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org/
轟轟轟……
沉悶的炮聲不斷傳到莫德爾上將所在的地下指揮所內。由於蘇聯紅軍的大炮兵實在太厲害,現在華沙城內的德軍在有可能的情況下都躲到了地下,莫德爾的第6集團軍司令部也不例外,躲到了原波蘭國防部大樓的地下室裏去了。
“喬爾格,瓦倫丁,很抱歉把你們倆從舒舒服服的立陶宛要來華沙。”
莫德爾的司令部裏,這時候來了兩位德國將軍,一位原第41裝甲軍軍長喬爾格漢斯萊因哈特裝甲兵上將,另一位是第16裝甲師師長漢斯瓦倫丁胡貝少將。
“沃爾特,聽說你有一支很棒的裝甲部隊要給我指揮我才來這裏的。”萊茵哈特上將看了看莫德爾所在的陰暗潮濕的地下室,笑著問,“我的裝甲部隊呢?我等不及想見到他們了。”
“我也是,上將閣下。”長得有點微胖,仿佛是個鄰家大叔的胡貝少將也笑著發問。
“部隊在沃米安基,”莫德爾說,“我可不舍得把132輛虎式坦克和88輛黑豹坦克放在華沙城裏挨炮炸。”
他說的是501-505等5個重裝甲營,在萊吉奧諾沃-沃沃明戰役後,這5個營進行了一些改編和調整,其中3個營全部裝備虎式坦克,2個營全部裝備黑豹坦克。
“那5個重裝甲營?”萊茵哈特挑了下眉毛,雖然他和大部分的德軍裝甲兵指揮官一樣,都反對大量裝備“虎式”坦克和“黑豹”坦克。但是他還是很希望能夠指揮一支由“虎式”和“黑豹”組成的裝甲集群的。
兩種觀點其實並不矛盾,因為“虎式”坦克和“黑豹”坦克無疑是非常好的坦克。雖然目前小毛病不斷,但是很多裝甲兵指揮官還是挺喜歡它們的。而提出反對的意見都是從戰略的角度出發,希望可以得到更多而且機動性更強的坦克。
莫德爾接著說:“還有原屬於第9集團軍的第1騎兵師,還有黨衛軍第5坦克營、黨衛軍第5裝甲炮兵營、黨衛軍‘北方’團、黨衛軍‘瓦隆’旅、黨衛軍‘芬蘭’營和匈牙利機械化軍,以及3個煙霧發射器團。這些部隊將會組成一個臨時的軍級裝甲集團,稱‘萊茵哈特’集群。”
然後他又對胡貝少將說:“其中5個重裝甲營、黨衛軍第5坦克營、黨衛軍第5裝甲炮兵營、黨衛軍‘瓦隆’旅、黨衛軍‘芬蘭’營將組成一個師級裝甲集群,稱‘胡貝’重裝甲師,由你來指揮。”
“果然不錯,”萊茵哈特點點頭,又問,“沃爾特,你打算怎麽用這個軍級裝甲集團呢?”
“發動一場短促突擊。”莫德爾說。
“在什麽地方?”
“萊吉奧諾沃-沃沃明一線!”莫德爾說,“現在蘇軍在華沙城的中路和南路都取得了進展,隻有北路按兵不動,這意味著他們正在積蓄力量,準備來場大攻勢。而且空軍偵察發現,最近蘇軍正在沃沃明周圍集結重兵,所以我想來個先下手為強,搶在他們發動進攻前發起反攻。”
搶在敵人發起攻勢前先下手的打法,在機械化戰爭時代是比較有利的。因為機械化戰爭時代將究的是“大縱深攻防”,防禦一方的縱深很大,幾十公裏的防禦縱深是起碼的,就是上百公裏乃至兩百公裏的縱深也不是不可能。而進攻一方,則要盡可能往前壓,而且還會在靠近前線的地方大量囤積物資,以確保攻擊動能不被己方的運輸線消耗。
在這種情況下,攻防的轉換是很慢的,不可能頭一天還是攻勢狀態,轉眼就擺出大縱深防禦了。
而處於進攻狀態下的軍隊,如果突然遭到對手的打擊,而不能以攻勢瓦解敵方,那麽就會很快陷入極度被動。曆史上蘇聯紅軍讓德國人突然暴打一頓,就有這方麵的因素存在——當時的蘇聯紅軍並不是大縱深防禦,而是把部隊大量集中在邊境線附近,這是典型的攻勢布局。
莫德爾頓了頓,又說:“如果我們在萊吉奧諾沃-沃沃明一線的反擊再次取得成功,那麽蘇軍統帥部很有可能會認為我們即將在華沙附近發動反擊,從而將更多的兵力向華沙集中,為北方集團軍的進攻創造出最有了的條件。”
……
