鄯闡城,百中教的總壇,一尊參天金色大佛豎立在正中,蜿蜒的盤龍江水環繞周邊而過,這個總壇在段氏家族皇家園林的基礎上耗十年時間擴建,打造的是氣勢恢宏,非同凡響,從空中望去,以大佛為中,周圍方圓百裏盡是百中教的地盤,當真是崗哨園林千家戶、有山有水有樓台,殺氣與安寧並存,美景與莊重同在,怎一個讚字了得。在大佛腳下的廣場上,很多教眾集中在這裏,台階之上全是各位寨主、寨佬,由沙馬俄裏宣讀了苗一雄的退位詔書,正式昭告天下,苗一雄因修行不慎,引發身體舊傷,遂決定辭任一事。日落計劃正式完成,苗一雄下台了,這個消息立刻引得下麵千百教眾議論紛紛,誰都沒想到會發生這麽一件大事。
但其中縱有不服者也無濟於事,因為看見了上麵那麽多寨主、寨佬沒一個發聲的,表情雖然各異,有憤怒的、有淡然的、有冷靜的,但沒一個反對,那麽就意味著此事木已成舟,各位核心人物都認可了也無可奈何,現在隻有一件事情才是大家要關注的,那就是新教主的選立,到底是何人擔當下一任教主?五寨共商的時候到了。
現在百中教是沒有教主的,所以一切事務暫時按照苗一雄所在時設立的規矩來,包括戰事,同時由刀玉鑫提議,由海丹暫時接掌,他負責統籌一切,但不行使教主下達新法旨的權利,以他卓越不凡的智慧處理這些俗事自然無人異議,接下來五寨各人坐在一起共推新人,因為國不可一日無君,教不能一天無主,眼下中原戰事緊張,苗一雄下台的消息是藏不住的,蒙漢雙方必然對南疆虎視眈眈,所以要立刻穩住大局。
但是這麽一商議就商議了整整三天,好在他們盅師和修真者一樣都可以不吃不喝,要不然好家夥,非得累死不可。在這場新教主的角逐當中湧現了很多新人,這些人都是未來在苗不燕當教主期間異常驍勇的人物,除了素來的幾個大族以外,還有很多小族中也有很多人物被推薦出來,例如俄昌、俅、濮、佤等族都紛紛積極踴躍推薦本族優秀的年輕一代盅師,這些人大都是後起之秀,除了修為不俗以外更重要的是這些年在教內都頗有功勞,各個都希望能當上教主有所作為,海丹雖然唿聲很高,但是他笑著對刀玉鑫說了一句極為感人的話:如果不是現在是戰爭期間的話,那麽我們這些老家夥應該集體退位,看來年輕人的時代要到來了。而刀玉鑫也罕見的露出了笑容,一貫冷峻的臉龐忽然出現了笑容,確實也別有一番風情。
正當百中教內激烈商討之時,關於苗一雄下台的消息卻快馬加鞭的飛報神州各地,一時間蒙漢雙方都是始料不及,從來沒想到苗一雄居然被逼宮退位了,朝廷中立刻派人下旨要求南疆果斷推選新教主配合朝廷繼續作戰,同時希望增派一部分兵力進入南疆,是希望以此來監視百中教;而漢人這邊馮漫影立刻第一時間意識到這是一個千載難逢的好機會,馬上上書陳奇,要求立刻出兵徹底剿滅百中教。此時的馮漫影已經今非昔比,不再是當年那個不起眼的小船長了,因為兩年前那次曲靖大捷的出色謀略,現在被陳奇派往東南內地負責暗地裏協助指揮方國珍和張士誠這兩支骸穀扶持的起義軍,並且還不拘一格的派遣了數位大神通者聽他調遣,近兩年,他分別策劃了名震天下的“徐州大捷”、“高郵血戰”、“臨安三役”等大小數十次勝利戰役,一舉擊潰了元蒙在江南的主力,震動朝野,名冠天下,或許就連他曾經的師門青城派都沒想到這個名不經轉的小人物居然擁有著無可比擬的兵家才華,還是古人說的好,真是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鬥量。
當他在前線聞聽百中教群龍無首之時立刻意識到眼下是絕好的機會,有可能要徹底的從神州大地上抹殺百中教,於是立刻做書一封帶迴去給陳奇,同時一起帶迴去的還有一個竹簡,這支竹簡中是一份已經準備了整整兩年的出兵南疆的作戰計劃,也一並遞上去。陳奇接到之後確實感覺馮漫影所言有理,眼下東南戰線這邊元蒙主力被擊潰,一時間還緩不過來,可保無虞,而南疆教主下台,亂作一團,此時出兵,必一戰可勝。
