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org/
崇德殿內,大漢朝臣,拜賀天子。
小皇帝劉協迴拜,眾臣落座。
劉協左右,是大漢三公:太尉劉芒劉絳天、司空鍾繇鍾元常、司徒趙溫趙和之。
三公之下,是太常卿楊彪為首的九卿。
衛將軍長孫無忌、少府卿李鴻章,位列其中。
九卿之下,是尚書台和禦史台眾官員。
尚書台和禦史台,本是真正的權力核心機構。
為了避免其它利益集團覬覦二台職位,設立二台時,劉芒有意壓低二台官員俸祿,且暫不設置二台主官尚書令和禦史大夫。
二台副職,尚書台左右仆射房玄齡、張居正,禦史中丞寇準,居位而坐。
太常少卿敬翔等各府主要從官,以及小皇帝的幾個親信近臣——董承、種輯、吳子蘭、王服、吳碩等,也各居其位。(王服,亦作王子服)
朝臣中,最德高望重的司空鍾繇,率先奏報。
鍾繇的開場白,很有司空的專業味道。
簡單說,和天氣預報差不多。
無非是新年伊始,萬象更新。新的一年,風會調,雨會順,不會發生大的天地災禍,大漢王朝,一定會政通人和,大漢中興之日可待雲雲。
鍾繇開了場,朝會的氣氛逐漸熱烈起來。
眾臣紛紛向天子奉上吉祥的祝福之詞。
劉芒微眯雙眼,端坐著。
劉芒的眼睛細長,微微眯起時,仿似微笑,很符合當堂的氣氛。
這樣微眯著雙眼,能在旁人不察間,仔細觀察朝堂上的每個人。而他的餘光,始終留意著小皇帝的一舉一動。
無聊無用的套話,終於說完。
劉芒發現,小皇帝劉協的屁股,不安分地左右來迴輕輕蹭著。
小皇帝已經急不可耐了!
要步入正題了!
果然,劉芒發現,董承向昭信將軍吳子蘭望了一眼。
吳子蘭這個昭信將軍,空有其名,手下沒有一兵一卒。
也正因如此,他才最願意充當急先鋒,從手握兵權的劉芒的手中奪權!
吳子蘭是個粗人,說話不繞彎子。長身而起,郎朗道:“建安三年,既是萬象更新之年,那麽,朝廷之氣象,也該更新了!臣奏請陛下親政,帶領百官萬民,中興大漢!”
吳子蘭此言一出,朝堂上,立刻鴉雀無聲。
幾乎所有人的目光,都投向劉芒!
隻是,有人是用眼角偷偷瞄著劉芒,而有的人,則是肆無忌憚,頗具挑戰意味,緊盯劉芒!
劉芒,根本無視眾人的目光。
他也在觀察幾個人的反應:鍾繇、趙溫、楊彪,還有小皇帝劉協。
……
鍾繇,就坐在劉芒身邊。
微側著頭,把探詢的目光,投向劉芒。
鍾繇的表情,略顯尷尬和緊張。
劉芒知道,鍾繇很希望避開這個話題。但是,親政,已是無法迴避之事。
鍾繇希望劉芒表態,又擔心劉芒的表態。
……
司徒趙溫和劉芒之間,隔著鍾繇。
趙溫是朝堂上,少數幾個沒看劉芒的人之一。
趙溫坐得很規矩,頭微垂,眼睛隻盯著身前兩尺之內的狹小地方。
他不想參與這場權力之爭。
……
太常卿楊彪,頭微微歪著,眼睛半睜半閉。
沒人知道,他在看哪。甚至,沒人知道,他是醒著,還是在打瞌睡。
相比朝堂上眾人,楊彪的表現,最為專業!
楊彪,曾是劉芒的對手。
楊彪的內心,有隱隱的期待,他很期待劉芒的失敗!
這一次,他很想再次站到劉芒的對立麵。
但是,幾番較量,楊彪撞得頭破血流。
他膽怯了。
他清楚,再次與劉芒對立,如果失敗,他,和他的弘農楊氏,將再無翻身之可能。甚至,後果更加嚴重。
楊彪最清楚,不流血的權力爭奪戰,比流血的戰爭,更殘酷!
能不涉身其中,最好不過。
如果不得不被迫參與進去,也一定要等到局勢盡可能明朗之時。
似睡非睡,以平庸無為的姿態示人,雖然會遭到很多人的鄙視,卻是最安全的自保方法。
楊彪,竟微微打起了鼾!
……
小皇帝劉協,想要表現出很鎮定的樣子。
但是,內心的激動和緊張,使他根本鎮定不下來。
他的一隻手,緊緊攥著袍服。
而他的另一隻手,不停地變換著擺放的位置,以掩飾緊張的顫抖。
他很想偷偷看看劉芒的表情,可是,他又不敢。
他甚至後悔,今天提出這個動議,是不是太早了……
……
沉寂。
朝堂上,並非鴉雀無聲。
聲響,像是來自朝堂內的空氣!
