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況兩族在西域居住千年,跟中原的關係密切又複雜,每幾個百年關係都反反覆覆,都離不開宗藩關係。
再加上數百年的發展,各族之間對中原的依賴已經達到無法剝離的地步。就好比骨肉互相依存。
如今中原楚人隱隱有發展的趨勢,除了強勢入駐的胡人四州,其他異胡已經地盤和部落散在各地無法形成一個強大的團隊,對內更是依賴中原生存。南番和吐魯番作為團隊與土地較大的前朝西域都護府,在意識上,更接近與中原,一旦看見楚人重新走進歷史軌道,繼續發展,就放棄了不該有的念頭。
上官繡隻是打了兩個內賊,北境大多地方已經恢復寧靜,尤其是青州安穩發展一年,作為糧食大州,又恢復了生機。
糧食正在源源不斷地送進青州糧倉。
韓豐每每記錄在帳,都樂得合不攏嘴,他在二十年前的青州太守的縣誌裏就看見過大楚鼎盛時擁有多少糧倉。
青州安定一年,就擁有一半的量,要是再發展幾年,青州遲早會超過前朝的。
現在是王朝混亂期,盡管大多數人自稱楚人,可楚王朝早就不存在了。
尤其是上官繡親自邀請的祝橋,給青州農業打好了基礎。
韓豐突然對未來充滿希望。
青州百姓許多人都曾是流民佃戶,可現在不同,官府雖未發田授地,但青州七成土地都被青亭侯收為國有,並且由官府親自與佃戶簽約,由佃戶借官府田地種田。
每年收成,官府隻要五成,算是變相地給佃戶飯吃。不過這隻是應時之策,先規定三年試用期,之後會進入下一個政策階段。
青州百姓不知道下一個政策是什麽,隻知道飯鍋裏有米了。一天可以吃一頓米飯了。不必天天紅薯燒心,白粥吃得渾身無力。
青州亦在上官繡入駐的第一年,迎來溫飽時代。還有誇張的人稱為小盛世。
上官繡得知百姓都稱今年為小盛世,她百思不得其解,就詢問了韓豐。
韓豐還是比較盡責的,起碼沒有脫離底層,他把自己了解的一一匯報:「侯娘,這您就不知了。對百姓來說能夠一日三餐都吃上大米,簡直是人間天堂。」
「那麽一天能吃一頓米飯,就已經足以被稱為盛世,因為大楚和歷朝歷代盛世年代,百姓一日能飽餐二頓就已經是盛世。」
上官繡這才有了深刻的認識,以前她隻是在歷史書上了解,比較片麵,真接觸到又是另一番感受。
「看來前朝歷代天子的盛世標準,都太低。因為從未超越過,所以根本無法想像。當然這跟生產力有很大關係。」
「但舊時許多腐朽的禮規,限製了生產力。」
韓豐第一次聽見生產力如此直白又精確表達發展的意思。他作為文官對文字自然敏感,於是就現學現賣道:「侯娘,您說的生產力是否與近日勝眉學員所宣傳的女子既要進得廚房也要入得大堂,女子要能文能武!有關。」
上官繡微微一詫,其實她說的更多的是女子可頂半邊天,或者是女子可為半壁巨擎。
而且她好一段時間沒關注勝眉堂,隻是開了個頭,定下方向給一個機會讓裏麵的女子發展。
沒想到一年收穫那麽大?
她便好奇問道:「韓大人,勝眉堂近日表現如何?」
韓豐以為她在試探自己,頓時拍著胸膛,自信匯報導:「勝眉堂的成員越來越多,識字的也越來越多,還有很多沒落的千金小姐主動擔起夫子的職責,給各村各鄉教學,還別說,這一年認識百來字的人已經有一萬!會寫自己名字的足足有十萬人。」
「認識千字能勉強寫一些淺顯易懂的文章,已經有八十人。」
「男郎三十,女英五十!」
韓豐說著忍不住驚奇道:「大概是女子難得有出頭的機會,所以有些人拚命學,短短時間就小有所成。」
「不過光認字似乎不夠,咱們青州沒有足夠的職位讓她們發揮。」
上官繡驚詫自己撥下一顆種子,如今已經破土發芽長成一顆青鬆小樹,
她收迴表情,掩唇咳嗽一聲:「這個你無需擔心,隻需要啟動下一個階段政策便可。」
韓豐道:「您說的國有佃戶過渡到佃戶轉變成有土地的農民?」
話落,他捏了捏自己的八字鬍道:「怕是不好辦。」
上官繡便好奇道:「為何?讓他們擁有自己的土地,一年交三成糧即刻,每年還能有結餘。何樂而不為?」
她之前一直在打仗沒有多關注青州的發展,現在青州恢復生息,誰聽了都得高興。
韓豐就道出一個現實問題:「許多佃戶對耕種確實是一把好手,打理也一把好手,可對官府來說並不好管理,他們都是一些散戶,並不懂得如何規範使用土地,隻是看天吃飯,敬天吃飯。」
「若是前朝,給點土地少惹事也就罷了。可按照侯娘的政策,那這些人就不能光靠天吃飯,還需要自己去學。」
「否則抗險能力脆弱,屆時又要靠官府扶持,而官府若平日沒有好好協調,非得等災年再來協調就缺乏經驗,不僅耗人耗更耗財。」
現在更要考慮要提高效率節省成本。
此話一出,韓豐不出意料得到了上官繡的高度讚揚。
