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了幸海的話,孫氏不大高興,她兒子也到了啟蒙的年紀,晚兩年不就比別人晚一步了嗎?
她還要再說,被幸遙拽了一把,於是她隻好不情不願的閉了嘴。
幸邊心知若他拿這五十兩去還債,二嫂嘴上不說,心裏肯定更不舒服了,畢竟若不是他欠了銀子,那二嫂就可以送她兒子入學了。
更何況他的本意也並不是讓家裏把這五十兩拿出來給他還債,而是想著先拋出這個更大的問題,這樣他提出另一個解決辦法的時候,其他人也會好接受許多。
見鋪墊的差不多了,幸邊說道,「爹,娘,我有一個想法。」
薑氏問他,「什麽想法?」
幸邊接著道,「我跟那人商議好了,這五十兩銀子不用一下子全部都還,而是可以每月還一些。」
他看了周圍人一眼,「所以我想著不如這樣,從我每月的薪俸裏抽出一部分上交到家裏,剩下的用來還債。這樣家裏的生活也不會受影響。」
孫氏一聽,十分激動,她覺得這個主意非常不錯,雖說幸邊還是要還錢,但至少這樣,家裏會輕鬆許多。因此她期待的看向幸海。
不過幸海倒不像孫氏想的那樣很快就答應,而是問幸邊,「那他可要利錢?」
幸邊搖搖頭,說道,「沒有,他隻讓我把五十兩銀子還清就行。我們還立了字據的。」
聽他這麽說,幸海放了心,他道,「既然這樣,那你的錢就不必上交家裏了,先把欠人家的銀子還了。」
幸邊拒絕,「爹,兒子如今已經大了,總不能還在家白吃白喝,給家裏的這一部分是應該的,況且這隻是我現在的打算,以後我也會想些其他法子來掙錢還債的。」
幸海不贊同,「我明白你的意思,不過還是不必了,就算人家不催,老欠著別人銀子終歸不好,既然你同人家約定好了,就還是先緊著還別人銀子吧!家裏的事以後再說。」
見幸海都這麽說了,幸邊隻好作罷,「那好吧!」
他本來想著給家裏上交一些,要不然總覺得心裏不太安穩,不過他爹說的也對,家裏的事以後還可以解決,現在最重要的是把欠那個人的銀子還了。
否則萬一出了什麽變故,反而不好。
吃完晚飯沒多久,天就已經完全黑了,這個時候天黑的比較早,而且這裏也不像現代一樣天黑就開燈,甚至為了省些蠟燭錢,大家都很早便睡了。
幸邊剛來的時候,一點都不習慣,他在現代雖說不怎麽熬夜,但也不會天黑了就睡覺,因此過了好幾天才勉強適應這裏的生活。
躺在床上,幸邊開始思考以後的工作,雖然他現在獲得了那個工作,但其實這個工作要做什麽,他還是不太清楚,隻知道是負責火禁事宜。
看來他明天的第一件事,是了解自己的工作內容了。
同一時間,孫氏將一旁睡著的幸二哥拍醒,「哎,你醒醒,我有話跟你講。」
幸二哥正困著呢,他迷迷糊糊的說道,「怎麽了?」
孫氏道,「你說三弟欠人銀子的事是不是真的啊?不會是他騙咱們的吧?」
幸二哥沒想到孫氏把他喊醒就為了這個,他肯定道,「你想多了吧,三弟怎麽可能做這樣的事,況且那日大嫂也在,做不得假。」
孫氏一想,也是,幸邊救楊哥兒的事兒不可能是假的,別的不說,大嫂可是親眼所見。
想到吃飯時公爹的話,孫氏不由和幸二哥抱怨,「你說咱爹也真是太偏心了,怎麽老三的薪俸就不用上交了,不是說可以慢慢還嗎?」
幸二哥翻了個身,擔心把孩子們吵醒,他不耐煩的小聲道,「交不交不都一樣嗎?反正銀子得還,你要是不樂意,直接讓咱爹還了。」
聽幸二哥這麽說,孫氏不吭聲了,若是直接讓公爹出了那五十兩,她更不樂意,隻是她還是覺得太吃虧了。
誰樂意家裏有個隻會花錢的人呢?
