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org/
李秀成橫刀立馬。
“高幹,汝身為冀州將領,越界興兵,還不速速退迴!”
“李秀成?”
高幹雖未見過李秀成,但兩人各守井陘一側。井陘之戰、上黨之戰後,冀州方麵不敢再輕視並州,也下了不少功夫,研究並州主要將領。
“高幹,本初將軍和我主氣量寬宏,兩地和平共處。而汝擅自興起兵馬,不怕本初將軍追責嗎?”
李秀成為避免引起爭端,才用言語勸說。
高幹冷笑道:“大漢律例,緝捕逃犯,無有越界之說。倒是你李秀成,在兩州之界,暗伏兵馬,卻作何解釋?”
“並州兵馬巡防調動,不需請示冀州吧?”
“狡辯!”高幹越說越氣。
李秀成一定早就知道張氏甄家逃亡之事,甚至可能參與策劃,才會帶兵在此接應。
“李秀成,我告訴你,逃亡之徒,乃重案嫌犯。今日,你讓路,我要搜。不讓路,也要搜!”
言罷,高幹手中刀一揮,部將夏昭招唿一聲,帶人馬就要強行奪路。
李秀成冷麵一沉。“來人!”
身後,史萬歲縱馬而出。
並冀兩州,形勢微妙。不到萬不得已,李秀成不會主動挑起事端。冀州兵想要闖關奪路,決不允許。
不過,李秀成也曾囑咐史萬歲,盡量威嚇,嚇退敵人,避免動手傷人。
史萬歲縱馬舞刀,攔在路中。手中大刀一振,鋼髯亂抖,一聲炸喝:“誰敢?!”
夏昭正往前衝,突見攔路之人,有如金剛神祗。鋼刀閃爍,寒光奪目;暴喝震天,仿似驚雷!
夏昭驚恐,急扯韁繩。山路坎坷,坐騎踉蹌。夏昭從馬上撞下,一頭撞在路邊山石邊緣上!
鮮血迸濺,夏昭跌死!
未戰損將,冀州軍膽寒。高幹大驚。
“李秀成,今日之事,你難逃其責!”
高幹憤恨,冀州軍收拾起夏昭屍體,退迴冀州……
……
雖然沒動手。但冀州卻死了一員將領。
此事怪不得史萬歲,但處置不當,李秀成很是自責。
洪宣嬌走出藏身處,來到李秀成身邊。
她是江湖女子,不知這事影響有多大。
李秀成今日的表現,和之前大不相同。以前接觸,李秀成少言寡語。沒想到,今日麵對冀州兵馬,李秀成不僅威風盡顯,說話還有禮有節。讓洪宣嬌欽佩不已。
“沒想到李將軍竟然如此善辯。”
李秀成的臉紅了,在洪宣嬌麵前,感覺很奇特。心裏癢癢地舒服,身子卻不由自主地不自在。
“喂,李將軍。”洪宣嬌突然壓低聲音,“我聽說李將軍打過無數硬仗惡仗,冀州將領自己跌死馬下,你至於這麽緊張嗎?”
“呃?我哪有?”
洪宣嬌白了李秀成一眼,低頭瞄著李秀成的腳。
李秀成有些神經質,緊張時。常會不自覺地抖動右腳。
在洪宣嬌麵前,李秀成緊張,又不自覺地抖起腳。
被洪宣嬌點破,李秀成倍感尷尬。“我、我習慣了……”
“這樣可不好。”洪宣嬌認真地道。“你是統兵大將,臨陣對敵,這些小動作會暴露你的心思。”
“我懂,想改卻改不了。”
“能改。”
“能改?”
“當然!我們走江湖,剛出道時,都會怯場。是同一個道理。隻要有意識地鍛煉,就能克服。”
“真的?!”李秀成很鄭重地一抱拳,“求洪姑娘教我!”
“拜師吧。”
李秀成毫不猶豫,拱手拜師。“師傅!”
