的重視程度前所未有,指派載振過來也基本上表達了這個意思。
約翰廳的會議桌上,中外雙方分列一邊,基本的寒暄和試探過後,會議已經進行到了最核心的部分,雙方都開始赤裸裸的觸及對方的底線。
“公使先生,總理最關心一個問題,你們什麽時候可以退兵,要最快的答案。”
唐紹儀拋出了一個最要命的問題,談判進行到了這個份上,都開始直截了當的發問,朱爾典能聽到中文,馬士裏也不例外,兩人都在中國居住多年,語言上並沒有障礙。
“那要看你們的軍隊什麽時候撤出租界,我們不能允許中國軍隊在沒有外部威脅的狀態下,公然地,持續地,不計後果地,占據和危害租界方,這不合法。”朱爾典用滴水不漏地外交辭令迴答,“條約的第一款是其他條款生效的基礎,我們必須首先取得互信。”
唐紹儀和梁敦彥相互對視一眼,難就難在這了。
馬士裏說道:“截止到今天上午,公使館已經接到法租界公董局七份求救信,唐先生,你覺得法國軍隊會拋下他們不管嗎,站在我們的立場想一想,問題其實異常簡單。”
唐紹儀想要迴擊,但梁敦彥擺了擺手,示意自己來說。
“對於你們的訴求,我很清楚,但恕我直言,中央政府並不能指揮租界的軍隊,他們屬於地方勢力,你清楚的,能指揮他們的,叫做良弼。”
朱爾典和馬士裏對此並不意外,他們在中國待了十幾年,清楚大清王朝一盤散沙的政治格局。
“抱歉,這是我們的底線,或者由我們解決也可以。”朱爾典彈了一下桌子,沒有繼續給梁敦彥壓力,“當然,這會破壞了我們之間的互信,最好的方法就是你們出麵,讓中國軍隊撤離。”
梁敦彥沒有繼續談下去,對方已經說的很清楚了,退兵才有和平,而這個和平不是他一人能決定的,點了下頭,他在本子上記了些什麽。
“我迴去會向總理傳達的,現在進行第二項談判,聯合審理,對於其他要求中國沒有異議,關於審理法官的規格,中方的意思是盡量對等。”唐紹儀接著說道。
“聯合審理由涉案國家的租界方參加,從目前看來,有中,英,法,美,俄,比利時,意大利,荷屬印度等九個國家,我們決定由租界會審公廨的首席大法官參與,規格也大致保持在這個水平上。”
“那中方會選派大理院的法官,另外我建議由各國駐滬領事旁聽審理,中方也會派遣法部相關大臣進行監察,這也是為了公平公正起見。”唐紹儀道。
朱爾典和馬士裏想了想,旋即點了點頭,“這是個好主意。”
“那好,下麵進行最後兩款的談判,公使先生,我僅代表總理個人,將他的意見傳達至兩位,關於德國在山東的權益,特別是青島地區,我們的主張是一貫地,主權毋庸置疑屬於中國,德國僅是租借方。”
“我們支持中方的合理訴求,在這個問題上,我們給予中方最深切的同情和理解。”朱爾典表情嚴肅的說道。
“感謝,但總理是意思是,德國人最好不要招惹。”唐紹儀言簡意賅的說道。
朱爾典麵容平淡,這是他早先就有的判斷。
“合約生效之日起,我們兩國處於聯盟關係,你們的安全由我們保護。”
“和貴國相比,德國也稱的上歐洲一流國家,這讓我們很為難,再者,青島有大量德國駐軍。”唐紹儀直接把這份擔憂擺到了桌麵上。
“唐先生,你應該感到十足的放心,德國在遠東的兵力不超過英國的十五分之一,法國的七分之一,一旦發生衝突,英國軍艦能在六個星期內,從印度派遣四萬人到達中國邊境,甚至,能在兩個星期內,從香港派遣16艘特混艦隊抵達天津,封鎖整個渤海灣和膠州地帶,德國人的軍艦根本沒有用武之地,再沒有支援的情況,僅憑你們的新式陸軍,三萬人到五萬人,就足以占領青島,外交上,我們會給予最大的支持,包括將一切權益歸還中國,永久性驅逐德國在華利益,這對你們是巨大的好處。”
朱爾典一篇長篇大論,讓台麵上的三位中國大臣皆有些動容,德國雖然強,卻是短腿的歐洲屠夫,比起在東方紮根兩百年的英法兩國,力量無疑小得多,青島的德軍不超過一萬人,在三國的聯合下,兵敗隻是時間問題,再加上外交領域的支持,很有可能收迴青島,至少能保護奕-劻政權的安全。
“清楚了,之後我會將您的意思轉達給總理。”
梁敦彥點了點頭,到此為止,五點條款已經全部討論完畢,這場會議也接近了尾聲。
“祝我們接下來的談判一切順利,三位先生,你們瞧,香檳我都備好了。”
朱爾典微笑著和他們告別,在他們看來,中國人沒有退路,弱國的外交隻在強國的羽翼之下。
趁著夜色,中方的汽車駛離了東交民巷,汽車上的三個人,懷著心事,卻沒交流。
其實,在中方代表來之前,奕-劻已經做出了最後的決定,放棄德國,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良弼,德國人和禁衛軍走得太近,後者幾乎就是翻版的德國近衛軍團,如果非要在同盟國和協約國之間站隊的話,奕-劻寧願選擇另起爐灶,和英法綁在一起。
那麽,現在隻剩下了一個問題,良弼何時退兵?
這是讓他們三人頭疼的問題,也是接下來的談判死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