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巴羅薩是國民對神聖羅馬帝國一位皇帝的稱唿,這位皇帝也是德意誌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更是中世紀歐洲最成功的統治者之一。


    巴巴羅薩成為了日耳曼民族的驕傲,也是大部分神聖羅馬帝國子民的驕傲,當然,這個大部分是指的那些未被這位皇帝蹂躪過的諸侯國屬地。


    埃裏克用他的尊稱來命名德國進攻蘇聯的計劃,其意有二。第一,單論掌控的領土麵積而言,埃裏克所建立的德意誌聯邦國家更甚羅馬帝國一倍。所以,冠以巴巴羅薩的名頭後,絲毫沒有削弱巴巴羅薩的威名。第二,單論國家實力,當時的神聖羅馬帝國在歐洲幾乎無人能敵。而對比現在的德意誌聯邦國,同樣也是如此。


    埃裏克執政後的德國已經可以做到隨時進攻任何歐洲單一國家而立於不敗之地,這是國家整體實力的表現。


    由於計劃書被拆分成多份分別保管,安娜塔領取到手令後就退出了總統辦公室,接下來,其他絕密檔案管理部門將“計劃書”完全送到總統府時,已經是傍晚。


    就著明亮的燈光,埃裏克仔細查看了以德、俄雙方控製區地圖,至到東邊的烏拉爾山截至,說明統戰部的進攻線路也隻計劃到烏拉爾山。看樣子,統戰部認為進攻到這裏的時候,因為後勤物質轉運困難而告了一個段落,同時,俄國承受打擊的能力會更加有所下降,最終節節向東敗退。


    與埃裏克所認知的“曆史”計劃不同的是,由於此時的德國和土耳其的軍事同盟關係,所以進攻分為兩個階段。以德國為主導,土耳其、匈牙利等國策應,從北往南依次是斯摩棱斯克海軍的登陸行動,以解決戰線過長分散兵力的問題,另外,從波羅的海沿岸的進攻線路進攻,突襲拿下彼得格勒(1914年由聖彼得堡改名),這支部隊的總人數為150萬,組成一個集團軍群,自西向東,以寬450公裏的戰線分兩路進軍。總方案歸納為:第一階段是展開南北兩麵登陸,攻陷彼得格勒,然後多地段實施突擊深入,給俄軍造成後方混亂。第二段是集結水陸兩軍直接快速運動至烏拉爾山,對俄實施戰略壓製,閃電式擊殺。


    “150萬兵力,要在450公裏長的戰線上展開,難度是相當大的,所以,我們應該對俄提前進入偵察和戰前預演,以期戰時重點突擊他們的有生力量。”埃裏克現在最大的擔憂是俄東部的草原,還有遼闊的冰原,150萬人進入這麽大的縱深,而後援需要遠距離投送,這就像掉進海裏的沙子,撈起來隻會少,不會多。


    “總統先生放心,以我對俄軍部署的了解,在這一段防線上,俄軍總兵力絕不會超過150萬人,在承受我軍突然打擊後,首輪接觸即折損過半,餘下的部隊也很快失去戰鬥力。”霍夫曼非常自信。


    一戰以來,德國人誰對俄國西北地區最為了解,霍夫曼絕對不在他人之下,因此,他才敢在埃裏克麵前打保票。


    “參謀長閣下,我們剛剛討論的幾個重點,恰恰也是俄國人西部防禦的重點,因為英、美等國公開對俄國叫板,並多次勸說我國對俄實施陸上威脅,就針對這一點,俄軍對德防範不會有半點鬆懈。150萬兵力陳兵西部的可能性很小,畢竟我們曾經對俄有過戰爭汙點,俄國人不是傻子,他們哪會將這裏門戶大開而等著我們長驅直入。”埃裏克不會明說紅色蘇維埃的俄國會創造人類曆史上陸軍人數最多的記錄,但這種可能性是很大的,因為蘇維埃有這樣的號召力。


    埃裏克的設想不是沒有道理,但也過於謹慎,這是霍夫曼的認為。首先,俄國因為地處北極圈,人口密度不大,加上地域遼闊,攻守之間會失去平衡,對於這次戰爭的突然性,他們肯定不知道巴巴羅薩計劃會從哪裏開始,也不知道巴巴羅薩計劃進攻的方向,這樣,縱然他們動員1500萬的陸軍也無法抵禦150萬披堅執銳的德軍。如果采取埃裏克的第一方案,攻陷彼得格勒這樣的重鎮,不存在什麽大問題。


    曆史是不可以改寫的,但人類可以創造曆史,此時的俄國將來會發展成為什麽樣子,埃裏克不敢設想,但現在,俄國是一頭力大無比的北極熊,當這頭熊還在冬眠的時候,他的進攻和防範意識是最薄弱的,德國正在盡一切可能增加國家實力,借冬眠的機會給熊致命一擊。


    說到底,並不是埃裏克以及他的部屬們故意撩拔俄國這頭兇猛的北極熊,而是不想辦法先發製人,早晚會被這頭體壯力大的大熊給吃定,因此,隻能在這頭熊冬眠之際、力不從心之時迅速製伏,以免後患。


    “總統先生認為這支北部集團軍群需要多少個師的兵力?”霍夫曼是總參謀長,用得最多的軍事單位恐怕就是師一級,這也是對他來說最基本的作戰單位,再小就輪不到他操心了,畢竟一級隻管得了一級,他不可能麵麵俱到。


    “目前的裁軍計劃還在繼續,我目前還沒有打算擴軍的意思,但是,蘇維埃倡導全民皆兵,我們其實也可以試點,但不能打草驚蛇,你應該明白我的意思。”埃裏克看著霍夫曼,很是慎重的說:“你應該懂得什麽叫全民皆兵,那就是隻要一聲動員,所有的國民都可以隨時奔赴戰場,而且都是能征慣戰的猛士。你可以低調進行,我可不想讓別人說我說話不算數,同樣,我裁軍的計劃仍在實施,這樣也可以麻痹俄軍。”


    此時,德國已經連續多次擴張領土,如果還占著陸軍人數歐洲第一的位置不放,其結果還是會迴到被孤立的狀態。埃裏克需要一個平衡點,即能在戰時快速成軍,又能在和平時期省錢,還能讓其他國家不會過於緊張,實際上,軍隊總人數卻在原有的基礎上擴大了許多倍。


    在軍隊直管上,德意誌聯邦的陸軍當中,已整編完成的72個師,其中就占據16個教導師。以一個師9個營為基礎訓練營單位,以6~12個月為新兵結訓時間,慢的話,僅需一年的時間就能組建144個師,還可以保證指揮階層不會斷鏈。除此之外,民間武裝還沒有完全算進來,尤其是埃裏克本人的國民警衛部隊,這是一支不可小視的力量。


    德國的步兵師定員標準隨著不斷的調整,已經穩定在2.7萬人左右,如果是144個步兵師,其軍隊人數就是388.8萬人。雖然每年都有新老替代,但德軍每一年可以新增兵員300多萬。如果以半年的訓練期計算,這個數字還要再翻一倍。老兵轉入地方後,國民戰爭意識也在不斷加強,這樣一來,德國實行全民皆兵也便隻有一步之遙。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工業霸主德意誌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我真的是蛋蛋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我真的是蛋蛋並收藏工業霸主德意誌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