洪宣嬌抿嘴一笑,美若雪蓮……
……
袁紹得知張氏甄家逃亡,十分鬱悶。再聽說折了夏昭,更加惱怒,欲興兵問罪。
荀諶進言道:“袁公,並州兵力日盛,而我冀州剛剛與公孫瓚大戰一場,此時興兵,難有勝算。”
袁紹也知道此時用兵不妥。他發怒欲興兵,想做做樣子,而荀諶適時進言勸阻,正是給袁紹鋪好台階。
逢紀也道:“並州兵力再強,也無需多慮。袁公顧忌並州蒼生,才止息憤怒。”
郭圖獻策道:“並州挑釁,我冀州正可借此增加廣昌、井陘、涉國幾處駐軍。”
袁紹點點頭。
郭圖又道:“天子駐蹕安邑,正在擬議百官。朝臣中,不乏蒙袁公恩情之人,借此機會,也該讓他們出出力了。”
袁紹眼睛亮了……
……
安邑。
擬議百官之事,進展緩慢。
天子勢弱,手握兵馬刀槍的諸侯才是實權人物。朝廷眾臣,多與各地諸侯有往來,心思各異,傾向不同。
袁紹、劉表、劉虞、袁術、曹操,甚至徐州牧陶謙、北海國相孔融等,在朝中均有不少擁躉。
此時,朝廷穩定在陪都安邑,又到了朝臣們勾心鬥角,為自己所屬集團爭取利益的時候。
劉芒雖然根基尚淺,但陪都在其領地,劉芒擁主場之利,又花了不少力氣和本錢聯絡朝臣,自然也有些人為劉芒說話。
而且,劉芒早和劉伯溫、長孫無忌、王猛等人商量過,此番擬議百官,並州方麵不搶風頭,不奪高位,以免成為出頭之鳥。
劉芒要的,是那些位置不高,不顯山不露水,卻有實權的位置。
朝臣高聲爭搶,劉芒低調撿漏。
東漢官製,承自西漢,以三公統領九卿為架構。但實際上,權利的核心已漸漸轉移至尚書台。
百官人選的焦點,集中到太傅、大將軍、三公(太尉、司徒、司空)、驃騎將軍、車騎將軍以及九卿的人選上。
而其中,太傅和太尉的人選,爭奪最為激烈。
依東漢製,太傅和太尉當中一人,錄尚書事,領尚書台,主持朝政。
各大諸侯的擁躉,極力要推舉和自己關係親近之人出任太傅和太尉。而如曹操等實力相對較小的諸侯,追隨者少,雖競爭乏力,卻也頻繁活動,希望推舉對自己一方有利的人選。
四大諸侯,二袁二劉中,劉焉無大誌,以經營自己的益州蜀地,做土皇帝為樂。劉表未曾參與十八鎮諸侯討伐董卓,聲望減分。
袁術,坐踞南陽,在天子東歸之時,隻讓馬日磾帶一隊兵馬趕來護駕,還險些害了天子,引起朝臣不滿。
四個備選人去其三,隻剩下冀州牧袁紹。袁紹成為太傅或太尉,似已成定局。
但是,劉芒絕對不能讓袁紹統領尚書台,把持朝政。
必須想辦法阻止!(未完待續。)
李秀成橫刀立馬。
“高幹,汝身為冀州將領,越界興兵,還不速速退迴!”
“李秀成?”
高幹雖未見過李秀成,但兩人各守井陘一側。井陘之戰、上黨之戰後,冀州方麵不敢再輕視並州,也下了不少功夫,研究並州主要將領。
“高幹,本初將軍和我主氣量寬宏,兩地和平共處。而汝擅自興起兵馬,不怕本初將軍追責嗎?”
李秀成為避免引起爭端,才用言語勸說。
高幹冷笑道:“大漢律例,緝捕逃犯,無有越界之說。倒是你李秀成,在兩州之界,暗伏兵馬,卻作何解釋?”
“並州兵馬巡防調動,不需請示冀州吧?”
“狡辯!”高幹越說越氣。
李秀成一定早就知道張氏甄家逃亡之事,甚至可能參與策劃,才會帶兵在此接應。
“李秀成,我告訴你,逃亡之徒,乃重案嫌犯。今日,你讓路,我要搜。不讓路,也要搜!”
言罷,高幹手中刀一揮,部將夏昭招唿一聲,帶人馬就要強行奪路。
李秀成冷麵一沉。“來人!”
身後,史萬歲縱馬而出。
並冀兩州,形勢微妙。不到萬不得已,李秀成不會主動挑起事端。冀州兵想要闖關奪路,決不允許。
不過,李秀成也曾囑咐史萬歲,盡量威嚇,嚇退敵人,避免動手傷人。
史萬歲縱馬舞刀,攔在路中。手中大刀一振,鋼髯亂抖,一聲炸喝:“誰敢?!”
夏昭正往前衝,突見攔路之人,有如金剛神祗。鋼刀閃爍,寒光奪目;暴喝震天,仿似驚雷!
夏昭驚恐,急扯韁繩。山路坎坷,坐騎踉蹌。夏昭從馬上撞下,一頭撞在路邊山石邊緣上!
鮮血迸濺,夏昭跌死!
未戰損將,冀州軍膽寒。高幹大驚。
“李秀成,今日之事,你難逃其責!”