這份計劃得到了當時劫源門、宏道門、峨眉派等很多人的讚同,都覺得此時既然百中教內亂,乘著這個機會完全可以拿下他們,省得他們整天兩麵三刀。而百中教沙馬俄裏他們也擔心的是這個問題,所以要盡快選出教主,並且朝廷已經給他們明確通知,據報漢人兵馬有往南移的跡象,三天都沒有選出教主來,所謂兵貴神速,漢人那邊已經有所動靜了,而百中教這邊遲遲沒有明確對策,這讓百中教一下陷入恐慌之中,很多教主的死忠乘機要求找迴苗一雄來穩住局麵,但這是不可能的,而刀玉鑫提議的人選苗不燕在教內並沒有得到眾人的讚同,因為此女年紀不大,修為不高,資曆尚淺,更兼多年來下落不明,這讓人如何信服?海丹甚至私下裏找過刀玉鑫,實在不行自己先當教主,熬過戰爭期間就立刻主動請辭退位,以度過此劫。刀玉鑫則反問他繼位之後如何施政?如果偏向漢人那就免談,這與苗一雄倒向任何一方無異,必須徹底自立,做不到就別想當教主。
一時間陷入僵局,漢人屠刀已經漸漸伸了過來,百中教已經預感到大事不妙,千鈞一發之際,合該百中教命不該絕,有兩個神來之筆挽救了他們,同時也改變了曆史的進程。一個是漢人這邊有部分人是不主張對南疆用兵的,其中就包括宋祁,宋祁和陳奇對南疆的態度此時有些分歧,陳奇願意用自己的骸穀做主力一舉吃掉南疆,但宋祁經過和元鋒以及渺情宗掌門的商議,覺得還是暫時留下南疆為好,一來是看看他們新教主的態度;二來大敵是元蒙,元蒙未敗,對南疆發起進攻是徒耗兵馬。骸穀的作戰計劃中大體和上次一樣,要求蜀中三傑從北麵響應,但正由於宋祁、元鋒有些猶豫,所以蜀中兵馬移動緩慢,遲遲沒有下定決心。
第二個神來之筆則來自元蒙朝廷,朝廷兵馬在神州各大戰線節節失利,這讓元蒙王朝很擔心,感覺要做些什麽才行,於是這一做就鬧出了一個很大的動靜,瞬間讓天下局勢風雲突變,漢人徹底領教到了朝廷的厲害,骸穀也無力進攻南疆,當真是一場始料未及、牽扯三方的大變動……
但其中縱有不服者也無濟於事,因為看見了上麵那麽多寨主、寨佬沒一個發聲的,表情雖然各異,有憤怒的、有淡然的、有冷靜的,但沒一個反對,那麽就意味著此事木已成舟,各位核心人物都認可了也無可奈何,現在隻有一件事情才是大家要關注的,那就是新教主的選立,到底是何人擔當下一任教主?五寨共商的時候到了。
現在百中教是沒有教主的,所以一切事務暫時按照苗一雄所在時設立的規矩來,包括戰事,同時由刀玉鑫提議,由海丹暫時接掌,他負責統籌一切,但不行使教主下達新法旨的權利,以他卓越不凡的智慧處理這些俗事自然無人異議,接下來五寨各人坐在一起共推新人,因為國不可一日無君,教不能一天無主,眼下中原戰事緊張,苗一雄下台的消息是藏不住的,蒙漢雙方必然對南疆虎視眈眈,所以要立刻穩住大局。
但是這麽一商議就商議了整整三天,好在他們盅師和修真者一樣都可以不吃不喝,要不然好家夥,非得累死不可。在這場新教主的角逐當中湧現了很多新人,這些人都是未來在苗不燕當教主期間異常驍勇的人物,除了素來的幾個大族以外,還有很多小族中也有很多人物被推薦出來,例如俄昌、俅、濮、佤等族都紛紛積極踴躍推薦本族優秀的年輕一代盅師,這些人大都是後起之秀,除了修為不俗以外更重要的是這些年在教內都頗有功勞,各個都希望能當上教主有所作為,海丹雖然唿聲很高,但是他笑著對刀玉鑫說了一句極為感人的話:如果不是現在是戰爭期間的話,那麽我們這些老家夥應該集體退位,看來年輕人的時代要到來了。而刀玉鑫也罕見的露出了笑容,一貫冷峻的臉龐忽然出現了笑容,確實也別有一番風情。