緊張的空氣,抖動出的輕微聲響!
需要有人打破沉寂!
而提出這個動議的吳子蘭,無疑是最合適的人選。
董承不停地用眼睛示意吳子蘭,示意他豐滿、填充這一動議,使之持續下去。
可是,吳子蘭也緊張!
按照事先的劇本,他的任務,隻是開個場。
動議提出後,必然遭到劉芒親信的反對!
那時,種輯等人,便可針鋒相對,駁斥劉芒一派的言論,從而便可將目無君王、欺君妄上、恣意橫行等惡名,冠在劉芒頭上。
可是,劉芒和他的親信,無一人搭腔。甚至,好像根本沒聽到吳子蘭說的是什麽!
董承慌了。
種輯、吳子蘭慌了。
小皇帝劉協,感覺渾身都是汗!
甚至,連久曆宦海的鍾繇等中間派,都慌了。
朝堂上,除了劉芒一派人穩坐如初,隻有兩個人,沒表現出任何異常。
司徒趙溫,太常楊彪。
終於,一個聲音,打破了沉寂。
“臣,附議!”
唰……
一瞬間,朝堂內的空氣,仿佛掙脫了束縛!
朝堂內的眾人,也都鬆了一口氣。
管是吉兇,管是死活,有人開口,總比一起被憋死強!
眾臣的目光,齊齊投向發聲之人——越騎校尉王服。
劉芒,平靜如初。
吳子蘭、王服,都是小皇帝的心腹一派。他們提出並附和動議,不意外。
劉芒要看看,到底有哪些人,要直白地向自己宣戰。
“臣,附議!”
長水校尉種輯、議郎吳碩,終於開口。
“臣,附議!”幾個袁紹的黨羽,開口了。
接連有數人開口,小皇帝劉協一直懸著的心,稍稍安穩一些。
他那幼稚的眼神,把期盼的目光,逐一投向那些還未開口的朝臣。尤其是既非自己的親信,又非劉芒嫡係,那些中間派的朝臣。
但是,老辣油滑的朝臣,不等小皇帝目光投向自己,便低下了頭。
小皇帝失望了。
他無奈地望向董承。
董承迴應了鼓勵的眼神。
小皇帝劉協,深吸一口氣,勇敢地挺直身子。
“咳……呃……”
他想咳一聲,以示威嚴。可是,緊張的嗓子,在中途拐了個彎兒!
“朕……”
又是不爭氣的顫音!
這時,劉協突然看到一個人!
對啊!
應該讓他說話!(未完待續。)
崇德殿內,大漢朝臣,拜賀天子。
小皇帝劉協迴拜,眾臣落座。
劉協左右,是大漢三公:太尉劉芒劉絳天、司空鍾繇鍾元常、司徒趙溫趙和之。
三公之下,是太常卿楊彪為首的九卿。
衛將軍長孫無忌、少府卿李鴻章,位列其中。
九卿之下,是尚書台和禦史台眾官員。
尚書台和禦史台,本是真正的權力核心機構。
為了避免其它利益集團覬覦二台職位,設立二台時,劉芒有意壓低二台官員俸祿,且暫不設置二台主官尚書令和禦史大夫。
二台副職,尚書台左右仆射房玄齡、張居正,禦史中丞寇準,居位而坐。
太常少卿敬翔等各府主要從官,以及小皇帝的幾個親信近臣——董承、種輯、吳子蘭、王服、吳碩等,也各居其位。(王服,亦作王子服)
朝臣中,最德高望重的司空鍾繇,率先奏報。
鍾繇的開場白,很有司空的專業味道。
簡單說,和天氣預報差不多。
無非是新年伊始,萬象更新。新的一年,風會調,雨會順,不會發生大的天地災禍,大漢王朝,一定會政通人和,大漢中興之日可待雲雲。
鍾繇開了場,朝會的氣氛逐漸熱烈起來。
眾臣紛紛向天子奉上吉祥的祝福之詞。
劉芒微眯雙眼,端坐著。
劉芒的眼睛細長,微微眯起時,仿似微笑,很符合當堂的氣氛。
這樣微眯著雙眼,能在旁人不察間,仔細觀察朝堂上的每個人。而他的餘光,始終留意著小皇帝的一舉一動。
無聊無用的套話,終於說完。
劉芒發現,小皇帝劉協的屁股,不安分地左右來迴輕輕蹭著。
小皇帝已經急不可耐了!
要步入正題了!
果然,劉芒發現,董承向昭信將軍吳子蘭望了一眼。
吳子蘭這個昭信將軍,空有其名,手下沒有一兵一卒。
也正因如此,他才最願意充當急先鋒,從手握兵權的劉芒的手中奪權!
吳子蘭是個粗人,說話不繞彎子。長身而起,郎朗道:“建安三年,既是萬象更新之年,那麽,朝廷之氣象,也該更新了!臣奏請陛下親政,帶領百官萬民,中興大漢!”
吳子蘭此言一出,朝堂上,立刻鴉雀無聲。
幾乎所有人的目光,都投向劉芒!
