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鋒率領眾人正齊聚一起議事,忽然有弟子進來稟報:“掌門,劫源門遣使來見,正在聚天哨等候。”
“哦?”元鋒聞之一愣,沒想到劫源門竟然會派人來,當下讓弟子稍等,便問眾人,“諸位有何高見?”
元清不屑的迴答:“這必然是劫源門鼠輩詭計,眼下天氣放晴,他們又不願意從棧道硬攻,所以派人過來使詐。”
其實元清這話說了等於沒說,在座的所有人幾乎都知道,但是沒人清楚他們的具體目的是什麽,元毅包著手問楚尋語:“小友對此番有何高見?”
楚尋語略微一沉思,問那弟子:“來者是何人?”
“一男一女。”弟子迴答,“男的是個戴麵具的怪人,女的自稱叫‘段姬’。”
“嗯?”所有人都為之一震,尤其是忘塵,還下意識的看了看楚尋語,段姬此人和孫濛罄當年在軍中是齊名的,不知道此時楚尋語會如何打算,但是這一點忘塵是多慮了,因為楚尋語當年根本不認識這個女人,段姬一直是在西南戰場這邊的,而楚尋語則是跟隨徐達主力北上的,所以他隻認識孫濛罄,不過在軍中多有聽聞她的名聲,不是個好惹的女子。
至於說蜀山人的反應過大其實是因為元殤,方才聽聞洛園子所說元殤一直不願意跟這個戴麵具的怪人交手,就猜測他們二人必然有些瓜葛,所以都迴頭看元殤的反應,元殤則皺著眉頭對元鋒輕輕搖了搖頭,此時的洛園子因為傷勢過重被楚尋語包紮好就先迴房間休息了,沒有在場,否則又要責怪元殤一二。
此時所有還能動的“元”字號長老都在場,就連元毅、元揚、元露他們受傷的也來了,除了元浪、元誠和元嵐,他們兩死一傷,所以元鋒明知元殤對自己暗示連連也無可奈何,楚尋語覺察出端倪,便主動開口對元鋒道:“掌門,段姬的名聲素來以冷血著稱,雖是女子,但是膽色、手段絲毫不讓須眉,她此來目的在下妄猜有三,或戰、或緩、或詐,不可掉以輕心。”
頓了頓,楚尋語又說:“戰者,無非是最後一戰,派他們過來送戰表,約定時間、地點雙方決一死戰,這萬不可答應,因為我們占據著絕對地理優勢,他們無可奈何,估計要約出獨山來一戰,任憑他們用什麽話語來激我們,我們切不可上當。”
“緩者,不過是緩兵之計,他們也損傷嚴重,也許要借此休整一番,徐作良圖,如若此,掌門可佯應之,然後發訊號給山下元海,我們一齊出兵,出其不意,前後夾擊之,則一戰可勝。”
“但是最有可能的是使詐,眼下大雨已過,不管他們要休整多久估計都很難等到下一次下雨重啟‘水橋梁’計劃,也難以得到新兵源的補充,所以在下認為他們此來一定用某些條件來換取什麽,我們萬不可答應,以免中計。”
“至於說元殤前輩嘛……”楚尋語想了想,“那個戴麵具的男人既然是衝著您來的,我想您還是迴避的好,以免被小人所乘。”
“有理。”元鋒點點頭,對元殤道,“要不然師弟先迴避一下。”
“不。”元殤苦笑著搖搖頭,“他不是單單衝我來的,我迴避了也沒用,還是留下來好。”
“既如此……”元鋒對身邊等候弟子吩咐道,“喚他們進來。”
“是。”弟子應聲而去。
不多時,段姬和錦繡怪客就被領了進來,段姬和眾人禮節性見了一禮,而錦繡怪客則一動不動,躲在麵具後的臉龐似乎在掃視眾人。
元鋒嚴肅的問道:“足下所來何為?”
