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伽羅寫至晉封之時,突然手顫,擱筆跪啟道:“皇上,此萬萬不可。段思平即有不臣之心,皇上不追究其罪,誅其九族,已是天高地厚之恩賜,豈能還為其加官進爵?”
楊幹貞歎道:“愛卿,朕這番苦心,你豈能不懂。段思平手握眾兵,一旦生變,無人可製,為今之計,也隻有大加褒賞,以恩禮加之,或可稍抑起誌,使其異心稍緩。”
董伽羅早明其意,卻跪啟道:“皇上待段思平可謂皇恩浩蕩,亙古未有,段思平若稍有忠敬之心,必會感恩圖報,深疚自過,自此改過自新,再無異誌。”
說著,竟如受了莫大感動,眼眶濕潤,便要流下淚來。
楊幹貞亦歎道:“希望如此吧。朕意即決,結盟吐蕃,北入蜀中。若段思平真能悔悟自是好事,縱然不能,若捎抑其誌,給朕幾年時間,待平了蜀中,再解決此事不遲。”
董伽羅一愣,道:“皇上,您當真打算同吐蕃結盟?”
楊幹貞點頭道:“不錯,吐蕃使者已然來京,慈爽高品已經在上林苑準備,待會同吐蕃使者獰獵,並議定結盟之事。”
董伽羅道:“皇上,吐蕃狼子野心,覬覦我國不是一朝一夕,又素來殘忍好虐,若跟吐蕃結盟,得防其另生奸計,背盟棄約,請皇上明察。”
楊幹貞甚是滿意,道:“董愛卿此語,足見忠心。吐蕃人心詭詐,朕豈能不防。”
正說著,隻見有內侍進來啟奏道:“啟奏皇上,上林苑狩獵事宜已經準備妥當,恭請皇上啟駕。”
楊幹貞道:“知道了。傳京中三名以上官員上林苑候駕”。又向董伽羅道:“愛卿,你便隨朕過去吧。”
董伽羅忙道:“皇上,臣,臣還有一事啟奏皇上,求皇上開恩!”
楊幹貞一愣,道:“什麽事。”
董伽羅便將嶽中影打傷吐蕃使者之事細細說了一遍,又道:“皇上,嶽中影雖行事稍嫌魯莽,但念其義勇可嘉,求皇上免究其罪。”
楊幹貞略一沉吟,心想當前正同吐蕃商議結盟,出現這種事,的確有些難辦,但又不能駁了董伽羅的麵子。
他本是聽聞董伽羅同段思平似有牽連,但今日看來,董伽羅對自己顯然忠心不二,正是自己的倚重之臣,自然是要施其恩才能結其心。
當下道:“這嶽中影是何人,董愛卿如此關心,怕同愛卿的交情非同小可吧。”
董伽羅笑道:“皇上英明。這嶽中影是個中原漢人,前些日子偶然救了臣妹一命,豈料臣妹卻因此而對他一見傾心。皇上,臣自由失怙,臣兄妹五人相依為命,臣妹年紀又是最幼小,臣對她愛逾性命,實不敢對她有半分虧欠,求皇上開恩。”
