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 :王燕
八零軍婚嫁首長,不孕軍嫂懷上了 作者:西紅柿酸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王燕年輕的時候,不念書了就在家裏幹點雜活,地裏的累活家裏人都沒怎麽讓她幹。
後來進了花家幹活,雖不是正式單位,可掙的一點也不少。
晚飯還讓拿迴家吃,家裏夥食跟著改善。
連她自己都沒想到,能嫁給花方方這個小老板。
他們認識的時間長,可單獨說話的機會並不多。
小老板有事都是找幾個嫂子,也不會找她說。
她多數時候都是悶頭幹活,聽著嫂子們說話,她還是一個小姑娘,娘說了話多主人家不喜,讓她少說話多幹活,別跟嫂子們比。
哪怕都是給花家幹活的,也親疏有別。
到了說親的年紀,王燕一直很有信心。
找一個附近村子的莊稼漢,知根知底的,她有收入,日子不會差。
她的親事說了幾次都沒成,爹娘都發愁了。
當時她心裏難受,可聽嫂子們說到小老板婚事也難的時候,心裏還偷著想來著。
嘿嘿,跟小老板一比,她好像就沒那麽難受了。
兩人的婚事,進展很快,迷迷瞪瞪著就結婚了。
家裏高興的操辦完婚事,娘又開始擔心她在花家的日子不好過了。
話裏話外擔心的要命,花家什麽人家,她也沒有什麽拿得出手的,閨女受罪可咋整。
當時沒多想,十裏八村多少姑娘想嫁給花方方呢,腦子一熱婚就結了。
婚都結了,聽了村民們的閑話,忍不住東想西想。
王燕作為局中人,並沒有太大的感覺。
花家沒有找事的惡婆婆,公公都不跟他們住一個院裏,還住在大姑姐那邊。
大姑姐那更是幹大事的人,忙的很,照顧孩子們,家裏的生意都離不開她。
蜜月旅行迴來,娘和嫂子那些擔心顧慮,她根本就沒有餘力糾結,因為她不在工作間幹活,開始接手家裏其他活計。
得從頭學起,一點點的學。
晚飯後一家人坐到一塊,整一天的賬。
錢跟賬得對上,對不上找出差在哪兒。
一天的收入是多少,支出是多少……
學得焦頭爛額,她真不是一個好學生。
心底裏則喜滋滋的,她一嫁進來,家裏什麽事情都不瞞著她,把她當成了自己人,她高興。
她的小姐妹們,都比她結婚早,婚後過的什麽樣的日子她都知道。
分家的少,多數還是一大家子一起生活。
家裏所有的活一樣不少幹,地裏的活更是落不下。
多數小姐妹手裏都沒有錢,弄不好還要還饑荒。
她不用擔心錢,吃喝更是不缺,家裏買賣都是幹這個的。
等家裏的這些活計她上手了,天天幹也就那麽迴事,不難了。
娘和嫂子又開始擔心她的肚子,真是,婆家還沒說啥呢!
花家這樣的人家,子嗣可不是小事。
還得是孫子,孫女都不行。
她肚子爭氣,一生就是倆。
月子也很舒心,自己親娘照顧著。
是有利也有弊吧,娘家人總是擔心自己抓不住男人的心。
王燕自己的男人是啥樣,自己清楚。
花方方真沒有那麽多事,也沒有那花花腸子。
他太忙了,出去的時候不少。
出去也不用擔心,從來不是一個人。
跑到國外去忙活的時候,她都不多想。
因為男人在外麵忙啥都跟她說,多數時候跟她抱怨外國人說話忒快,聽不懂,還要學蝌蚪文,多麽難……
娘家親戚也沾了她的光,可就有那種人,占了便宜還說酸話。
說她嫁的是好,外人看著風光,過得啥日子隻有自己清楚。
言外之意就是她在花家日子過得不痛快,受氣唄!
她都懶得多說,花家就這幾口人,她能受誰的氣?
