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org/


    科德爾.赫爾的分析不是沒有道理的,因為歐洲一體化的設想其實就起源於法德。法國的拿破侖皇帝和德國皇帝威廉,都曾經夢想建立一個一體化的歐洲。而英國一直以來都是歐洲一體的反對者……拿破侖和威廉的夢想,都是因為英國的反抗而破滅的。


    如果曆史的拿破侖和21年前的威廉皇帝能迫使英國屈服,那麽一體化的歐洲早就出現了!


    當然,德國和法國的一體化夢想也是有區別的——德國想要的是德國領導的歐洲一體化,而法國想要的則是法國領導的歐洲一體化。而且在歐洲,也隻有這兩個國家才有資格領導一體化。英國雖然也有領導歐洲的實力,但是不列顛的島民從來都想要分裂而不是統一歐洲。


    因此要統一歐洲(不包括蘇聯,或者也不包括意大利),先就要在法德之間選出一個領。現在德國人用了9天時間基本就把法國揍趴下了,顯然已經有了歐洲大6的王者相。


    但是法國人不會心服口服,其他的歐洲國家也會心存疑慮。因為拿破侖皇帝當年也幹過同樣的事情——在歐洲大6上戰無不勝。但是拿破侖最後還是失敗了,因為他沒有辦法征服英國。


    如果德國現在可以打敗英國,那麽法國也就死心塌地跟著德國老大哥混了。


    “我知道了,”羅斯福點了點頭,皺著眉頭說,“我們現在必須幫助英國,否則歐洲就將一體!”


    美國雖然強大,但還沒有到了可以和一個統一起來的歐洲(不含蘇聯)對抗的地步。


    ……


    “我們要勝利了?這是真的?上帝啊,這是真的嗎?”


    柏林,夏洛騰堡宮內。全副戎裝的威廉皇帝聽完了國防部長施萊徹爾元帥的匯報,也是一副難以置信的表情。


    “那個曾經讓德意誌苦戰5年的敵人,居然在……在短短的9天裏麵就垮掉了?”德國皇帝的目光又掃過來領袖兼總理希特勒和代理總參謀長赫斯曼。“不會再有個什麽‘馬恩河’奇跡生吧?”


    “我的陛下,”赫斯曼元帥是夏洛騰堡宮覲見廳內四人中最鎮靜的,法蘭西的潰敗早在他的預料之中。


    “對法國而言,現在不會有任何奇跡。因為能夠創造奇跡的是無數願意為國赴死的人民……隻有人民將國家置於他們個人的生死之上,奇跡才會生。但是在法國,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懼怕戰爭的人民就已經騎在國家頭上了。”


    國家第一還是人民第一,大概就是國家社會主義和社會民主主義最大的區別。


    現在德國人信奉的是國家第一,因為在間戰期間德國人民因為強大的國家突然衰弱而遭受了極大的不幸。所以人人都期望重建一個強大的德意誌,並且願意為國家的崛起而犧牲。


    而法蘭西則走上了相反的道路,法國人沒有失去他們的帝國,自然也不知道帝國是那樣的珍貴。而且第一次世界大戰又讓法國流了太多的鮮血,以至於很多法國人都將人的生命置於國家之上,再也不願意為了祖國而犧牲了。而法蘭西人的這種想法又透過法國的民主製度反應到了政治上。反戰的左pai政黨成了間戰期間,特別是三十年代法國政壇上的主導力量。這和第一次世界大戰前,法蘭西舉國求戰好戰,想要通過打敗德國奪迴阿爾薩斯-洛林並且恢複法國在歐洲大6上的霸主地位是截然相反的。


    德國皇帝聽了赫斯曼的解釋,卻把眉頭擰了起來,說:“21年前德國輸了,舉國承受苦難,因而才有國家社會主義的奮。今天法國戰敗,法國人民也將要飽嚐德國人民經曆過的苦難,或許1o年後就會有一個法國國家社會主義工人黨領導法國人民奮起了吧?”


    這有點風水輪流轉的意思,不過老威廉的看法還是有點道理的。法蘭西曆史也不是沒有倒過黴,但是倒黴過後總能複興並且一直維持著一流列強的地位。這不是偶然的,而是有其必然的因素。


    不過赫斯曼一點都不擔心法蘭西在第三次世界大戰中打敗德意誌。


    “陛下,”赫斯曼對德國皇帝說,“我們可以在打敗法國後拿出一個最終解決歐洲千年紛爭的方案。”


    “歐洲一體化?”威廉皇帝問。“難道我們可以強迫法蘭西加入一個由德國領導的歐洲共同體嗎?”


    赫斯曼和希特勒互相對視了一眼,希特勒說:“陛下,法蘭西人民可以用選票決定加入歐洲共同體,還是承擔嚴厲的戰敗責任!”


    “嚴厲的戰敗責任?”