楊幹貞聽他所說,居然是個漢人,不由大笑道:“哈哈哈,怪不得董愛卿如此著急,原來是愛卿妹夫。朕倒是有些好奇,這嶽中影是個什麽樣的人,這樣吧,愛卿可帶他來,讓朕見見,若果真有些才學,不妨賜他個官職,好為朝廷效力。”
楊幹貞既然要倚重董伽羅,心想是董伽羅的妹夫,便也不必吝嗇,以示恩重。
董伽羅喜道:“謝主隆恩。”楊幹貞擺擺手,道:“好吧,你便派太監去傳旨,等他來了之後,然後帶他到上林苑見駕,朕正可乘便試試他武藝如何。”
董伽羅急忙答應。當下楊幹貞便即擺駕去了上林苑。
董伽羅心中暗想:“今日倒也不錯,不但救了嶽兄弟,更替段大哥騙得顯赫爵位。”心中想著,急急派人到牢中接嶽中影過來,自己便在正陽門外等候。
不多時,便見嶽中影已到,董伽羅笑道:“嶽兄弟,讓你受驚了。”嶽中影笑道:“沒事,是小弟一時逞能惹事,還差點連累董大哥。”
董伽羅當即將楊幹貞欲見嶽中影之事告訴了他。
嶽中影一愣,道:“他見我何事。”董伽羅嘻嘻一笑,道:“楊幹貞想加恩於我,自然對你也甚是看重嘍。”
嶽中影愕然道:“那為什麽?”轉念一想,已經聽懂董伽羅言中之意,顯是董伽羅將自己說成了一家人,楊幹貞才不追究,不禁臉色一紅。
董伽羅哈哈大笑,兩人相伴向上林苑而來。
那上林苑距離皇宮並不甚遠,隻不過五六裏而已,落在蒼山洱海之間,本是楊氏皇族打獵尋歡之處。
此番同吐蕃人結盟,楊幹貞有意炫耀武力,便邀其觀獵。
董、嶽二人到達時,隻見苑中數千軍馬,唿嘯飛奔,喊殺唿叫之聲此起彼伏。
嶽中影見這些軍馬衣甲鮮豔,裝備精良,進退趨走,井然有序,軍威極是嚴整,不由得讚道:“好精銳的軍力。”
董伽羅笑道:“這是楊幹貞的禁軍精銳,喚作什麽‘龍鑲營’,號稱這數千龍鑲侍衛,可擋十萬雄兵,嘿嘿嘿,不過在我看來,同段大哥的軍隊相較,也不過豬狗雞犬而已。”
當下有官員過來,引二人至禦前。董伽羅見楊幹貞率同百官、諸王子公主及吐蕃國使正自宴飲,便忙過來參見。嶽中影雖素不服王法,當此情景,卻也不得不行大禮。
楊幹貞命二人免禮,細細端詳嶽中影,果見他豐姿如玉,氣度溫雅,不由得讚道:“果然一表人才。賜坐。”
董伽羅謝了座,便在一邊的幾前坐下。嶽中影隨侍在側。
便在此時,那龍鑲營軍將前來奏報狩獵結束,並將狩獵所得細細呈報上來,言語間甚是歡樂,想來此次狩獵所獲甚豐。
楊幹貞聽了奏報,果然大悅,重賞狩獵將士,傳旨開宴。
一時間,絲竹悠揚,鍾鼓齊鳴,群臣或誦或禱,一片歌功頌德之聲,盈耳不絕。
嶽中影聽這些歌功頌德之聲,極盡諂媚之態,不由得暗暗皺眉,心道:“怪不得段大哥要起兵造反,若是段大哥這樣的英雄豪傑,整日價如此溜須拍馬,那還不煞英雄?”
