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威海之外,劉啟的地盤畫的挺大,包含了靖海村和成山兩地,在半圓形的海灣地帶,形成一個環繞的基地,海灣之內就是後世的劉公島,現在好像叫做桃花島!劉啟曾經惡趣味的想到了黃藥師,這座島正在海灣中心位置,當中扼守海灣的出入口,並且威脅靖海,成山和威海,戰略地位非常重要,炮台就需要建在哪裏。


    對於大量的工人進駐工地之外,錢拔光用來圍起來的柵欄和石塊土圍子,馬上就顯得錯漏百出,工人們私搭亂建的很嚴重,這些人在這裏幹活,管吃管住,每個月還真有200錢拿,於是覺得不錯,開始置辦自己的地盤,過小日子,而錢拔光卻缺少管理的手段。


    除此之外,安置這些人吃飯也是難題,附近村鎮非常窮,沒有多少糧食,你就算拿錢買,也買不到,從杭州已經拉來了一船糧食,但顯然杯水車薪,這都需要劉啟去花大量的金錢來解決,劉啟知道自己迫切的需要有人能幫助自己解決這些問題。


    這一切都需要劉啟盡快的再從遼國迴來解決,錢拔光幾次向他抱怨,說這裏管人真頭疼,他才知道為什麽官府把這些人叫刁民,還不如跟著他打仗好玩,如果幹活的這些人都是囚徒和俘虜就好了,就像遼東的港口建設一般使用金國俘虜,對此劉啟隻能一笑置之。


    同時他寫了封信叫人火速送往徐州府,找到太平鐵廠內的暗道全,讓他最好能夠直接前往山東威海,暗道全現在在徐州府日子很滋潤,他將焦崗水利樞紐工程搞完後,順便拉迴來六十萬斤的黃金,然後依照劉啟給他安排的事情在徐州府建立了一個惠民醫館,開始當山長,在哪裏傳授醫學,這次劉啟以開分館的名義讓他火速前來,目的是分擔整個山東基地的建設壓力。


    事情交代完畢,劉啟也就離開了山東,顧氏寶船他留在了山東,畢竟還要防海盜,他乘坐了一條商船迴到遼東,隨船帶迴來一批物資,最重要的是,他拉迴來一門青銅炮,這門炮連帶彈藥和配件裝置就好幾大箱子,青銅炮裝在箱子裏是劉啟不想讓別人看到這個東西。


    到達旅順以後,劉啟馬不停蹄的趕往錦州,現在整個錦州大營子還有旅順一線的工程進度都一般,劉啟留守的人員主要負責管理降卒和戰俘,而工地之上卻是由當地的官府在負責,由於今年的畜牧稅被劉啟建議取消,大家感念他的恩德,紛紛主動為他出差役,並自帶糧食去為赤眉將軍幹活。


    由於劉啟優先建設了水泥廠,所以這一塊的道路鋪建是最快的,而最先完工的竟然是錦州到東京的道路,水泥路麵在凍土層上修建,天氣一熱之後,路基會嚴重下陷,而這個常識卻沒人知道,劉啟也不知道,他還挺高興,覺得這個路修的蠻快。


    劉啟坐著車馬拉著青銅炮一路向北,他必須要迅速趕往上京,車馬在行駛到半路的時候,突然壞掉了,大家隻好棄車上馬,但由於物資和青銅炮是在太重,最少要分出一半的馬匹來馱,所以這個速度也越來越慢。


    看看不是辦法,手下虎衛建議,還是先不迴上京了,派人往上京送信,讓他們派人南下,我們還不如向東行,然後南下燕地,取道南京向東直接過奔大同府前往應州的好,這樣可以節省很多時間。


    而劉啟經過考慮之後,決定迴東京,然後從東京再向南京進發,這樣的路上可能更快,於是大家又掉頭往迴走,這一來二去又浪費了兩天時間,迴到東京之後,劉撻不野安排了一隻一千人的騎兵護送劉啟去南京。


    劉啟將所有的物資和青銅炮暫時留在了東京府,帶領著一千騎兵,親自騎上赤玉聰飛速的奔往南京,遼國的南京古稱燕京,也就是後世的北京,自古都是燕地的都城,但城池大多毀於戰火。


    隋朝之時,此地為北平王羅藝的駐地,他再次建立的北平府則是後世北京的基礎框架,後有唐以後的五胡亂華時後漢以及後來被契丹所滅的悉國都以此為都城,現在的大遼國南京城就是在此基礎上擴建的。


    此地原有帝王氣象,整個後世北京城的格局就是這時候形成,後有經過金完顏亮遷都改建以及元大都和明清兩代的改建才形成了後來的北京,但那時候的基本格局未變。


    劉啟來到了南京,自有南院大王耶律淳先前來迎接,他也要赴應州參加春倷缽大會,正好還是一路同行,而劉啟也可以在此休整一下等待上京南院兵馬到來,他跟耶律淳先說:“南院的兵馬攻取上京,勞苦功高,就在北地上京離家辛苦,這次一定稟明皇帝讓他們迴到南京來,就當是換防也應該的,對此耶律淳先很是感激。


    耶律淳先是天祚帝的堂叔,在皇室貴族中很有影響力,但由於受到耶律章奴的牽連,現在隻好萎縮在南京,當初耶律章奴執意要立耶律淳先為帝,耶律淳先驚恐萬張執意不從,也反而救了他的性命,後耶律章奴被誅,耶律淳先反而暫代南院大王一職,不過卻要駐守南京。


    這幾年耶律淳先的日子過的很艱難,金兵攻克東京之後曾想繼續南下攻取南京,耶律淳先大為驚慌,好在有劉幹,耶律大石等人在,依托南京城積極布防,還有訓練了的十幾萬怨軍,金兵一時不敢大意遂打消了進攻南京的想法。


    南京是留南府的根本所在,契丹人原來並不怎麽用心經營,南院樞密使的官邸之內還都是搭建的帳篷,整個南京到處都是帳篷,後來慢慢的引入漢人的製度,才逐漸成為南係一方跟北院分庭抗禮的格局。


    而這一切都是從南府宰相張琳、樞密副使吳庸等人到來之後開始的,這人都是大遼科舉選拔出來的從政高手,與之齊名的還有耶律大石,張琳的才能還受到了天祚帝的青睞,被調做京府平章事,跟隨在天祚帝的身邊相當於宰相和中央辦公廳的秘書長。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武俠之大宋豪俠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無名小卒L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無名小卒L並收藏武俠之大宋豪俠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