是,外人眼裏,大姑姐不是好性子,不好惹。
當官的姐夫也一臉兇相,不是好相處的。
說自己男人做不了主,啥事都得聽大姑姐的。
這話也沒錯,一半一半吧。
大事確實是大姑姐說了算,自己男人也不懂呀。
可自己男人一點也不差,具體執行的活也不好幹。
大姑姐就動動嘴,當然了,動嘴這活也不容易。
王燕知道,親戚們私底下沒少議論,花家到底掙了多少錢,這錢都是怎麽分的……
都是娘說給她聽的。
她就一笑了之,就說自己也不知道。
實際上她是知道的。
家裏這些買賣,有掙的,有賠的。
也不是賠吧,是前期投入,要後期才能掙錢。
長遠的買賣,不能看眼前。
娘是親娘,可花家的事她還是很謹慎的。
就怕娘說漏了嘴,還是不說的好。
萬一娘跟爹說了,爹喝點小酒,嘴上沒有把門的,別人套了話……
自從她嫁到花家,嫂子也是個明白人,對爹娘那是好著呢。
嫂子的娘家人也得了實惠的,進廠麵試那關就走個過場,隻要好好學能通過考核,就能去國外培訓學習。
娘家那邊八竿子打不著的親戚都找上門,爹娘臉皮薄,抹不開麵子拒絕。
多虧花家在親戚這塊,是各管各的,誰家的親戚誰負責。
願意結個善緣,活能幹好,親戚不親戚的也不在意。
錢給誰都無所謂。
老丈人家裏,花方方也是願意照顧的。
自家後院的安定,關係到家庭和睦,這是大事。
王燕後來也想過,她能嫁進花家,可能是因為一家人老實本分。
男人不沾花惹草,王燕心思就多用在孩子們身上。
她跟大家夥一樣,就希望孩子們考上大學。
能考上大學就有出息了。
西瓜和冬瓜上學的事,她也關注著。
小學的時候,大姑姐是放養狀態,她沒少跟男人嘀咕這事。
孩子學習不管著點,可不行。
結果,男人說她願意管,她管吧……
好在上了初中,也重視成績了。
不重視不行,初中升高中是個坎。
一個班裏幾十個學生,考上高中的也就幾個。
後來她才發現,孩子們能不能考上大學這事,她真說了不算。
自家丫頭片子,從小就是個人精。
兒子就是個傻小子!
閨女真真的隨了大姑姐!!
那還是小不點呢,讀睡前故事的時候,她和男人給讀,那嫌棄的小眼神……
她就覺得自己閨女事多,大姑姐讀的時候她就在邊上,也沒兩樣呀。
不就是語氣有一點點不一樣嘛!
兒子就沒那麽多事,一會就睡著了。
孩子們上學了,閨女那是妥妥的學霸,大考小考都是第一。
不是班級第一,那是年級第一。
冬瓜和西瓜那時候還沒有閨女學習好呢,不過上了初中以後也知道用功了。
自家兩個孩子還是跟冬瓜和西瓜不一樣,姐夫人家是大官,孩子上學有名額。
她心裏最過不去的坎是閨女和兒子家產平分。
這事她一早就知道,可沒有實際的感覺。
都是自己的親骨肉,她還覺得挺好的。
可真到了節骨眼上,那麽老多錢呢!
閨女嫁進別人家裏,終歸是不一樣的。
有一段時間她心裏別扭,可能是做賊心虛,她覺得家裏人都知道她心裏是咋想的。
隻不過沒人挑明,都揣著明白裝糊塗。
自家男人疼閨女,她是知道的。
她就是擔心萬一閨女嫁錯了人,這錢不就成了別人家的嗎?
她管不了閨女,閨女不聽她的。
到了下一輩,閨女竟然接了自家男人的班……
花家對外的代表,成了自家閨女!
花圓圓是支持侄女的,她當年一是懶,而是考慮到郝櫟那塊,她出來多少有點不便,才索性都讓花方方出麵的。
到了下一代,這個侄女真是各方麵都是最合適的人選。
王燕發現自己想不開也沒有招,就自己難受。
閨女太厲害了,大學畢業又出去留學。
留學期間直接接管了國外的買賣。
她又擔心閨女給找個老外男朋友迴來。
男朋友是真帶迴來了,不是老外,是本國人。
王燕擔心的家產被分出去的事情,也有點多餘。
閨女的這個男朋友結婚後,就在家裏主內了……
有了娃,女婿在家裏帶娃!