卻見楊幹貞聽得群臣祝頌,一副誌得意滿之色,舉著酒杯,向那吐蕃使者道:“尊使以為我大義寧將士軍威如何。”
那使者道:“果真是精兵強將,名不虛傳。皇上天縱神威,天威所至,必然戰無不勝。”
楊幹貞哈哈大笑,見那使者身後侍從,個個形容剽悍,麵相兇惡,顯是身手不凡,便乘著酒意道:“尊使這些隨從,英氣外露,看來皆是貴國高手吧。”
那使者微微笑道:“皇上果然好眼光,這些人確實練過一些拳腳功夫,身具幾斤蠻力而已。”
楊幹貞笑道:“既然如此,朕龍鑲營幾個侍衛,拳腳功夫也還過得去,不如大家來比試試,以助酒興如何。”
那使者道:“皇上有此興致,自是不敢不從,隻是這幾人天生粗魯,動武之際,不免有所損傷,豈不傷了貴我兩國和氣。”
楊幹貞笑道:“比武過招,損傷總不可避免,豈會傷及兩國結盟。貴使不必推卻。”說著,傳旨道:“止樂。”
一時樂止,楊幹貞迴頭向身後內侍吩咐幾句。
那內侍便走上前來,眾官見狀,知道皇帝有旨意,便急忙忙的整容肅坐。
隻聽那內侍道:“皇上有旨,由吐蕃武士同大義寧侍衛比試武藝,以助酒興,勝者,賞銀五十兩。”
群臣聽有熱鬧可瞧,立時興致大增。
那龍鑲營軍將聽賞銀五十兩,不由得心頭大喜,忙退後召來了軍中武藝高強的十名將士,一起上前。
那吐蕃使者轉頭向身邊一名武士低言幾句,那武士點點頭,越坐而出。
眾人見那武士身材高大,麵色油紅,臉麵下部及頸邊數道傷疤,甚為顯眼,顯是久經沙場的悍勇之士。
那軍將見狀,便也派軍中一名極為勇武的侍衛上場。
那侍衛素來武功高強,向來打架比武,未嚐敗績,見了皇帝這五十兩賞銀,如何不眼紅,當即執劍上前。
那吐蕃武士便也自腰中拔出一柄刀來,刀身作弧形,卻又同騎兵所執不同。那侍衛向楊幹貞行禮,又向那吐蕃武士略一拱手,隨即擺開架式。
那吐蕃武士也不行禮,嘿嘿一笑,彎刀一閃,向那侍衛劈來。那侍衛見吐蕃武士這一劈來勢甚快,急將長劍一揮,格開來勢。刀劍相交,發出撞擊之聲。
兩人隻覺手臂微麻,各自退開半步,心中暗暗覺得對方膂力了得,正是對手。當下蓄勢再上,纏鬥在一起。
嶽中影見那吐蕃武士在搏鬥之際,彎刀環繞其身,將全身上下要害盡皆護住,劇鬥之時,忽得劈出一刀,威勢驚人,一擊不中,隨即收勢,心中不由暗道:“看著吐蕃武士的武功,似乎也暗合攻當如此山流,於連綿平淡中突現殺機的道理,不過看他獨憑一股勇力,缺少吞吐變化,未必是這侍衛的對手。”
轉眼間,兩人已經對拆了三十餘招,果然不出嶽中影所料,那侍衛劍上變化雖不見如何精妙,畢竟較吐蕃武士為精,漸漸的便占了上風。
楊幹貞見己方取勝在即,臉含微笑。眾人便也喜上眉梢,暗暗準備著祝頌之辭。
再鬥數招,那侍衛一劍斜刺,吐蕃武士急忙還格,卻不料那侍衛這一劍是誘敵虛招,不待招式用老,迴劍上挑,吐蕃武士不及閃避,左臂中劍。
那侍衛見已然得勝,當即收劍,滿麵得意之色,道:“承讓。”便欲向楊幹貞致意。
豈知那吐蕃武士大喝一聲,摟頭一刀,向那侍衛劈來。
那侍衛本已經收劍,哪料道吐蕃武士會突然出刀,此時折已經閃避拆解不及,急切間隻得將手中長劍上揚,來格彎刀。刀劍相擊,隻見半截長劍淩空飛起,卻是被彎刀砍成兩截。
吐蕃武士彎刀順勢而下,將那侍衛砍成兩截。
這一下變起突兀,那侍衛原本得勝,豈料最終卻喪身在吐蕃武士刀下。
