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org/
被後世尊為“藥王”,孫思邈豈是浪得虛名。
點按、檢查了良久,帳內眾人,均沉不住氣了。
“藥王……”
常遇春剛一開口,孫思邈一抬手,示意眾人不要說話。
“針。”
兩個後生徒弟,展開針囊,眾人頓覺眼界大開!
《黃帝內經》總結,針灸之針,共計九種,暨鑱針、員針、鍉針、鋒針、鈹針、員利針、毫針、長針和大針。
軍中醫匠,都通針灸之法,自然知曉九針之說。但醫匠們經常使用的,隻有兩三種而已。
而孫思邈的針囊裏,雖亦隻有九種針具,但每種針具,長短、粗細,又各有不同。林林種種,細分近百種!
醫匠們方才還對孫思邈心存疑慮,一見老爺子的針囊,所有疑慮,便一掃而光!
孫思邈撚起一支毫針,道:“瞧仔細”。
這話,本是對兩個徒弟所說,但所有人,都忍不住伸長脖子,目不轉睛,盯著看。
孫思邈持針、認穴、進針,貌似漫不經心,不疾不徐,但手法之嫻熟、認穴之準確,令眾人瞠目結舌。
常遇春等外行看的是熱鬧,醫匠們是內行,看的是門道。
隻見孫思邈,持針或兩指、或三指,或四五指持針;進針或單手、或爪切、或夾持、或舒張、或提捏……
貌似隨意,實則大有講究。
不同的穴位、不同的針具、不同的手法,卻無一不深合醫理。
片刻,十餘枚銀針眾人無聲驚歎,暗唿過癮!
老爺子用針,不僅僅是技術,簡直就是藝術!
常遇春更關心的,是魯達的情況。輕聲問道:“兄弟,感覺咋樣?”
“別問了,睡了。”
再看,果然!
鼾聲已起!
裴元紹驚得嘴都合不攏了。“剛剛還疼成那樣,竟然睡、睡著了?”
孫思邈微微一笑:“疼,很累人地。”
說著,又撚起一支三棱鋒針,在魯達胳膊上,輕輕刺了幾個小小的口子。
暗紅的淤血,緩緩滲出。
孫思邈收針起身,提筆開了幾個方子,遞給醫匠官,講明敷藥之法。“每日以此法排除淤血,五日散腫,旬日康複。”
裴元紹不敢相信。但好兄弟的胳膊能保住了,他怎能不狂喜。“旬日康複?旬日真的就能康複?!”
孫思邈不置可否,隻用古怪地眼神瞅了裴元紹一眼。
裴元紹“噗通”一聲跪倒孫思邈麵前。“神仙啊!真是神仙啊!”
“非是老夫有神通。受此重擊,卻隻傷及骨膜,實是這娃兒有神通。”
裴元紹咚咚地磕著響頭,替魯達感謝孫思邈。“反正就是老爺子有神通!我是服了!要不是因為自己笨,我一定拜老神仙為師!”
也許覺得拜神仙為師太過冒犯,裴元紹幹脆改口道:“不對!要拜老神仙為師祖!”
“為醫者,不論智愚,唯論心爾。”
藥王妙手施治,魯達逃過一劫,眾皆大喜。
李元芳笑著對常遇春道:“常帥,老先生一路奔波,還未進食。”
“快!老裴,立刻帶老神仙吃飯,告訴灶上,把最好的吃食,都奉上來!”
“好嘞!”
常遇春轉過頭,看著眾醫匠,一臉怒容。“爾等,做何解釋?”
眾醫匠傻了!
是啊!
若非裴元紹攪局,魯達的胳膊,現在已經沒了!
眾醫匠驚恐萬分,紛紛跪下請罪。
“哎,我說,那娃兒啊。”孫思邈對常遇春道,“不怪這幾個娃兒。若是早幾十年,老夫也會這般處置。”
雖有孫思邈求情,常遇春還是怒氣難消。
孫思邈一板臉。“這幾個娃兒並未做錯,汝若治他們的罪過,可別怪老夫不管這營裏幾百傷號了!”
藥王要幫忙診治傷號,常遇春喜出望外,衝醫匠們說聲“好好和老神仙學著”,也就不再追究了。
孫思邈出手,南陽軍傷號天賜之福。
李元芳帶來的情報,讓常遇春堅定了信心。
強攻,未必就能攻克上雒,但,一定能吸引西涼軍主力,這就足夠了。
南陽軍在鞏固前沿防禦的同時,開始向上雒城發起強攻!
……
上雒軍情,一天數封,飛傳長安。
楊廣雖然信心滿滿,卻也難免著急。
上雒吃緊,潼關、左馮翊一帶,洛陽軍大軍壓境,隨時可能發起進攻。
而最讓楊廣不滿的,是西南戰況。
楊林、魚俱羅部,迎擊馬騰韓遂聯軍,屢戰屢敗,至今未嚐勝績。
楊廣開始懷疑,李儒所謂的離間之計,到底有沒有用!
