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org/
楊彪申請退休,一些朝臣驚訝,但那些經驗豐富的朝臣,卻在心裏,暗讚楊彪油滑!
按三公擬議的方案,小皇帝親政,權限僅限於太常寺部分事務。
以後,小皇帝與劉芒之間,自然還要明爭暗鬥,太常卿難免不牽扯其中。
一方是皇帝,一方是權臣,太常卿夾在其中,兩不討好。
受夾板氣倒在其次,稍有不慎,就可能毀掉政治前程,甚至,招致滅門之禍。
申請退休,不僅是楊彪的自保之計,且暗含深意。
政治嗅覺敏感的朝臣,已從楊彪“乞骸骨”之舉中,看清了親政事件的走向!
楊彪主動退出,貌似兩不得罪,其實卻有傾向。
小皇帝剛要親政,楊彪便請退,暗含不想伺候小皇帝之意。
而太常寺副職,太常少卿敬翔,太常卿屬官郭守敬等人,是劉芒的嫡係。
雖然,敬翔的資曆,未必能接任太常卿一職。但是,在目前形勢下,除了小皇帝一派,沒人會冒著生命危險,爭太常卿一職。
楊彪請辭,相當於將太常寺的權力,交給劉芒。
楊彪請辭,讓出九卿之首的高位,似乎吃了大虧。
但是,精明的楊彪,絕不會輕易吃虧。他此舉,必已得到劉芒默許。
所謂失之東隅收之桑榆,楊彪的損失,劉芒一定會加倍補償!
……
很多朝臣,看明白了楊彪請辭的深意。
隻有幼稚的小皇帝劉協,驚訝過後,十分真誠地規勸挽留著楊彪。
小皇帝挽留楊彪,自有拉攏示好之意。然,楊彪何等老道,去意堅決。
楊彪請辭,隻是親政表態中的小插曲,但其意義卻非同小可!
眾人期待已久的親政動議,像是一部史詩大劇。
隻是可惜,這部大劇,竟是晦澀難懂的英文對白!
作為觀眾的朝廷眾臣,隻能看到精美的畫麵,卻不解其中深意。
而楊彪請辭這段插曲,如同為史詩大劇配上了中文字幕。觀眾,終於可以看懂了!
接下來的表態,完全是一邊倒。
三公擬定的,小皇帝親政的相關事宜,絕大多數朝臣,表態附議。
隻有寥寥數人,表達了不滿。而這些人,或是種輯王服等小皇帝的親信,或是袁紹安插在朝中的幾個黨羽,都是劉芒的政敵,且身份早已標明。
世家、卿大夫兩大集團,自不必說,完全倒向支持劉芒。
態度曖昧的中間派,原本打算棄權,不趟渾水。但局勢徹底明朗,棄權反有與大多數人作對、與劉芒作對之嫌。索性,隨大流,表態附議。
劉表、劉備、孫策等在朝中的黨羽,原本就不敢輕易出頭。見大勢已定,跳出來也沒有任何意義,為求自保,也都表態附議。
……
“附議”聲初起之時,小皇帝劉協,還十分用心地盯著每一個表態“附議”的朝臣,暗暗記住這些朝臣的名字。
臉色鐵青,心中暗罵:奸佞!又一個奸佞!好,好,好!待朕翻手之日,定要將爾等奸佞,逐一拿問!
可是,“附議”之聲此起彼伏,小皇帝的眼睛已經無暇仔細查看,太多的名字,也根本無法一一記住。
到最後,小皇帝索性不看了,不記了!甚至,他的臉色,也變得平和起來!
他已經絕望了,也感覺輕鬆了!
好啊!
不用記了,全是奸佞!
小皇帝強擠出一絲僵硬的笑容,維係著帝王的尊嚴……
……
終於,表態結束了。
折磨,也結束了。
小皇帝正想抬起無力的手,宣布散朝,一個聲音卻突然響起。
“臣,有事奏請。”
是王服!
終於有自己人開口了!
“王卿請講。”
王服道:“文先公請辭,太常卿一職,關乎國之禮樂、社稷體麵,不可或缺。請陛下擇忠誠飽學賢者繼之。”
王服是替小皇帝著急啊!
楊彪請辭,陛下趕緊找自己人頂替啊!在九卿高官中,安插一個自己人啊!
“呃……”
王服一席話,點醒了小皇帝劉協。隻是,劉協毫無準備,倉促之間,竟不知該如何做。
劉芒不會給他機會。
“潁川荀文若,出身名門,博學多識,可充此任。”
荀彧荀文若,是曹操的主要幕僚。曹操是劉芒的盟友,他的幕僚接任太常卿,種輯王服等人,自然不同意。
王服急道:“荀文若現在曹孟德幕府,無法到任,臣以為不可。”
劉芒笑而不答,司空鍾繇開口道:“興平元年(194年)冬,荀文若便曾兼任太常,亦未到任。然,太常寺運轉正常,有何不可?臣,附議。”
“臣,附議。”司徒趙溫,也隨即表態。
“附議。”
“臣,附議。”
附議之聲,再次響起,小皇帝劉協的腦子都要炸了!