群臣本見侍衛取勝,正要稱頌,此時卻人人驚懼,一句話也說不出來。
更有一名膽小文官,見那侍衛死時鮮血流了一地,其狀慘忍恐怖,一時那膽俱裂,砰地一聲,嚇暈在地。
那龍鑲營侍衛見同伴本是劍下留情,反倒被這吐蕃武士乘機殺死,大家恨吐蕃武士狠毒陰險,無不氣憤,當下便有兩名侍衛搶了上來,持劍欲向那吐蕃武士刺去,隻是未得楊幹貞之命,強行忍住。
那吐蕃使者見狀,略一擺手,便又是一名吐蕃武士跳將上來,口中唿喝幾句,同原來那名吐蕃武士並立。
他說的是吐蕃語,眾人俱聽不懂,但見他臉上神色,亦猜得出來,意思是罵龍鑲衛士倚多為勝。
楊幹貞見自己侍衛雖敗,卻是敗在兵器不精,而非技不如人,有心找迴麵子,見有兩名侍衛搶了上來,當即道:“好,由鄙國兩名侍衛對陣吐蕃兩武士,尊使意下如何。”那吐蕃使便點點頭,道:“一切謹遵皇上吩咐。”
當下早有太監過來,將己死侍衛的屍體抬了下去。
當下,四人捉對廝殺起來。那兩名侍衛立誌要為死去的兄弟報仇,存心想在那兩名吐蕃武士的身上刺個透明窟窿,所以一上來便是性命相搏。
兩名吐蕃武士見他二人勢若惡虎,心中不禁也有些忌憚,依舊是將彎刀使得如風一般,護住要害,隻是在對手劍招中偶出破綻時,才奮力刺出一劍。
嶽中影見兩名吐蕃武士的武功,知道若非仗彎刀鋒利,削鐵如泥,定然決非那兩名龍鑲侍衛的對手。
果然,四人越鬥越急,忽然,哧得一聲,一名龍鑲侍衛長劍穿過守禦圈子,一劍刺中吐蕃武士胸口。他既想替同伴報仇,這一劍便用盡全力,毫不留情。
眾官見己方終可取勝,不禁都鬆了一口氣露出笑臉來。
哪知道那名龍鑲侍衛一劍刺到吐蕃武士胸口處,隻聽當得一聲,長劍微曲,卻刺不進去。
原來這吐蕃武士全身皆有暗甲護身,那侍衛一時之間哪能想得到,一愣之下,吐蕃武士冷笑一起,揮彎刀橫斫。那侍衛急收劍來擋,卻見依舊是連人帶劍,被那吐蕃武士自腰至肩,砍成兩段。
另一邊的侍衛見同伴勢危,急欲過來救援,卻被對敵的吐蕃武士擋住。
楊幹貞歎道:“愛卿,朕這番苦心,你豈能不懂。段思平手握眾兵,一旦生變,無人可製,為今之計,也隻有大加褒賞,以恩禮加之,或可稍抑起誌,使其異心稍緩。”
董伽羅早明其意,卻跪啟道:“皇上待段思平可謂皇恩浩蕩,亙古未有,段思平若稍有忠敬之心,必會感恩圖報,深疚自過,自此改過自新,再無異誌。”
說著,竟如受了莫大感動,眼眶濕潤,便要流下淚來。
楊幹貞亦歎道:“希望如此吧。朕意即決,結盟吐蕃,北入蜀中。若段思平真能悔悟自是好事,縱然不能,若捎抑其誌,給朕幾年時間,待平了蜀中,再解決此事不遲。”
董伽羅一愣,道:“皇上,您當真打算同吐蕃結盟?”
楊幹貞點頭道:“不錯,吐蕃使者已然來京,慈爽高品已經在上林苑準備,待會同吐蕃使者獰獵,並議定結盟之事。”
董伽羅道:“皇上,吐蕃狼子野心,覬覦我國不是一朝一夕,又素來殘忍好虐,若跟吐蕃結盟,得防其另生奸計,背盟棄約,請皇上明察。”
楊幹貞甚是滿意,道:“董愛卿此語,足見忠心。吐蕃人心詭詐,朕豈能不防。”
正說著,隻見有內侍進來啟奏道:“啟奏皇上,上林苑狩獵事宜已經準備妥當,恭請皇上啟駕。”
楊幹貞道:“知道了。傳京中三名以上官員上林苑候駕”。又向董伽羅道:“愛卿,你便隨朕過去吧。”
董伽羅忙道:“皇上,臣,臣還有一事啟奏皇上,求皇上開恩!”
