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org/
王伯當和秦瓊,是生死弟兄。
秦瓊要販鹽,王伯當想都沒想應承下來。可是過後一尋思,也覺得自己處事有些草率。
鹽池這裏,雖然不是官府,不是軍營,但規矩多得很。
吳用一說出需要的食鹽數量,王伯當就料定秦瓊他們是給官府買鹽。
私鹽道上有規矩,賣賊賣盜不賣官商。販私鹽,是犯罪,吃這碗飯,寧可和賊和盜打交道,也不能和官貴做買賣。
王伯當答應幫秦瓊,既是因為兄弟情義,也有一時衝動的原因。
但是,大丈夫一口吐沫一顆釘,更何況江湖中人,講究的就是信義。王伯當既然答應了秦瓊,就一定要幫到底。即便豁出性命,也要幫。這是義,是信。
來找史進的路上,王伯當考慮再三,還是決定先把事情問明白。
單獨找了秦瓊吳用,王伯當直截了當詢問,是不是幫太原郡府買鹽。
吳用早就知道這事瞞不住,而秦瓊更不想蒙騙朋友。兩人如實相告,也說了一番太原太守劉芒的好話。
聽說秦瓊投靠了劉芒,王伯當心裏很複雜,他既羨慕秦瓊,又很替秦瓊惋惜。
其實不止是王伯當,每個江湖好漢,可能都會有類似的想法。
江湖和廟堂,太遙遠,甚至可以說是屬於兩個世界。
江湖中人,大多是適應或者忍受不了世俗社會,才會想到脫離這個爾虞吾詐的社會,投身江湖。
江湖和廟堂,又很近,因為二者極其相似。
社會上有法度,江湖上有規矩。社會上有明爭暗鬥,江湖上有血雨腥風。
正因此,江湖才會有另一個名稱——黑.社會。
江湖中人,既看不慣現實社會的黑暗,又無法徹底擺脫現實社會。對現實社會,既恨又向往。
王伯當對秦瓊投靠劉芒,就是這個看法。
河東離太原很近,劉芒在雁門、太原的所作所為,王伯當早有耳聞。
說心裏話,王伯當對劉芒的印象很好。但是,如果讓王伯當去投靠劉芒,王伯當做不到。拉不下麵子,也舍不得現在自由自在的生活。
可是,身為八尺男兒,一身好武藝,哪個不想縱橫馳騁,建功立業,名垂青史?
王伯當羨慕秦瓊,但也替他惋惜。
江湖中人,一旦入官,便再不是原來的那個人。
濟南秦瓊秦叔寶,豪俠仗義,肝膽照人,何等氣派!
可是,秦瓊追隨了劉芒,就是官身之人,就再也不是江湖上的一號人物。從今以後,濟南秦叔寶這個響亮的名頭,就要淡出江湖了……
可惜……
……
不過,現在的秦瓊,還是那個秦叔寶,他的事,王伯當義不容辭。
問明白了秦瓊吳用買鹽的目的,王伯當權衡再三,決定必須和史進交實底兒。
秦瓊要的鹽太多,不對史進交實底兒,一旦出了差池,史進會惹上**煩。
幫一個朋友而害了另一個朋友,這種事,王伯當不能做。
王伯當打定了主意,這才在酒桌上,屏退閑雜人等,向史進透露實情。
“大郎,叔寶他們要的鹽實在太多,我不能不先說明白。”
“啥?”史進一聽,臉上表情都變了,他也為難啊。“三郎,這讓我可怎麽辦?”
“兄弟,事情好辦,我就不麻煩你了。”
王伯當並不多說。
江湖朋友之間,講究的是友情和信義。把該說的話說完,剩下的事,朋友自然會在情義、道義還有江湖規矩之間做出權衡。
說白了,話說開說透,難處擺明,史進幫不幫這個忙,全憑史進自己決斷。
史進幫忙,王伯當就欠史進一個天大的人情,有朝一日,便是豁出性命,也要還這個人情。
這件事,幹係太大,史進不幫忙,也沒什麽說的。以後大家還是兄弟,還是朋友。
這,就是江湖的道。
……
史進為難啊……
和晁蓋單雄信王伯當等人不同,史進是大戶人家出身。
雖然家裏沒出過高官,但弘農華陰史家,可是遠近聞名的大戶。
幼年衣食無憂,好舞槍弄棒,家裏給他請了老師,教習武藝。
史進是標準的富幾代,還練了一身武藝,加之少年輕狂,難免有些出格之舉。
不過,惹點一般小事,家裏花點錢,就擺平了。隻是,前些年,史進惹了件天大的事!