第二天,幸邊早早就醒了,他隨便對付了一口早飯,就去了廂公事所。
這次許大人隻和他草草見了一麵,就讓何竟帶他去了自己的辦公場所。
經過何竟的介紹,他才知道,原來何竟在廂公事所擔任的職位是書手,負責這裏的一些雜務,而他的工作,主要是防火。
官府規定,到了半夜,各家各戶必須滅掉一切火燭,防止人們在熟睡時發生火災,若是有誰家辦喪事需要燒紙錢的,則必須事先告訴本廂負責火禁事宜的小吏。
也就是他。
除了他之外,還有一些防隅軍負責防火工作,不過他們的職位屬於武職,和現代的消防員差不多,如果沒有發生火災,他們的任務就是每天晚上巡邏,督促居民及時熄滅火燭,消除火災隱患。
如果發生了火災,則必須及時帶著工具前去滅火。
和幸邊介紹完之後,何竟就忙自己的去了,幸邊暫時沒什麽事做,便決定將他的工作好好了解一下。
他翻了翻上一任留下來的工作記錄,了解了一下記錄的格式以及具體的工作內容,發現這個職位的工作倒是不難,不過擔的責任卻是不小。
饒是他知道這裏火災頻發,也沒想到這裏發生火災的頻率遠遠高出了他的想像。
這一年裏,光京都這裏發生的火災大大小小加起來就有一百多起,原因無非是兩個,一個是自然因素,另一個則是人為因素。
她還要再說,被幸遙拽了一把,於是她隻好不情不願的閉了嘴。
幸邊心知若他拿這五十兩去還債,二嫂嘴上不說,心裏肯定更不舒服了,畢竟若不是他欠了銀子,那二嫂就可以送她兒子入學了。
更何況他的本意也並不是讓家裏把這五十兩拿出來給他還債,而是想著先拋出這個更大的問題,這樣他提出另一個解決辦法的時候,其他人也會好接受許多。
見鋪墊的差不多了,幸邊說道,「爹,娘,我有一個想法。」
薑氏問他,「什麽想法?」
幸邊接著道,「我跟那人商議好了,這五十兩銀子不用一下子全部都還,而是可以每月還一些。」
他看了周圍人一眼,「所以我想著不如這樣,從我每月的薪俸裏抽出一部分上交到家裏,剩下的用來還債。這樣家裏的生活也不會受影響。」
孫氏一聽,十分激動,她覺得這個主意非常不錯,雖說幸邊還是要還錢,但至少這樣,家裏會輕鬆許多。因此她期待的看向幸海。
不過幸海倒不像孫氏想的那樣很快就答應,而是問幸邊,「那他可要利錢?」
幸邊搖搖頭,說道,「沒有,他隻讓我把五十兩銀子還清就行。我們還立了字據的。」
聽他這麽說,幸海放了心,他道,「既然這樣,那你的錢就不必上交家裏了,先把欠人家的銀子還了。」
幸邊拒絕,「爹,兒子如今已經大了,總不能還在家白吃白喝,給家裏的這一部分是應該的,況且這隻是我現在的打算,以後我也會想些其他法子來掙錢還債的。」
幸海不贊同,「我明白你的意思,不過還是不必了,就算人家不催,老欠著別人銀子終歸不好,既然你同人家約定好了,就還是先緊著還別人銀子吧!家裏的事以後再說。」
見幸海都這麽說了,幸邊隻好作罷,「那好吧!」
他本來想著給家裏上交一些,要不然總覺得心裏不太安穩,不過他爹說的也對,家裏的事以後還可以解決,現在最重要的是把欠那個人的銀子還了。
否則萬一出了什麽變故,反而不好。
吃完晚飯沒多久,天就已經完全黑了,這個時候天黑的比較早,而且這裏也不像現代一樣天黑就開燈,甚至為了省些蠟燭錢,大家都很早便睡了。
幸邊剛來的時候,一點都不習慣,他在現代雖說不怎麽熬夜,但也不會天黑了就睡覺,因此過了好幾天才勉強適應這裏的生活。
躺在床上,幸邊開始思考以後的工作,雖然他現在獲得了那個工作,但其實這個工作要做什麽,他還是不太清楚,隻知道是負責火禁事宜。
看來他明天的第一件事,是了解自己的工作內容了。
同一時間,孫氏將一旁睡著的幸二哥拍醒,「哎,你醒醒,我有話跟你講。」
幸二哥正困著呢,他迷迷糊糊的說道,「怎麽了?」
孫氏道,「你說三弟欠人銀子的事是不是真的啊?不會是他騙咱們的吧?」
幸二哥沒想到孫氏把他喊醒就為了這個,他肯定道,「你想多了吧,三弟怎麽可能做這樣的事,況且那日大嫂也在,做不得假。」
孫氏一想,也是,幸邊救楊哥兒的事兒不可能是假的,別的不說,大嫂可是親眼所見。
想到吃飯時公爹的話,孫氏不由和幸二哥抱怨,「你說咱爹也真是太偏心了,怎麽老三的薪俸就不用上交了,不是說可以慢慢還嗎?」
幸二哥翻了個身,擔心把孩子們吵醒,他不耐煩的小聲道,「交不交不都一樣嗎?反正銀子得還,你要是不樂意,直接讓咱爹還了。」
聽幸二哥這麽說,孫氏不吭聲了,若是直接讓公爹出了那五十兩,她更不樂意,隻是她還是覺得太吃虧了。
誰樂意家裏有個隻會花錢的人呢?
第二天,幸邊早早就醒了,他隨便對付了一口早飯,就去了廂公事所。
這次許大人隻和他草草見了一麵,就讓何竟帶他去了自己的辦公場所。
經過何竟的介紹,他才知道,原來何竟在廂公事所擔任的職位是書手,負責這裏的一些雜務,而他的工作,主要是防火。
官府規定,到了半夜,各家各戶必須滅掉一切火燭,防止人們在熟睡時發生火災,若是有誰家辦喪事需要燒紙錢的,則必須事先告訴本廂負責火禁事宜的小吏。
也就是他。
除了他之外,還有一些防隅軍負責防火工作,不過他們的職位屬於武職,和現代的消防員差不多,如果沒有發生火災,他們的任務就是每天晚上巡邏,督促居民及時熄滅火燭,消除火災隱患。
如果發生了火災,則必須及時帶著工具前去滅火。
和幸邊介紹完之後,何竟就忙自己的去了,幸邊暫時沒什麽事做,便決定將他的工作好好了解一下。
他翻了翻上一任留下來的工作記錄,了解了一下記錄的格式以及具體的工作內容,發現這個職位的工作倒是不難,不過擔的責任卻是不小。
饒是他知道這裏火災頻發,也沒想到這裏發生火災的頻率遠遠高出了他的想像。
這一年裏,光京都這裏發生的火災大大小小加起來就有一百多起,原因無非是兩個,一個是自然因素,另一個則是人為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