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更)
若沒有立憲這股風潮,江寧城原本也是一片太平地,但壞就壞在這股突如其來的“西洋風”,侵入了一片古舊勢力盤踞之地。
隨著諮議局的成立,新舊勢力之間不斷摩擦,圍繞著權力究竟以誰為中心的核心問題,雙方相互攻訐,局勢一度白熱化,特別是幾個月前,兩江總督張人駿向諮議局提交《宣統三年寧屬財款預算案》,不料竟被諮議局全部駁迴,而後經過幾次刪改,雙方仍舊無法達成一致,無奈之下的張人駿隻好將此爭執上報中央,當時正值軍機處和資政院對峙風波乍起的時候,府院雙方的態度仍舊不同,最後,張人駿以督撫須便宜行事為由,繞過了諮議局單獨施行此法案,聞訊的諮議局頓時大怒,當即彈劾江督擅權,後經臨時投票罷免了張人駿,張人駿老邁,得知此事後,深感其辱,第二天便抱病辭職,當時奕-劻為了取悅資政院以及地方諮議局,對議員們的決定表示支持,然而,此舉卻本就危若累卵的官僚機構如遭重擊,和新設的諮議局之間徹底撕破臉皮,雙方陷入了水深火熱的對立。
盡管如此,但有一個事實卻不容忽視,諮議局已經在江南地區站穩了腳跟,舊式官僚隻能後退,嘴上雖然不願意,心裏還是很誠實的。
所以,麵對福順的譏諷,諮議員們毫不相讓,“福將軍這話就有失公允了,諮議局是為了造福兩江,不是讓誰來效忠,若有一天諮議局不能行此職權,此部門便可不要,反觀福大人,眾所周知,江寧將軍是為了維護兩江安定,若有一天將軍府不能行此職權,想想也沒有存在的理由。”
“將軍府的存廢,乃滿洲祖製,豈容你們這些漢人指手畫腳!”此前,在人事任命的問題上,兩方積怨極深,再加上福順本就是食古不化之人,更不允許這些庶民騎到自家頭上。
“這年頭,連軍機處都沒了,由此可見,陳規陋製,該扔的就要扔,將軍也是通達之人,何必要抱著一塊爛木頭不放?”
“你!”
議員們不是鄉紳精英就是留過洋的立憲派人,說起話來,三句話諷,兩句譏,說的福順愣是沒脾氣,隻得眯著眼斜睨,咬牙切齒的恨聲道,“若倒迴個二十年,一個個都該下了大獄,管教你們嚐夠祖宗的嚴刑酷法。”
“新任總督馬上就到,諸位請暫罷幹戈。”有人出來打圓場,然後卻如卷入風暴的火苗,頃刻熄滅。
“無論是誰來,諮議局的態度都一樣,張人駿也好,新總督也罷,都得按規章製度辦事,否者,江蘇四千萬鄉民絕不答應!”
雙方火頭正盛,誰也插不進一句話,第九鎮的軍官們待在一邊,冷眼旁觀,不時地小聲冷笑,交頭接耳相互攀談著。
“百姓譏貧,國家羸弱,這幫當官的倒為了誰多一分,誰少一份,撕鬥起來,當真是怪世。”說話的人名叫趙聲,也是一名革命黨,早在幾年前便加入了同盟會,和徐紹楨關係親如父子,和黃興等人也有過來往。
“但願清廷多桀紂啊...”不少人徐徐歎道,深感現實黑暗。
“統製,咱們何時揭竿而起,隻要江寧城一破,天下必然雲集響應。”趙聲湊到了徐紹楨耳旁,言辭懇切的說道。
“倉促其事,必然反遭其害,你忘了廣州起事的後果?”徐紹楨迴答道,“再說,孫先生也不同意在此地起義,首義之地還是選擇兩廣之地為好,咱們隻等那裏燃起火來,趁勢而起,最為穩妥。”
聽到這話,趙聲明顯有些急了,但又無可奈何,同盟會內部傾向於在廣東廣西等地舉事,那裏離南洋近,革命思潮相濃厚,成功幾率要大很多,江蘇新軍曾經幾次都到了起義的臨界,但應為諸多原因作罷,要不然,彪炳史冊的就不是武昌起義,改成南京起義了。
“伯先莫急,時機不到,大事小事,具聽孫先生號令,咱們要依令行事。”年輕軍官們歎了一口氣,隻得作罷。
場麵上,新舊勢力還在相互辯駁,到後麵吵得麵紅耳赤,誰也不讓誰,好像把迎接新總督的氣氛揮霍了個幹幹淨淨,偶有百姓商客從總督署門前經過,也不敢多作停留,遠遠的張望,心想這幫大老爺今天怎麽了,一個個竟著急上火,叫喊連天?
下午兩點多鍾,按理說新總督也該到了,怎麽還沒來,不僅如此連個通報的也沒來,官員們喊得也累了,有的迴轎子裏休息,有的幹脆坐在了地上,但彼此之間仍舊怒目而視,隔著老遠的一段距離。
“緊急電報!”
四個字不亞於平地一聲雷,總督署裏慌慌張張跑出一位書吏,手中拿著剛轉譯好的電報。
“什麽電報?快報來!”福順從轎子裏蹭的竄了出來,三兩步走到了書吏麵前,一把奪來。
他是這裏的最高官員,也沒有敢和他搶,官員們接二連三湊了過來,“福大人,上麵說了什麽?”
“是良總督的消息吧?”
“總督大人怎麽還沒到?”