隻是,有人是用眼角偷偷瞄著劉芒,而有的人,則是肆無忌憚,頗具挑戰意味,緊盯劉芒!
劉芒,根本無視眾人的目光。
他也在觀察幾個人的反應:鍾繇、趙溫、楊彪,還有小皇帝劉協。
……
鍾繇,就坐在劉芒身邊。
微側著頭,把探詢的目光,投向劉芒。
鍾繇的表情,略顯尷尬和緊張。
劉芒知道,鍾繇很希望避開這個話題。但是,親政,已是無法迴避之事。
鍾繇希望劉芒表態,又擔心劉芒的表態。
……
司徒趙溫和劉芒之間,隔著鍾繇。
趙溫是朝堂上,少數幾個沒看劉芒的人之一。
趙溫坐得很規矩,頭微垂,眼睛隻盯著身前兩尺之內的狹小地方。
他不想參與這場權力之爭。
……
太常卿楊彪,頭微微歪著,眼睛半睜半閉。
沒人知道,他在看哪。甚至,沒人知道,他是醒著,還是在打瞌睡。
相比朝堂上眾人,楊彪的表現,最為專業!
楊彪,曾是劉芒的對手。
楊彪的內心,有隱隱的期待,他很期待劉芒的失敗!
這一次,他很想再次站到劉芒的對立麵。
但是,幾番較量,楊彪撞得頭破血流。
他膽怯了。
他清楚,再次與劉芒對立,如果失敗,他,和他的弘農楊氏,將再無翻身之可能。甚至,後果更加嚴重。
楊彪最清楚,不流血的權力爭奪戰,比流血的戰爭,更殘酷!
能不涉身其中,最好不過。
如果不得不被迫參與進去,也一定要等到局勢盡可能明朗之時。
似睡非睡,以平庸無為的姿態示人,雖然會遭到很多人的鄙視,卻是最安全的自保方法。
楊彪,竟微微打起了鼾!
……
小皇帝劉協,想要表現出很鎮定的樣子。
但是,內心的激動和緊張,使他根本鎮定不下來。
他的一隻手,緊緊攥著袍服。
而他的另一隻手,不停地變換著擺放的位置,以掩飾緊張的顫抖。
他很想偷偷看看劉芒的表情,可是,他又不敢。
他甚至後悔,今天提出這個動議,是不是太早了……
……
沉寂。
朝堂上,並非鴉雀無聲。
聲響,像是來自朝堂內的空氣!
緊張的空氣,抖動出的輕微聲響!
需要有人打破沉寂!
而提出這個動議的吳子蘭,無疑是最合適的人選。
董承不停地用眼睛示意吳子蘭,示意他豐滿、填充這一動議,使之持續下去。
可是,吳子蘭也緊張!
按照事先的劇本,他的任務,隻是開個場。
動議提出後,必然遭到劉芒親信的反對!
那時,種輯等人,便可針鋒相對,駁斥劉芒一派的言論,從而便可將目無君王、欺君妄上、恣意橫行等惡名,冠在劉芒頭上。
可是,劉芒和他的親信,無一人搭腔。甚至,好像根本沒聽到吳子蘭說的是什麽!
董承慌了。
種輯、吳子蘭慌了。
小皇帝劉協,感覺渾身都是汗!
甚至,連久曆宦海的鍾繇等中間派,都慌了。
朝堂上,除了劉芒一派人穩坐如初,隻有兩個人,沒表現出任何異常。
司徒趙溫,太常楊彪。
終於,一個聲音,打破了沉寂。
“臣,附議!”
唰……
一瞬間,朝堂內的空氣,仿佛掙脫了束縛!
朝堂內的眾人,也都鬆了一口氣。
管是吉兇,管是死活,有人開口,總比一起被憋死強!
眾臣的目光,齊齊投向發聲之人——越騎校尉王服。
劉芒,平靜如初。
吳子蘭、王服,都是小皇帝的心腹一派。他們提出並附和動議,不意外。
劉芒要看看,到底有哪些人,要直白地向自己宣戰。
“臣,附議!”
長水校尉種輯、議郎吳碩,終於開口。
“臣,附議!”幾個袁紹的黨羽,開口了。
接連有數人開口,小皇帝劉協一直懸著的心,稍稍安穩一些。
他那幼稚的眼神,把期盼的目光,逐一投向那些還未開口的朝臣。尤其是既非自己的親信,又非劉芒嫡係,那些中間派的朝臣。
但是,老辣油滑的朝臣,不等小皇帝目光投向自己,便低下了頭。
小皇帝失望了。
他無奈地望向董承。
董承迴應了鼓勵的眼神。
小皇帝劉協,深吸一口氣,勇敢地挺直身子。
“咳……呃……”
他想咳一聲,以示威嚴。可是,緊張的嗓子,在中途拐了個彎兒!
“朕……”
又是不爭氣的顫音!
這時,劉協突然看到一個人!
對啊!
應該讓他說話!(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