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org/


    基爾庫克的油田被破壞的很徹底,可以說是搬光、炸光、燒光。能搬走的設備都被搬走,搬不走的也都炸毀了,炸完以後還放了把火點燃了油井。在赫斯曼抵達的時候,絕大部分油井的大火還沒有被撲滅,他看到的是仿佛戰場一樣的滿目瘡痍的大油田。


    “我的領袖,基爾庫克油田毀壞的非常嚴重,所有的采油和輸油設施都被破壞,油井還在燃燒。斯佩爾從羅馬尼亞抽調的油田消防隊剛剛趕到,根據他們的估計,至少需要1個月時間才能撲滅油田大火。


    另外,從阿勒頗通往摩蘇爾的鐵路至少有1個月才能恢複通車,采油和輸油設備才能大量運抵基爾庫克。然後還需要至少6個月才能完全修複被毀壞的油田。7個月後,油田的產量才有希望恢複到被毀壞前的水平……”


    柏林,威廉街77號,德國總理府。


    阿道夫希特勒這個時候正皺著眉頭在聽戈林匯報基爾庫克油田的情況——如果說是石油讓中東變得四分五裂,那麽石油也能讓歐洲變得團結一致。


    所以現在全歐洲都在看著中東的油田,如果德國人能讓那些油田滿負荷工作,並且源源不斷為歐洲供油。那麽大家都會成為德國的追隨者,因為誰都想要廉價並且充足的石油!


    聽到基爾庫克大油田7個月後才能恢複原本的產量,阿道夫希特勒就忍不住皺眉,“7個月後產量可以達到多少?每年能達到300萬噸嗎?”


    “領袖,這很難說。”戈林迴答,“我們現在還調集了許多鑽井工作隊,準備在鐵路修複後進入基爾庫克打井。如果可以打出高產油井,或許能讓基爾庫克油田的產量突破500萬噸。”


    基爾庫克油田具體的可采儲量戈林也不大清楚,年產500萬噸的數據是赫斯曼在報告上提及的。實際上在後世位列世界第6的基爾庫克大油田的年產量極限遠遠超過500萬噸。不過赫斯曼不清楚靠40年代的技術,能把基爾庫克油田開發到何種程度,所以就報了個比較保守的數據。


    “500萬噸!”希特勒一聽卻是有些吃驚,“真有那麽多?難道基爾庫克油田能和羅馬尼亞油田相提並論?”


    “應該是的,”戈林滿臉堆笑著迴答,“另外敘利亞和西奈半島也有現成的油田,現在正在搶修和擴建。等到修理和擴建工作完成後,我們每年應該能從那裏再得到100萬噸石油。此外,伊朗的胡齊斯坦油田的產量非常龐大,那裏還有全世界最大的阿巴丹煉油廠。不過伊朗的石油很難運到歐洲,需要鋪設從巴士拉通往基爾庫克的輸油管道,或者打通海上的運油路線,如果能夠打通運輸線,伊朗可以提供1000萬噸石油……”


    “1000萬噸!?通往伊朗的航路總能打通的,那我們就會有1600多萬噸石油吧?”希特勒頓時有了一種一夜暴富的感覺。


    “如果能打通海運航路,”戈林說,“到手的石油肯定還會增加,因為在沙特阿拉伯和科威特還發現了埋藏很淺的油田,而且胡齊斯坦大油田的增產也是很容易的。我估計每年可以從中東得到2000萬噸石油。”


    戈胖子向來喜歡誇大其詞,不過他今天報給希特勒的數據,後來證明不是誇大,而是太過保守了。


    “2000萬噸?”希特勒誇張的叫嚷了起來,“我們自己還有1300萬噸,加上去就是3300萬噸……這下德意誌的戰爭機器再也不用為石油操心了!”


    很長一段時間以來,德國國防軍都是算著石油在打仗。而且德國的戰時經濟和軍事動員也是圍繞石油在轉,有多石油才能安排生產多少坦克、飛機和軍艦,相應的才能擴充多少空軍和裝甲部隊——對於拿下了大半個歐洲的德國而言,工業產能是足夠的,而且要進一步擴大也不是很難。但是生產出來的飛機、坦克沒有油也開不動啊。


    所以擁有大半個歐洲,工業生產能力遠遠超過英國和蘇聯的德國,在機械化武器的生產和空軍、裝甲部隊的規模上,卻連蘇聯一國也遠遠比不上。原因就是蘇聯可以按照3000萬噸石油的年產量來安排裝甲部隊和空軍,而德國隻能按照最多2000萬噸油料(已經比曆史上多多了來安排。


    如果石油(包括各種合成燃料的年產量可以達到3300萬噸,那麽德軍的飛機、坦克數量立馬就能大幅增加。


    而且有了3300萬噸的石油,德國就能解決歐洲各國能源供應的難題。這樣包括法國、意大利、西班牙、荷蘭、比利時等國在內的歐洲國家才會真正追隨德國。這些國家的工業和軍事能力,也會因為有比較充足的石油供應而得以發揮。那麽德國才真的是穩操勝券了!