段姬拿出書信道:“我掌門有書信一封,請元鋒掌門閱。”說罷遞了過去。
元西接過呈與了元鋒,元鋒拆開竹簡一看,信中歌天明是這樣寫的:元鋒兄台如晤,自兩朝戰爭一別十數年未見,不想今日以兵戈相見,實屬無奈。竊曾聞君子立言、立德而後才能立身,首重德行,而貴派平時以俠義君子相標榜,卻暗地扣押吾輩恩師,此絕非君子所為,故帥門下弟子前來討要說法,戰至今日,雙方血流成河,死傷無計,並非所願,而吾方主力仍在,雄風依舊,但不願繼續傷及無辜,望元鋒兄念及同門手足餘部之性命放我恩師歸來,我劫源門願立刻歸派封山百年,再不與蜀山交惡;若兄一意孤行,以蜀山蚍蜉之力強撼我劫源大樹,那值此非常之際愚弟也隻好使用非常之法,得罪之處,萬望海涵。書不盡言,願兄能察愚弟良苦之意,結束此番爭鬥,保全殘部性命,幸甚、幸甚。
元鋒讀罷冷笑一聲,將收手書信傳閱在座眾人,眾人看後群情激昂,元清更是怒道:“爾等鼠輩厚顏無恥之極,汙我蜀山人在先,而後又偷襲我等至死傷一片,今日竟然來勸降?還如此惺惺作態,端得不知廉恥,來呀,左右,把這女子拿了,用她人頭祭我蜀山陣亡弟子!”
“慢!”一旁的元毅連忙伸手阻攔,對元鋒道,“師兄,兩國交戰,不斬來使,如此下作行徑隻會低了我等身份,我堂堂蜀山浩然正氣可衝雲霄,難道還容不下一個女子嗎。”
元鋒見段姬麵上全無懼色,暗中倒是讚了一個“好“字,能有膽子深入虎穴果然是有非凡膽色的,當下對段姬道:“小友可迴去告訴貴掌門,我蜀山隻有斷頭英魂,絕無屈膝小人,寧可玉石俱焚,也不束手投降,要上封塵閣盡管來就是,老朽們的人頭就在這裏,有膽子就來拿,至於什麽‘要人’這種無稽之談,待你們屠滅我等自然會有分曉。”
段姬上前一步,作揖道:“元鋒掌門高義令晚輩佩服不已。但今日小女子前來不是為死鬥,而是為解鬥,還請聽我一言,蜀山與我劫源門放下刀兵,化幹戈為玉帛才好。”
元西在一旁冷然笑問:“聽聞兩朝戰爭期間小友才智卓越,深得劫源門智慧傳承,今日來此,莫非要效仿‘蘇秦遊說六國’乎?以口舌為利劍,讓我等束手待擒?”
“嗬嗬,不敢。”段姬笑吟吟的答道,“蘇秦乃縱橫捭闔之大家,配六國相印,十五年絕秦兵不出函穀關,何等才華,何等氣魄,而我不過是山居野人,焉能與之媲美?隻不過晚輩有一肺腑之言,不吐不快,蜀山皆是俠義豪氣之輩,度量能吞吐日月,胸襟可包藏天地,先前能容小女子一條賤命,現在還不能容我一言乎?”
一席話說的在座眾人無不歎服,她雖然女兒身,但是一口伶牙俐齒,端得是辭令華美,辯的眾人無可奈何,如果這時候還趕她出去,那蜀山真是顏麵掃地,日後傳將出去,江湖上都會說蜀山人連別人說話都聽不得,是心胸狹隘之輩,元鋒悻悻的看了一眼眾人,隻好一伸手:“請講!”
“不好!”楚尋語心中大唿不妙,此刻才恍然大悟,終於明白這段姬來此的原因了,她不光是來效仿蘇秦的,還是學昔日臥龍過江,舌戰群雄的。蜀山人生性耿直豪爽,不善舌辯之術,劫源門現在抓住了蜀山人這一要害,不與之鬥狠,反而與之鬥智,這女子必然是來挑撥蜀山內部的,一旦要讓她開口,不出一時半會就會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楚尋語當下一身冷汗,千算萬算,沒算到鬥智這一手,決定戰局的不是兵馬錢糧,而是人心,人心被這種能言善辯之人一挑唆,那可是什麽事情都有可能幹出來的,曆史上這樣的例子多的數不勝數,闞澤過江詐孟德、長孫無忌謀變宣武門等,皆是如此,這可真是要命了,不過在這心驚肉跳之餘楚尋語反而感到一絲欣喜,因為這預示著劫源門已經無計可施了,否則不會用這種絕地反擊的策略來行動的。
就在此時,站在中央的段姬已經開始侃侃而談了……
“哦?”元鋒聞之一愣,沒想到劫源門竟然會派人來,當下讓弟子稍等,便問眾人,“諸位有何高見?”
