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6章 麥粒裝袋退迴倉庫
四合院:傻柱改命,開掛人生 作者:牛小壯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我正在讀的一本特殊書籍裏有關於這個鷹頭紋身的記錄,它實際上是來自國軍一名特工身上的獨特符號。”
“我把書上的紋身圖案和那個叫刁的家夥身上的紋身圖案比對了一下,一模一樣。”
“於是,我就等到了天亮,立即舉報了那個叫刁的人。”
“我舉報刁這個人確實是對的。”
易中海心中自豪,但與賈東旭說話時,表情卻很平靜。
“什麽?主人,這就是你那天晚上藏在床上用手電筒看的書嗎?”
“女人!那本書有那麽神奇嗎?快拿給我看,讓我好好學習。”
“或許我可以根據書上的圖片舉報敵特,可以減刑。”
賈東旭興奮極了,他想立即見到易鍾海的書。
易中海已經看完了這本書,就借給賈東旭看。
“東旭,這本書你一定要保管好,不要讓別人找到。”
易中海特地告訴了賈東旭。
“師父放心,我隻是晚上躲在被窩裏偷偷看,絕對不會讓別人發現的。”
賈東旭發誓一定要拿著書,趁著夜色的掩護,偷偷溜迴隔壁。我自己的大同店
2054年5月1日國際勞動節前,紅星軋鋼廠終於完成了改製合並。
在原有規模的基礎上,合並了機械廠、製冷廠、職工圖書館等十幾家小廠,正式更名為首都第三軋鋼廠。
孫書記繼續擔任第三軋鋼廠書記。
楊廠長繼續擔任三軋廠廠長。
李懷德出任第三軋鋼廠第一副廠長。
紅星軋鋼廠原廠區麵積兩次擴建,新增3條機床生產線和2個倉庫。
紅星軋鋼廠廠區也正式成為第三軋鋼廠主廠房。
僅總廠就設有以下分廠,招收了千餘名資深技術人員和技術工人。
下麵的分公司新招了一千多名工人。
可惜易中海和賈東旭都在南郊采石場勞教,師徒倆錯過了這個黃金機會。
何玉柱的職位也從負責第一食堂的班長晉升為負責第一食堂和第二食堂的班長。
工資和補貼沒有增加,但工作卻增加了很多。
幸好,楊師傅是二食堂的負責人,何玉柱視而不見,就能把二食堂的工作管理好。
除了成功兼並第三軋鋼廠外,陳雪茹的絲綢緞店也擴大了經營規模。
不僅銷售緞布、布匹,還增加了定做服裝和成衣銷售。
絲緞店後麵的大院子,被陳雪茹充分利用起來。
她在前門外的街上聚集了十幾個裁縫,在大院裏設立了一個服裝加工車間。
於是,陳雪茹的絲緞店生意更加紅火。
一切都在朝著更好的方向發展。
這一天,何玉柱在蔬菜大棚裏種植的水稻和小麥迎來了豐收。
丁同誌的恩師農業大學方教授帶了學校的十個人,親自幫助何玉柱收割水稻和小麥。
收割後,小麥和稻米在室外陽光下曬幹。
然後用石磨將穀物打穀,最後收集所有的小麥和稻穀。
方教授首先用濕度計測量了水稻和小麥的濕度。
大米濕度為18濕度。
小麥的濕度為19濕度。
均超過了國嘉20級濕度標準。
最後再掂量一下。
總共有102公斤大米。
小麥一共有100公斤。
方教授看著最後的公斤數,欣喜若狂。
“一畝地可以收102公斤水稻,種一畝地就收不到1020公斤水稻,太離譜了!”
“而這個小麥,一畝地就能收獲100公斤小麥一畝地,要收獲1000公斤小麥,太不可思議了!”
“何玉柱大師,您培育出了產量驚人的新品種,您是我們全國人民的大救星!”
方教授握著何玉柱的手,聲音有些顫抖,激動地說。
何玉柱笑道:
“方教授,請您不要這麽說,我隻是在河灘上撿到了一些糧食,打算嚐試種植一下,看看產量如何,沒想到產量是這樣的。”
“不隻是高而已?何大師,您知道嗎?您培育的這兩個糧食新品種,產量簡直不可思議。”
“你知道現在郭家普遍種植的稻米和小麥有多少斤嗎?”