這事讓她在親家麵前特別不好意思,人家大小夥子,也有能耐,在家裏帶娃這是啥事呀。
她說家裏老人給帶,不行雇保姆。
閨女和女婿非得不同意。
說什麽必須父母有一個人帶娃,不能全扔給老人。
女婿倒是累不著,家裏老多人幫忙呢,就是看著不好看。
她也成了自己的老娘,總是忍不住跟閨女嘀咕,要好好跟女婿過日子,抓住男人的心,社會變了……
結果,閨女給她好好上了一課。
分析了和女婿可能分開的各種情況,什麽情況下好聚好散,孩子可以一人一個,什麽情況下撕破了臉……
王燕在閨女這邊操碎了心,倒是兒子一直規規矩矩的,不用多費心。
兒媳婦除了愛臭美,那衣服、包、化妝品一屋子一屋子的,別的大毛病倒沒有。
老了老了,她發現還是得跟大姑姐學習,別淨瞎操心,孩子們還不領情,竟給自己找不自在。
——王燕(完)
後來進了花家幹活,雖不是正式單位,可掙的一點也不少。
晚飯還讓拿迴家吃,家裏夥食跟著改善。
連她自己都沒想到,能嫁給花方方這個小老板。
他們認識的時間長,可單獨說話的機會並不多。
小老板有事都是找幾個嫂子,也不會找她說。
她多數時候都是悶頭幹活,聽著嫂子們說話,她還是一個小姑娘,娘說了話多主人家不喜,讓她少說話多幹活,別跟嫂子們比。
哪怕都是給花家幹活的,也親疏有別。
到了說親的年紀,王燕一直很有信心。
找一個附近村子的莊稼漢,知根知底的,她有收入,日子不會差。
她的親事說了幾次都沒成,爹娘都發愁了。
當時她心裏難受,可聽嫂子們說到小老板婚事也難的時候,心裏還偷著想來著。
嘿嘿,跟小老板一比,她好像就沒那麽難受了。
兩人的婚事,進展很快,迷迷瞪瞪著就結婚了。
家裏高興的操辦完婚事,娘又開始擔心她在花家的日子不好過了。
話裏話外擔心的要命,花家什麽人家,她也沒有什麽拿得出手的,閨女受罪可咋整。
當時沒多想,十裏八村多少姑娘想嫁給花方方呢,腦子一熱婚就結了。
婚都結了,聽了村民們的閑話,忍不住東想西想。
王燕作為局中人,並沒有太大的感覺。
花家沒有找事的惡婆婆,公公都不跟他們住一個院裏,還住在大姑姐那邊。
大姑姐那更是幹大事的人,忙的很,照顧孩子們,家裏的生意都離不開她。
蜜月旅行迴來,娘和嫂子那些擔心顧慮,她根本就沒有餘力糾結,因為她不在工作間幹活,開始接手家裏其他活計。
得從頭學起,一點點的學。
晚飯後一家人坐到一塊,整一天的賬。
錢跟賬得對上,對不上找出差在哪兒。
一天的收入是多少,支出是多少……
學得焦頭爛額,她真不是一個好學生。
心底裏則喜滋滋的,她一嫁進來,家裏什麽事情都不瞞著她,把她當成了自己人,她高興。
她的小姐妹們,都比她結婚早,婚後過的什麽樣的日子她都知道。
分家的少,多數還是一大家子一起生活。
家裏所有的活一樣不少幹,地裏的活更是落不下。
多數小姐妹手裏都沒有錢,弄不好還要還饑荒。
她不用擔心錢,吃喝更是不缺,家裏買賣都是幹這個的。
等家裏的這些活計她上手了,天天幹也就那麽迴事,不難了。
娘和嫂子又開始擔心她的肚子,真是,婆家還沒說啥呢!
花家這樣的人家,子嗣可不是小事。
還得是孫子,孫女都不行。
她肚子爭氣,一生就是倆。
月子也很舒心,自己親娘照顧著。
是有利也有弊吧,娘家人總是擔心自己抓不住男人的心。
王燕自己的男人是啥樣,自己清楚。
花方方真沒有那麽多事,也沒有那花花腸子。
他太忙了,出去的時候不少。
出去也不用擔心,從來不是一個人。
跑到國外去忙活的時候,她都不多想。
因為男人在外麵忙啥都跟她說,多數時候跟她抱怨外國人說話忒快,聽不懂,還要學蝌蚪文,多麽難……
娘家親戚也沾了她的光,可就有那種人,占了便宜還說酸話。
說她嫁的是好,外人看著風光,過得啥日子隻有自己清楚。
言外之意就是她在花家日子過得不痛快,受氣唄!
她都懶得多說,花家就這幾口人,她能受誰的氣?