再這樣下去,他就要瘋了!
“準!”劉協從嗓子眼裏,發出低低的一聲,起身一揮袍袖,轉身離去……
朝臣陸續走出崇德殿,王服、吳子蘭等人,陰霾的雙眼,緊盯著劉芒。
劉芒報以冷峻嘲諷的眼神。
王服忍不住心中之火,怒道:“欺主專權,終要報償!”
劉芒麵色不改,冷冷地道:“珍惜些吧,某些人說話的機會,不多了。”
說罷,劉芒深意滿滿地衝王服和他身邊的吳子蘭點了點頭,揚長而去……
……
洛陽南麵,轘轅關。
轘轅關,拱衛洛陽的八關之一。
雖然,周圍的賊寇已被鏟除幹淨,其它勢力距離也較遠,但是,轘轅關關乎洛陽安全,這裏始終有漢軍駐守。
為防意外,洛陽將軍程咬金和接替常遇春出任洛陽八關校尉的沐英,加強了對洛陽周邊的警戒。
祖逖隨軍出征後,曾和他一起“聞雞起舞”的幾個小兄弟,羅昕、蕭彥、曹瑉、常十五等人,都調至沐英麾下,被提拔為城門小校。
往常,轘轅關隻有一名城門小校帶隊。近幾日,情況特殊,加派了人手,兩名小校,一同帶隊。
今天轘轅關當值小校,是羅昕和常十五。
關門處,常十五全副武裝,腆胸疊肚,煞有氣勢。
關城上,羅昕眯著雙眼,四處探望,查看周圍的情況。
“十五!”羅昕突然喊了一聲。
“咋?有情況?!”常十五立刻興奮了起來。
整天看守關門,沒有一點意外,太無聊。
“北麵有情況!”
“好嘞!”常十五抽出腰刀,衝身邊兵卒吼道:“有情況了,都精神著點!”
“北麵來了一輛牛車!”羅昕在城頭上喊道。
“啥?牛車?”常十五泄了氣。
……
一輛牛車,“嘎呀嘎呀”緩緩往轘轅關而來。趕車者,裹著厚厚的粗麻衣,寬大的帽子下,一雙精明的眼睛,謹慎地觀察著周圍的情況。
來人,正是受小皇帝劉協秘派,準備趕往壽春的秦端秦子正……(未完待續。)
楊彪申請退休,一些朝臣驚訝,但那些經驗豐富的朝臣,卻在心裏,暗讚楊彪油滑!
按三公擬議的方案,小皇帝親政,權限僅限於太常寺部分事務。
以後,小皇帝與劉芒之間,自然還要明爭暗鬥,太常卿難免不牽扯其中。
一方是皇帝,一方是權臣,太常卿夾在其中,兩不討好。
受夾板氣倒在其次,稍有不慎,就可能毀掉政治前程,甚至,招致滅門之禍。
申請退休,不僅是楊彪的自保之計,且暗含深意。
政治嗅覺敏感的朝臣,已從楊彪“乞骸骨”之舉中,看清了親政事件的走向!
楊彪主動退出,貌似兩不得罪,其實卻有傾向。
小皇帝剛要親政,楊彪便請退,暗含不想伺候小皇帝之意。
而太常寺副職,太常少卿敬翔,太常卿屬官郭守敬等人,是劉芒的嫡係。
雖然,敬翔的資曆,未必能接任太常卿一職。但是,在目前形勢下,除了小皇帝一派,沒人會冒著生命危險,爭太常卿一職。
楊彪請辭,相當於將太常寺的權力,交給劉芒。
楊彪請辭,讓出九卿之首的高位,似乎吃了大虧。
但是,精明的楊彪,絕不會輕易吃虧。他此舉,必已得到劉芒默許。
所謂失之東隅收之桑榆,楊彪的損失,劉芒一定會加倍補償!
……
很多朝臣,看明白了楊彪請辭的深意。
隻有幼稚的小皇帝劉協,驚訝過後,十分真誠地規勸挽留著楊彪。
小皇帝挽留楊彪,自有拉攏示好之意。然,楊彪何等老道,去意堅決。
楊彪請辭,隻是親政表態中的小插曲,但其意義卻非同小可!
眾人期待已久的親政動議,像是一部史詩大劇。
隻是可惜,這部大劇,竟是晦澀難懂的英文對白!
作為觀眾的朝廷眾臣,隻能看到精美的畫麵,卻不解其中深意。
而楊彪請辭這段插曲,如同為史詩大劇配上了中文字幕。觀眾,終於可以看懂了!