喚來李儒,楊廣埋怨道:“西南之戰,究竟何時能見分曉?劉芒虎視眈眈,欲犯我境,東部兵力不足。速速解決西南之戰,我才能全力對付劉芒!”
“主公,急不得啊。”
李儒稱唿楊廣,已經不再沿用對董卓的稱唿。
楊廣不喜歡做董卓的替身,重新整合西涼軍後,已經牢牢控製了軍權,愈發肆無忌憚。
若非李儒苦苦相勸,楊廣早就公開自己的身份了。
“遲遲不能解決馬韓聯軍,劉芒大軍壓境,叫我如何不急?!”
“主公啊,馬韓聯軍不足為慮。一舉敗之容易,但難免兩敗俱傷。屬下精心謀劃,隻為減少傷亡。主公再給屬下一些時間,西南之戰,定讓主公滿意。”
“讓我滿意?!你就會打包票!”楊廣埋怨著,快步走到地圖前。“東麵壓力太大,我準備把杜陵的三萬人馬,調至鄭縣。”
“不可!萬萬不可!”李儒連連擺手,“近幾日,敵常遇春部,攻勢甚猛,上雒連連告急。杜陵三萬兵馬移防鄭縣,一旦上雒有失,長安危矣!”
“西南拖遝,東南告急。”楊廣拿起一遝信報,“左馮翊李傕、潼關段韶的告急文書也是一封接一封,怎麽辦?”
李儒勸道:“主公,潼關、左馮翊兵力雖不如西南、東南兩線,但憑險固守,足以一戰。身為將者,誇大喜憂,常態也。唯有誇大敵軍威脅,才能引起主公重視。李、段二將,急報頻傳,雖非刻意渲染,卻難免爭寵之嫌。”
“唉……”
楊廣少見地歎口氣,揮揮手。“算了。他們要爭寵,我寵著他們,賞賜錢物,給他們加官進爵便是。不過,文優你也得抓緊些,快點把馬騰韓遂解決掉!”
“諾……”
楊廣的擔心,不是沒有道理。
鄧羌的弘農部、徐世績的河東部,已經開始行動!
左馮翊、潼關之戰,就要打響!(未完待續。)
被後世尊為“藥王”,孫思邈豈是浪得虛名。
點按、檢查了良久,帳內眾人,均沉不住氣了。
“藥王……”
常遇春剛一開口,孫思邈一抬手,示意眾人不要說話。
“針。”
兩個後生徒弟,展開針囊,眾人頓覺眼界大開!
《黃帝內經》總結,針灸之針,共計九種,暨鑱針、員針、鍉針、鋒針、鈹針、員利針、毫針、長針和大針。
軍中醫匠,都通針灸之法,自然知曉九針之說。但醫匠們經常使用的,隻有兩三種而已。
而孫思邈的針囊裏,雖亦隻有九種針具,但每種針具,長短、粗細,又各有不同。林林種種,細分近百種!
醫匠們方才還對孫思邈心存疑慮,一見老爺子的針囊,所有疑慮,便一掃而光!
孫思邈撚起一支毫針,道:“瞧仔細”。
這話,本是對兩個徒弟所說,但所有人,都忍不住伸長脖子,目不轉睛,盯著看。
孫思邈持針、認穴、進針,貌似漫不經心,不疾不徐,但手法之嫻熟、認穴之準確,令眾人瞠目結舌。
常遇春等外行看的是熱鬧,醫匠們是內行,看的是門道。
隻見孫思邈,持針或兩指、或三指,或四五指持針;進針或單手、或爪切、或夾持、或舒張、或提捏……
貌似隨意,實則大有講究。
不同的穴位、不同的針具、不同的手法,卻無一不深合醫理。
片刻,十餘枚銀針眾人無聲驚歎,暗唿過癮!
老爺子用針,不僅僅是技術,簡直就是藝術!
常遇春更關心的,是魯達的情況。輕聲問道:“兄弟,感覺咋樣?”
“別問了,睡了。”
再看,果然!
鼾聲已起!
裴元紹驚得嘴都合不攏了。“剛剛還疼成那樣,竟然睡、睡著了?”
孫思邈微微一笑:“疼,很累人地。”
說著,又撚起一支三棱鋒針,在魯達胳膊上,輕輕刺了幾個小小的口子。
暗紅的淤血,緩緩滲出。
孫思邈收針起身,提筆開了幾個方子,遞給醫匠官,講明敷藥之法。“每日以此法排除淤血,五日散腫,旬日康複。”
裴元紹不敢相信。但好兄弟的胳膊能保住了,他怎能不狂喜。“旬日康複?旬日真的就能康複?!”