是,外人眼裏,大姑姐不是好性子,不好惹。
當官的姐夫也一臉兇相,不是好相處的。
說自己男人做不了主,啥事都得聽大姑姐的。
這話也沒錯,一半一半吧。
大事確實是大姑姐說了算,自己男人也不懂呀。
可自己男人一點也不差,具體執行的活也不好幹。
大姑姐就動動嘴,當然了,動嘴這活也不容易。
王燕知道,親戚們私底下沒少議論,花家到底掙了多少錢,這錢都是怎麽分的……
都是娘說給她聽的。
她就一笑了之,就說自己也不知道。
實際上她是知道的。
家裏這些買賣,有掙的,有賠的。
也不是賠吧,是前期投入,要後期才能掙錢。
長遠的買賣,不能看眼前。
娘是親娘,可花家的事她還是很謹慎的。
就怕娘說漏了嘴,還是不說的好。
萬一娘跟爹說了,爹喝點小酒,嘴上沒有把門的,別人套了話……
自從她嫁到花家,嫂子也是個明白人,對爹娘那是好著呢。
嫂子的娘家人也得了實惠的,進廠麵試那關就走個過場,隻要好好學能通過考核,就能去國外培訓學習。
娘家那邊八竿子打不著的親戚都找上門,爹娘臉皮薄,抹不開麵子拒絕。
多虧花家在親戚這塊,是各管各的,誰家的親戚誰負責。
願意結個善緣,活能幹好,親戚不親戚的也不在意。
錢給誰都無所謂。
老丈人家裏,花方方也是願意照顧的。
自家後院的安定,關係到家庭和睦,這是大事。
王燕後來也想過,她能嫁進花家,可能是因為一家人老實本分。
男人不沾花惹草,王燕心思就多用在孩子們身上。
她跟大家夥一樣,就希望孩子們考上大學。
能考上大學就有出息了。
西瓜和冬瓜上學的事,她也關注著。
小學的時候,大姑姐是放養狀態,她沒少跟男人嘀咕這事。
孩子學習不管著點,可不行。
結果,男人說她願意管,她管吧……
好在上了初中,也重視成績了。
不重視不行,初中升高中是個坎。
一個班裏幾十個學生,考上高中的也就幾個。
後來她才發現,孩子們能不能考上大學這事,她真說了不算。
自家丫頭片子,從小就是個人精。
兒子就是個傻小子!
閨女真真的隨了大姑姐!!
那還是小不點呢,讀睡前故事的時候,她和男人給讀,那嫌棄的小眼神……
她就覺得自己閨女事多,大姑姐讀的時候她就在邊上,也沒兩樣呀。
不就是語氣有一點點不一樣嘛!
兒子就沒那麽多事,一會就睡著了。
孩子們上學了,閨女那是妥妥的學霸,大考小考都是第一。
不是班級第一,那是年級第一。
冬瓜和西瓜那時候還沒有閨女學習好呢,不過上了初中以後也知道用功了。
自家兩個孩子還是跟冬瓜和西瓜不一樣,姐夫人家是大官,孩子上學有名額。
她心裏最過不去的坎是閨女和兒子家產平分。
這事她一早就知道,可沒有實際的感覺。
都是自己的親骨肉,她還覺得挺好的。
可真到了節骨眼上,那麽老多錢呢!
閨女嫁進別人家裏,終歸是不一樣的。
有一段時間她心裏別扭,可能是做賊心虛,她覺得家裏人都知道她心裏是咋想的。
隻不過沒人挑明,都揣著明白裝糊塗。
自家男人疼閨女,她是知道的。
她就是擔心萬一閨女嫁錯了人,這錢不就成了別人家的嗎?
她管不了閨女,閨女不聽她的。
到了下一輩,閨女竟然接了自家男人的班……
花家對外的代表,成了自家閨女!
花圓圓是支持侄女的,她當年一是懶,而是考慮到郝櫟那塊,她出來多少有點不便,才索性都讓花方方出麵的。
到了下一代,這個侄女真是各方麵都是最合適的人選。
王燕發現自己想不開也沒有招,就自己難受。
閨女太厲害了,大學畢業又出去留學。
留學期間直接接管了國外的買賣。
她又擔心閨女給找個老外男朋友迴來。
男朋友是真帶迴來了,不是老外,是本國人。
王燕擔心的家產被分出去的事情,也有點多餘。
閨女的這個男朋友結婚後,就在家裏主內了……
有了娃,女婿在家裏帶娃!
這事讓她在親家麵前特別不好意思,人家大小夥子,也有能耐,在家裏帶娃這是啥事呀。
她說家裏老人給帶,不行雇保姆。
閨女和女婿非得不同意。
說什麽必須父母有一個人帶娃,不能全扔給老人。
女婿倒是累不著,家裏老多人幫忙呢,就是看著不好看。
她也成了自己的老娘,總是忍不住跟閨女嘀咕,要好好跟女婿過日子,抓住男人的心,社會變了……
結果,閨女給她好好上了一課。
分析了和女婿可能分開的各種情況,什麽情況下好聚好散,孩子可以一人一個,什麽情況下撕破了臉……
王燕在閨女這邊操碎了心,倒是兒子一直規規矩矩的,不用多費心。
兒媳婦除了愛臭美,那衣服、包、化妝品一屋子一屋子的,別的大毛病倒沒有。
老了老了,她發現還是得跟大姑姐學習,別淨瞎操心,孩子們還不領情,竟給自己找不自在。
——王燕(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