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org/


    敵軍隻有百餘輕騎,不會來劫營送死,一定是去搬請救兵!


    “放走將領,截住其餘輕騎!”陳玉成吩咐一聲,縱馬衝出,直撲韓荀。


    並州將士點起鬆油火把,齊衝而出。


    韓荀揮刀來戰陳玉成,三五迴合,已知對手厲害。無心戀戰,打馬就走。


    陳玉成作勢追了一段,假裝被冀州輕騎纏住,大聲唿喝不許放走敵人。


    並州軍已得將令,隻截殺隨行輕騎,故意放走韓荀。


    一番激戰,韓荀隻帶著三五親隨繞路逃走,其餘冀州輕騎,盡被斬殺。


    搶占東岸、阻斷交通、震懾敵膽,徐晃陳玉成部,付出傷亡近千的代價。


    守敵終於膽寒,搬取救兵。一切,盡在計劃當中。


    為了配合河內戰役,徐晃陳玉成部,必須把鄴城敵後備軍團,牢牢牽製在涉國城一帶。


    他們清楚,即將到來的,是更慘烈的戰鬥,更大的傷亡。


    他們,已經做好準備,不惜一切代價,一定要為擔當奇襲任務的郭侃部,創造最有利的條件……


    ……


    太行山脈、大號山中,郭侃裴元紹裴元慶部,披荊斬棘,穿越大山。


    為了隱蔽行蹤,郭侃沒選擇白陘通道,而是繞行隱蔽的山路。


    黑山軍曾經活動在這一帶,軍中歸附的黑山軍做向導,帶著隊伍,翻越大山,在河內冀州軍毫不知情的情況下,悄悄出走太行山。


    穿行大山,無法攜帶太多糧食。


    郭侃部,必須快速穿插,控製住共縣、汲縣兩地。隨後,才能從白陘通道獲得更多給養。


    太行山南,狹長的平原,就是冀州軍控製的河內東部。


    郭侃部的目標,就是河內東部。狹長平原的中心地帶——共縣、汲縣。


    這兩縣的東部,是朝歌、蕩陰。西部,是獲嘉、修武等地。


    占據這兩縣,便可將河內之地。堵在武德至獲嘉狹小的區域內,圍而殲之。


    這一戰術,能否成功,取決於兩個先決條件。


    其一,徐晃部。將鄴城敵後備軍團,吸引至涉國方向。


    其二,檀道濟部,將獲嘉、修武之敵,吸引至沁水河畔。


    可是,在通訊不便的情況下,郭侃部無從得知徐晃、檀道濟兩部,是否按計劃,吸引了敵軍。


    如果友軍沒有完成任務,郭侃部將遭遇獲嘉、鄴城敵軍夾擊。在糧草無法得到補充的情況下。全軍覆沒,毫無疑問。


    共縣、汲縣,就在眼前。


    全軍隱蔽在山腳下,等待統帥郭侃最後的命令。


    郭侃靜靜地注視著前麵開闊的平原。沒有立刻下達進攻命令,不是因為猶豫。郭侃隻是希望,用自己的鎮定,安穩屬下求戰之心。


    奇襲,必然要承擔風險。


    “裴元紹聽令!命你率部速取汎亭,掩護我軍攻取共縣、汲縣!”


    “諾!”


    “其餘各部聽令!先攻共縣,再取汲縣。申時之前,務必控製兩城!”


    “諾!”


    寂靜的太行山腳,突然爆發出震天動地的呐喊,並州奇兵。如下山猛虎,直撲而來!


    信心,來源於對友軍的信任。


    徐晃、檀道濟,一定能完成牽製敵軍的任務!


    ……


    沁水河畔,攻取武德、山陽兩城的戰鬥,仍在繼續。


    攻取山陽。輕而易舉,但檀道濟擔心,山陽城破,駐守武德的韋昌輝會棄城而走。


    如此,則計劃落空。


    而武德城防禦嚴密,連攻數日,仍未見修武、獲嘉方向敵軍來援。


    為今之計,隻有加強對武德攻勢,才能誘使敵軍來援。


    命魯達接替秦瓊,指揮對山陽的佯攻。


    抽調秦瓊部,趕來武德。


    並州軍,從南、西、北三個方向發起進攻。


    一輪又一輪的攻擊,部隊傷亡越來越多,但檀道濟無暇顧忌這些,無論如何,要引來敵之援軍,為郭侃部切斷敵軍退路,創造條件。


    終於,斥候飛報:修武,高覽部來援!


    聞聽報告,檀道濟先喜後憂。


    喜的是,敵軍終於來援。憂的是,修武城高覽出動,而袁譚仍在獲嘉。


    不能引出獲嘉城袁譚,則郭侃部,難以得手。


    “叔寶!”


    “末將在!”


    “命你率部,阻敵高覽部。記住,不可敗敵,也不可退卻,務必將高覽部纏住,使其進退不得,無法與武德城之敵匯合!”


    “諾!”


    ……


    高覽,冀州軍中,最低調的猛將。


    他深知河內戰局的關鍵,更知道輕易出兵,求援武德,將使整個河內防禦體係,暴露巨大的隱患。


    河內主將袁譚,頻繁收到武德、山陽告急信報。


    郭圖來信,提醒過袁譚,袁紹的戰略目標在青兗,而不是河內。隻需緩緩收縮紡線,隻要不潰敗,隻要拖延足夠長的時間,待袁紹取了青兗要地,便是大功一件。


    袁譚本已做好逐步後退的準備,但見並州軍久攻武德山陽不克,難免動了心思。


    從武德山陽戰局看,並州軍已是技窮之黔驢。


    拖延時間,逐步退兵,收縮防線是大功一件。那麽,如果在保證拖延時間的前提下,不退兵,不收縮防線,豈不是更大的功勞?


    袁譚也是熟讀兵書戰冊之人,並未倉促做出支援韋昌輝的決定。


    他派出大量斥候,連續多日,一天幾次,偵察白陘方向動靜。


    每次信報,結果都是一樣:白陘幽深靜謐,未見並州軍活動跡象。


    既然沒有敵軍威脅,坐視韋昌輝部在沭水苦戰而不理,從感情上,不忍;從兵法上,不智!


    而更重要的,如果能在沁水擊潰敵人,可以一血前恥,為給自己正名!


    袁譚終於下令,命高覽部,火速支援武德!


    在袁譚的再三催促下,高覽隻得引兵來援。


    已隱隱可見武德城輪廓,前麵,一支隊伍攔住去路。


    陣前一將,盔甲鮮明,威風凜凜;手提虎頭槍,腰掛金裝鐧。


    “秦瓊在此,高覽可敢一戰?”


    高覽並不搭話,縱馬搖槍,來戰秦瓊。


    一個是河北四庭柱,一個名滿天下,兩員猛將,兩杆大槍,殺得難解難分。


    激鬥十餘合難分勝負,高覽知今日遇到對手,想要取勝,沒有可能。


    好勇鬥狠,解不了武德之急。己方五千精兵,而對方不過兩千餘人,與其逞一時之勇,不如速戰速勝。


    瞧個機會,跳出戰局,大槍一揮,下令衝鋒!(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之無限召喚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藤洛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藤洛並收藏三國之無限召喚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