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官繡看見蕭太守後,原本放鬆的心突然緊繃起來。
蕭太守還是老樣子,他目不斜視走進包廂,挑了個正門的位置坐下,不一會兒小二來倒茶。
兩人麵對麵坐著,上官繡看似淡定,實際心裏慌得不行。就好像剛出社會的應屆生到一家公司麵試一樣緊張。不,更像是上門提親的小輩麵對嚴格苛刻的嶽丈,生怕被棒打鴛鴦。
蕭太守還是跟她眼不對眼,鼻不對鼻,他平靜地睨了她一眼:「吃過了?」
上官繡的手不自覺攥出汗,她頷首迴答:「晚輩在路上吃過一些幹糧。」
「葭西那邊可否滿意?」蕭太守這時端起瓷杯,又問一句。
上官繡點頭如搗蒜:「晚輩十分滿意。」
蕭太守聽後,他抿了口茶再道:「從今以後你便是中原的一份子。」
上官繡還是順從地點點頭:「十分榮幸。」
「中原是個大家庭,雖說以楚人為主,但各族之間都非常和諧。」蕭太守徐徐說道。
暫時不明他問這番話的目的,是試探還是另有他意。
不過她知道未來嶽父為人直白,不會隨便搞小動作。
蕭太守貌似不經意提起:「方才進來可曾聽書?那出戲最近在葭州十分火熱,在民間的口碑更是讚不絕口。」
上官繡想了想,道:「孫二娘,可是花木蘭那般的英雌?」
蕭太守抬頭不動聲色地掃了她一眼:「看了後有何感想?」
這口吻就好像老師問你觀後感一樣。上官繡秉持著做作業的心態,規範道:「是時代的英雌亦是朝廷連年征戰的一個悲劇。」
話落,蕭太守突然放下瓷杯,動作有點大,讓上官繡以為自己是不是哪裏迴答的不對?
可沒想到,蕭太守又輕笑一聲:「故事的結局就是悲劇,可有些人並不喜歡這個結局,於是便改成皆大歡喜的結局。」
上官繡終於明白老丈人說這個的用意。
他在告訴自己,民間已經興起對此類話本的追捧,並且孫二娘很可能就是接著傳統的皮,講出了新故事。
否則不會那麽受底層的歡迎。
那麽受追捧的潮流的背後的心理,便是當下百姓的心態。
上官繡沒有研究過社會心理學,但也知道什麽叫明星效應!
「伯父的意思是這個故事與我有關?」上官繡指尖抬起對著自己的鼻尖,深眸閃過一絲詫異。
蕭太守垂下眼角,視線落在她臉上:「陽城算是你初露頭角的一戰,那麽收復葭西,便是你揚名天下的一戰。」
「如今你在葭州頗得民心,一些讀書人借著你的勢頭紛紛撰寫話本,孫二娘便是萬中挑一的一本。」
上官繡一臉懵相,顯然並不知道自己已經在民間有那麽大的影響力。
「足見你在他們心中的地位。」蕭太守意味不明,語氣淡淡道。
不知是誇還是貶。
即便是迎合民意,州衙在這個節骨眼上都不可能明目張膽對上官繡出手。這也是州衙選擇相信上官繡後,又因為她在民間豎起極大威望時開始提防。
怕她功高震主,怕她脫離州衙掌控。
就在他們提防時,可偏偏當事人一點都不在乎。無論民間對她的唿聲多大,她自始至終都沒有迴應過百姓。
讓州衙鬆口氣的同時,又提心弔膽,生怕她借著民意造勢,要求一些她不該得到的東西。
州衙就陷入被動了。
上官繡壓根沒注意,現在知道了也沒有在意,她答覆道:「伯父,我隻是盡我所能罷了。」
「若是葭西沒有成功收復,繡就成為了罪人。民意如何是很重要,但我卻不能一葉障目。」
「何況劉賊擁軍十萬,兵力強大,我鬆懈一分都會萬劫不復。」
兵力強大四個字成功讓板肅的蕭太守,表情有些鬆動。
他可是聽說這孩子伐劉賊時連臉都沒露過,僅憑她手下的百長就連破數城。甚至州衙作戰豐富的將領曾推算過上官繡的實力足以一天內收復葭西,可她卻花了一天時間在劉賊麵前露了一臉。
還有備受士大夫讚譽的是她慧眼識人,懂得拉攏楊府官,安撫民心,讓民間恢復安寧。減輕了葭口的壓力。
總之這場仗,上官繡不僅打出了民心,還攬獲一些士大夫和文人的心。
話本之所以如此火爆,正是有文壇雅士在背後推動造勢。
否則官府絕不可能話本得到宣傳。