接下來的表態,完全是一邊倒。
三公擬定的,小皇帝親政的相關事宜,絕大多數朝臣,表態附議。
隻有寥寥數人,表達了不滿。而這些人,或是種輯王服等小皇帝的親信,或是袁紹安插在朝中的幾個黨羽,都是劉芒的政敵,且身份早已標明。
世家、卿大夫兩大集團,自不必說,完全倒向支持劉芒。
態度曖昧的中間派,原本打算棄權,不趟渾水。但局勢徹底明朗,棄權反有與大多數人作對、與劉芒作對之嫌。索性,隨大流,表態附議。
劉表、劉備、孫策等在朝中的黨羽,原本就不敢輕易出頭。見大勢已定,跳出來也沒有任何意義,為求自保,也都表態附議。
……
“附議”聲初起之時,小皇帝劉協,還十分用心地盯著每一個表態“附議”的朝臣,暗暗記住這些朝臣的名字。
臉色鐵青,心中暗罵:奸佞!又一個奸佞!好,好,好!待朕翻手之日,定要將爾等奸佞,逐一拿問!
可是,“附議”之聲此起彼伏,小皇帝的眼睛已經無暇仔細查看,太多的名字,也根本無法一一記住。
到最後,小皇帝索性不看了,不記了!甚至,他的臉色,也變得平和起來!
他已經絕望了,也感覺輕鬆了!
好啊!
不用記了,全是奸佞!
小皇帝強擠出一絲僵硬的笑容,維係著帝王的尊嚴……
……
終於,表態結束了。
折磨,也結束了。
小皇帝正想抬起無力的手,宣布散朝,一個聲音卻突然響起。
“臣,有事奏請。”
是王服!
終於有自己人開口了!
“王卿請講。”
王服道:“文先公請辭,太常卿一職,關乎國之禮樂、社稷體麵,不可或缺。請陛下擇忠誠飽學賢者繼之。”
王服是替小皇帝著急啊!
楊彪請辭,陛下趕緊找自己人頂替啊!在九卿高官中,安插一個自己人啊!
“呃……”
王服一席話,點醒了小皇帝劉協。隻是,劉協毫無準備,倉促之間,竟不知該如何做。
劉芒不會給他機會。
“潁川荀文若,出身名門,博學多識,可充此任。”
荀彧荀文若,是曹操的主要幕僚。曹操是劉芒的盟友,他的幕僚接任太常卿,種輯王服等人,自然不同意。
王服急道:“荀文若現在曹孟德幕府,無法到任,臣以為不可。”
劉芒笑而不答,司空鍾繇開口道:“興平元年(194年)冬,荀文若便曾兼任太常,亦未到任。然,太常寺運轉正常,有何不可?臣,附議。”
“臣,附議。”司徒趙溫,也隨即表態。
“附議。”
“臣,附議。”
附議之聲,再次響起,小皇帝劉協的腦子都要炸了!
再這樣下去,他就要瘋了!
“準!”劉協從嗓子眼裏,發出低低的一聲,起身一揮袍袖,轉身離去……
朝臣陸續走出崇德殿,王服、吳子蘭等人,陰霾的雙眼,緊盯著劉芒。
劉芒報以冷峻嘲諷的眼神。
王服忍不住心中之火,怒道:“欺主專權,終要報償!”
劉芒麵色不改,冷冷地道:“珍惜些吧,某些人說話的機會,不多了。”
說罷,劉芒深意滿滿地衝王服和他身邊的吳子蘭點了點頭,揚長而去……
……
洛陽南麵,轘轅關。
轘轅關,拱衛洛陽的八關之一。
雖然,周圍的賊寇已被鏟除幹淨,其它勢力距離也較遠,但是,轘轅關關乎洛陽安全,這裏始終有漢軍駐守。
為防意外,洛陽將軍程咬金和接替常遇春出任洛陽八關校尉的沐英,加強了對洛陽周邊的警戒。
祖逖隨軍出征後,曾和他一起“聞雞起舞”的幾個小兄弟,羅昕、蕭彥、曹瑉、常十五等人,都調至沐英麾下,被提拔為城門小校。
往常,轘轅關隻有一名城門小校帶隊。近幾日,情況特殊,加派了人手,兩名小校,一同帶隊。
今天轘轅關當值小校,是羅昕和常十五。
關門處,常十五全副武裝,腆胸疊肚,煞有氣勢。
關城上,羅昕眯著雙眼,四處探望,查看周圍的情況。
“十五!”羅昕突然喊了一聲。
“咋?有情況?!”常十五立刻興奮了起來。
整天看守關門,沒有一點意外,太無聊。
“北麵有情況!”
“好嘞!”常十五抽出腰刀,衝身邊兵卒吼道:“有情況了,都精神著點!”
“北麵來了一輛牛車!”羅昕在城頭上喊道。
“啥?牛車?”常十五泄了氣。
……
一輛牛車,“嘎呀嘎呀”緩緩往轘轅關而來。趕車者,裹著厚厚的粗麻衣,寬大的帽子下,一雙精明的眼睛,謹慎地觀察著周圍的情況。
來人,正是受小皇帝劉協秘派,準備趕往壽春的秦端秦子正……(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