北方集團軍群的反擊準備一直在緊鑼密鼓地進行之中,根據“藍色計劃”這個集團軍群的主要任務就是通過向明斯克、布列斯特和列寧格勒三個方向發動反擊,以打破蘇軍對波蘭的進攻,重創蘇軍的攻擊部隊。
不過這三個預定的反擊目標是選擇一個、兩個,還是三個同時進行,卻是存在多種預案的。
而在這三個目標中,距離可能的攻擊發起地——波羅的邦或立陶宛大公國的某個交通樞紐——最近的是白俄羅斯的首都明斯克,那裏也是蘇聯西方麵軍的大本營所在,囤積著大量的軍用物資,周圍還有早年修建的屬於斯大林防線的大量防禦工事存在。
另外,蘇聯的預備隊方麵軍就集中在斯摩棱斯克,隨時可以增援明斯克。
因此德國裝甲集群要突破到明斯克附近問題不大,但是要攻占明斯克卻不容易。
而距離波蘭前線最近的布列斯特則是蘇聯發動大雷雨突擊的出發點。那裏原本是波蘭人的要塞,在1939年為蘇聯奪取,隨後被經營成了蘇軍在西線前沿最重要的據點。根據情報,蘇軍在那裏存放了大量的物資,是可以支持西方麵軍的主力進行長時間的作戰。
也就是說,哪怕明斯克陷落,西方麵軍和莫斯科的聯絡中斷,西方麵軍也能依靠布列斯特的物資維持作戰,並且向烏克蘭方向轉進。
而要奪取布列斯特,對北方集團軍群而言困難是極大的。因為布列斯特距離北方集團軍群發起反擊的各個可能的地點,至少有250公裏。而且沿途極少有良好的公路可用,蘇聯在奪取了波蘭的布格河以西級右岸烏克蘭土地後,就做了預防性的道路破壞,在原西白俄羅斯土地上所有南北走向的公路都進行了徹底的破壞,同時東西走向的公路、鐵路都得到了加強。
所以德軍要從立陶宛出擊奪取布列斯特,幾乎要進行250公裏的越野行軍。而機械化部隊越野行軍的速度是不能和公路行軍相比,一個小時能推進幾公裏就算快的了。250公裏的越野,哪怕沒有敵人阻擋也得走上四五十個小時,如果不實行晝夜行軍就至少要走上四天。
最後一個反擊的預選目標則是列寧格勒,曆史上的彼得格勒,俄羅斯帝國的首都。這是一個極具政治意義的目標,考慮到現在霍亨索倫王朝和羅曼諾夫王朝的親密關係,一旦列寧格勒落入德國之手,就會恢複彼得格勒之名,再讓奧麗加女皇迴到她日思夜想的冬宮。
不過由於德國二十多年來一直控製著愛沙尼亞,因此蘇聯紅軍對列寧格勒的防衛一直很上心。這座城市基本上也是座大要塞,現在還是西北方麵軍的大本營,想要奪取是非常困難的。
而要同時對三個預選目標中的兩個或是全部發起進攻,那麽所需要投入的兵力將是一個天文數字!而且考慮到列寧格勒、明斯克和布列斯特要塞都是堅城,德國還需要投入強大的攻城炮兵。
但是強調機械化和野外作戰的德軍,在攻打堅城和陣地戰的能力上,其實是不足的。除非德國可以得到強大的法蘭西炮兵的支援,否則他們是很難在短時間內攻占蘇軍重兵把守而且有堅固防禦的城市。
“法國政府同意在我們需要的時候對蘇聯宣戰了!”柏林威廉大街73號的統帥部會議室內,剛剛從巴黎返迴的外交部長裏賓特洛甫大聲報告了一個早就在赫斯曼預料中的特大喜訊。
他接著說:“我們想什麽時候要法國人宣戰,他們就什麽時候宣戰!在對抗布爾什維克侵略的問題上,法蘭西人民和德意誌人民完全站在一起!”
這是理所當然的!赫斯曼心說:有v2彈道導彈,有沙林毒氣,還有必然會造出來的原子彈,貝當、達爾朗和魏剛有什麽理由不徹底投靠?
而且德國還會力挺法國用法西斯和納粹主義去對付北非的各種不服呢!
希特勒誌得意滿的看著赫斯曼,問:“帝國元帥,這下我們一定能徹底打敗蘇聯了吧?”
“當然,”赫斯曼笑著點了點頭,“現在我們的兵力一下子寬裕了許多……我想法國人可以將他們強大的炮兵組成炮兵師和預備炮兵集團,將他們運用到藍色方案的反擊計劃中。而有了法國炮兵的幫助,我們在中口徑壓製火炮的數量上可以和蘇聯持平,而在大口徑超重火炮的數量上可以遠遠超過蘇聯!
