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org/
5月1日淩晨,國際勞動節。(閱讀最佳體驗盡在
索爾仁尼琴同誌在昨天白天遇到的那種擁有150短管大炮的突擊炮,現在正從施瓦辛格少校身邊轟隆隆地駛過,向前方的一座蘇軍駐守的集體農莊——它們是去抵近轟擊蘇軍陣地的。
這種突擊炮名叫“灰熊”,也是4號坦克的衍生品。在4號坦克的地盤上直接裝了個不能轉動的固定式炮艙,還安裝了一門150口徑的tu43/1l/12榴彈炮。
而且,這種“灰熊”突擊炮的炮艙和車體正麵裝甲都很厚,炮艙正麵厚100,還有40度的傾角,防禦能力相當於130直角放置的鋼板。車體正麵的鋼板則厚達80,分成上下兩部分,上部有70度以上的傾角,屬於“無法擊穿”的部分;下部有12度的傾角,防禦能力最為薄弱,但是在實戰中往往會安裝可以抵禦破甲彈的附加裝甲,實際的防護能力(相當於垂直鋼板也在90以上。
另外,“灰熊”突擊炮車體兩側裝甲雖然不是很厚,但是安裝有可以防禦破甲彈(包括鐵拳之類的反坦克火箭/榴彈的裙甲。在實戰中隻要有4號坦克和擲彈兵的掩護,就極難被摧毀。
而這種“灰熊”突擊炮裝備的短管150火炮,在對付敵方陣地時的威力要遠遠大於3號突擊炮的75炮。
因此,在不需要用3號突擊炮去反坦克的德軍裝甲師和裝甲擲彈兵師中,“灰熊”突擊炮已經全麵取代了3號突擊炮,成了突擊炮營和突擊炮連(配屬裝甲擲彈兵團的標配。
順便提一下,從去年秋季到現在的半年時間裏,德國國防軍陸軍的建設重點除了炮兵(主要是裝備牽引式火炮和火箭炮的部隊之外,就是將裝甲擲彈兵師了。
經過6個月的加強,現在德軍裝甲擲彈兵師的數量已經增加到了22個,其中15個是國防軍番號,7個是黨衛軍番號。
而且每個裝甲擲彈兵師都得到了充足數量的機械化裝備。包括1個坦克營(66輛4號型坦克,1個坦克殲擊營(45輛安裝了71倍徑88炮的“犀牛”坦克殲擊車,1個突擊炮營外加3個突擊炮連(一共裝備36輛“灰熊”突擊炮,2個自行火炮營(分別裝備105的黃蜂自行火炮和150的胡蜂自行火炮,各有18門,1個履帶式自行火箭炮營,另外還有大輛裝備半履帶車輛和輪式裝甲車的單位。
這樣的一個裝甲擲彈兵師所擁有的裝甲戰力,大概要比曆史同期的一個德國裝甲師都要強出不少!
正因為這些裝甲擲彈兵師的戰鬥力很強悍,所以在“紫色方案”中,它們就全麵代替裝甲師成了突破的尖刀。
至於威名赫赫的德國裝甲師,現在的數量也是22個(比去年隻增加了1個,不過現在每個裝甲師通常都可以帶上一個裝備了44輛(滿編虎式坦克的重裝甲營出戰了。
重裝甲營的數量在過去的6個月中翻了幾倍,達到了36個,合計裝備(編製數的虎式重型坦克達到了1584輛。不過這些“虎式”重型坦克並不是一開始裝備的“虎式”e型坦克了,而是在防護上適當縮水後的“虎式”g型坦克。
在不安裝裙板等附加裝甲的時候,這種“虎式”g型坦克戰鬥全重隻有48噸,和“黑豹”坦克幾乎不相上下——這個時空的“虎式”坦克,現在已經漸漸走向了成熟。根據改進計劃,“虎式”的戰鬥全重在未來還會進一步削減到45噸以下,屆時“虎式”坦克就有望取代老當益壯的4號坦克,成為德國裝甲部隊的主力戰車了。
“黨衛軍第5殲擊坦克營注意,跟隨黨衛軍第5突擊炮營進入陣地。”
無線電台裏麵傳來了正在“指揮交通”的一個師部參謀的聲音,現在“灰熊”們已經就位了,該輪到“犀牛”跟進了——有了“灰熊”的幫忙,“犀牛”已經沒有去年那麽辛苦了。大部分轟擊陣地的差事都由“灰熊”包了,“犀牛”跟著上去也就是保駕護航,對付冒死反擊的蘇聯坦克,或者轟一下“灰熊”的短管火炮打不動的鋼筋混凝土工事。
“兄弟們,我是施瓦辛格少校,我命令,全體車輛開動!前進!”