楊幹貞一愣,道:“什麽事。”
董伽羅便將嶽中影打傷吐蕃使者之事細細說了一遍,又道:“皇上,嶽中影雖行事稍嫌魯莽,但念其義勇可嘉,求皇上免究其罪。”
楊幹貞略一沉吟,心想當前正同吐蕃商議結盟,出現這種事,的確有些難辦,但又不能駁了董伽羅的麵子。
他本是聽聞董伽羅同段思平似有牽連,但今日看來,董伽羅對自己顯然忠心不二,正是自己的倚重之臣,自然是要施其恩才能結其心。
當下道:“這嶽中影是何人,董愛卿如此關心,怕同愛卿的交情非同小可吧。”
董伽羅笑道:“皇上英明。這嶽中影是個中原漢人,前些日子偶然救了臣妹一命,豈料臣妹卻因此而對他一見傾心。皇上,臣自由失怙,臣兄妹五人相依為命,臣妹年紀又是最幼小,臣對她愛逾性命,實不敢對她有半分虧欠,求皇上開恩。”
楊幹貞聽他所說,居然是個漢人,不由大笑道:“哈哈哈,怪不得董愛卿如此著急,原來是愛卿妹夫。朕倒是有些好奇,這嶽中影是個什麽樣的人,這樣吧,愛卿可帶他來,讓朕見見,若果真有些才學,不妨賜他個官職,好為朝廷效力。”
楊幹貞既然要倚重董伽羅,心想是董伽羅的妹夫,便也不必吝嗇,以示恩重。
董伽羅喜道:“謝主隆恩。”楊幹貞擺擺手,道:“好吧,你便派太監去傳旨,等他來了之後,然後帶他到上林苑見駕,朕正可乘便試試他武藝如何。”
董伽羅急忙答應。當下楊幹貞便即擺駕去了上林苑。
董伽羅心中暗想:“今日倒也不錯,不但救了嶽兄弟,更替段大哥騙得顯赫爵位。”心中想著,急急派人到牢中接嶽中影過來,自己便在正陽門外等候。
不多時,便見嶽中影已到,董伽羅笑道:“嶽兄弟,讓你受驚了。”嶽中影笑道:“沒事,是小弟一時逞能惹事,還差點連累董大哥。”
董伽羅當即將楊幹貞欲見嶽中影之事告訴了他。
嶽中影一愣,道:“他見我何事。”董伽羅嘻嘻一笑,道:“楊幹貞想加恩於我,自然對你也甚是看重嘍。”
嶽中影愕然道:“那為什麽?”轉念一想,已經聽懂董伽羅言中之意,顯是董伽羅將自己說成了一家人,楊幹貞才不追究,不禁臉色一紅。
董伽羅哈哈大笑,兩人相伴向上林苑而來。
那上林苑距離皇宮並不甚遠,隻不過五六裏而已,落在蒼山洱海之間,本是楊氏皇族打獵尋歡之處。
此番同吐蕃人結盟,楊幹貞有意炫耀武力,便邀其觀獵。
董、嶽二人到達時,隻見苑中數千軍馬,唿嘯飛奔,喊殺唿叫之聲此起彼伏。
嶽中影見這些軍馬衣甲鮮豔,裝備精良,進退趨走,井然有序,軍威極是嚴整,不由得讚道:“好精銳的軍力。”
董伽羅笑道:“這是楊幹貞的禁軍精銳,喚作什麽‘龍鑲營’,號稱這數千龍鑲侍衛,可擋十萬雄兵,嘿嘿嘿,不過在我看來,同段大哥的軍隊相較,也不過豬狗雞犬而已。”
當下有官員過來,引二人至禦前。董伽羅見楊幹貞率同百官、諸王子公主及吐蕃國使正自宴飲,便忙過來參見。嶽中影雖素不服王法,當此情景,卻也不得不行大禮。
楊幹貞命二人免禮,細細端詳嶽中影,果見他豐姿如玉,氣度溫雅,不由得讚道:“果然一表人才。賜坐。”
董伽羅謝了座,便在一邊的幾前坐下。嶽中影隨侍在側。
便在此時,那龍鑲營軍將前來奏報狩獵結束,並將狩獵所得細細呈報上來,言語間甚是歡樂,想來此次狩獵所獲甚豐。
楊幹貞聽了奏報,果然大悅,重賞狩獵將士,傳旨開宴。
一時間,絲竹悠揚,鍾鼓齊鳴,群臣或誦或禱,一片歌功頌德之聲,盈耳不絕。
嶽中影聽這些歌功頌德之聲,極盡諂媚之態,不由得暗暗皺眉,心道:“怪不得段大哥要起兵造反,若是段大哥這樣的英雄豪傑,整日價如此溜須拍馬,那還不煞英雄?”