少年愛風流,史進沒事也愛出沒於勾欄瓦舍,揮金如土,享受紙醉金迷。隻因為一個漂亮舞妓,史進和人爭風吃醋,一時衝動,失手殺了人。
若是殺了普通人,也就算了。史進殺死的,竟然是董卓新納一房小妾的弟弟!
當時的董卓雖未入主朝廷,卻也是名震雍涼的前將軍台鄉侯。董卓不僅有權,而且有兵,還有錢。根本不聽史家用錢和解的哀求,直接尋了理由,屠滅史家。
史家上下,隻有史進一人跑了。史家財產,全部歸了董卓。
史進沒了出路,被迫落草,投靠了當時還是小私鹽販子的晁蓋。多年打拚,才在鹽池立足。
史進並不想一輩子當私鹽販子,當土匪。但是,史進和董卓有家仇,隻要董卓當政一天,史進就絕無出頭之日。
史進不想做私鹽販子,卻又沒有別的出路,他隻能先保住現有這個賴以生存的小山寨。
……
秦瓊所要食鹽的數量,以及他們要運輸的地點。雖然沒有明說,但史進心裏清清楚楚。
普通鹽販,根本吃不下這麽大量的貨。
袁紹在冀州封鎖鹽道的事,鹽池這邊最清楚。
和王伯當一樣,史進料定,秦瓊即便不是投靠了太原官府,也是受太原官府之托,為官府做事。
讓史進犯難的,還是那句話:賣賊賣盜不賣官商。
但是……
王伯當和史進雖然分屬不同的大把頭,但兩人關係最好。
而秦瓊的麵子,史進又不能不給……
史進端起一碗酒,敬都沒敬別人一下,慢慢地喝了下去……
酒盡。
史進輕輕放下碗,拿起巾帕,擦了下嘴,微微一笑。“叔寶的事,就是我的事。”
“大郎兄弟,秦瓊……”秦瓊哽咽了。江湖好漢,不怕刀槍,不怕死傷,就怕朋友講義氣!
一句承諾,朋友的生死就栓到一起了!
“大郎。”欠史進人情的,不止是秦瓊,王伯當也是一樣。
秦瓊王伯當端起酒碗,遙敬史進,一飲而盡。
“事,我擔了。”史進平靜地道,“但這個量,我搞不來,必須求助一人。”
“誰?”
“林教頭。”
王伯當和秦瓊,是生死弟兄。
秦瓊要販鹽,王伯當想都沒想應承下來。可是過後一尋思,也覺得自己處事有些草率。
鹽池這裏,雖然不是官府,不是軍營,但規矩多得很。
吳用一說出需要的食鹽數量,王伯當就料定秦瓊他們是給官府買鹽。
私鹽道上有規矩,賣賊賣盜不賣官商。販私鹽,是犯罪,吃這碗飯,寧可和賊和盜打交道,也不能和官貴做買賣。
王伯當答應幫秦瓊,既是因為兄弟情義,也有一時衝動的原因。
但是,大丈夫一口吐沫一顆釘,更何況江湖中人,講究的就是信義。王伯當既然答應了秦瓊,就一定要幫到底。即便豁出性命,也要幫。這是義,是信。
來找史進的路上,王伯當考慮再三,還是決定先把事情問明白。
單獨找了秦瓊吳用,王伯當直截了當詢問,是不是幫太原郡府買鹽。
吳用早就知道這事瞞不住,而秦瓊更不想蒙騙朋友。兩人如實相告,也說了一番太原太守劉芒的好話。
聽說秦瓊投靠了劉芒,王伯當心裏很複雜,他既羨慕秦瓊,又很替秦瓊惋惜。
其實不止是王伯當,每個江湖好漢,可能都會有類似的想法。
江湖和廟堂,太遙遠,甚至可以說是屬於兩個世界。
江湖中人,大多是適應或者忍受不了世俗社會,才會想到脫離這個爾虞吾詐的社會,投身江湖。
江湖和廟堂,又很近,因為二者極其相似。
社會上有法度,江湖上有規矩。社會上有明爭暗鬥,江湖上有血雨腥風。
正因此,江湖才會有另一個名稱——黑.社會。
江湖中人,既看不慣現實社會的黑暗,又無法徹底擺脫現實社會。對現實社會,既恨又向往。
王伯當對秦瓊投靠劉芒,就是這個看法。
河東離太原很近,劉芒在雁門、太原的所作所為,王伯當早有耳聞。
說心裏話,王伯當對劉芒的印象很好。但是,如果讓王伯當去投靠劉芒,王伯當做不到。拉不下麵子,也舍不得現在自由自在的生活。
可是,身為八尺男兒,一身好武藝,哪個不想縱橫馳騁,建功立業,名垂青史?