施瓦辛格少校通過電台向所有的車輛下達命令的時候,已經是1943年5月1日快到中午的時候了。
在白俄羅斯突出部的南線根部附近的莫裏濟-葉利斯基一帶突破蘇軍普裏皮亞季河防線的德軍第1裝甲集團軍所部,在黨衛軍第5裝甲師的引領下,進展順利,不到20個小時就向東推進了70多公裏,逼近了第聶伯河。
而在白俄羅斯突出部的北線根部地區,德軍第4裝甲集團軍的先頭部隊第3裝甲擲彈兵師,也在韋利日附加突破了韋利卡亞河,而且還在5月1日上午10點前後占領了被蘇軍步兵第4軍放棄的韋利日城。
不過接下去的進展卻沒有南線那麽順利——因為韋利日城東南100公裏外就是斯摩棱斯克了,蘇軍在這一帶的抵抗必然頑強。
所以突破韋利卡亞河的德軍在距離斯摩棱斯克70多公裏的傑米多夫地區,再次遭遇了紅軍第3集團軍的頑強阻擊,戰鬥進行得異常激烈。
紅軍第3集團軍司令員伊利亞.奧克佳布裏斯基少將這個時候已經跟隨集團軍司令部抵達了傑米多夫市,集團軍司令部設在了城市北麵的“紅五一”集體農莊內,占據了一大片修建得非常整齊而且很堅固的平房。偽裝成樹木的天線在屋頂上紛紛豎起,電話線也迅速鋪設完畢,收發電報的滴滴聲和電話鈴聲響成了一片,參謀們腳步匆匆,傳遞著各種各樣的命令和消息。時不時還會一陣陣滾雷般的悶響傳來,這是雙方的大炮在互相轟擊!
由於紅軍第3集團軍的前線後撤了30-40公裏,德軍的重炮集群暫時無法運動上來。因此紅軍第3集團軍的炮群暫時有了發揮的餘地,不再是被德國佬壓著打了。
不過情況依然非常不利,因為大部分的天空現在是屬於德國人的!蘇軍在白天的運動和作戰都受到了嚴重的限製,哪怕有雅克-1型飛機和p-51戰鬥機的掩護,紅軍的炮群都要及時進行轉移,否則保準挨炸!
5月1日中午,已經當上了中隊長,脖子上還掛上藍色馬克斯勳章(這意味著至少25個擊落的赫爾曼.格拉夫中尉正帶領著他的中隊(共16架w-190a-9戰鬥機巡視著蘇聯加裏寧州西部的天空。
在5000米以上的藍天中翱翔,赫爾曼.格拉夫中尉覺得自己就是天空的王者,是主宰一切的神!任何敵機遇上自己帶領的中隊,就注定在劫難逃了。
這種感覺可不是毫無道理的,自從在去年6月在當時的僚機埃裏希.哈特曼(現在已經有了70多個戰果的幫助下擊落了一架蘇聯戰鬥機後,格拉夫就找到了王牌飛行員的感覺,從此一發不可收拾,現在已經擊落了60多架敵機,是貨真價實的空中殺手。
而在將座機更換成的w-190a-9之後,格拉夫中尉的感覺就更好了。這架飛機的性能簡直好到了逆天的程度,不僅在中高空可以壓著p51(這些p51大部分是a、b兩種型號,並不是最先進的打,就是到了低空,一樣能用速度和火力上的壓倒性優勢吊打雅克-1戰鬥機。
可以說,有了w-190a-9,福克零式d都可以退休啦——實際上在德國空軍/海軍航空兵內部的比試中,安裝了2400匹馬力的bw801型發動機的w-190a-9,哪怕在低空也能用“一擊即離”的戰術輕鬆擊敗福克零式d。
這飛機的發動機好,果然比什麽都重要啊!
“中尉,前方10點鍾,高度5500米,有不明身份的敵機,似乎是蘇聯人的p51。”
就在這時,格拉夫中尉的耳機中傳來了前方擔任領航的波蘭族飛行員祖姆巴赫少尉的報告。
“太好了,又有人來送死了!”格拉夫中尉笑了笑,立即下達命令,“現在,四指編隊,立即拉高……我們飛到那些p51的上麵去。”
“好的,中尉!”
“我們去把他們都打下來!”
“上帝保衛德意誌!”