    希特勒說:“先,法國要交還阿爾薩斯-洛林;其次,法國要賠償226o億金馬克;第三,法國必須交出全部艦隊和飛機,還要交出所有飛機製造廠、汽車製造廠和坦克製造工廠的機器設備;第四,法國割讓在北非和敘利亞的殖民地;第五,限製法國的武力;第六,在英國投降前,德國將會占領法國北部和地中海沿岸的幾個重要港口作為對英作戰的基地;第七,如果法國人無法交出艦隊,那麽法國就必須割讓普羅旺斯地區。”


    這七項和平條件是赫斯曼老早就考慮好的,4月16日勝局基本鎖定後,赫斯曼就在統帥部會議上提出了這些條件。在經過討論後,希特勒也同意以這七項條件作為和談的基礎之一。


    “果然非常嚴厲!”德國皇帝說,“法蘭西人恐怕不會接受的。”


    “那他們還有第二個選擇,”希特勒說,“和德國一起成為未來歐洲共同體的核心。


    先,德國、法國、比利時、丹麥、匈牙利、斯洛伐克和波蘭將會組成一個關稅同盟,還會邀請荷蘭、挪威、瑞典、羅馬尼亞、保加利亞、芬蘭和瑞士等國加入;


    其次,德國、法國、比利時和波蘭將會行共同貨幣——歐洲馬克;


    第三,阿爾薩斯-洛林將會成為未來歐洲共同體的都;


    第四,法國將艦隊交給我們用於對英國作戰,或者他們和我們並肩作戰。”


    很顯然,第二個選項才是德國政府真正想要的。


    以德法兩國為核心(真正的核心當然是德國),組建起一個龐大歐洲共同體。共同體先將會從一個龐大的共同市場開始,至少將包括法國本土、德國本土、波蘭(包括西烏克蘭和立陶宛)、丹麥、比利時、斯洛伐克、盧森堡(將會加入德國)和匈牙利(是自願加入)。


    而荷蘭、挪威、瑞典、芬蘭、羅馬尼亞和瑞士也有很大的幾率會加入。畢竟一個包括德國、法國、比利時和波蘭在內的共同市場是非常龐大且有吸引力的。加入它對荷蘭、挪威、瑞典、瑞士和芬蘭這樣的國家很有好處。


    同時,有了法國加入,歐洲馬克的行就很有可行性了。因為法德兩國的經濟規模都很大,合並起來幾乎可以和美國一較高低,人口也比美國要多。如果德國能夠在地中海再次取勝,順利控製中東產油區,那麽歐洲馬克就能和石油掛鉤,變成能夠和美元抗衡的貨幣。


    有了歐洲共同市場和歐洲馬克,再加上德意誌無敵的軍隊,那歐洲的統一(不包括蘇聯和意大利)就不是一個虛幻的夢想了。而領導一個統一的歐洲,進而主宰世界,一直就是德意誌的理想。


    “法國人會和我們站在一起嗎?”德國皇帝還是有些不敢確定。


    赫斯曼聳聳肩,笑道:“通常不會,可是他們現在戰敗了!戰敗是有代價的,如果他們不想付出代價,那就繼續打下去好了!等到我們占領了法蘭西全境,可以自己組織公投,讓法蘭西人民來選擇未來。


    而且,法蘭西人就算選擇了賠款,將來法國還是會不得不加入歐洲共同體。等到我們打敗了英國,主宰了大西洋和地中海,法國將別無選擇!”


    德國皇帝將目光轉向領袖兼總理希特勒,他知道在打敗英國的問題上,希特勒和赫斯曼是存在分歧的。


    希特勒認為可以和英國談判,隻要英國承認德國在歐洲大6上的權力,並且把中東產油區(不包括蘇伊士運河)交給德國,那麽大英帝國就可以繼續存在。


    但是赫斯曼一貫主張徹底擊敗英國,在英國本土登6,然後將其占領!


    “不應該放棄外交勝利的努力,”希特勒緩緩地說,“英國畢竟有海洋保護,除非德國海軍有能力打敗英國皇家海軍,否則很難占領英國本土。而且英帝國的迅瓦解,也有不利的一麵。”


    赫斯曼其實也不想讓英帝國迅瓦解,這會讓美國控製加拿大和澳大利亞,讓蘇聯進入中東。然後蘇聯和美國就會聯手遏製德國!


    “外交的努力的確不應放棄,”赫斯曼說出了統帥部會議的決定,“但是軍事上的打擊也不能放鬆,先是盡可能消滅英國在歐洲大6的軍隊;其次是展開南線作戰,奪取地中海和中東!”


    “這樣很好,”德國皇帝點點頭,“那麽和法國的和談如何進行?”


    希特勒迴答:“我們想請荷蘭女王和西班牙領袖一起出麵斡旋,斡旋現在就可以開始了。”(未完待續。)8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崛起之第三帝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大羅羅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大羅羅並收藏崛起之第三帝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