“平均畝產隻有550公斤,小麥畝產也隻有550公斤,還有500公斤。”
“你發現培育的兩個新品種,畝產翻了一番,這麽好的糧種一定要在全國廣泛種植。”
“到時候,我們郭家的糧食產量將翻一番。”
“到時候,我國人民吃不飽飯的局麵將徹底解決。”
“到時候,全國人民將不再為吃不飽飯而煩惱,大家都會投身建設我們的國家,祝你好運。”
方教授高興地說道。
何玉柱培育的新良種讓方教授看到了國嘉未來的發展。
兩人聊了一會兒,方教授帶著何玉柱培育的新改良種子,帶著眾人高高興興地離開了軋鋼廠。
丁同誌也想迴去和導師、學弟一起做研究,卻被方教授命令留下來,繼續幫助何玉柱在大棚裏種菜。
丁同誌無奈,隻得留下來。
不過,方教授並沒有把好種子全部帶走,還給何玉柱留下了一些水稻和小麥種子。
隨即,何玉柱和丁同誌將兩塊地裏的小麥、水稻種子全部種完了。
今天通過方教授打稻麥的過程,何玉柱突然想到了機器。
這就是打穀機。
如今,在廣大農村,稻麥的脫粒工作還很原始。
就拿何玉柱最熟悉的北方小麥收割後的脫粒工作來說吧。
整個小麥收割過程將需要近一個月的時間。
在收割小麥之前,必須先準備好麥田。
收麥田必須用騾馬拉的石頭碾壓,把麥田壓平,不揚塵。
平整完麥田後,就到了收割小麥的時候了。
收獲的小麥用田間車拉到麥收田,然後用騾馬拉著石磨將收獲的麥稈反複壓碎。
這樣,麥粒就落到地上,與麥稈完全分離。
這時就需要將麥稈分開,並用掃把把麥粒掃起來。
這些收獲的麥粒鋪在麥田裏,接受陽光的照射。
幹燥後的麥粒可裝袋或退迴倉庫。
總之,小麥收割是一項非常漫長且麻煩的工作。
需要近二十天,甚至一個月的工作時間。
如果使用脫粒機收割小麥,可以大大縮短小麥收割時間。
這使得小麥收割從最原始的形式轉向半機械化。
這樣,小麥收獲時間可縮短一半。
“我把書上的紋身圖案和那個叫刁的家夥身上的紋身圖案比對了一下,一模一樣。”
“於是,我就等到了天亮,立即舉報了那個叫刁的人。”
“我舉報刁這個人確實是對的。”
易中海心中自豪,但與賈東旭說話時,表情卻很平靜。
“什麽?主人,這就是你那天晚上藏在床上用手電筒看的書嗎?”
“女人!那本書有那麽神奇嗎?快拿給我看,讓我好好學習。”
“或許我可以根據書上的圖片舉報敵特,可以減刑。”
賈東旭興奮極了,他想立即見到易鍾海的書。
易中海已經看完了這本書,就借給賈東旭看。
“東旭,這本書你一定要保管好,不要讓別人找到。”
易中海特地告訴了賈東旭。
“師父放心,我隻是晚上躲在被窩裏偷偷看,絕對不會讓別人發現的。”
賈東旭發誓一定要拿著書,趁著夜色的掩護,偷偷溜迴隔壁。我自己的大同店
2054年5月1日國際勞動節前,紅星軋鋼廠終於完成了改製合並。
在原有規模的基礎上,合並了機械廠、製冷廠、職工圖書館等十幾家小廠,正式更名為首都第三軋鋼廠。
孫書記繼續擔任第三軋鋼廠書記。
楊廠長繼續擔任三軋廠廠長。
李懷德出任第三軋鋼廠第一副廠長。
紅星軋鋼廠原廠區麵積兩次擴建,新增3條機床生產線和2個倉庫。
紅星軋鋼廠廠區也正式成為第三軋鋼廠主廠房。
僅總廠就設有以下分廠,招收了千餘名資深技術人員和技術工人。
下麵的分公司新招了一千多名工人。
可惜易中海和賈東旭都在南郊采石場勞教,師徒倆錯過了這個黃金機會。
何玉柱的職位也從負責第一食堂的班長晉升為負責第一食堂和第二食堂的班長。
工資和補貼沒有增加,但工作卻增加了很多。
幸好,楊師傅是二食堂的負責人,何玉柱視而不見,就能把二食堂的工作管理好。
