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市蓋好了,老趙他們也跑出了一點兒名堂,第一單用時三天,就賺了個滿堂彩,算起來江小夏一個人就分了25塊錢,而且客戶那邊很滿意,又給了一個更大的單子給老趙。
葉臣戚帶著李大壯一塊兒去了深圳,還沒有迴來,他們兩個的情況還不清楚。
但是毛曉鳳已經瞪大了眼珠子:
“二十五塊錢!咱們沒有幹活兒就賺了二十五塊錢!這都是白白進口袋的啊!”
在毛曉鳳眼裏,江小夏隻是投股,指導蓋房子,沒有幹活兒,就叫躺著賺錢。
江小夏點點頭:“這是老趙的第一單,想著先拉客戶,所以讓利多,以後還會賺更多的!”
毛曉鳳又說不出話來了!
年輕人腦子真的不一樣,她這輩子就沒想過能賺這麽多錢,她看著這錢半天都會不過神來,然後一個人坐在那兒傻笑:“哎呀!多好啊!”
她八折租土地目的,以及所有計劃也就剛剛開始……
“娘!我計劃著再開一個雜貨鋪子!”
毛曉鳳還沉浸在二十五塊錢的利潤裏,笑嗬嗬的說道:
“嗯!怎麽忽然又要開雜貨鋪子了!你啊!左手擺著攤兒,右手又搞收山貨,這迴又要開雜貨鋪子,怎麽就這麽多鬼主意?”
江小夏把房子蓋好了之後,江小夏計劃著在房子旁邊蓋一個小木屋開雜貨店,讓毛曉鳳看店。
從城裏進了一些針頭線腦,瓜子花生、水果糖、麥芽糖、醬醋鹽之類的小零碎,讓毛曉鳳在木屋裏賣。
村裏一直都沒有雜貨鋪子,村裏人一斤鹽都要進城裏買,十分不方便,江小夏覺得開雜貨鋪子,其實是個不錯的選擇。
江小夏打算請村裏的王大媽過來洗碗,王大媽聽說每天十點開工,中午三點就下工,下午四點半才上工,晚上九點就下工,一個月就有八塊錢,欣然同意。
江小夏這樣就可以把毛曉鳳從麵攤子上解救出來。
“雜貨鋪子……”毛曉鳳有些猶豫:“這不太好吧!”
毛曉鳳做了幾個月的生意,懂了點兒做生意的門道,稍微思索就覺得這不太能行得通。
因為這年頭大家都在溫飽線上,農村依然以農耕經濟為主,自給自足,除了鹽這類東西,村裏沒有什麽必須要買的,而且也沒多少錢去消費。
雜貨鋪子能賣的東西很少。
糖醋鹽之類的東西,都是日常吃用的,價格也都很固定透明,沒有什麽利潤空間,還得分個人一天到晚的守在店鋪裏,局限性其實很大。
“天氣冷了,小博大了些,小雲未必看得住他,再說明年小雲也要念書了,她也上學,你要看攤子,小博誰管?!”
江小夏皺了皺眉頭說道,雜貨鋪子不是什麽好選擇,但是小雲、小天和小博都太小,毛曉鳳得顧家,雜貨店沒什麽賺頭,但是比較清閑,確實挺適合江家現狀。
趙蓉的幾個孩子都是李招娣幫著帶,趙蓉才能放心出去做活兒,李招娣是不可能給毛曉鳳帶孩子的,就算帶孩子,江小夏想起江小紅和江小倉言行舉止,也舍不得把小博交給她!
毛曉鳳原本還笑眯眯的臉,聽到江小夏的這句話也變得有些嚴肅:
“明年小雲念書,小博還真是不好辦!”