這樣我們或許可以考慮同時執行攻擊明斯克和列寧格勒的方案了。”(未完待續。)
轟轟轟……
沉悶的炮聲不斷傳到莫德爾上將所在的地下指揮所內。由於蘇聯紅軍的大炮兵實在太厲害,現在華沙城內的德軍在有可能的情況下都躲到了地下,莫德爾的第6集團軍司令部也不例外,躲到了原波蘭國防部大樓的地下室裏去了。
“喬爾格,瓦倫丁,很抱歉把你們倆從舒舒服服的立陶宛要來華沙。”
莫德爾的司令部裏,這時候來了兩位德國將軍,一位原第41裝甲軍軍長喬爾格漢斯萊因哈特裝甲兵上將,另一位是第16裝甲師師長漢斯瓦倫丁胡貝少將。
“沃爾特,聽說你有一支很棒的裝甲部隊要給我指揮我才來這裏的。”萊茵哈特上將看了看莫德爾所在的陰暗潮濕的地下室,笑著問,“我的裝甲部隊呢?我等不及想見到他們了。”
“我也是,上將閣下。”長得有點微胖,仿佛是個鄰家大叔的胡貝少將也笑著發問。
“部隊在沃米安基,”莫德爾說,“我可不舍得把132輛虎式坦克和88輛黑豹坦克放在華沙城裏挨炮炸。”
他說的是501-505等5個重裝甲營,在萊吉奧諾沃-沃沃明戰役後,這5個營進行了一些改編和調整,其中3個營全部裝備虎式坦克,2個營全部裝備黑豹坦克。
“那5個重裝甲營?”萊茵哈特挑了下眉毛,雖然他和大部分的德軍裝甲兵指揮官一樣,都反對大量裝備“虎式”坦克和“黑豹”坦克。但是他還是很希望能夠指揮一支由“虎式”和“黑豹”組成的裝甲集群的。
兩種觀點其實並不矛盾,因為“虎式”坦克和“黑豹”坦克無疑是非常好的坦克。雖然目前小毛病不斷,但是很多裝甲兵指揮官還是挺喜歡它們的。而提出反對的意見都是從戰略的角度出發,希望可以得到更多而且機動性更強的坦克。
莫德爾接著說:“還有原屬於第9集團軍的第1騎兵師,還有黨衛軍第5坦克營、黨衛軍第5裝甲炮兵營、黨衛軍‘北方’團、黨衛軍‘瓦隆’旅、黨衛軍‘芬蘭’營和匈牙利機械化軍,以及3個煙霧發射器團。這些部隊將會組成一個臨時的軍級裝甲集團,稱‘萊茵哈特’集群。”
然後他又對胡貝少將說:“其中5個重裝甲營、黨衛軍第5坦克營、黨衛軍第5裝甲炮兵營、黨衛軍‘瓦隆’旅、黨衛軍‘芬蘭’營將組成一個師級裝甲集群,稱‘胡貝’重裝甲師,由你來指揮。”
“果然不錯,”萊茵哈特點點頭,又問,“沃爾特,你打算怎麽用這個軍級裝甲集團呢?”
“發動一場短促突擊。”莫德爾說。
“在什麽地方?”
“萊吉奧諾沃-沃沃明一線!”莫德爾說,“現在蘇軍在華沙城的中路和南路都取得了進展,隻有北路按兵不動,這意味著他們正在積蓄力量,準備來場大攻勢。而且空軍偵察發現,最近蘇軍正在沃沃明周圍集結重兵,所以我想來個先下手為強,搶在他們發動進攻前發起反攻。”
搶在敵人發起攻勢前先下手的打法,在機械化戰爭時代是比較有利的。因為機械化戰爭時代將究的是“大縱深攻防”,防禦一方的縱深很大,幾十公裏的防禦縱深是起碼的,就是上百公裏乃至兩百公裏的縱深也不是不可能。而進攻一方,則要盡可能往前壓,而且還會在靠近前線的地方大量囤積物資,以確保攻擊動能不被己方的運輸線消耗。
在這種情況下,攻防的轉換是很慢的,不可能頭一天還是攻勢狀態,轉眼就擺出大縱深防禦了。
而處於進攻狀態下的軍隊,如果突然遭到對手的打擊,而不能以攻勢瓦解敵方,那麽就會很快陷入極度被動。曆史上蘇聯紅軍讓德國人突然暴打一頓,就有這方麵的因素存在——當時的蘇聯紅軍並不是大縱深防禦,而是把部隊大量集中在邊境線附近,這是典型的攻勢布局。
莫德爾頓了頓,又說:“如果我們在萊吉奧諾沃-沃沃明一線的反擊再次取得成功,那麽蘇軍統帥部很有可能會認為我們即將在華沙附近發動反擊,從而將更多的兵力向華沙集中,為北方集團軍的進攻創造出最有了的條件。”
……
北方集團軍群的反擊準備一直在緊鑼密鼓地進行之中,根據“藍色計劃”這個集團軍群的主要任務就是通過向明斯克、布列斯特和列寧格勒三個方向發動反擊,以打破蘇軍對波蘭的進攻,重創蘇軍的攻擊部隊。
