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org/


    </strong>由於德軍在1942年冬天占領了整個右岸烏克蘭,而且曆史上的拉脫維亞和愛沙尼亞早就是德意誌帝國的波羅的邦。樂+文+因此在1943年4月底的蘇德戰場上是存在一個白俄羅斯突出部的。


    這是一個三麵受敵,南北寬度超過400公裏,東西長度超過300公裏的巨大突出部。同時這裏也是蘇聯紅軍西方麵軍(司令員是庫利克元帥的主要防區——西方麵軍現在之所以還是“西方麵”,而不是“白俄羅斯方麵”,則是因為這個方麵軍現在還管轄著被圍困在華沙的紅旗華沙集團軍(司令員是華西列夫斯基上將。


    包括被圍困的紅旗華沙集團軍在內,西方麵軍司令員庫利克元帥麾下的大軍人數超過了150萬,是目前蘇聯的十大方麵軍(西方麵軍、西南方麵軍、北方麵軍、列寧格勒方麵軍、加裏寧方麵軍、預備方麵軍、遠東方麵軍、西伯利亞方麵軍、中亞方麵軍和印度方麵軍中最多的。


    但是在扣除了被困在華沙的近70萬大軍後,庫利克元帥在1943年4月底時擁有的兵力隻有80多萬。而這80多萬紅軍需要固守的戰線卻從俄羅斯的斯摩棱斯克州和加裏寧州的結合部,一直延伸到烏克蘭境內基輔附近的普裏皮亞季河和第聶伯河交匯處。防線的總長超過了900公裏!


    而且,庫利克元帥也不能將所有的兵力都平均部署在這條900公裏長的防線上麵。因為最高統帥部(實際上是斯大林的意誌還給出了兩個必須防守的重要城市明斯克和斯摩棱斯克。


    根據最高統帥部的指示,庫利克元帥在要塞化的明斯克放了精銳的第4集團軍(下轄步兵第28軍、機械化第14軍、第62築壘地域、獨立第4坦克殲擊旅等部,總兵力超過12萬人,還組建起了人數超過8萬的明斯克民兵部隊(這8萬人也在西方麵軍的150萬大軍之內。


    在斯摩棱斯克,庫利克元帥則放了方麵軍司令部和司令部直屬的第5坦克集團軍(司令員是盧金、步兵第22軍、第51築壘地域等部隊,同樣也組建了人數超過5萬的民兵部隊。


    而在斯摩棱斯克-維捷布斯克一線(位於白俄羅斯突出部的北麵根部,庫利克部署了精銳的第3集團軍;在維捷布斯克-明斯克的半月形戰線上,庫利克則部署了第10集團軍;在明斯克-普裏皮亞季河(靠近平斯克一線,庫利克擺了第11集團軍;在普裏皮亞季河-第聶伯河一帶,庫利克放上了第13集團軍。


    此外,在位於白俄羅斯突出部中央的切爾文,庫利克又擺了一個第16集團軍作為預備隊(由方麵軍司令部直轄。


    這樣,6個集團軍,1個坦克集團軍(現在的蘇聯紅軍規模比曆史同期要大,共有60個普通的合成集團軍、5個坦克集團軍和5個突擊集團軍,1個步兵軍、十幾個民兵師,以及一些獨立的炮兵、火箭炮兵、坦克和騎兵單位,以及空軍第2集團軍,就是西方麵軍可以用來守衛白俄羅斯突出部的兵力了。


    這些兵力在方麵軍司令員庫利克元帥和方麵軍參謀長波克羅夫斯基中將看來當然是非常不足的。可是他們卻沒有頻頻向莫斯科求救,因為他們很清楚西方麵軍和白俄羅斯突出部的作用僅僅是吸引德軍注意力的炮灰!


    白俄羅斯雖然重要,但是和北麵急需解圍的列寧格勒,以及南線必守的東烏克蘭工業區相比,實在不值一提。而且在西方麵軍的後背還有一個兵力強大的預備方麵軍存在,即便西方麵軍陷入重圍,預備方麵軍也能完成包圍莫斯科的艱巨任務。


    所以庫利克和波克羅夫斯基在白俄羅斯突出部防禦的時候,就沒有打算和德國人硬拚,而是做了一線部隊向明斯克、斯摩棱斯克且戰且退的計劃——白俄羅斯突出部的大部分地盤可以丟,但是明斯克和斯摩棱斯克兩座城市最好守住。隻要守住了,從西白俄羅斯通往莫斯科的大路就不好走,德軍也就不可能放開手腳去進攻蘇聯的首都了。


    不過製訂計劃,永遠比執行計劃要容易。在1943年4月30日晚上的時候,庫利克和波克羅夫斯基兩人就在為是否要馬上收縮兵力而煩惱。


    在4月30日白天的戰鬥中,白俄羅斯突出部南北兩個根部的第一道防線都被德國人的裝甲集群打出了缺口——這並不是非常困難的事情,因為蘇聯的4個集團軍(差不多40萬人要防禦900公裏的漫長戰線,而且還是多層次縱深布署的,第一線的兵力非常有限。根本不可能擋住德軍集中兵力進行的突破!