孫思邈不置可否,隻用古怪地眼神瞅了裴元紹一眼。
裴元紹“噗通”一聲跪倒孫思邈麵前。“神仙啊!真是神仙啊!”
“非是老夫有神通。受此重擊,卻隻傷及骨膜,實是這娃兒有神通。”
裴元紹咚咚地磕著響頭,替魯達感謝孫思邈。“反正就是老爺子有神通!我是服了!要不是因為自己笨,我一定拜老神仙為師!”
也許覺得拜神仙為師太過冒犯,裴元紹幹脆改口道:“不對!要拜老神仙為師祖!”
“為醫者,不論智愚,唯論心爾。”
藥王妙手施治,魯達逃過一劫,眾皆大喜。
李元芳笑著對常遇春道:“常帥,老先生一路奔波,還未進食。”
“快!老裴,立刻帶老神仙吃飯,告訴灶上,把最好的吃食,都奉上來!”
“好嘞!”
常遇春轉過頭,看著眾醫匠,一臉怒容。“爾等,做何解釋?”
眾醫匠傻了!
是啊!
若非裴元紹攪局,魯達的胳膊,現在已經沒了!
眾醫匠驚恐萬分,紛紛跪下請罪。
“哎,我說,那娃兒啊。”孫思邈對常遇春道,“不怪這幾個娃兒。若是早幾十年,老夫也會這般處置。”
雖有孫思邈求情,常遇春還是怒氣難消。
孫思邈一板臉。“這幾個娃兒並未做錯,汝若治他們的罪過,可別怪老夫不管這營裏幾百傷號了!”
藥王要幫忙診治傷號,常遇春喜出望外,衝醫匠們說聲“好好和老神仙學著”,也就不再追究了。
孫思邈出手,南陽軍傷號天賜之福。
李元芳帶來的情報,讓常遇春堅定了信心。
強攻,未必就能攻克上雒,但,一定能吸引西涼軍主力,這就足夠了。
南陽軍在鞏固前沿防禦的同時,開始向上雒城發起強攻!
……
上雒軍情,一天數封,飛傳長安。
楊廣雖然信心滿滿,卻也難免著急。
上雒吃緊,潼關、左馮翊一帶,洛陽軍大軍壓境,隨時可能發起進攻。
而最讓楊廣不滿的,是西南戰況。
楊林、魚俱羅部,迎擊馬騰韓遂聯軍,屢戰屢敗,至今未嚐勝績。
楊廣開始懷疑,李儒所謂的離間之計,到底有沒有用!
喚來李儒,楊廣埋怨道:“西南之戰,究竟何時能見分曉?劉芒虎視眈眈,欲犯我境,東部兵力不足。速速解決西南之戰,我才能全力對付劉芒!”
“主公,急不得啊。”
李儒稱唿楊廣,已經不再沿用對董卓的稱唿。
楊廣不喜歡做董卓的替身,重新整合西涼軍後,已經牢牢控製了軍權,愈發肆無忌憚。
若非李儒苦苦相勸,楊廣早就公開自己的身份了。
“遲遲不能解決馬韓聯軍,劉芒大軍壓境,叫我如何不急?!”
“主公啊,馬韓聯軍不足為慮。一舉敗之容易,但難免兩敗俱傷。屬下精心謀劃,隻為減少傷亡。主公再給屬下一些時間,西南之戰,定讓主公滿意。”
“讓我滿意?!你就會打包票!”楊廣埋怨著,快步走到地圖前。“東麵壓力太大,我準備把杜陵的三萬人馬,調至鄭縣。”
“不可!萬萬不可!”李儒連連擺手,“近幾日,敵常遇春部,攻勢甚猛,上雒連連告急。杜陵三萬兵馬移防鄭縣,一旦上雒有失,長安危矣!”
“西南拖遝,東南告急。”楊廣拿起一遝信報,“左馮翊李傕、潼關段韶的告急文書也是一封接一封,怎麽辦?”
李儒勸道:“主公,潼關、左馮翊兵力雖不如西南、東南兩線,但憑險固守,足以一戰。身為將者,誇大喜憂,常態也。唯有誇大敵軍威脅,才能引起主公重視。李、段二將,急報頻傳,雖非刻意渲染,卻難免爭寵之嫌。”
“唉……”
楊廣少見地歎口氣,揮揮手。“算了。他們要爭寵,我寵著他們,賞賜錢物,給他們加官進爵便是。不過,文優你也得抓緊些,快點把馬騰韓遂解決掉!”
“諾……”
楊廣的擔心,不是沒有道理。
鄧羌的弘農部、徐世績的河東部,已經開始行動!
左馮翊、潼關之戰,就要打響!(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