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猜的,如果下不去,就得先迴答問題。一個一個來,你到哪裏去?就你,哎,小姑娘,你到哪裏去?漠河,是不是?」
「我是杜雨晴,到漠河,找詩人明燈,和他交流近況討論文學,聯絡感情。」杜雨晴經過這幾天的訓練,完全具備了一個被採訪者的所有優秀品格。
「行,就這樣,都照著她說。」大哥在一旁記。等薑辭墨成功地在外麵關上廁所門時,大家都差不多迴答完畢。她們兩個也說完之後,紅字滾動速度並未受影響。
「那就不是這樣的,還差點啥。」大哥道,「差點啥呢?手裏這個東西有什麽意義呢?」
他捏著那個紙做的金元寶,拆開,裏麵居然有一行字:孫恆順喜報祖宗……後麵模糊不清了,最後有年份是2012。
「我透,這是我們家祭祖燒紙的元寶!」大哥驚訝了,「這字是我爹寫的,那年幹什麽來著,祭祖了……哦對,我二閨女出生。我和我愛人抱著孩子迴老家。」
老家在村裏,隻剩下幾個老人和一堆小年輕。西麵拜了祠堂,一路去祭拜祖宗。祖墳在山上,一片荒草萋萋,還有陳舊的墓碑。
他們這一支人丁不旺,他爹媽和一個同輩的親戚,叫恆頌的,一起跪下來燒元寶。元寶是提前處理好的,寫上列祖列宗的名字,手工摺疊,再在特定的位置點火,才能平安送到祖宗那裏。
其他小輩在後麵磕頭。朱麗在最後麵抱著孩子站著,風大,小孩子臉吹得高原紅,迴去又得發燒。她隻能用自己的衣服包住。
五歲的金迎運跪得稍前一點。
按照古代來講,他們金啟辛這一支屬於「大房」,應當在最前麵的。但金迎運身份特殊,有的親戚知道,有的不知道,總之最後她在第三排的位置,前排是幾個叔叔和姑姑,以及一個血緣遠但關係近的老姨。
祭拜完畢,大家起來噗嚕噗嚕腿,趁著天還亮著趕緊迴去。
坐在祖屋裏,朱麗渾身不自在,帶著孩子出去了。小的需要餵奶,大的就跑出去自己玩。金啟辛坐在邊上,跟長輩商量事。
「……這個記一筆不?」恆頌問。
恆順猶豫著看兒子,他媽一向無所謂,「不是都起好名了嗎,叫乘舟。」
「對,我起的。」金啟辛說。
「嗐,」三老姨道,「無所謂其實。我家也沒排呢,這不剛生了個小子,想著燾這字難起。孩子上幼兒園寫半小時。」
「嗯。」金啟辛點頭。
「別嗯呀,說話,排不排?反正都看你,現在說實話了,也沒人在乎這玩意。就是個情懷。」
金啟辛說了句什麽,其他人點點頭,金迎運在門口看不清楚,掂著腳往上麵的雕花孔裏望,身後有腳步聲,她跑遠了。
金啟辛自己也不記得他說的什麽了,但最後,他的女兒還是叫了乘舟。
他自己覺得挺不錯的,跟上了時代,還沒讓孩子留下心理陰影。乘舟上一年級的時候,班裏有個小孩叫雷曦,每次考試都哭。
……
「就是這麽迴事。」大哥說完,無奈地看著大家,「你們說說它有什麽含義?能溝通三界?這裏頭還有陰間的事呢?」
薑辭墨心想,如果請愛新覺羅老祖幫忙也不是不行。隻要條件不是復國,她都能答應。
「還是說我衝撞誰了,聽說朱麗她家是朱元璋後人。」大哥來了這麽一句。
「我天哪。」曲超英感慨,「你這倆姑娘是天潢貴胄啊,倆祖宗搶。」
這叫啥……跨代公主?《康熙王朝》裏有個朱三太子的女兒懷了康熙阿哥的孩子,大概就是這種情況了。
薑辭墨心想,如果請重八來幫忙也不是不行,起碼戰力滿分,如果要復國的話,和努爾哈赤打一架,你們……二帝共治?