元清不屑的迴答:“這必然是劫源門鼠輩詭計,眼下天氣放晴,他們又不願意從棧道硬攻,所以派人過來使詐。”
其實元清這話說了等於沒說,在座的所有人幾乎都知道,但是沒人清楚他們的具體目的是什麽,元毅包著手問楚尋語:“小友對此番有何高見?”
楚尋語略微一沉思,問那弟子:“來者是何人?”
“一男一女。”弟子迴答,“男的是個戴麵具的怪人,女的自稱叫‘段姬’。”
“嗯?”所有人都為之一震,尤其是忘塵,還下意識的看了看楚尋語,段姬此人和孫濛罄當年在軍中是齊名的,不知道此時楚尋語會如何打算,但是這一點忘塵是多慮了,因為楚尋語當年根本不認識這個女人,段姬一直是在西南戰場這邊的,而楚尋語則是跟隨徐達主力北上的,所以他隻認識孫濛罄,不過在軍中多有聽聞她的名聲,不是個好惹的女子。
至於說蜀山人的反應過大其實是因為元殤,方才聽聞洛園子所說元殤一直不願意跟這個戴麵具的怪人交手,就猜測他們二人必然有些瓜葛,所以都迴頭看元殤的反應,元殤則皺著眉頭對元鋒輕輕搖了搖頭,此時的洛園子因為傷勢過重被楚尋語包紮好就先迴房間休息了,沒有在場,否則又要責怪元殤一二。
此時所有還能動的“元”字號長老都在場,就連元毅、元揚、元露他們受傷的也來了,除了元浪、元誠和元嵐,他們兩死一傷,所以元鋒明知元殤對自己暗示連連也無可奈何,楚尋語覺察出端倪,便主動開口對元鋒道:“掌門,段姬的名聲素來以冷血著稱,雖是女子,但是膽色、手段絲毫不讓須眉,她此來目的在下妄猜有三,或戰、或緩、或詐,不可掉以輕心。”
頓了頓,楚尋語又說:“戰者,無非是最後一戰,派他們過來送戰表,約定時間、地點雙方決一死戰,這萬不可答應,因為我們占據著絕對地理優勢,他們無可奈何,估計要約出獨山來一戰,任憑他們用什麽話語來激我們,我們切不可上當。”
“緩者,不過是緩兵之計,他們也損傷嚴重,也許要借此休整一番,徐作良圖,如若此,掌門可佯應之,然後發訊號給山下元海,我們一齊出兵,出其不意,前後夾擊之,則一戰可勝。”
“但是最有可能的是使詐,眼下大雨已過,不管他們要休整多久估計都很難等到下一次下雨重啟‘水橋梁’計劃,也難以得到新兵源的補充,所以在下認為他們此來一定用某些條件來換取什麽,我們萬不可答應,以免中計。”
“至於說元殤前輩嘛……”楚尋語想了想,“那個戴麵具的男人既然是衝著您來的,我想您還是迴避的好,以免被小人所乘。”
“有理。”元鋒點點頭,對元殤道,“要不然師弟先迴避一下。”
“不。”元殤苦笑著搖搖頭,“他不是單單衝我來的,我迴避了也沒用,還是留下來好。”
“既如此……”元鋒對身邊等候弟子吩咐道,“喚他們進來。”
“是。”弟子應聲而去。
不多時,段姬和錦繡怪客就被領了進來,段姬和眾人禮節性見了一禮,而錦繡怪客則一動不動,躲在麵具後的臉龐似乎在掃視眾人。
元鋒嚴肅的問道:“足下所來何為?”