正當百中教內激烈商討之時,關於苗一雄下台的消息卻快馬加鞭的飛報神州各地,一時間蒙漢雙方都是始料不及,從來沒想到苗一雄居然被逼宮退位了,朝廷中立刻派人下旨要求南疆果斷推選新教主配合朝廷繼續作戰,同時希望增派一部分兵力進入南疆,是希望以此來監視百中教;而漢人這邊馮漫影立刻第一時間意識到這是一個千載難逢的好機會,馬上上書陳奇,要求立刻出兵徹底剿滅百中教。此時的馮漫影已經今非昔比,不再是當年那個不起眼的小船長了,因為兩年前那次曲靖大捷的出色謀略,現在被陳奇派往東南內地負責暗地裏協助指揮方國珍和張士誠這兩支骸穀扶持的起義軍,並且還不拘一格的派遣了數位大神通者聽他調遣,近兩年,他分別策劃了名震天下的“徐州大捷”、“高郵血戰”、“臨安三役”等大小數十次勝利戰役,一舉擊潰了元蒙在江南的主力,震動朝野,名冠天下,或許就連他曾經的師門青城派都沒想到這個名不經轉的小人物居然擁有著無可比擬的兵家才華,還是古人說的好,真是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鬥量。
當他在前線聞聽百中教群龍無首之時立刻意識到眼下是絕好的機會,有可能要徹底的從神州大地上抹殺百中教,於是立刻做書一封帶迴去給陳奇,同時一起帶迴去的還有一個竹簡,這支竹簡中是一份已經準備了整整兩年的出兵南疆的作戰計劃,也一並遞上去。陳奇接到之後確實感覺馮漫影所言有理,眼下東南戰線這邊元蒙主力被擊潰,一時間還緩不過來,可保無虞,而南疆教主下台,亂作一團,此時出兵,必一戰可勝。
這份計劃得到了當時劫源門、宏道門、峨眉派等很多人的讚同,都覺得此時既然百中教內亂,乘著這個機會完全可以拿下他們,省得他們整天兩麵三刀。而百中教沙馬俄裏他們也擔心的是這個問題,所以要盡快選出教主,並且朝廷已經給他們明確通知,據報漢人兵馬有往南移的跡象,三天都沒有選出教主來,所謂兵貴神速,漢人那邊已經有所動靜了,而百中教這邊遲遲沒有明確對策,這讓百中教一下陷入恐慌之中,很多教主的死忠乘機要求找迴苗一雄來穩住局麵,但這是不可能的,而刀玉鑫提議的人選苗不燕在教內並沒有得到眾人的讚同,因為此女年紀不大,修為不高,資曆尚淺,更兼多年來下落不明,這讓人如何信服?海丹甚至私下裏找過刀玉鑫,實在不行自己先當教主,熬過戰爭期間就立刻主動請辭退位,以度過此劫。刀玉鑫則反問他繼位之後如何施政?如果偏向漢人那就免談,這與苗一雄倒向任何一方無異,必須徹底自立,做不到就別想當教主。
一時間陷入僵局,漢人屠刀已經漸漸伸了過來,百中教已經預感到大事不妙,千鈞一發之際,合該百中教命不該絕,有兩個神來之筆挽救了他們,同時也改變了曆史的進程。一個是漢人這邊有部分人是不主張對南疆用兵的,其中就包括宋祁,宋祁和陳奇對南疆的態度此時有些分歧,陳奇願意用自己的骸穀做主力一舉吃掉南疆,但宋祁經過和元鋒以及渺情宗掌門的商議,覺得還是暫時留下南疆為好,一來是看看他們新教主的態度;二來大敵是元蒙,元蒙未敗,對南疆發起進攻是徒耗兵馬。骸穀的作戰計劃中大體和上次一樣,要求蜀中三傑從北麵響應,但正由於宋祁、元鋒有些猶豫,所以蜀中兵馬移動緩慢,遲遲沒有下定決心。
第二個神來之筆則來自元蒙朝廷,朝廷兵馬在神州各大戰線節節失利,這讓元蒙王朝很擔心,感覺要做些什麽才行,於是這一做就鬧出了一個很大的動靜,瞬間讓天下局勢風雲突變,漢人徹底領教到了朝廷的厲害,骸穀也無力進攻南疆,當真是一場始料未及、牽扯三方的大變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