卻見楊幹貞聽得群臣祝頌,一副誌得意滿之色,舉著酒杯,向那吐蕃使者道:“尊使以為我大義寧將士軍威如何。”
那使者道:“果真是精兵強將,名不虛傳。皇上天縱神威,天威所至,必然戰無不勝。”
楊幹貞哈哈大笑,見那使者身後侍從,個個形容剽悍,麵相兇惡,顯是身手不凡,便乘著酒意道:“尊使這些隨從,英氣外露,看來皆是貴國高手吧。”
那使者微微笑道:“皇上果然好眼光,這些人確實練過一些拳腳功夫,身具幾斤蠻力而已。”
楊幹貞笑道:“既然如此,朕龍鑲營幾個侍衛,拳腳功夫也還過得去,不如大家來比試試,以助酒興如何。”
那使者道:“皇上有此興致,自是不敢不從,隻是這幾人天生粗魯,動武之際,不免有所損傷,豈不傷了貴我兩國和氣。”
楊幹貞笑道:“比武過招,損傷總不可避免,豈會傷及兩國結盟。貴使不必推卻。”說著,傳旨道:“止樂。”
一時樂止,楊幹貞迴頭向身後內侍吩咐幾句。
那內侍便走上前來,眾官見狀,知道皇帝有旨意,便急忙忙的整容肅坐。
隻聽那內侍道:“皇上有旨,由吐蕃武士同大義寧侍衛比試武藝,以助酒興,勝者,賞銀五十兩。”
群臣聽有熱鬧可瞧,立時興致大增。
那龍鑲營軍將聽賞銀五十兩,不由得心頭大喜,忙退後召來了軍中武藝高強的十名將士,一起上前。
那吐蕃使者轉頭向身邊一名武士低言幾句,那武士點點頭,越坐而出。
眾人見那武士身材高大,麵色油紅,臉麵下部及頸邊數道傷疤,甚為顯眼,顯是久經沙場的悍勇之士。
那軍將見狀,便也派軍中一名極為勇武的侍衛上場。
那侍衛素來武功高強,向來打架比武,未嚐敗績,見了皇帝這五十兩賞銀,如何不眼紅,當即執劍上前。
那吐蕃武士便也自腰中拔出一柄刀來,刀身作弧形,卻又同騎兵所執不同。那侍衛向楊幹貞行禮,又向那吐蕃武士略一拱手,隨即擺開架式。
那吐蕃武士也不行禮,嘿嘿一笑,彎刀一閃,向那侍衛劈來。那侍衛見吐蕃武士這一劈來勢甚快,急將長劍一揮,格開來勢。刀劍相交,發出撞擊之聲。
兩人隻覺手臂微麻,各自退開半步,心中暗暗覺得對方膂力了得,正是對手。當下蓄勢再上,纏鬥在一起。
嶽中影見那吐蕃武士在搏鬥之際,彎刀環繞其身,將全身上下要害盡皆護住,劇鬥之時,忽得劈出一刀,威勢驚人,一擊不中,隨即收勢,心中不由暗道:“看著吐蕃武士的武功,似乎也暗合攻當如此山流,於連綿平淡中突現殺機的道理,不過看他獨憑一股勇力,缺少吞吐變化,未必是這侍衛的對手。”
轉眼間,兩人已經對拆了三十餘招,果然不出嶽中影所料,那侍衛劍上變化雖不見如何精妙,畢竟較吐蕃武士為精,漸漸的便占了上風。
楊幹貞見己方取勝在即,臉含微笑。眾人便也喜上眉梢,暗暗準備著祝頌之辭。