    “約阿希姆。”希特勒這時已經平靜下來,點了外交部長裏賓特洛甫的名。


    “我的領袖!”裏賓特洛甫連忙站起身。


    “去和弗朗哥說,從1942年開始,我們每年都能得到4000萬噸石油!”希特勒說,“所以勝利已經沒有懸念了,如果西班牙及時加入,勝利將可以提前到來。”


    4000萬噸石油當然是在吹牛,不是開采不出來,而是在1942年絕對挖不到。1942年德國能從各個方麵搞到2300萬噸各種油料已經很不容易了。不過希特勒從來不是一個老實人,吹點小牛騙騙潛在的盟友根本不算個事兒。


    “魯道夫,”他接著又對赫斯說,“等你到巴黎見到貝當總統時,也和他說,從明天開始德國就能擁有足夠的石油了。如果他願意讓法國更深地參與進戰爭,明年開始,每個月可以再給多法國10萬噸石油用於國民經濟。”


    每個月10萬噸不是用來打仗的,而是給法國用於民生的。這個數字在和平年代不值一提,可是在戰時,每月多給法國10萬噸實在不是小數了。


    “領袖,”戈林聽到這個數字有些肉麻,立即提醒說,“明年我們最多年采集到1700萬噸石油和600萬噸各種合成燃油。如果我們要和英美展開大規模的海空作戰,燃油的消耗恐怕會突破2500萬噸。如果蘇聯不能繼續向我們供油的話……”


    也就是說,如果蘇聯在1942年給德國斷油(這是很可能的,在42年德國就得從燃油儲備中拿出200萬噸填補缺口。


    “給!”希特勒揮了下手,說,“再給西班牙準備5萬噸月度供應,給荷蘭、比利時、挪威、芬蘭各增加25萬噸月度供應量,給意大利安排10萬噸月度供應。”


    一下子又出去25萬噸(每月,加上給法國的10萬噸可就是35萬噸,一年就是420萬噸,加上之前的200萬噸缺口,總的缺口將會突破620萬噸!


    “從戰略儲備裏麵拿!”希特勒在揮霍赫斯曼好不容易攢起來的戰略石油儲備。


    現在德國可以維持比曆史上多得多的空軍和海軍,還能給大半個歐洲供油,就是因為有赫斯曼用20年時期攢下來的2000萬噸儲備。但是經過40年和41年的消耗,到42年時德國的戰略石油儲備估計就隻剩下不到1300萬噸了。如果一下子再減少620萬噸,那麽儲備數量就隻剩下680多萬噸了。


    “用400多萬噸石油把法國和西班牙拉入夥是完全值得的!”希特勒說,“隻要能拿下直布羅陀,我們就能和法意兩國的艦隊在大西洋會師。這樣英國差不多就完了!”


    “到時英國一定會投降的!”魯道夫赫斯說,“隻要我們能夠在英吉利海峽或大西洋擊敗英國海軍,那英國人就再也沒有抵抗下去的可能了。這樣戰爭基本上就勝利了……”


    “還沒有!”希特勒打斷了魯道夫赫斯,“我們還要和蘇聯決一死戰,就在打敗英國之後!”


    赫斯曼的主張是先美國後蘇聯,不過希特勒卻始終認為蘇聯才是德國最大的敵人。因為從地圖上看蘇聯比較大,而且考慮到蘇聯在東亞大陸的影響力,蘇聯及其盟友控製的土地和人口就更多了。如果蘇聯再控製了印度,那麽gc主義的紅旗就幾乎要插遍整個歐亞大陸了。


    這將是一個擁有幾千萬平方公裏土地和10億人口的赤色大帝國!希特勒一想到這個好心情頓時就沒了。


    “我們不能讓蘇聯人輕易占領阿富汗!”希特勒這迴和羅斯福還有丘吉爾想到一塊去了,他問戈林,“赫爾曼,軍備總局是不是有很多繳獲的英國武器裝備?”


    “是有一些,”戈林點點頭,“主要是輕武器和火炮,我們沒有多少彈藥可以用,所以就準備拆毀迴收原料了。”


    “彈藥一點沒有?”


    “有一些,不是很多。”


    希特勒想了想,說:“有一些就行了……去準備幾千支英國槍械,配上彈藥。我想阿富汗人是用得著它們的!”(未完待續。)m。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崛起之第三帝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大羅羅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大羅羅並收藏崛起之第三帝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