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疆備戰的最後緊要關頭思可法意外的和元軍發生衝突的時候,朝廷此時也命人要和南疆談談天下大事的問題。此事源於朝廷的“誘和”計劃大獲成功,漢人起義軍天下大亂,元蒙君臣上下一片喜氣洋洋,似乎勝利的曙光已經開始綻放,現在騰出時間和功夫來就要談談南疆的問題了。畢竟他們一連三個月都沒有動靜,朝廷既費解又著急,同樣更憤怒,而且對百中教一直以來的推諉借口耐心也到了極限,所以派遣了距離百中教最近的一個朝廷重臣欲往南疆一行,打算借著“誘和”策略成功和南疆攜手給予漢人致命一擊;倘若他們敢不同意,那麽現在騰出手來的朝廷就要給南疆好瞧的了。苗不燕得知朝廷遣使過來的消息以後立刻以“朝廷為尊,南疆為卑,豈能屈尊遠赴?理應自己遣使拜之”的理由推脫不讓其來南疆,反而是派人過去拜訪,其實她是不想讓來人覺察出南疆備戰的真實情況,那這個人是誰呢?

    話說朝廷當初原本是打算派遣李思齊為使的,李思齊是老牌朝廷將領了,多年來率軍一直盤踞在陝西至川蜀一帶,和漢人起義軍殺的昏天黑地,他來南疆很容易就能看出百中教的軍馬布置,所以苗不燕才堅決推脫,要自己派人主動去見他。可是不想這麽一來朝廷中另一個人坐不住了,那就是曾經在兩湖戰場頻頻失利的元蒙皇親國戚、重臣“寬徹普化”,寬徹普化和李思齊一直在朝廷裏有很深的政治內鬥仇恨,在兩湖戰場連遭敗績之後朝廷派了孛羅帖木兒過去才挽救了局勢,所以把戰敗的寬徹普化也就調迴了元大都。寬徹普化此人本來就是一位傳統的老牌元蒙權貴,橫征暴斂作風讓其臭名昭著,當初被脫脫兄弟倆一直打壓著,好不容易熬到脫脫兄弟倆死了以後率兵出征,本打算建功立業,結果又被漢人起義軍給揍了迴來,這些“流年不利”的往事讓他在李思齊等死對頭麵前一直抬不起頭,恰逢聞聽南疆要派人拜見李思齊和朝廷商談平叛大事,於是立刻主動請纓,向昏君進言,說李思齊將軍戰事頗重,無暇其它,不如換自己的兒子“答帖木兒”前往。其實他心裏一直盤算的是假如李思齊通過這次談判把南疆爭取過來,這份天大功勞會讓自己在朝廷裏的地位更加窘迫,所以必須搶在別人前麵捷足先登,而且他還是皇上的親戚,所以昏君答應了。

    苗不燕上台以後一直沒有推翻其父當初“要把南疆建成朝廷南邊的大本營”策略,雖然暗中削減,可明麵上不動,欺詐的很成功,朝廷一直以為本次談判是十拿九穩,所以寬徹普化迫不及待的要搶這份功勞,錯失了最後一次窺破南疆密謀的機會。答帖木兒和他老爹一樣,是個元蒙的貴族子弟,一直留在兩湖戰場的孛羅帖木兒帳下效力,很不滿作風硬朗的孛羅帖木兒對他的態度,認為他認不清自己的身份,整天幻想著出人頭地。這不,他老爹就給他這個機會了,聖旨一到,馬上樂嗬嗬的出發前往川滇邊境會談。因為朝廷的誘和策略大獲成功,所以孛羅帖木兒在兩湖戰線上兵力稍退,坐看陳友諒力鬥朱元璋,孛羅帖木兒畢竟是在南疆待過的人,而且是大將之才,臨行之際還不忘叮囑他務必打聽出南疆兵馬虛實,倘若百中教有不軌之心,自己立刻提兵殺到,剿滅逆賊,但答帖木兒這種好高騖遠的紈絝子弟根本聽不進去,他老爹的密信中寫的很清楚,南疆一直在幫朝廷,但不肯出兵,自己隻要逼迫百中教答應北出中原就算是頭功了,哪還有什麽打聽虛實這麽一說?不屑的認為孛羅帖木兒不過是打仗打的昏了腦袋而已。

    百中教派出的是烏蛇寨大寨佬紮頗為首的一行人前往川蜀,紮頗性格穩重,苗不燕反複叮囑他不要發作,要穩住朝廷,結果沒成想幾天以後大後方的思可法倒是打出驚天一響,先和元蒙部隊幹上了,不過這裏暫且不說此事。

    先說說紮頗一行,他帶人很快就出了滇境,前往川蜀距離最近的一處元蒙兵馬駐地,是個山頭要塞,休息一晚,第二天就看見答帖木兒吹吹打打來到,一路上打著番旗,命人手執聖諭,銅鑼開道,盡顯皇家特使的身份。紮頗等人遠遠的瞧著,全都暗自冷笑不已,就這種乳臭未幹的小子都能做朝廷特使了元蒙還怎麽和漢人爭天下?當真是其數已盡。