不過這三個預定的反擊目標是選擇一個、兩個,還是三個同時進行,卻是存在多種預案的。
而在這三個目標中,距離可能的攻擊發起地——波羅的邦或立陶宛大公國的某個交通樞紐——最近的是白俄羅斯的首都明斯克,那裏也是蘇聯西方麵軍的大本營所在,囤積著大量的軍用物資,周圍還有早年修建的屬於斯大林防線的大量防禦工事存在。
另外,蘇聯的預備隊方麵軍就集中在斯摩棱斯克,隨時可以增援明斯克。
因此德國裝甲集群要突破到明斯克附近問題不大,但是要攻占明斯克卻不容易。
而距離波蘭前線最近的布列斯特則是蘇聯發動大雷雨突擊的出發點。那裏原本是波蘭人的要塞,在1939年為蘇聯奪取,隨後被經營成了蘇軍在西線前沿最重要的據點。根據情報,蘇軍在那裏存放了大量的物資,是可以支持西方麵軍的主力進行長時間的作戰。
也就是說,哪怕明斯克陷落,西方麵軍和莫斯科的聯絡中斷,西方麵軍也能依靠布列斯特的物資維持作戰,並且向烏克蘭方向轉進。
而要奪取布列斯特,對北方集團軍群而言困難是極大的。因為布列斯特距離北方集團軍群發起反擊的各個可能的地點,至少有250公裏。而且沿途極少有良好的公路可用,蘇聯在奪取了波蘭的布格河以西級右岸烏克蘭土地後,就做了預防性的道路破壞,在原西白俄羅斯土地上所有南北走向的公路都進行了徹底的破壞,同時東西走向的公路、鐵路都得到了加強。
所以德軍要從立陶宛出擊奪取布列斯特,幾乎要進行250公裏的越野行軍。而機械化部隊越野行軍的速度是不能和公路行軍相比,一個小時能推進幾公裏就算快的了。250公裏的越野,哪怕沒有敵人阻擋也得走上四五十個小時,如果不實行晝夜行軍就至少要走上四天。
最後一個反擊的預選目標則是列寧格勒,曆史上的彼得格勒,俄羅斯帝國的首都。這是一個極具政治意義的目標,考慮到現在霍亨索倫王朝和羅曼諾夫王朝的親密關係,一旦列寧格勒落入德國之手,就會恢複彼得格勒之名,再讓奧麗加女皇迴到她日思夜想的冬宮。
不過由於德國二十多年來一直控製著愛沙尼亞,因此蘇聯紅軍對列寧格勒的防衛一直很上心。這座城市基本上也是座大要塞,現在還是西北方麵軍的大本營,想要奪取是非常困難的。
而要同時對三個預選目標中的兩個或是全部發起進攻,那麽所需要投入的兵力將是一個天文數字!而且考慮到列寧格勒、明斯克和布列斯特要塞都是堅城,德國還需要投入強大的攻城炮兵。
但是強調機械化和野外作戰的德軍,在攻打堅城和陣地戰的能力上,其實是不足的。除非德國可以得到強大的法蘭西炮兵的支援,否則他們是很難在短時間內攻占蘇軍重兵把守而且有堅固防禦的城市。
“法國政府同意在我們需要的時候對蘇聯宣戰了!”柏林威廉大街73號的統帥部會議室內,剛剛從巴黎返迴的外交部長裏賓特洛甫大聲報告了一個早就在赫斯曼預料中的特大喜訊。
他接著說:“我們想什麽時候要法國人宣戰,他們就什麽時候宣戰!在對抗布爾什維克侵略的問題上,法蘭西人民和德意誌人民完全站在一起!”
這是理所當然的!赫斯曼心說:有v2彈道導彈,有沙林毒氣,還有必然會造出來的原子彈,貝當、達爾朗和魏剛有什麽理由不徹底投靠?
而且德國還會力挺法國用法西斯和納粹主義去對付北非的各種不服呢!
希特勒誌得意滿的看著赫斯曼,問:“帝國元帥,這下我們一定能徹底打敗蘇聯了吧?”
“當然,”赫斯曼笑著點了點頭,“現在我們的兵力一下子寬裕了許多……我想法國人可以將他們強大的炮兵組成炮兵師和預備炮兵集團,將他們運用到藍色方案的反擊計劃中。而有了法國炮兵的幫助,我們在中口徑壓製火炮的數量上可以和蘇聯持平,而在大口徑超重火炮的數量上可以遠遠超過蘇聯!
這樣我們或許可以考慮同時執行攻擊明斯克和列寧格勒的方案了。”(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