高幹憤恨,冀州軍收拾起夏昭屍體,退迴冀州……
……
雖然沒動手。但冀州卻死了一員將領。
此事怪不得史萬歲,但處置不當,李秀成很是自責。
洪宣嬌走出藏身處,來到李秀成身邊。
她是江湖女子,不知這事影響有多大。
李秀成今日的表現,和之前大不相同。以前接觸,李秀成少言寡語。沒想到,今日麵對冀州兵馬,李秀成不僅威風盡顯,說話還有禮有節。讓洪宣嬌欽佩不已。
“沒想到李將軍竟然如此善辯。”
李秀成的臉紅了,在洪宣嬌麵前,感覺很奇特。心裏癢癢地舒服,身子卻不由自主地不自在。
“喂,李將軍。”洪宣嬌突然壓低聲音,“我聽說李將軍打過無數硬仗惡仗,冀州將領自己跌死馬下,你至於這麽緊張嗎?”
“呃?我哪有?”
洪宣嬌白了李秀成一眼,低頭瞄著李秀成的腳。
李秀成有些神經質,緊張時。常會不自覺地抖動右腳。
在洪宣嬌麵前,李秀成緊張,又不自覺地抖起腳。
被洪宣嬌點破,李秀成倍感尷尬。“我、我習慣了……”
“這樣可不好。”洪宣嬌認真地道。“你是統兵大將,臨陣對敵,這些小動作會暴露你的心思。”
“我懂,想改卻改不了。”
“能改。”
“能改?”
“當然!我們走江湖,剛出道時,都會怯場。是同一個道理。隻要有意識地鍛煉,就能克服。”
“真的?!”李秀成很鄭重地一抱拳,“求洪姑娘教我!”
“拜師吧。”
李秀成毫不猶豫,拱手拜師。“師傅!”
洪宣嬌抿嘴一笑,美若雪蓮……
……
袁紹得知張氏甄家逃亡,十分鬱悶。再聽說折了夏昭,更加惱怒,欲興兵問罪。
荀諶進言道:“袁公,並州兵力日盛,而我冀州剛剛與公孫瓚大戰一場,此時興兵,難有勝算。”
袁紹也知道此時用兵不妥。他發怒欲興兵,想做做樣子,而荀諶適時進言勸阻,正是給袁紹鋪好台階。
逢紀也道:“並州兵力再強,也無需多慮。袁公顧忌並州蒼生,才止息憤怒。”
郭圖獻策道:“並州挑釁,我冀州正可借此增加廣昌、井陘、涉國幾處駐軍。”
袁紹點點頭。
郭圖又道:“天子駐蹕安邑,正在擬議百官。朝臣中,不乏蒙袁公恩情之人,借此機會,也該讓他們出出力了。”
袁紹眼睛亮了……
……
安邑。
擬議百官之事,進展緩慢。
天子勢弱,手握兵馬刀槍的諸侯才是實權人物。朝廷眾臣,多與各地諸侯有往來,心思各異,傾向不同。
袁紹、劉表、劉虞、袁術、曹操,甚至徐州牧陶謙、北海國相孔融等,在朝中均有不少擁躉。
此時,朝廷穩定在陪都安邑,又到了朝臣們勾心鬥角,為自己所屬集團爭取利益的時候。
劉芒雖然根基尚淺,但陪都在其領地,劉芒擁主場之利,又花了不少力氣和本錢聯絡朝臣,自然也有些人為劉芒說話。
而且,劉芒早和劉伯溫、長孫無忌、王猛等人商量過,此番擬議百官,並州方麵不搶風頭,不奪高位,以免成為出頭之鳥。
劉芒要的,是那些位置不高,不顯山不露水,卻有實權的位置。
朝臣高聲爭搶,劉芒低調撿漏。
東漢官製,承自西漢,以三公統領九卿為架構。但實際上,權利的核心已漸漸轉移至尚書台。
百官人選的焦點,集中到太傅、大將軍、三公(太尉、司徒、司空)、驃騎將軍、車騎將軍以及九卿的人選上。
而其中,太傅和太尉的人選,爭奪最為激烈。
依東漢製,太傅和太尉當中一人,錄尚書事,領尚書台,主持朝政。
各大諸侯的擁躉,極力要推舉和自己關係親近之人出任太傅和太尉。而如曹操等實力相對較小的諸侯,追隨者少,雖競爭乏力,卻也頻繁活動,希望推舉對自己一方有利的人選。
四大諸侯,二袁二劉中,劉焉無大誌,以經營自己的益州蜀地,做土皇帝為樂。劉表未曾參與十八鎮諸侯討伐董卓,聲望減分。
袁術,坐踞南陽,在天子東歸之時,隻讓馬日磾帶一隊兵馬趕來護駕,還險些害了天子,引起朝臣不滿。
四個備選人去其三,隻剩下冀州牧袁紹。袁紹成為太傅或太尉,似已成定局。
但是,劉芒絕對不能讓袁紹統領尚書台,把持朝政。
必須想辦法阻止!(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