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org/
杜如晦道:“陛下此舉,其意不言自明。籠絡劉姓諸王,拉攏世家望族,陛下是要親政收權啊!”
杜如晦的分析,與李鴻章如出一轍。
小皇帝劉協近來動作頻頻,其最終的目的,無非是從輔政三公手中,奪迴朝政大權!
而其主要針對目標,自然是三公之首,太尉劉芒!
劉芒無奈地笑笑:“天子,長大了……”
劉伯溫依舊不緊不慢地搖著團扇。“人呢,都有長大的時候。膽子大了,見識卻未必。”
雖然沒有旁人,劉芒還是打斷劉伯溫。“老劉啊,別那麽刻薄。天子畢竟久居深宮,外麵的事情,經曆得少而已。”
杜如晦道:“主公懷寬仁之心,我等幕僚之幸。主公為大局計,要朝廷安穩,但也要為屬下人等想想。不說我們這些居於帷幄之中的,就說前線的將士,哪個不是為了主公,才浴血拚殺的?如果主公總是抱定寬仁之心,朝廷能否安穩,屬下無從知曉,但前線將士,怕是會生怨言了!”
劉芒歎口氣:“唉,許子將說得沒錯,我是缺少了項王之霸氣。”
劉伯溫罕見地冷下臉,道:“天子想得雖多,卻未必能夠成事。劉姓諸王,多已傳承數世。如今在位王者,手中無兵,胸中無才,徒有其名!”
杜如晦點頭讚同,補充道:“淮南宗親之中,唯有一人,頗有才幹。若不能為主公所用,不如……”
“克明說的是,成德劉子揚?”
杜如晦點點頭。
劉曄劉子揚,漢光武帝劉秀之子阜陵王劉延之後。劉曄少年成名,頗有才略。此番,代替阜陵王劉赦來嵩山謁見天子。
展昭傳來信息,天子劉協,會見劉曄的時間最長!
劉芒道:“我找你二人前來,就是想分析清楚陛下用意,再做決斷。”
小皇帝劉協和身邊近侍,雖絞盡腦汁,想出自認為聰明的點子。但他們怎能和劉伯溫、杜如晦這些後世大能相比。
劉、杜早已洞察小皇帝的小心思。
杜如晦道:“為陛下出謀劃策之人,雖處心積慮,但忘乎所以。目前,尚不敢輕言三公放權,陛下親政。其目的,無非是拉攏培養親信之人,授以官職,等待時機,掌握大權。”
劉芒點點頭。“阻止此事容易,但目前袁逆未除,西涼情況難料,又有袁本初虎視眈眈,確保朝廷安穩,是第一要務。伯溫先生怎麽想?”
“主公說得沒錯。我以為……”劉伯溫再現老滑頭的一麵,油滑地一笑,“主公執政以來,朝中異己,西涼、袁逆黨羽,已漸鏟除。而今朝中掣肘之徒,以弘農楊氏一黨為主。陛下既然要安插親信,我們何不順勢而為?”
劉芒眼睛一亮!
對啊!
朝廷權力,就是蛋糕。
總共隻有那麽大,各方勢力分而享之。
小皇帝要分一部分權力,那就順著他好了!
正愁朝中異己勢力掣肘,何不借小皇帝爭權一事,削弱弘農楊氏一派在朝中的勢力!
如此,既可保持與小皇帝的關係和諧,維係朝局安穩,又能借機削弱異己勢力。甚至,如果籌劃得當,甚至能加強自己在朝廷中的力量!
小皇帝要耍小聰明,劉伯溫杜如晦這些後世大能,卻有大智慧應對!
經過仔細商議,劉芒做出決定。
既然小皇帝要削弱輔政三公權力,那便順著他的想法!
弘農楊氏一派,曾表奏劉芒進位丞相,以便借機撈取實權。劉芒便反其道而行之,主動放棄部分權力,使得世家一派,沒有可憑借之機!
世家望族要爭權,小皇帝也要爭權,那就給他們權力!
權力,是另外兩方爭奪的目標,卻是劉芒握有的王牌!
劉芒可以放棄一切權力,除了軍權!
而軍權,小皇帝和世家根本沒有染指的可能和機會!
對於劉芒而言,隻要握有兵權,其它權力,都是可有可無的虛名。
況且,以劉芒和屬下精英幕僚的智慧,很容易就能將劉芒與小皇帝、與世家的矛盾,轉化為小皇帝與世家之間的矛盾,而坐收漁翁之利!
