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org/
督運校尉孟岱,率領三千步卒,押運糧草。
開戰以來,通往漁陽的糧道從未遭遇騷擾,孟岱和兵卒們難免鬆懈,走得優哉遊哉。
突然!
公孫瓚率輕騎,雄闊海率步卒,兩路夾攻而來!冀州軍瞬間大亂!
遭遇突襲,兵卒難以約束,孟岱棄糧草車架而走。
敵不戰而潰,公孫瓚歡喜的同時,也不免心存疑慮。
檢查車架,的確是碼放整齊的大批糧草,隻是,這勝利來得太過容易了。
不敢貿然追擊潰退之敵,公孫瓚急令拉運軍資迴城。
剛剛走上迴歸安次的大路,就見前方衝來兩支隊伍,火把通明,軍旗獵獵,冀州前鋒將軍顏良、越騎別部司馬韓定殺到!
敵人果然有伏兵!
公孫瓚心驚,雄闊海無所畏懼。“將軍勿慌,某去殺退攔路之敵!”
雄闊海一掄熟銅棍,率部衝上。
顏良揮刀截住雄闊海,兩軍殺成一團。
雄闊海武藝精純,力大無比。戰不過十幾迴合,顏良力怯,撥馬就走。
公孫瓚馬槊一揮,率部追殺。
追擊不過兩裏,突聞號角聲四起。
袁紹中軍大將,冀州騎先鋒將軍文醜、射聲校尉呂曠率部殺到。
顏良見文醜殺至,也率部殺迴。冀州兩員猛將,顏良文醜,雙戰雄闊海!
冀州伏兵,接連殺出,公孫瓚知道已中敵之計,大驚。急令部下,舍棄繳獲的糧草,全力突圍,迅速退迴安次城。
兩軍混戰,號角聲又起!
冀州監軍將軍鞠義、步兵校尉蔣奇,從東北方向,掩殺而來!
冀州軍數倍於己。顏良文醜鞠義勇冠三軍,雄闊海縱然勇猛,已無迴天之力,幽州軍死傷不計其數。慘敗!
迴歸安次的各條道路,均被冀州軍阻斷,雄闊海率殘餘千人輕騎,拚死護住公孫瓚,殺開一條血路。向東逃去。
顏良文醜鞠義各部,早得袁紹之令,不得窮追。
虛張聲勢追趕一舍之地,立刻折返。
用繳獲的甲胄旌旗,偽裝成幽州敗退隊伍,連夜趕到安次,騙開城門,安次失守!
固守四城,已丟其一,幽州防禦體係。已瀕崩潰。
冀州軍早已切斷各城之間聯絡,安次失守,公孫瓚東逃,駐守薊縣的公孫範並不知情。
袁紹命顏良的前鋒軍,和鞠義的右武衛營,馬不停蹄,急攻軍都城。同時,用繳獲的印綬,偽造公孫瓚軍令,派人趕往薊縣。命公孫範出兵支援軍都。
公孫範受命固守薊縣,不得出擊,但公孫瓚的軍令真實無疑。猶豫再三,公孫範還是決定率部出城。
出得薊縣。向北疾行不過十餘裏,前麵冀州大軍攔路,高高聳立的纛旗上,鬥大袁字醒目!
袁紹親率大軍而來!
公孫範情知中計,率部欲返迴薊縣。
身後,早有冀州大軍攔住歸路。
當先一將。精壯幹練,手提長槍,威風凜凜。“盧俊義在此,敵將休走!”
公孫範別無他路,唯有強衝一條路可走。
公孫範揮刀而上,盧俊義擺槍相迎。
公孫範怎是盧俊義對手,戰不數合,被盧俊義一槍刺中,落馬而亡!
公孫範喪命,薊縣失守。
薊縣既失,幽州紡線全盤崩潰。
軍都城失守,田楷死於亂軍之中。
上穀沮陽,韋孝寬孤軍難以固守,隻得率餘部,向北逃至燕山長城一帶,再尋出路。
……
幽州腹地,主要四郡——廣陽、涿郡、上穀、漁陽盡被冀州軍控製。公孫瓚僅剩老巢右北平一地,手下殘部不過三四千人。
這一次,袁紹傾盡全力,就是要徹底鏟除公孫瓚,絕不會給公孫瓚留下一絲翻身的機會。
命司馬兼護軍逢紀,率部穩定廣陽等四郡,袁紹親統大軍,直撲右北平。
右北平,彈丸之地,人口稀少。
公孫瓚退居於此,做困獸之鬥。
安次失守,薊縣等三城肯定難以保住。
公孫瓚唯一的希望,是公孫範、韋孝寬、田楷能率殘部,退迴右北平。
如果能收集兩三萬殘部,雖無反攻之力,但憑借在右北平多年的根基,尚有固守可能。待覓得機會,未必不能東山再起。
抱著最後一絲希望,公孫瓚和雄闊海逃迴右北平。
分兵兩千給雄闊海,駐守徐無。公孫瓚將右北平所有青壯年,全部征集至土垠,拚湊起七八千人。
等待……
終於有幾百殘兵逃迴,得知公孫範、田楷死訊,韋孝寬下落不明,公孫瓚終於意識到,末日將近……
曾經意氣風發,躊躇滿誌,如今落魄到如此境地,公孫瓚不甘!