    同樣的,由於采取了大縱深布署,蘇軍在白俄羅斯突出部的第一線兵力單薄,在被突破的過程中也很難試探出德國人的虛實。


    “司令員同誌,根據第3集團軍和第13集團軍的報告,突破的德軍並沒有投入大量的虎式坦克。”波克羅夫斯基拿著一疊報告一邊看一邊對庫利克說道,“事實上,德國人投入的坦克和強擊火炮數量也沒有想象中的多,倒是炮擊的力度出乎意料。打得第3集團軍和第13集團軍的炮兵連還手的力氣都沒有了。”


    大炮不燒油嘛。對於整合了大半個歐洲工業能力,而且還有充足的稀有金屬供應的歐洲共同體而言,製造大口徑火炮的能力是非常過剩的,甚至超過了大洋彼岸的美國土豪。


    現在美帝的鋼鐵號稱年產1億噸,實際上就年產8000萬噸而已。而德國的鋼鐵年產量已經突破了3200萬噸,法國在1942年生產了820萬噸鋼,比利時生產了700多萬噸鋼,英國則產出了1300萬噸鋼,克羅地亞-匈牙利產出了150萬噸鋼,歐共體首都(指阿爾薩斯和洛林地區產出了230萬噸鋼鐵,剩下的歐共體國家的鋼鐵年產量還有約100萬噸,總共就是6500萬噸!


    另外,瑞典、荷蘭這兩個明顯偏向德國的中立國(它們都是歐洲關稅同盟的成員在1942年還總共產出了約500萬噸鋼鐵。


    因此在鋼鐵產量上,歐共體(還沒算擁有300多萬噸鋼鐵的羅馬帝國和美國幾乎不相上下。而在機床、電力、各種有色金屬(包括鋁和銅這樣的大類的產量方麵,歐共體也絲毫不遜於美國。


    這些產量反應到了軍事方麵,就造成了隻要不燒油的武器,德國(歐共體擁有的數量一定比美國還多,蘇聯那就更不用去比了。


    而牽引式火炮,則是所有不燒油的武器中威力最大的,所以到了1943年4月底時,德軍(包括法軍、克-匈軍、芬軍等等擁有的大炮的數量遠遠超過了蘇軍。


    而且,蘇軍的大炮還因為受到來自空中的威脅而不大敢開火,因此在4月30日白天的戰鬥中,完全是德國的大炮兵在欺負蘇聯紅軍的步兵。


    不僅是守在兩個仿佛是德軍集中突破口的地區的紅軍被德軍大炮轟了個暈頭轉向,而是整個戰線(包括白俄羅斯突出部戰線和第聶伯河防線上的紅軍都在挨炮炸。而且在許多重要地段上,德軍的炮擊力度都前所未有,幾乎打出了一戰的風格!


    所以從紅軍最高統帥部到下麵幾個方麵軍的司令部,在4月30日晚上的時候,誰都不知道德國人主要突破方向到底在哪兒——雖然看形勢仿佛是要先吃掉白俄羅斯突出部,但誰也不敢那麽肯定。


    看著地圖,庫利克元帥的眉毛擰成了個川字,讓他那張本來就兇相的麵孔看著更加嚇人了。


    元帥思索了片刻,突然對身邊的參謀長波克羅夫斯基說:“敵人從白俄羅斯突出部根部進行突破的目的也不一定是為了包圍突出部的紅軍。”


    “不是為了包圍我們?”波克羅夫斯基看著地圖上兩個黑色的箭頭,也發現了問題。“那是為了突破第聶伯河?”


    “對!”庫利克點點頭說,“第聶伯河防線的主要布防地段在普裏皮亞季河和第聶伯河交匯處的下遊。在兩河交匯處以北,西南方麵軍並沒有布署重兵,而且河道也比較狹窄,很難抵擋德軍的突破。從普裏皮亞季河突破的那一路德軍完全可以在切爾尼戈夫一帶突破第聶伯河,從我們和西南方麵軍的結合部突入西南方麵軍的右翼。如果西南方麵軍的防線采取縱深布局,這樣的突破並不是致命的,但是現在西南方麵軍的主力都集中於第聶伯河防線上。一旦德軍從第聶伯河防線右翼進行包抄,很可能造成西南方麵軍的主力被圍。”


    庫利克元帥頓了頓,緩緩地說:“所以……我們不用擔心從韋利卡亞河突破的德軍,大不了把第3集團軍撤迴第51築壘地域(斯摩棱斯克周圍。但是從普裏皮亞季河突破的德軍必須引起足夠的重視!


    我們要有在第聶伯河以東的切爾尼戈夫或布良斯克舉行會戰的準備!”(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崛起之第三帝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大羅羅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大羅羅並收藏崛起之第三帝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