一歲多到兩歲多的孩子是最不好帶的,已經能走路了,走路又不是特別穩,容易跌跤,村裏可不比城裏的平坦的大馬路。
土公路到處都是水坑石子,孩子走路不注意跌跤,磕到石頭沒準兒就是一個血窟窿,沒人看著真不行。
而且讓他亂跑亂摸東西,跑到山裏,從山上摔下來,走到水邊,掉進河裏,或者和摸到刀子爆竹之類的東西,都是很要命的。
江小雲去念書了,毛曉鳳明年就連個幫手都沒有了,別說做活兒了,看孩子料理家裏的家務活,那幾塊菜園子就夠受了,把人劈成兩半都不夠用。
“小雲和小博……”毛曉鳳接著歎氣。
村裏很多人家碰到這種情況,都會選擇犧牲一個孩子,讓小雲或者小天不念書,照顧家裏。
沒辦法,家裏孩子多又窮,大人不能在家看孩子不幹活兒。
毛曉鳳又不能委屈了小雲,別人家怎麽厚此薄彼她不管,但是她得一碗水端平。
當初家裏隻有一個孩子的時候,小夏就去念了書,後來小天也去念了書,輪到小雲,她也應該去念書。
以前毛曉鳳不覺得讀書很重要,當初小夏不肯去念書,她勸了一會兒,孩子不聽也就罷了,但是這幾年下來,她越來越覺得讀書的重要性。
其實心裏挺後悔,讓江小夏迴來的。
不過當初家裏那麽窮,學費和生活費都是個問題,江小夏也念不成書,其實錢才是最重要的!
有了錢一切都好說了,現在家裏不比以前,已經好了許多,沒有那麽窮了……
這會兒她心裏打定了主意,一定要讓每個孩子都念書,至少也要念到小學畢業,就連江小夏這個養女,肯讀書也送到了初中,她自己不肯念了才輟學。
孩子成績差,考不上學,那是沒辦法事情,作為家長該盡力的就得盡力。
可是自己又要賺錢,怎麽協調好這事兒,還真是個麻煩事,毛曉鳳咬了咬牙,覺得事情有些嚴重複雜。
“雜貨店挺好的,有客人就做生意,沒客人坐著就行了,事情不多,比較清閑,一邊看鋪子一邊帶帶小博挺好的!”
麵攤子板栗子負責,江小夏又找了個洗碗工王大媽,不出意外王大媽肯定會過來。
王大媽村裏難得忠厚老實的人,也不可能完全交給板栗子,板栗子畢竟也小,毛曉鳳在旁邊看雜貨鋪子,麵攤子那裏有了情況就過去看看,雙管齊下。
“我要帶孩子,還要看鋪子,家裏的事兒怎麽辦?”
這麽分派確實不錯,但是毛曉鳳一天到晚守店鋪,實在沒時間幹農活兒,這季節是農閑還好點兒,趕上春天播種,夏天稻田趕水,收莊稼的時候,是無論如何也騰不開手的。
“娘!你有沒有想過咱們一家子不種地了!”
葉臣戚帶著李大壯一塊兒去了深圳,還沒有迴來,他們兩個的情況還不清楚。
但是毛曉鳳已經瞪大了眼珠子:
“二十五塊錢!咱們沒有幹活兒就賺了二十五塊錢!這都是白白進口袋的啊!”
在毛曉鳳眼裏,江小夏隻是投股,指導蓋房子,沒有幹活兒,就叫躺著賺錢。
江小夏點點頭:“這是老趙的第一單,想著先拉客戶,所以讓利多,以後還會賺更多的!”
毛曉鳳又說不出話來了!
年輕人腦子真的不一樣,她這輩子就沒想過能賺這麽多錢,她看著這錢半天都會不過神來,然後一個人坐在那兒傻笑:“哎呀!多好啊!”
她八折租土地目的,以及所有計劃也就剛剛開始……
“娘!我計劃著再開一個雜貨鋪子!”
毛曉鳳還沉浸在二十五塊錢的利潤裏,笑嗬嗬的說道:
“嗯!怎麽忽然又要開雜貨鋪子了!你啊!左手擺著攤兒,右手又搞收山貨,這迴又要開雜貨鋪子,怎麽就這麽多鬼主意?”
江小夏把房子蓋好了之後,江小夏計劃著在房子旁邊蓋一個小木屋開雜貨店,讓毛曉鳳看店。
從城裏進了一些針頭線腦,瓜子花生、水果糖、麥芽糖、醬醋鹽之類的小零碎,讓毛曉鳳在木屋裏賣。
村裏一直都沒有雜貨鋪子,村裏人一斤鹽都要進城裏買,十分不方便,江小夏覺得開雜貨鋪子,其實是個不錯的選擇。
江小夏打算請村裏的王大媽過來洗碗,王大媽聽說每天十點開工,中午三點就下工,下午四點半才上工,晚上九點就下工,一個月就有八塊錢,欣然同意。
江小夏這樣就可以把毛曉鳳從麵攤子上解救出來。
“雜貨鋪子……”毛曉鳳有些猶豫:“這不太好吧!”