而最讓他難以忍受的,是再次敗在袁紹手下!
雖然敗局已定,但是,隻要手中還有兵馬,就要跟袁紹決戰到底!
土垠城周圍幾十裏的百姓,全部退居城中。
耕地裏的糧食,成熟的、未成熟的,全部收割進城。
雖然自己不能吃,但也不能留給冀州軍。
……
冀州大軍,湧入右北平。
冀州軍隊的數量,已經超過右北平人口數量。
營寨,一座連著一座。營帳,一眼望不到頭。
可是,公孫瓚抱定與土垠城共存亡的決心,四周城門,全部用磚石砌封。
置之死地,右北平殘軍決戰之心可怖,戰鬥力驚人!
冀州軍連續強攻數日,竟無一人能登上土垠城牆!
近十萬大軍,聲勢大,消耗更大。
冀州雖然富得流油,巨額的消耗,袁紹也心疼。
而袁紹最擔心的,是劉芒趁機發難,對冀州南部發起進攻。
審配等人建議,公孫瓚已成垂死困獸,雖有死戰之心,卻無搏命之力。
強攻損兵折將,不如困守待其自斃。
袁紹從審配等人之意,任命審配為監軍,統領三萬兵馬,圍困土垠。
餘部北上徐無。
徐無,雄闊海隻有兩千兵卒。堅守多日,損傷已過大半。
冀州主力一到,強攻三日,徐無守軍損失慘重,幾無可上城牆之兵。
雄闊海無奈,隻得棄城而出,強行突圍。
雖武藝高強,怎奈冀州軍太過強大,僅帶數騎突出重圍,落荒而走……
徐無既破,公孫瓚再無逃脫之地。
袁紹終於放了心,嚴令審配,困守土垠。公孫瓚,活要見人,死要見屍。袁紹親率大部,迅速返迴魏郡鄴城。
還好,劉芒並沒有大的動作,天下大勢,並未產生太大波動,袁紹之心稍安。
不僅是袁紹,中原大部分諸侯都沒料到,一場滔天危機,正悄然降臨中原大地……(未完待續。)
督運校尉孟岱,率領三千步卒,押運糧草。
開戰以來,通往漁陽的糧道從未遭遇騷擾,孟岱和兵卒們難免鬆懈,走得優哉遊哉。
突然!
公孫瓚率輕騎,雄闊海率步卒,兩路夾攻而來!冀州軍瞬間大亂!
遭遇突襲,兵卒難以約束,孟岱棄糧草車架而走。
敵不戰而潰,公孫瓚歡喜的同時,也不免心存疑慮。
檢查車架,的確是碼放整齊的大批糧草,隻是,這勝利來得太過容易了。
不敢貿然追擊潰退之敵,公孫瓚急令拉運軍資迴城。
剛剛走上迴歸安次的大路,就見前方衝來兩支隊伍,火把通明,軍旗獵獵,冀州前鋒將軍顏良、越騎別部司馬韓定殺到!
敵人果然有伏兵!
公孫瓚心驚,雄闊海無所畏懼。“將軍勿慌,某去殺退攔路之敵!”
雄闊海一掄熟銅棍,率部衝上。
顏良揮刀截住雄闊海,兩軍殺成一團。
雄闊海武藝精純,力大無比。戰不過十幾迴合,顏良力怯,撥馬就走。
公孫瓚馬槊一揮,率部追殺。
追擊不過兩裏,突聞號角聲四起。
袁紹中軍大將,冀州騎先鋒將軍文醜、射聲校尉呂曠率部殺到。
顏良見文醜殺至,也率部殺迴。冀州兩員猛將,顏良文醜,雙戰雄闊海!
冀州伏兵,接連殺出,公孫瓚知道已中敵之計,大驚。急令部下,舍棄繳獲的糧草,全力突圍,迅速退迴安次城。
兩軍混戰,號角聲又起!
冀州監軍將軍鞠義、步兵校尉蔣奇,從東北方向,掩殺而來!
冀州軍數倍於己。顏良文醜鞠義勇冠三軍,雄闊海縱然勇猛,已無迴天之力,幽州軍死傷不計其數。慘敗!
迴歸安次的各條道路,均被冀州軍阻斷,雄闊海率殘餘千人輕騎,拚死護住公孫瓚,殺開一條血路。向東逃去。
顏良文醜鞠義各部,早得袁紹之令,不得窮追。
虛張聲勢追趕一舍之地,立刻折返。
用繳獲的甲胄旌旗,偽裝成幽州敗退隊伍,連夜趕到安次,騙開城門,安次失守!