再鬥數招,那侍衛一劍斜刺,吐蕃武士急忙還格,卻不料那侍衛這一劍是誘敵虛招,不待招式用老,迴劍上挑,吐蕃武士不及閃避,左臂中劍。
那侍衛見已然得勝,當即收劍,滿麵得意之色,道:“承讓。”便欲向楊幹貞致意。
豈知那吐蕃武士大喝一聲,摟頭一刀,向那侍衛劈來。
那侍衛本已經收劍,哪料道吐蕃武士會突然出刀,此時折已經閃避拆解不及,急切間隻得將手中長劍上揚,來格彎刀。刀劍相擊,隻見半截長劍淩空飛起,卻是被彎刀砍成兩截。
吐蕃武士彎刀順勢而下,將那侍衛砍成兩截。
這一下變起突兀,那侍衛原本得勝,豈料最終卻喪身在吐蕃武士刀下。
群臣本見侍衛取勝,正要稱頌,此時卻人人驚懼,一句話也說不出來。
更有一名膽小文官,見那侍衛死時鮮血流了一地,其狀慘忍恐怖,一時那膽俱裂,砰地一聲,嚇暈在地。
那龍鑲營侍衛見同伴本是劍下留情,反倒被這吐蕃武士乘機殺死,大家恨吐蕃武士狠毒陰險,無不氣憤,當下便有兩名侍衛搶了上來,持劍欲向那吐蕃武士刺去,隻是未得楊幹貞之命,強行忍住。
那吐蕃使者見狀,略一擺手,便又是一名吐蕃武士跳將上來,口中唿喝幾句,同原來那名吐蕃武士並立。
他說的是吐蕃語,眾人俱聽不懂,但見他臉上神色,亦猜得出來,意思是罵龍鑲衛士倚多為勝。
楊幹貞見自己侍衛雖敗,卻是敗在兵器不精,而非技不如人,有心找迴麵子,見有兩名侍衛搶了上來,當即道:“好,由鄙國兩名侍衛對陣吐蕃兩武士,尊使意下如何。”那吐蕃使便點點頭,道:“一切謹遵皇上吩咐。”
當下早有太監過來,將己死侍衛的屍體抬了下去。
當下,四人捉對廝殺起來。那兩名侍衛立誌要為死去的兄弟報仇,存心想在那兩名吐蕃武士的身上刺個透明窟窿,所以一上來便是性命相搏。
兩名吐蕃武士見他二人勢若惡虎,心中不禁也有些忌憚,依舊是將彎刀使得如風一般,護住要害,隻是在對手劍招中偶出破綻時,才奮力刺出一劍。
嶽中影見兩名吐蕃武士的武功,知道若非仗彎刀鋒利,削鐵如泥,定然決非那兩名龍鑲侍衛的對手。
果然,四人越鬥越急,忽然,哧得一聲,一名龍鑲侍衛長劍穿過守禦圈子,一劍刺中吐蕃武士胸口。他既想替同伴報仇,這一劍便用盡全力,毫不留情。
眾官見己方終可取勝,不禁都鬆了一口氣露出笑臉來。
哪知道那名龍鑲侍衛一劍刺到吐蕃武士胸口處,隻聽當得一聲,長劍微曲,卻刺不進去。
原來這吐蕃武士全身皆有暗甲護身,那侍衛一時之間哪能想得到,一愣之下,吐蕃武士冷笑一起,揮彎刀橫斫。那侍衛急收劍來擋,卻見依舊是連人帶劍,被那吐蕃武士自腰至肩,砍成兩段。
另一邊的侍衛見同伴勢危,急欲過來救援,卻被對敵的吐蕃武士擋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