耳機裏麵立馬傳來了一陣歡唿,這些德國的空軍戰士們士氣極高,因為他們擁有絕對的優勢。如果說蘇聯紅軍在陸地上還有反抗之力的話,他們在空中卻已經到了毫無還手力氣的時候了。雖然在東線戰場上,蘇聯空軍雖然還有數量上的優勢,但是質量上的巨大差距,卻吞噬了他們的那點數量優勢,使得紅空軍處在極其不利的下風之中。(未完待續。)
5月1日淩晨,國際勞動節。(閱讀最佳體驗盡在
索爾仁尼琴同誌在昨天白天遇到的那種擁有150短管大炮的突擊炮,現在正從施瓦辛格少校身邊轟隆隆地駛過,向前方的一座蘇軍駐守的集體農莊——它們是去抵近轟擊蘇軍陣地的。
這種突擊炮名叫“灰熊”,也是4號坦克的衍生品。在4號坦克的地盤上直接裝了個不能轉動的固定式炮艙,還安裝了一門150口徑的tu43/1l/12榴彈炮。
而且,這種“灰熊”突擊炮的炮艙和車體正麵裝甲都很厚,炮艙正麵厚100,還有40度的傾角,防禦能力相當於130直角放置的鋼板。車體正麵的鋼板則厚達80,分成上下兩部分,上部有70度以上的傾角,屬於“無法擊穿”的部分;下部有12度的傾角,防禦能力最為薄弱,但是在實戰中往往會安裝可以抵禦破甲彈的附加裝甲,實際的防護能力(相當於垂直鋼板也在90以上。
另外,“灰熊”突擊炮車體兩側裝甲雖然不是很厚,但是安裝有可以防禦破甲彈(包括鐵拳之類的反坦克火箭/榴彈的裙甲。在實戰中隻要有4號坦克和擲彈兵的掩護,就極難被摧毀。
而這種“灰熊”突擊炮裝備的短管150火炮,在對付敵方陣地時的威力要遠遠大於3號突擊炮的75炮。
因此,在不需要用3號突擊炮去反坦克的德軍裝甲師和裝甲擲彈兵師中,“灰熊”突擊炮已經全麵取代了3號突擊炮,成了突擊炮營和突擊炮連(配屬裝甲擲彈兵團的標配。
順便提一下,從去年秋季到現在的半年時間裏,德國國防軍陸軍的建設重點除了炮兵(主要是裝備牽引式火炮和火箭炮的部隊之外,就是將裝甲擲彈兵師了。
經過6個月的加強,現在德軍裝甲擲彈兵師的數量已經增加到了22個,其中15個是國防軍番號,7個是黨衛軍番號。
而且每個裝甲擲彈兵師都得到了充足數量的機械化裝備。包括1個坦克營(66輛4號型坦克,1個坦克殲擊營(45輛安裝了71倍徑88炮的“犀牛”坦克殲擊車,1個突擊炮營外加3個突擊炮連(一共裝備36輛“灰熊”突擊炮,2個自行火炮營(分別裝備105的黃蜂自行火炮和150的胡蜂自行火炮,各有18門,1個履帶式自行火箭炮營,另外還有大輛裝備半履帶車輛和輪式裝甲車的單位。
這樣的一個裝甲擲彈兵師所擁有的裝甲戰力,大概要比曆史同期的一個德國裝甲師都要強出不少!
正因為這些裝甲擲彈兵師的戰鬥力很強悍,所以在“紫色方案”中,它們就全麵代替裝甲師成了突破的尖刀。
至於威名赫赫的德國裝甲師,現在的數量也是22個(比去年隻增加了1個,不過現在每個裝甲師通常都可以帶上一個裝備了44輛(滿編虎式坦克的重裝甲營出戰了。
重裝甲營的數量在過去的6個月中翻了幾倍,達到了36個,合計裝備(編製數的虎式重型坦克達到了1584輛。不過這些“虎式”重型坦克並不是一開始裝備的“虎式”e型坦克了,而是在防護上適當縮水後的“虎式”g型坦克。
在不安裝裙板等附加裝甲的時候,這種“虎式”g型坦克戰鬥全重隻有48噸,和“黑豹”坦克幾乎不相上下——這個時空的“虎式”坦克,現在已經漸漸走向了成熟。根據改進計劃,“虎式”的戰鬥全重在未來還會進一步削減到45噸以下,屆時“虎式”坦克就有望取代老當益壯的4號坦克,成為德國裝甲部隊的主力戰車了。
“黨衛軍第5殲擊坦克營注意,跟隨黨衛軍第5突擊炮營進入陣地。”
無線電台裏麵傳來了正在“指揮交通”的一個師部參謀的聲音,現在“灰熊”們已經就位了,該輪到“犀牛”跟進了——有了“灰熊”的幫忙,“犀牛”已經沒有去年那麽辛苦了。大部分轟擊陣地的差事都由“灰熊”包了,“犀牛”跟著上去也就是保駕護航,對付冒死反擊的蘇聯坦克,或者轟一下“灰熊”的短管火炮打不動的鋼筋混凝土工事。
“兄弟們,我是施瓦辛格少校,我命令,全體車輛開動!前進!”