    談判伊始答帖木兒氣焰就十分囂張,他想的很明白,要想讓南疆這些老狐狸出手就必須用強大的實力來震懾他們,所以他十分明確的甩給紮頗一個消息,那就是朝廷的“誘和”策略大獲成功,漢人逆賊已經“完了”,即將走入窮途末路之中,此時如百中教從背後出兵給漢人最後一下子的話,等鼎定天下之時南疆也可以獲得一大塊土地、牛羊等珍貴的封賞;倘若繼續像現在這樣推推阻阻,那麽消滅漢人起義軍之後,下一個,就輪到你們了。但紮頗並沒有被這個未來的“美好願景”所打動,反而借此打聽打聽南疆周圍元蒙駐軍的情況,答帖木兒這個蠢蛋居然照答不誤,以為彰顯強大的軍事力量就能逼南疆就範。

    雙方談到一半的時候恰逢漢人來襲,原來是明玉珍遠赴川蜀的人馬到了,分成幾路沿途奔襲元蒙營寨,匆忙之間談判雙方連忙躲進事先挖好的山洞,答帖木兒蹲在地上仍不忘記大談“逆賊完了”,穿的皺皺巴巴的紮頗尖刻的問道:“漢人‘完了’?如果漢人完了那麽我們頭頂上這些箭矢又是誰射的?”

    的確,紮頗所言正代表了苗不燕心中所想,什麽叫“漢人完了”?所謂的漢人完了在百中教看來應該是修真者紛紛放下刀劍,迴歸山門結廬而修,和以前一樣不理紅塵俗事,可眼下漢人雖然自己混戰一片,但是占據的土地一寸都沒失,朝廷一座城池都沒奪迴來,怎麽叫“完了”?難道所謂的“完了”就是他們自己互相打嗎?笑話,你元蒙朝廷自己不也是各將之間經常互相攻殺嗎?可笑之極。

    不過此行對南疆還是有很大收獲的,談到最後的結果就是紮頗假言答應百中教出兵配合朝廷平叛,但是具體路線還沒有確定,想要一份附近的元蒙駐兵地圖,到時候和朝廷南北夾擊,一舉殲滅蜀中三傑。答帖木兒興高采烈的答應了,立刻讓人準備了一份詳細的圖紙給他,送走紮頗之後他立刻呈遞奏折給昏君稟報“赫赫成果”,狂妄的叫囂著這是平定天下的一次“偉大談話”。而可笑的是他沒摸清楚百中教底細反而讓百中教把滇北附近的朝廷駐軍全都打聽清楚了。

    正當百中教為之暗自竊喜不已的時候,思可法那邊和元蒙駐軍爆發衝突的事情被捅了上去,朝廷聞言自然大怒,痛罵南疆好大的狗膽,居然敢對朝廷的兵馬動刀動槍,這是自戰爭爆發以來的第一次。但百中教方麵似乎不是很在意,就連一向深謀遠慮的海丹都有些不屑,他們覺得朝廷在未和漢人分出決定性勝負之前元蒙是絕對不可能為了這麽點小事和南疆發生衝突的。可朝廷卻不是這麽看待問題的,不管是苗不燕還是沙馬俄裏等人都未曾想答帖木兒代表朝廷歇斯底裏的狂唿“漢人完了”的時候居然是十分真誠的又發自肺腑的,當元蒙那幫人看見漢人自相殘殺、好長一段時間都沒對朝廷戰線發起衝擊的時候便認為起義軍崩潰的日子已然不遠,而南疆的心腹大患這些年來一直起起伏伏,這次的談判是給百中教最後一次機會,既然漢人無暇顧及其他,而百中教又答應和朝廷聯手,怎麽還敢對朝廷兵馬動手?如此一來這次思可法的事件成為了壓垮朝廷近十年來耐心的最後一根稻草,朝廷裏很多人都覺得有必要狠狠的收拾一下兩麵三刀的他們了,於是率先調轉刀鋒,以本次思可法的事情為借口,讓川蜀和貴州的駐軍立刻強行進駐南疆,天下大事似乎又重新迴到了掌控之中。

    朝廷兵馬的率先出擊確實讓百中教始料未及,可笑又可歎的是他們一直在為最後決戰做準備,原定計劃是四月初一,但是當三月二十八的那一天收到邊境兵馬發來的消息,說朝廷兵馬南下已經到了百裏之內的時候苗不燕他們還是忍不住全都大吃一驚,鬼曉得朝廷那幫人是怎麽想的,於是苗不燕立刻下令:百中教所有教眾立刻按照既定方針準備應戰。但還是晚了,川蜀、貴州兩路人馬已經翻過群山,摩拳擦掌的要完成他們心目中鼎定天下的“最後一戰”,這場在十多年前就被某些人預料到的和元蒙正麵一戰的戰火此時終於肆虐無忌的燃燒起來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劍斷燈滅之時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楚夢夢尋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楚夢夢尋並收藏劍斷燈滅之時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