四麵八方投來了關切的目光,然而,三兩眼掃過後,眾目睽睽下,福順竟然把手中的紙捏成球,一把摔在了地上
“總督!總督!人家,不到江寧來了!”(未完待續。)
若沒有立憲這股風潮,江寧城原本也是一片太平地,但壞就壞在這股突如其來的“西洋風”,侵入了一片古舊勢力盤踞之地。
隨著諮議局的成立,新舊勢力之間不斷摩擦,圍繞著權力究竟以誰為中心的核心問題,雙方相互攻訐,局勢一度白熱化,特別是幾個月前,兩江總督張人駿向諮議局提交《宣統三年寧屬財款預算案》,不料竟被諮議局全部駁迴,而後經過幾次刪改,雙方仍舊無法達成一致,無奈之下的張人駿隻好將此爭執上報中央,當時正值軍機處和資政院對峙風波乍起的時候,府院雙方的態度仍舊不同,最後,張人駿以督撫須便宜行事為由,繞過了諮議局單獨施行此法案,聞訊的諮議局頓時大怒,當即彈劾江督擅權,後經臨時投票罷免了張人駿,張人駿老邁,得知此事後,深感其辱,第二天便抱病辭職,當時奕-劻為了取悅資政院以及地方諮議局,對議員們的決定表示支持,然而,此舉卻本就危若累卵的官僚機構如遭重擊,和新設的諮議局之間徹底撕破臉皮,雙方陷入了水深火熱的對立。
盡管如此,但有一個事實卻不容忽視,諮議局已經在江南地區站穩了腳跟,舊式官僚隻能後退,嘴上雖然不願意,心裏還是很誠實的。
所以,麵對福順的譏諷,諮議員們毫不相讓,“福將軍這話就有失公允了,諮議局是為了造福兩江,不是讓誰來效忠,若有一天諮議局不能行此職權,此部門便可不要,反觀福大人,眾所周知,江寧將軍是為了維護兩江安定,若有一天將軍府不能行此職權,想想也沒有存在的理由。”
“將軍府的存廢,乃滿洲祖製,豈容你們這些漢人指手畫腳!”此前,在人事任命的問題上,兩方積怨極深,再加上福順本就是食古不化之人,更不允許這些庶民騎到自家頭上。
“這年頭,連軍機處都沒了,由此可見,陳規陋製,該扔的就要扔,將軍也是通達之人,何必要抱著一塊爛木頭不放?”
“你!”
議員們不是鄉紳精英就是留過洋的立憲派人,說起話來,三句話諷,兩句譏,說的福順愣是沒脾氣,隻得眯著眼斜睨,咬牙切齒的恨聲道,“若倒迴個二十年,一個個都該下了大獄,管教你們嚐夠祖宗的嚴刑酷法。”
“新任總督馬上就到,諸位請暫罷幹戈。”有人出來打圓場,然後卻如卷入風暴的火苗,頃刻熄滅。
“無論是誰來,諮議局的態度都一樣,張人駿也好,新總督也罷,都得按規章製度辦事,否者,江蘇四千萬鄉民絕不答應!”
雙方火頭正盛,誰也插不進一句話,第九鎮的軍官們待在一邊,冷眼旁觀,不時地小聲冷笑,交頭接耳相互攀談著。
“百姓譏貧,國家羸弱,這幫當官的倒為了誰多一分,誰少一份,撕鬥起來,當真是怪世。”說話的人名叫趙聲,也是一名革命黨,早在幾年前便加入了同盟會,和徐紹楨關係親如父子,和黃興等人也有過來往。
“但願清廷多桀紂啊...”不少人徐徐歎道,深感現實黑暗。
“統製,咱們何時揭竿而起,隻要江寧城一破,天下必然雲集響應。”趙聲湊到了徐紹楨耳旁,言辭懇切的說道。
“倉促其事,必然反遭其害,你忘了廣州起事的後果?”徐紹楨迴答道,“再說,孫先生也不同意在此地起義,首義之地還是選擇兩廣之地為好,咱們隻等那裏燃起火來,趁勢而起,最為穩妥。”
聽到這話,趙聲明顯有些急了,但又無可奈何,同盟會內部傾向於在廣東廣西等地舉事,那裏離南洋近,革命思潮相濃厚,成功幾率要大很多,江蘇新軍曾經幾次都到了起義的臨界,但應為諸多原因作罷,要不然,彪炳史冊的就不是武昌起義,改成南京起義了。
“伯先莫急,時機不到,大事小事,具聽孫先生號令,咱們要依令行事。”年輕軍官們歎了一口氣,隻得作罷。
場麵上,新舊勢力還在相互辯駁,到後麵吵得麵紅耳赤,誰也不讓誰,好像把迎接新總督的氣氛揮霍了個幹幹淨淨,偶有百姓商客從總督署門前經過,也不敢多作停留,遠遠的張望,心想這幫大老爺今天怎麽了,一個個竟著急上火,叫喊連天?
下午兩點多鍾,按理說新總督也該到了,怎麽還沒來,不僅如此連個通報的也沒來,官員們喊得也累了,有的迴轎子裏休息,有的幹脆坐在了地上,但彼此之間仍舊怒目而視,隔著老遠的一段距離。
“緊急電報!”
四個字不亞於平地一聲雷,總督署裏慌慌張張跑出一位書吏,手中拿著剛轉譯好的電報。
“什麽電報?快報來!”福順從轎子裏蹭的竄了出來,三兩步走到了書吏麵前,一把奪來。
他是這裏的最高官員,也沒有敢和他搶,官員們接二連三湊了過來,“福大人,上麵說了什麽?”
“是良總督的消息吧?”
“總督大人怎麽還沒到?”
四麵八方投來了關切的目光,然而,三兩眼掃過後,眾目睽睽下,福順竟然把手中的紙捏成球,一把摔在了地上
“總督!總督!人家,不到江寧來了!”(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