除了成功兼並第三軋鋼廠外,陳雪茹的絲綢緞店也擴大了經營規模。
不僅銷售緞布、布匹,還增加了定做服裝和成衣銷售。
絲緞店後麵的大院子,被陳雪茹充分利用起來。
她在前門外的街上聚集了十幾個裁縫,在大院裏設立了一個服裝加工車間。
於是,陳雪茹的絲緞店生意更加紅火。
一切都在朝著更好的方向發展。
這一天,何玉柱在蔬菜大棚裏種植的水稻和小麥迎來了豐收。
丁同誌的恩師農業大學方教授帶了學校的十個人,親自幫助何玉柱收割水稻和小麥。
收割後,小麥和稻米在室外陽光下曬幹。
然後用石磨將穀物打穀,最後收集所有的小麥和稻穀。
方教授首先用濕度計測量了水稻和小麥的濕度。
大米濕度為18濕度。
小麥的濕度為19濕度。
均超過了國嘉20級濕度標準。
最後再掂量一下。
總共有102公斤大米。
小麥一共有100公斤。
方教授看著最後的公斤數,欣喜若狂。
“一畝地可以收102公斤水稻,種一畝地就收不到1020公斤水稻,太離譜了!”
“而這個小麥,一畝地就能收獲100公斤小麥一畝地,要收獲1000公斤小麥,太不可思議了!”
“何玉柱大師,您培育出了產量驚人的新品種,您是我們全國人民的大救星!”
方教授握著何玉柱的手,聲音有些顫抖,激動地說。
何玉柱笑道:
“方教授,請您不要這麽說,我隻是在河灘上撿到了一些糧食,打算嚐試種植一下,看看產量如何,沒想到產量是這樣的。”
“不隻是高而已?何大師,您知道嗎?您培育的這兩個糧食新品種,產量簡直不可思議。”
“你知道現在郭家普遍種植的稻米和小麥有多少斤嗎?”
“平均畝產隻有550公斤,小麥畝產也隻有550公斤,還有500公斤。”
“你發現培育的兩個新品種,畝產翻了一番,這麽好的糧種一定要在全國廣泛種植。”
“到時候,我們郭家的糧食產量將翻一番。”
“到時候,我國人民吃不飽飯的局麵將徹底解決。”
“到時候,全國人民將不再為吃不飽飯而煩惱,大家都會投身建設我們的國家,祝你好運。”
方教授高興地說道。
何玉柱培育的新良種讓方教授看到了國嘉未來的發展。
兩人聊了一會兒,方教授帶著何玉柱培育的新改良種子,帶著眾人高高興興地離開了軋鋼廠。
丁同誌也想迴去和導師、學弟一起做研究,卻被方教授命令留下來,繼續幫助何玉柱在大棚裏種菜。
丁同誌無奈,隻得留下來。
不過,方教授並沒有把好種子全部帶走,還給何玉柱留下了一些水稻和小麥種子。
隨即,何玉柱和丁同誌將兩塊地裏的小麥、水稻種子全部種完了。
今天通過方教授打稻麥的過程,何玉柱突然想到了機器。
這就是打穀機。
如今,在廣大農村,稻麥的脫粒工作還很原始。
就拿何玉柱最熟悉的北方小麥收割後的脫粒工作來說吧。
整個小麥收割過程將需要近一個月的時間。
在收割小麥之前,必須先準備好麥田。
收麥田必須用騾馬拉的石頭碾壓,把麥田壓平,不揚塵。
平整完麥田後,就到了收割小麥的時候了。
收獲的小麥用田間車拉到麥收田,然後用騾馬拉著石磨將收獲的麥稈反複壓碎。
這樣,麥粒就落到地上,與麥稈完全分離。
這時就需要將麥稈分開,並用掃把把麥粒掃起來。
這些收獲的麥粒鋪在麥田裏,接受陽光的照射。
幹燥後的麥粒可裝袋或退迴倉庫。
總之,小麥收割是一項非常漫長且麻煩的工作。
需要近二十天,甚至一個月的工作時間。
如果使用脫粒機收割小麥,可以大大縮短小麥收割時間。
這使得小麥收割從最原始的形式轉向半機械化。
這樣,小麥收獲時間可縮短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