毛曉鳳做了幾個月的生意,懂了點兒做生意的門道,稍微思索就覺得這不太能行得通。
因為這年頭大家都在溫飽線上,農村依然以農耕經濟為主,自給自足,除了鹽這類東西,村裏沒有什麽必須要買的,而且也沒多少錢去消費。
雜貨鋪子能賣的東西很少。
糖醋鹽之類的東西,都是日常吃用的,價格也都很固定透明,沒有什麽利潤空間,還得分個人一天到晚的守在店鋪裏,局限性其實很大。
“天氣冷了,小博大了些,小雲未必看得住他,再說明年小雲也要念書了,她也上學,你要看攤子,小博誰管?!”
江小夏皺了皺眉頭說道,雜貨鋪子不是什麽好選擇,但是小雲、小天和小博都太小,毛曉鳳得顧家,雜貨店沒什麽賺頭,但是比較清閑,確實挺適合江家現狀。
趙蓉的幾個孩子都是李招娣幫著帶,趙蓉才能放心出去做活兒,李招娣是不可能給毛曉鳳帶孩子的,就算帶孩子,江小夏想起江小紅和江小倉言行舉止,也舍不得把小博交給她!
毛曉鳳原本還笑眯眯的臉,聽到江小夏的這句話也變得有些嚴肅:
“明年小雲念書,小博還真是不好辦!”
一歲多到兩歲多的孩子是最不好帶的,已經能走路了,走路又不是特別穩,容易跌跤,村裏可不比城裏的平坦的大馬路。
土公路到處都是水坑石子,孩子走路不注意跌跤,磕到石頭沒準兒就是一個血窟窿,沒人看著真不行。
而且讓他亂跑亂摸東西,跑到山裏,從山上摔下來,走到水邊,掉進河裏,或者和摸到刀子爆竹之類的東西,都是很要命的。
江小雲去念書了,毛曉鳳明年就連個幫手都沒有了,別說做活兒了,看孩子料理家裏的家務活,那幾塊菜園子就夠受了,把人劈成兩半都不夠用。
“小雲和小博……”毛曉鳳接著歎氣。
村裏很多人家碰到這種情況,都會選擇犧牲一個孩子,讓小雲或者小天不念書,照顧家裏。
沒辦法,家裏孩子多又窮,大人不能在家看孩子不幹活兒。
毛曉鳳又不能委屈了小雲,別人家怎麽厚此薄彼她不管,但是她得一碗水端平。
當初家裏隻有一個孩子的時候,小夏就去念了書,後來小天也去念了書,輪到小雲,她也應該去念書。
以前毛曉鳳不覺得讀書很重要,當初小夏不肯去念書,她勸了一會兒,孩子不聽也就罷了,但是這幾年下來,她越來越覺得讀書的重要性。
其實心裏挺後悔,讓江小夏迴來的。
不過當初家裏那麽窮,學費和生活費都是個問題,江小夏也念不成書,其實錢才是最重要的!
有了錢一切都好說了,現在家裏不比以前,已經好了許多,沒有那麽窮了……
這會兒她心裏打定了主意,一定要讓每個孩子都念書,至少也要念到小學畢業,就連江小夏這個養女,肯讀書也送到了初中,她自己不肯念了才輟學。
孩子成績差,考不上學,那是沒辦法事情,作為家長該盡力的就得盡力。
可是自己又要賺錢,怎麽協調好這事兒,還真是個麻煩事,毛曉鳳咬了咬牙,覺得事情有些嚴重複雜。
“雜貨店挺好的,有客人就做生意,沒客人坐著就行了,事情不多,比較清閑,一邊看鋪子一邊帶帶小博挺好的!”
麵攤子板栗子負責,江小夏又找了個洗碗工王大媽,不出意外王大媽肯定會過來。
王大媽村裏難得忠厚老實的人,也不可能完全交給板栗子,板栗子畢竟也小,毛曉鳳在旁邊看雜貨鋪子,麵攤子那裏有了情況就過去看看,雙管齊下。
“我要帶孩子,還要看鋪子,家裏的事兒怎麽辦?”
這麽分派確實不錯,但是毛曉鳳一天到晚守店鋪,實在沒時間幹農活兒,這季節是農閑還好點兒,趕上春天播種,夏天稻田趕水,收莊稼的時候,是無論如何也騰不開手的。
“娘!你有沒有想過咱們一家子不種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