王伯當羨慕秦瓊,但也替他惋惜。
江湖中人,一旦入官,便再不是原來的那個人。
濟南秦瓊秦叔寶,豪俠仗義,肝膽照人,何等氣派!
可是,秦瓊追隨了劉芒,就是官身之人,就再也不是江湖上的一號人物。從今以後,濟南秦叔寶這個響亮的名頭,就要淡出江湖了……
可惜……
……
不過,現在的秦瓊,還是那個秦叔寶,他的事,王伯當義不容辭。
問明白了秦瓊吳用買鹽的目的,王伯當權衡再三,決定必須和史進交實底兒。
秦瓊要的鹽太多,不對史進交實底兒,一旦出了差池,史進會惹上**煩。
幫一個朋友而害了另一個朋友,這種事,王伯當不能做。
王伯當打定了主意,這才在酒桌上,屏退閑雜人等,向史進透露實情。
“大郎,叔寶他們要的鹽實在太多,我不能不先說明白。”
“啥?”史進一聽,臉上表情都變了,他也為難啊。“三郎,這讓我可怎麽辦?”
“兄弟,事情好辦,我就不麻煩你了。”
王伯當並不多說。
江湖朋友之間,講究的是友情和信義。把該說的話說完,剩下的事,朋友自然會在情義、道義還有江湖規矩之間做出權衡。
說白了,話說開說透,難處擺明,史進幫不幫這個忙,全憑史進自己決斷。
史進幫忙,王伯當就欠史進一個天大的人情,有朝一日,便是豁出性命,也要還這個人情。
這件事,幹係太大,史進不幫忙,也沒什麽說的。以後大家還是兄弟,還是朋友。
這,就是江湖的道。
……
史進為難啊……
和晁蓋單雄信王伯當等人不同,史進是大戶人家出身。
雖然家裏沒出過高官,但弘農華陰史家,可是遠近聞名的大戶。
幼年衣食無憂,好舞槍弄棒,家裏給他請了老師,教習武藝。
史進是標準的富幾代,還練了一身武藝,加之少年輕狂,難免有些出格之舉。
不過,惹點一般小事,家裏花點錢,就擺平了。隻是,前些年,史進惹了件天大的事!
少年愛風流,史進沒事也愛出沒於勾欄瓦舍,揮金如土,享受紙醉金迷。隻因為一個漂亮舞妓,史進和人爭風吃醋,一時衝動,失手殺了人。
若是殺了普通人,也就算了。史進殺死的,竟然是董卓新納一房小妾的弟弟!
當時的董卓雖未入主朝廷,卻也是名震雍涼的前將軍台鄉侯。董卓不僅有權,而且有兵,還有錢。根本不聽史家用錢和解的哀求,直接尋了理由,屠滅史家。
史家上下,隻有史進一人跑了。史家財產,全部歸了董卓。
史進沒了出路,被迫落草,投靠了當時還是小私鹽販子的晁蓋。多年打拚,才在鹽池立足。
史進並不想一輩子當私鹽販子,當土匪。但是,史進和董卓有家仇,隻要董卓當政一天,史進就絕無出頭之日。
史進不想做私鹽販子,卻又沒有別的出路,他隻能先保住現有這個賴以生存的小山寨。
……
秦瓊所要食鹽的數量,以及他們要運輸的地點。雖然沒有明說,但史進心裏清清楚楚。
普通鹽販,根本吃不下這麽大量的貨。
袁紹在冀州封鎖鹽道的事,鹽池這邊最清楚。
和王伯當一樣,史進料定,秦瓊即便不是投靠了太原官府,也是受太原官府之托,為官府做事。
讓史進犯難的,還是那句話:賣賊賣盜不賣官商。
但是……
王伯當和史進雖然分屬不同的大把頭,但兩人關係最好。
而秦瓊的麵子,史進又不能不給……
史進端起一碗酒,敬都沒敬別人一下,慢慢地喝了下去……
酒盡。
史進輕輕放下碗,拿起巾帕,擦了下嘴,微微一笑。“叔寶的事,就是我的事。”
“大郎兄弟,秦瓊……”秦瓊哽咽了。江湖好漢,不怕刀槍,不怕死傷,就怕朋友講義氣!
一句承諾,朋友的生死就栓到一起了!
“大郎。”欠史進人情的,不止是秦瓊,王伯當也是一樣。
秦瓊王伯當端起酒碗,遙敬史進,一飲而盡。
“事,我擔了。”史進平靜地道,“但這個量,我搞不來,必須求助一人。”
“誰?”
“林教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