固守四城,已丟其一,幽州防禦體係。已瀕崩潰。
冀州軍早已切斷各城之間聯絡,安次失守,公孫瓚東逃,駐守薊縣的公孫範並不知情。
袁紹命顏良的前鋒軍,和鞠義的右武衛營,馬不停蹄,急攻軍都城。同時,用繳獲的印綬,偽造公孫瓚軍令,派人趕往薊縣。命公孫範出兵支援軍都。
公孫範受命固守薊縣,不得出擊,但公孫瓚的軍令真實無疑。猶豫再三,公孫範還是決定率部出城。
出得薊縣。向北疾行不過十餘裏,前麵冀州大軍攔路,高高聳立的纛旗上,鬥大袁字醒目!
袁紹親率大軍而來!
公孫範情知中計,率部欲返迴薊縣。
身後,早有冀州大軍攔住歸路。
當先一將。精壯幹練,手提長槍,威風凜凜。“盧俊義在此,敵將休走!”
公孫範別無他路,唯有強衝一條路可走。
公孫範揮刀而上,盧俊義擺槍相迎。
公孫範怎是盧俊義對手,戰不數合,被盧俊義一槍刺中,落馬而亡!
公孫範喪命,薊縣失守。
薊縣既失,幽州紡線全盤崩潰。
軍都城失守,田楷死於亂軍之中。
上穀沮陽,韋孝寬孤軍難以固守,隻得率餘部,向北逃至燕山長城一帶,再尋出路。
……
幽州腹地,主要四郡——廣陽、涿郡、上穀、漁陽盡被冀州軍控製。公孫瓚僅剩老巢右北平一地,手下殘部不過三四千人。
這一次,袁紹傾盡全力,就是要徹底鏟除公孫瓚,絕不會給公孫瓚留下一絲翻身的機會。
命司馬兼護軍逢紀,率部穩定廣陽等四郡,袁紹親統大軍,直撲右北平。
右北平,彈丸之地,人口稀少。
公孫瓚退居於此,做困獸之鬥。
安次失守,薊縣等三城肯定難以保住。
公孫瓚唯一的希望,是公孫範、韋孝寬、田楷能率殘部,退迴右北平。
如果能收集兩三萬殘部,雖無反攻之力,但憑借在右北平多年的根基,尚有固守可能。待覓得機會,未必不能東山再起。
抱著最後一絲希望,公孫瓚和雄闊海逃迴右北平。
分兵兩千給雄闊海,駐守徐無。公孫瓚將右北平所有青壯年,全部征集至土垠,拚湊起七八千人。
等待……
終於有幾百殘兵逃迴,得知公孫範、田楷死訊,韋孝寬下落不明,公孫瓚終於意識到,末日將近……
曾經意氣風發,躊躇滿誌,如今落魄到如此境地,公孫瓚不甘!
而最讓他難以忍受的,是再次敗在袁紹手下!
雖然敗局已定,但是,隻要手中還有兵馬,就要跟袁紹決戰到底!
土垠城周圍幾十裏的百姓,全部退居城中。
耕地裏的糧食,成熟的、未成熟的,全部收割進城。
雖然自己不能吃,但也不能留給冀州軍。
……
冀州大軍,湧入右北平。
冀州軍隊的數量,已經超過右北平人口數量。
營寨,一座連著一座。營帳,一眼望不到頭。
可是,公孫瓚抱定與土垠城共存亡的決心,四周城門,全部用磚石砌封。
置之死地,右北平殘軍決戰之心可怖,戰鬥力驚人!
冀州軍連續強攻數日,竟無一人能登上土垠城牆!
近十萬大軍,聲勢大,消耗更大。
冀州雖然富得流油,巨額的消耗,袁紹也心疼。
而袁紹最擔心的,是劉芒趁機發難,對冀州南部發起進攻。
審配等人建議,公孫瓚已成垂死困獸,雖有死戰之心,卻無搏命之力。
強攻損兵折將,不如困守待其自斃。
袁紹從審配等人之意,任命審配為監軍,統領三萬兵馬,圍困土垠。
餘部北上徐無。
徐無,雄闊海隻有兩千兵卒。堅守多日,損傷已過大半。
冀州主力一到,強攻三日,徐無守軍損失慘重,幾無可上城牆之兵。
雄闊海無奈,隻得棄城而出,強行突圍。
雖武藝高強,怎奈冀州軍太過強大,僅帶數騎突出重圍,落荒而走……
徐無既破,公孫瓚再無逃脫之地。
袁紹終於放了心,嚴令審配,困守土垠。公孫瓚,活要見人,死要見屍。袁紹親率大部,迅速返迴魏郡鄴城。
還好,劉芒並沒有大的動作,天下大勢,並未產生太大波動,袁紹之心稍安。
不僅是袁紹,中原大部分諸侯都沒料到,一場滔天危機,正悄然降臨中原大地……(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