……
具體對策是,順從小皇帝之意,主動表態,三公不再統領九卿。
而將三公手中的權力,分散至尚書台和禦史台。
尚書台,是決策中樞機構。
禦史台,主監察諸事務。
尚書台和禦史台雖然地位不高,卻握有實權。
如此調整,將原來三公統領九卿,掌控的朝權,分散至九卿和二台。太尉、司徒和司空三公,成為高位虛職。
如此,較力各方的目標,一定集中在九卿和二台之上。
為了引開對手的主意力,劉芒決定壓低尚書台和禦史台的等級和俸餉。
暫不設二台主官。尚書台不設尚書令,禦史台不設禦史大夫。
如此,小皇帝和楊彪兩派,一定會力爭九卿之位。
而九卿中,劉芒手握其二,分別是長孫無忌擔任的衛尉、李鴻章擔任的少府卿。
其餘七卿的位置,讓對手們爭去吧!
劉芒隻需爭取等級較低卻握有實權二台副職——尚書台左右仆射、禦史中丞三個職務。
小皇帝可以在九卿中安排親信,當可滿意。
而小皇帝的親信,勢必要搶占世家集團的位置。
世家集團丟了九卿位置,鍾繇成為虛職司空,楊彪一定不滿。肯定會設法與劉芒爭奪二台副職。
外患未除,朝廷不能亂。
劉芒為了簡化矛盾,主動讓出司隸校尉一職。
司隸校尉,開府儀比三司,掌管司隸諸郡,目前包括河南尹、弘農郡、河東郡、河內郡等地。
而這四郡郡守,均由劉芒的親信幕僚擔任。且司隸軍務,也全部掌握在劉芒手中,楊彪集團縱獲得司隸校尉一職,也隻能虛掛其名,而無實權。
經過仔細考慮,劉芒決定,將李鴻章、敬翔從並州調迴。
李鴻章專任少府卿,敬翔接任範仲淹,擔任太常少卿。而範仲淹接替李鴻章,出任並州刺史。
房玄齡、張居正,出任尚書台左右仆射。
寇準出任禦史中丞。因西涼戰事隨時可能爆發,寇準暫時兼任安邑尹,賈逵任河東郡丞,協助寇準署理河東政事。
商議妥當,劉芒返迴嵩山,麵見小皇帝劉協。(未完待續。)
杜如晦道:“陛下此舉,其意不言自明。籠絡劉姓諸王,拉攏世家望族,陛下是要親政收權啊!”
杜如晦的分析,與李鴻章如出一轍。
小皇帝劉協近來動作頻頻,其最終的目的,無非是從輔政三公手中,奪迴朝政大權!
而其主要針對目標,自然是三公之首,太尉劉芒!
劉芒無奈地笑笑:“天子,長大了……”
劉伯溫依舊不緊不慢地搖著團扇。“人呢,都有長大的時候。膽子大了,見識卻未必。”
雖然沒有旁人,劉芒還是打斷劉伯溫。“老劉啊,別那麽刻薄。天子畢竟久居深宮,外麵的事情,經曆得少而已。”
杜如晦道:“主公懷寬仁之心,我等幕僚之幸。主公為大局計,要朝廷安穩,但也要為屬下人等想想。不說我們這些居於帷幄之中的,就說前線的將士,哪個不是為了主公,才浴血拚殺的?如果主公總是抱定寬仁之心,朝廷能否安穩,屬下無從知曉,但前線將士,怕是會生怨言了!”
劉芒歎口氣:“唉,許子將說得沒錯,我是缺少了項王之霸氣。”
劉伯溫罕見地冷下臉,道:“天子想得雖多,卻未必能夠成事。劉姓諸王,多已傳承數世。如今在位王者,手中無兵,胸中無才,徒有其名!”
杜如晦點頭讚同,補充道:“淮南宗親之中,唯有一人,頗有才幹。若不能為主公所用,不如……”
“克明說的是,成德劉子揚?”
杜如晦點點頭。
劉曄劉子揚,漢光武帝劉秀之子阜陵王劉延之後。劉曄少年成名,頗有才略。此番,代替阜陵王劉赦來嵩山謁見天子。
展昭傳來信息,天子劉協,會見劉曄的時間最長!