段姬拿出書信道:“我掌門有書信一封,請元鋒掌門閱。”說罷遞了過去。
元西接過呈與了元鋒,元鋒拆開竹簡一看,信中歌天明是這樣寫的:元鋒兄台如晤,自兩朝戰爭一別十數年未見,不想今日以兵戈相見,實屬無奈。竊曾聞君子立言、立德而後才能立身,首重德行,而貴派平時以俠義君子相標榜,卻暗地扣押吾輩恩師,此絕非君子所為,故帥門下弟子前來討要說法,戰至今日,雙方血流成河,死傷無計,並非所願,而吾方主力仍在,雄風依舊,但不願繼續傷及無辜,望元鋒兄念及同門手足餘部之性命放我恩師歸來,我劫源門願立刻歸派封山百年,再不與蜀山交惡;若兄一意孤行,以蜀山蚍蜉之力強撼我劫源大樹,那值此非常之際愚弟也隻好使用非常之法,得罪之處,萬望海涵。書不盡言,願兄能察愚弟良苦之意,結束此番爭鬥,保全殘部性命,幸甚、幸甚。
元鋒讀罷冷笑一聲,將收手書信傳閱在座眾人,眾人看後群情激昂,元清更是怒道:“爾等鼠輩厚顏無恥之極,汙我蜀山人在先,而後又偷襲我等至死傷一片,今日竟然來勸降?還如此惺惺作態,端得不知廉恥,來呀,左右,把這女子拿了,用她人頭祭我蜀山陣亡弟子!”
“慢!”一旁的元毅連忙伸手阻攔,對元鋒道,“師兄,兩國交戰,不斬來使,如此下作行徑隻會低了我等身份,我堂堂蜀山浩然正氣可衝雲霄,難道還容不下一個女子嗎。”
元鋒見段姬麵上全無懼色,暗中倒是讚了一個“好“字,能有膽子深入虎穴果然是有非凡膽色的,當下對段姬道:“小友可迴去告訴貴掌門,我蜀山隻有斷頭英魂,絕無屈膝小人,寧可玉石俱焚,也不束手投降,要上封塵閣盡管來就是,老朽們的人頭就在這裏,有膽子就來拿,至於什麽‘要人’這種無稽之談,待你們屠滅我等自然會有分曉。”
段姬上前一步,作揖道:“元鋒掌門高義令晚輩佩服不已。但今日小女子前來不是為死鬥,而是為解鬥,還請聽我一言,蜀山與我劫源門放下刀兵,化幹戈為玉帛才好。”
元西在一旁冷然笑問:“聽聞兩朝戰爭期間小友才智卓越,深得劫源門智慧傳承,今日來此,莫非要效仿‘蘇秦遊說六國’乎?以口舌為利劍,讓我等束手待擒?”
“嗬嗬,不敢。”段姬笑吟吟的答道,“蘇秦乃縱橫捭闔之大家,配六國相印,十五年絕秦兵不出函穀關,何等才華,何等氣魄,而我不過是山居野人,焉能與之媲美?隻不過晚輩有一肺腑之言,不吐不快,蜀山皆是俠義豪氣之輩,度量能吞吐日月,胸襟可包藏天地,先前能容小女子一條賤命,現在還不能容我一言乎?”
一席話說的在座眾人無不歎服,她雖然女兒身,但是一口伶牙俐齒,端得是辭令華美,辯的眾人無可奈何,如果這時候還趕她出去,那蜀山真是顏麵掃地,日後傳將出去,江湖上都會說蜀山人連別人說話都聽不得,是心胸狹隘之輩,元鋒悻悻的看了一眼眾人,隻好一伸手:“請講!”
“不好!”楚尋語心中大唿不妙,此刻才恍然大悟,終於明白這段姬來此的原因了,她不光是來效仿蘇秦的,還是學昔日臥龍過江,舌戰群雄的。蜀山人生性耿直豪爽,不善舌辯之術,劫源門現在抓住了蜀山人這一要害,不與之鬥狠,反而與之鬥智,這女子必然是來挑撥蜀山內部的,一旦要讓她開口,不出一時半會就會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楚尋語當下一身冷汗,千算萬算,沒算到鬥智這一手,決定戰局的不是兵馬錢糧,而是人心,人心被這種能言善辯之人一挑唆,那可是什麽事情都有可能幹出來的,曆史上這樣的例子多的數不勝數,闞澤過江詐孟德、長孫無忌謀變宣武門等,皆是如此,這可真是要命了,不過在這心驚肉跳之餘楚尋語反而感到一絲欣喜,因為這預示著劫源門已經無計可施了,否則不會用這種絕地反擊的策略來行動的。
就在此時,站在中央的段姬已經開始侃侃而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