她毫不猶豫誇獎韓豐:「韓大人的遠見,日後必會是青州百姓,不,甚至是天下百姓的福報。」
再加上數百年的發展,各族之間對中原的依賴已經達到無法剝離的地步。就好比骨肉互相依存。
如今中原楚人隱隱有發展的趨勢,除了強勢入駐的胡人四州,其他異胡已經地盤和部落散在各地無法形成一個強大的團隊,對內更是依賴中原生存。南番和吐魯番作為團隊與土地較大的前朝西域都護府,在意識上,更接近與中原,一旦看見楚人重新走進歷史軌道,繼續發展,就放棄了不該有的念頭。
上官繡隻是打了兩個內賊,北境大多地方已經恢復寧靜,尤其是青州安穩發展一年,作為糧食大州,又恢復了生機。
糧食正在源源不斷地送進青州糧倉。
韓豐每每記錄在帳,都樂得合不攏嘴,他在二十年前的青州太守的縣誌裏就看見過大楚鼎盛時擁有多少糧倉。
青州安定一年,就擁有一半的量,要是再發展幾年,青州遲早會超過前朝的。
現在是王朝混亂期,盡管大多數人自稱楚人,可楚王朝早就不存在了。
尤其是上官繡親自邀請的祝橋,給青州農業打好了基礎。
韓豐突然對未來充滿希望。
青州百姓許多人都曾是流民佃戶,可現在不同,官府雖未發田授地,但青州七成土地都被青亭侯收為國有,並且由官府親自與佃戶簽約,由佃戶借官府田地種田。
每年收成,官府隻要五成,算是變相地給佃戶飯吃。不過這隻是應時之策,先規定三年試用期,之後會進入下一個政策階段。
青州百姓不知道下一個政策是什麽,隻知道飯鍋裏有米了。一天可以吃一頓米飯了。不必天天紅薯燒心,白粥吃得渾身無力。
青州亦在上官繡入駐的第一年,迎來溫飽時代。還有誇張的人稱為小盛世。
上官繡得知百姓都稱今年為小盛世,她百思不得其解,就詢問了韓豐。
韓豐還是比較盡責的,起碼沒有脫離底層,他把自己了解的一一匯報:「侯娘,這您就不知了。對百姓來說能夠一日三餐都吃上大米,簡直是人間天堂。」
「那麽一天能吃一頓米飯,就已經足以被稱為盛世,因為大楚和歷朝歷代盛世年代,百姓一日能飽餐二頓就已經是盛世。」
上官繡這才有了深刻的認識,以前她隻是在歷史書上了解,比較片麵,真接觸到又是另一番感受。
「看來前朝歷代天子的盛世標準,都太低。因為從未超越過,所以根本無法想像。當然這跟生產力有很大關係。」
「但舊時許多腐朽的禮規,限製了生產力。」
韓豐第一次聽見生產力如此直白又精確表達發展的意思。他作為文官對文字自然敏感,於是就現學現賣道:「侯娘,您說的生產力是否與近日勝眉學員所宣傳的女子既要進得廚房也要入得大堂,女子要能文能武!有關。」
上官繡微微一詫,其實她說的更多的是女子可頂半邊天,或者是女子可為半壁巨擎。
而且她好一段時間沒關注勝眉堂,隻是開了個頭,定下方向給一個機會讓裏麵的女子發展。
沒想到一年收穫那麽大?
她便好奇問道:「韓大人,勝眉堂近日表現如何?」
韓豐以為她在試探自己,頓時拍著胸膛,自信匯報導:「勝眉堂的成員越來越多,識字的也越來越多,還有很多沒落的千金小姐主動擔起夫子的職責,給各村各鄉教學,還別說,這一年認識百來字的人已經有一萬!會寫自己名字的足足有十萬人。」
「認識千字能勉強寫一些淺顯易懂的文章,已經有八十人。」
「男郎三十,女英五十!」
韓豐說著忍不住驚奇道:「大概是女子難得有出頭的機會,所以有些人拚命學,短短時間就小有所成。」
「不過光認字似乎不夠,咱們青州沒有足夠的職位讓她們發揮。」
上官繡驚詫自己撥下一顆種子,如今已經破土發芽長成一顆青鬆小樹,
她收迴表情,掩唇咳嗽一聲:「這個你無需擔心,隻需要啟動下一個階段政策便可。」
韓豐道:「您說的國有佃戶過渡到佃戶轉變成有土地的農民?」
話落,他捏了捏自己的八字鬍道:「怕是不好辦。」
上官繡便好奇道:「為何?讓他們擁有自己的土地,一年交三成糧即刻,每年還能有結餘。何樂而不為?」
她之前一直在打仗沒有多關注青州的發展,現在青州恢復生息,誰聽了都得高興。
韓豐就道出一個現實問題:「許多佃戶對耕種確實是一把好手,打理也一把好手,可對官府來說並不好管理,他們都是一些散戶,並不懂得如何規範使用土地,隻是看天吃飯,敬天吃飯。」
「若是前朝,給點土地少惹事也就罷了。可按照侯娘的政策,那這些人就不能光靠天吃飯,還需要自己去學。」
「否則抗險能力脆弱,屆時又要靠官府扶持,而官府若平日沒有好好協調,非得等災年再來協調就缺乏經驗,不僅耗人耗更耗財。」
現在更要考慮要提高效率節省成本。
此話一出,韓豐不出意料得到了上官繡的高度讚揚。
她毫不猶豫誇獎韓豐:「韓大人的遠見,日後必會是青州百姓,不,甚至是天下百姓的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