施瓦辛格少校通過電台向所有的車輛下達命令的時候,已經是1943年5月1日快到中午的時候了。
在白俄羅斯突出部的南線根部附近的莫裏濟-葉利斯基一帶突破蘇軍普裏皮亞季河防線的德軍第1裝甲集團軍所部,在黨衛軍第5裝甲師的引領下,進展順利,不到20個小時就向東推進了70多公裏,逼近了第聶伯河。
而在白俄羅斯突出部的北線根部地區,德軍第4裝甲集團軍的先頭部隊第3裝甲擲彈兵師,也在韋利日附加突破了韋利卡亞河,而且還在5月1日上午10點前後占領了被蘇軍步兵第4軍放棄的韋利日城。
不過接下去的進展卻沒有南線那麽順利——因為韋利日城東南100公裏外就是斯摩棱斯克了,蘇軍在這一帶的抵抗必然頑強。
所以突破韋利卡亞河的德軍在距離斯摩棱斯克70多公裏的傑米多夫地區,再次遭遇了紅軍第3集團軍的頑強阻擊,戰鬥進行得異常激烈。
紅軍第3集團軍司令員伊利亞.奧克佳布裏斯基少將這個時候已經跟隨集團軍司令部抵達了傑米多夫市,集團軍司令部設在了城市北麵的“紅五一”集體農莊內,占據了一大片修建得非常整齊而且很堅固的平房。偽裝成樹木的天線在屋頂上紛紛豎起,電話線也迅速鋪設完畢,收發電報的滴滴聲和電話鈴聲響成了一片,參謀們腳步匆匆,傳遞著各種各樣的命令和消息。時不時還會一陣陣滾雷般的悶響傳來,這是雙方的大炮在互相轟擊!
由於紅軍第3集團軍的前線後撤了30-40公裏,德軍的重炮集群暫時無法運動上來。因此紅軍第3集團軍的炮群暫時有了發揮的餘地,不再是被德國佬壓著打了。
不過情況依然非常不利,因為大部分的天空現在是屬於德國人的!蘇軍在白天的運動和作戰都受到了嚴重的限製,哪怕有雅克-1型飛機和p-51戰鬥機的掩護,紅軍的炮群都要及時進行轉移,否則保準挨炸!
5月1日中午,已經當上了中隊長,脖子上還掛上藍色馬克斯勳章(這意味著至少25個擊落的赫爾曼.格拉夫中尉正帶領著他的中隊(共16架w-190a-9戰鬥機巡視著蘇聯加裏寧州西部的天空。
在5000米以上的藍天中翱翔,赫爾曼.格拉夫中尉覺得自己就是天空的王者,是主宰一切的神!任何敵機遇上自己帶領的中隊,就注定在劫難逃了。
這種感覺可不是毫無道理的,自從在去年6月在當時的僚機埃裏希.哈特曼(現在已經有了70多個戰果的幫助下擊落了一架蘇聯戰鬥機後,格拉夫就找到了王牌飛行員的感覺,從此一發不可收拾,現在已經擊落了60多架敵機,是貨真價實的空中殺手。
而在將座機更換成的w-190a-9之後,格拉夫中尉的感覺就更好了。這架飛機的性能簡直好到了逆天的程度,不僅在中高空可以壓著p51(這些p51大部分是a、b兩種型號,並不是最先進的打,就是到了低空,一樣能用速度和火力上的壓倒性優勢吊打雅克-1戰鬥機。
可以說,有了w-190a-9,福克零式d都可以退休啦——實際上在德國空軍/海軍航空兵內部的比試中,安裝了2400匹馬力的bw801型發動機的w-190a-9,哪怕在低空也能用“一擊即離”的戰術輕鬆擊敗福克零式d。
這飛機的發動機好,果然比什麽都重要啊!
“中尉,前方10點鍾,高度5500米,有不明身份的敵機,似乎是蘇聯人的p51。”
就在這時,格拉夫中尉的耳機中傳來了前方擔任領航的波蘭族飛行員祖姆巴赫少尉的報告。
“太好了,又有人來送死了!”格拉夫中尉笑了笑,立即下達命令,“現在,四指編隊,立即拉高……我們飛到那些p51的上麵去。”
“好的,中尉!”
“我們去把他們都打下來!”
“上帝保衛德意誌!”
耳機裏麵立馬傳來了一陣歡唿,這些德國的空軍戰士們士氣極高,因為他們擁有絕對的優勢。如果說蘇聯紅軍在陸地上還有反抗之力的話,他們在空中卻已經到了毫無還手力氣的時候了。雖然在東線戰場上,蘇聯空軍雖然還有數量上的優勢,但是質量上的巨大差距,卻吞噬了他們的那點數量優勢,使得紅空軍處在極其不利的下風之中。(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