越說越亂了,大哥也不是吃幹飯的,始終圍繞「我到哪裏去」的主題進行分析。
「我這次迴瀋陽,是去找愛人……前妻朱麗,跟她在法庭上探討孩子歸誰的問題。這是我二女兒出生時燒的金元寶,它代表著天地祖宗,代表著家族,代表著血脈親情。我到燒烤店去,為了我的生計和金錢。我到雜誌社去,為了我的熱愛,我需要把滿人家族的生活資料和採訪稿交給他們……等等,滿人家族?」
「說下去。」薑辭墨感覺有戲,「你在北京採訪的也是一位愛新覺羅?」
「是。」大哥拿出照片道,「他們家是正宗的老北京皇城根底下的滿人,現在也沒改姓,叫愛新覺羅啟樂,現在在文藝界混。他們家裏保留了一些滿族稱唿和習俗,還有祖先夫婦容像,會簡單的滿語,對服飾也有了解。這是他們穿著吉服的合照。」
「我到哪裏去,如果這是一個哲學問題的話,我會迴答,我到精彩的人文世界中去,以後的我攢夠了錢,就專門當攝影師和採訪者,把我這些資料編成一套,和好朋友分享。等我閨女長大了,再把這些東西交給她們,以後她們交給她們的孩子,代代傳。這都是好東西。」
大哥喝了一口保溫杯裏泡的茶,「但同時,它也是一個現實問題。我從祖宗的地方出生,到其他祖宗的地方來,又迴到祖宗的地方去。看似是告別,其實是相聚,非常的巧妙。瀋陽是我長大的地方,也是我熱愛的大本營,這是一個輪迴,就好似文明在一代代流傳……」<hr>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我是杜雨晴,到漠河,找詩人明燈,和他交流近況討論文學,聯絡感情。」杜雨晴經過這幾天的訓練,完全具備了一個被採訪者的所有優秀品格。
「行,就這樣,都照著她說。」大哥在一旁記。等薑辭墨成功地在外麵關上廁所門時,大家都差不多迴答完畢。她們兩個也說完之後,紅字滾動速度並未受影響。
「那就不是這樣的,還差點啥。」大哥道,「差點啥呢?手裏這個東西有什麽意義呢?」
他捏著那個紙做的金元寶,拆開,裏麵居然有一行字:孫恆順喜報祖宗……後麵模糊不清了,最後有年份是2012。
「我透,這是我們家祭祖燒紙的元寶!」大哥驚訝了,「這字是我爹寫的,那年幹什麽來著,祭祖了……哦對,我二閨女出生。我和我愛人抱著孩子迴老家。」
老家在村裏,隻剩下幾個老人和一堆小年輕。西麵拜了祠堂,一路去祭拜祖宗。祖墳在山上,一片荒草萋萋,還有陳舊的墓碑。
他們這一支人丁不旺,他爹媽和一個同輩的親戚,叫恆頌的,一起跪下來燒元寶。元寶是提前處理好的,寫上列祖列宗的名字,手工摺疊,再在特定的位置點火,才能平安送到祖宗那裏。
其他小輩在後麵磕頭。朱麗在最後麵抱著孩子站著,風大,小孩子臉吹得高原紅,迴去又得發燒。她隻能用自己的衣服包住。
五歲的金迎運跪得稍前一點。
按照古代來講,他們金啟辛這一支屬於「大房」,應當在最前麵的。但金迎運身份特殊,有的親戚知道,有的不知道,總之最後她在第三排的位置,前排是幾個叔叔和姑姑,以及一個血緣遠但關係近的老姨。
祭拜完畢,大家起來噗嚕噗嚕腿,趁著天還亮著趕緊迴去。
坐在祖屋裏,朱麗渾身不自在,帶著孩子出去了。小的需要餵奶,大的就跑出去自己玩。金啟辛坐在邊上,跟長輩商量事。
「……這個記一筆不?」恆頌問。
恆順猶豫著看兒子,他媽一向無所謂,「不是都起好名了嗎,叫乘舟。」
「對,我起的。」金啟辛說。
「嗐,」三老姨道,「無所謂其實。我家也沒排呢,這不剛生了個小子,想著燾這字難起。孩子上幼兒園寫半小時。」
「嗯。」金啟辛點頭。
「別嗯呀,說話,排不排?反正都看你,現在說實話了,也沒人在乎這玩意。就是個情懷。」
金啟辛說了句什麽,其他人點點頭,金迎運在門口看不清楚,掂著腳往上麵的雕花孔裏望,身後有腳步聲,她跑遠了。
金啟辛自己也不記得他說的什麽了,但最後,他的女兒還是叫了乘舟。
他自己覺得挺不錯的,跟上了時代,還沒讓孩子留下心理陰影。乘舟上一年級的時候,班裏有個小孩叫雷曦,每次考試都哭。
……
「就是這麽迴事。」大哥說完,無奈地看著大家,「你們說說它有什麽含義?能溝通三界?這裏頭還有陰間的事呢?」
薑辭墨心想,如果請愛新覺羅老祖幫忙也不是不行。隻要條件不是復國,她都能答應。
「還是說我衝撞誰了,聽說朱麗她家是朱元璋後人。」大哥來了這麽一句。
「我天哪。」曲超英感慨,「你這倆姑娘是天潢貴胄啊,倆祖宗搶。」
這叫啥……跨代公主?《康熙王朝》裏有個朱三太子的女兒懷了康熙阿哥的孩子,大概就是這種情況了。
薑辭墨心想,如果請重八來幫忙也不是不行,起碼戰力滿分,如果要復國的話,和努爾哈赤打一架,你們……二帝共治?
越說越亂了,大哥也不是吃幹飯的,始終圍繞「我到哪裏去」的主題進行分析。
「我這次迴瀋陽,是去找愛人……前妻朱麗,跟她在法庭上探討孩子歸誰的問題。這是我二女兒出生時燒的金元寶,它代表著天地祖宗,代表著家族,代表著血脈親情。我到燒烤店去,為了我的生計和金錢。我到雜誌社去,為了我的熱愛,我需要把滿人家族的生活資料和採訪稿交給他們……等等,滿人家族?」
「說下去。」薑辭墨感覺有戲,「你在北京採訪的也是一位愛新覺羅?」
「是。」大哥拿出照片道,「他們家是正宗的老北京皇城根底下的滿人,現在也沒改姓,叫愛新覺羅啟樂,現在在文藝界混。他們家裏保留了一些滿族稱唿和習俗,還有祖先夫婦容像,會簡單的滿語,對服飾也有了解。這是他們穿著吉服的合照。」
「我到哪裏去,如果這是一個哲學問題的話,我會迴答,我到精彩的人文世界中去,以後的我攢夠了錢,就專門當攝影師和採訪者,把我這些資料編成一套,和好朋友分享。等我閨女長大了,再把這些東西交給她們,以後她們交給她們的孩子,代代傳。這都是好東西。」
大哥喝了一口保溫杯裏泡的茶,「但同時,它也是一個現實問題。我從祖宗的地方出生,到其他祖宗的地方來,又迴到祖宗的地方去。看似是告別,其實是相聚,非常的巧妙。瀋陽是我長大的地方,也是我熱愛的大本營,這是一個輪迴,就好似文明在一代代流傳……」<hr>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