劉芒道:“我找你二人前來,就是想分析清楚陛下用意,再做決斷。”
小皇帝劉協和身邊近侍,雖絞盡腦汁,想出自認為聰明的點子。但他們怎能和劉伯溫、杜如晦這些後世大能相比。
劉、杜早已洞察小皇帝的小心思。
杜如晦道:“為陛下出謀劃策之人,雖處心積慮,但忘乎所以。目前,尚不敢輕言三公放權,陛下親政。其目的,無非是拉攏培養親信之人,授以官職,等待時機,掌握大權。”
劉芒點點頭。“阻止此事容易,但目前袁逆未除,西涼情況難料,又有袁本初虎視眈眈,確保朝廷安穩,是第一要務。伯溫先生怎麽想?”
“主公說得沒錯。我以為……”劉伯溫再現老滑頭的一麵,油滑地一笑,“主公執政以來,朝中異己,西涼、袁逆黨羽,已漸鏟除。而今朝中掣肘之徒,以弘農楊氏一黨為主。陛下既然要安插親信,我們何不順勢而為?”
劉芒眼睛一亮!
對啊!
朝廷權力,就是蛋糕。
總共隻有那麽大,各方勢力分而享之。
小皇帝要分一部分權力,那就順著他好了!
正愁朝中異己勢力掣肘,何不借小皇帝爭權一事,削弱弘農楊氏一派在朝中的勢力!
如此,既可保持與小皇帝的關係和諧,維係朝局安穩,又能借機削弱異己勢力。甚至,如果籌劃得當,甚至能加強自己在朝廷中的力量!
小皇帝要耍小聰明,劉伯溫杜如晦這些後世大能,卻有大智慧應對!
經過仔細商議,劉芒做出決定。
既然小皇帝要削弱輔政三公權力,那便順著他的想法!
弘農楊氏一派,曾表奏劉芒進位丞相,以便借機撈取實權。劉芒便反其道而行之,主動放棄部分權力,使得世家一派,沒有可憑借之機!
世家望族要爭權,小皇帝也要爭權,那就給他們權力!
權力,是另外兩方爭奪的目標,卻是劉芒握有的王牌!
劉芒可以放棄一切權力,除了軍權!
而軍權,小皇帝和世家根本沒有染指的可能和機會!
對於劉芒而言,隻要握有兵權,其它權力,都是可有可無的虛名。
況且,以劉芒和屬下精英幕僚的智慧,很容易就能將劉芒與小皇帝、與世家的矛盾,轉化為小皇帝與世家之間的矛盾,而坐收漁翁之利!
……
具體對策是,順從小皇帝之意,主動表態,三公不再統領九卿。
而將三公手中的權力,分散至尚書台和禦史台。
尚書台,是決策中樞機構。
禦史台,主監察諸事務。
尚書台和禦史台雖然地位不高,卻握有實權。
如此調整,將原來三公統領九卿,掌控的朝權,分散至九卿和二台。太尉、司徒和司空三公,成為高位虛職。
如此,較力各方的目標,一定集中在九卿和二台之上。
為了引開對手的主意力,劉芒決定壓低尚書台和禦史台的等級和俸餉。
暫不設二台主官。尚書台不設尚書令,禦史台不設禦史大夫。
如此,小皇帝和楊彪兩派,一定會力爭九卿之位。
而九卿中,劉芒手握其二,分別是長孫無忌擔任的衛尉、李鴻章擔任的少府卿。
其餘七卿的位置,讓對手們爭去吧!
劉芒隻需爭取等級較低卻握有實權二台副職——尚書台左右仆射、禦史中丞三個職務。
小皇帝可以在九卿中安排親信,當可滿意。
而小皇帝的親信,勢必要搶占世家集團的位置。
世家集團丟了九卿位置,鍾繇成為虛職司空,楊彪一定不滿。肯定會設法與劉芒爭奪二台副職。
外患未除,朝廷不能亂。
劉芒為了簡化矛盾,主動讓出司隸校尉一職。
司隸校尉,開府儀比三司,掌管司隸諸郡,目前包括河南尹、弘農郡、河東郡、河內郡等地。
而這四郡郡守,均由劉芒的親信幕僚擔任。且司隸軍務,也全部掌握在劉芒手中,楊彪集團縱獲得司隸校尉一職,也隻能虛掛其名,而無實權。
經過仔細考慮,劉芒決定,將李鴻章、敬翔從並州調迴。
李鴻章專任少府卿,敬翔接任範仲淹,擔任太常少卿。而範仲淹接替李鴻章,出任並州刺史。
房玄齡、張居正,出任尚書台左右仆射。
寇準出任禦史中丞。因西涼戰事隨時可能爆發,寇準暫時兼任安邑尹,賈逵任河東郡丞,協助寇準署理河東政事。
商議妥當,劉芒返迴嵩山,麵見小皇帝劉協。(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