「楚人忍辱負重二十載,今朝得以釋放,全因你的二場勝仗,日後所有人必定將你銘記於心。」蕭太守低聲說著:「這遠比精心籌劃,犧牲賢良造勢的代價更小。」
此話一出。
上官繡難得不緊張,敢於凝視老丈人:「您這是承認州衙的過失?」
「以後不會再這麽重蹈覆轍?」
蕭太守頓了下,算是默認了。
上官繡亦放開了說:「如果想改正錯誤,那就從李聰開始。這樣才顯得州衙有誠意。」
蕭太守聞言,不鹹不淡輕笑道:「所以你的目的就是撤去北州同盟府?」
上官繡明確迴答他:「伯父,放過徐四光吧。」
「不要再讓悲劇重演。」
蕭太守亦道:「那誰來放過楚人?毀掉同盟府,誰又能給穆家一個交代?」
上官繡毫不猶豫堅定道:「州衙拿不出的交代。」 「我來給!」
蕭太守還是老樣子,他目不斜視走進包廂,挑了個正門的位置坐下,不一會兒小二來倒茶。
兩人麵對麵坐著,上官繡看似淡定,實際心裏慌得不行。就好像剛出社會的應屆生到一家公司麵試一樣緊張。不,更像是上門提親的小輩麵對嚴格苛刻的嶽丈,生怕被棒打鴛鴦。
蕭太守還是跟她眼不對眼,鼻不對鼻,他平靜地睨了她一眼:「吃過了?」
上官繡的手不自覺攥出汗,她頷首迴答:「晚輩在路上吃過一些幹糧。」
「葭西那邊可否滿意?」蕭太守這時端起瓷杯,又問一句。
上官繡點頭如搗蒜:「晚輩十分滿意。」
蕭太守聽後,他抿了口茶再道:「從今以後你便是中原的一份子。」
上官繡還是順從地點點頭:「十分榮幸。」
「中原是個大家庭,雖說以楚人為主,但各族之間都非常和諧。」蕭太守徐徐說道。
暫時不明他問這番話的目的,是試探還是另有他意。
不過她知道未來嶽父為人直白,不會隨便搞小動作。
蕭太守貌似不經意提起:「方才進來可曾聽書?那出戲最近在葭州十分火熱,在民間的口碑更是讚不絕口。」
上官繡想了想,道:「孫二娘,可是花木蘭那般的英雌?」
蕭太守抬頭不動聲色地掃了她一眼:「看了後有何感想?」
這口吻就好像老師問你觀後感一樣。上官繡秉持著做作業的心態,規範道:「是時代的英雌亦是朝廷連年征戰的一個悲劇。」
話落,蕭太守突然放下瓷杯,動作有點大,讓上官繡以為自己是不是哪裏迴答的不對?
可沒想到,蕭太守又輕笑一聲:「故事的結局就是悲劇,可有些人並不喜歡這個結局,於是便改成皆大歡喜的結局。」
上官繡終於明白老丈人說這個的用意。
他在告訴自己,民間已經興起對此類話本的追捧,並且孫二娘很可能就是接著傳統的皮,講出了新故事。
否則不會那麽受底層的歡迎。
那麽受追捧的潮流的背後的心理,便是當下百姓的心態。
上官繡沒有研究過社會心理學,但也知道什麽叫明星效應!
「伯父的意思是這個故事與我有關?」上官繡指尖抬起對著自己的鼻尖,深眸閃過一絲詫異。
蕭太守垂下眼角,視線落在她臉上:「陽城算是你初露頭角的一戰,那麽收復葭西,便是你揚名天下的一戰。」
「如今你在葭州頗得民心,一些讀書人借著你的勢頭紛紛撰寫話本,孫二娘便是萬中挑一的一本。」
上官繡一臉懵相,顯然並不知道自己已經在民間有那麽大的影響力。
「足見你在他們心中的地位。」蕭太守意味不明,語氣淡淡道。
不知是誇還是貶。
即便是迎合民意,州衙在這個節骨眼上都不可能明目張膽對上官繡出手。這也是州衙選擇相信上官繡後,又因為她在民間豎起極大威望時開始提防。
怕她功高震主,怕她脫離州衙掌控。
就在他們提防時,可偏偏當事人一點都不在乎。無論民間對她的唿聲多大,她自始至終都沒有迴應過百姓。
讓州衙鬆口氣的同時,又提心弔膽,生怕她借著民意造勢,要求一些她不該得到的東西。
州衙就陷入被動了。
上官繡壓根沒注意,現在知道了也沒有在意,她答覆道:「伯父,我隻是盡我所能罷了。」
「若是葭西沒有成功收復,繡就成為了罪人。民意如何是很重要,但我卻不能一葉障目。」
「何況劉賊擁軍十萬,兵力強大,我鬆懈一分都會萬劫不復。」
兵力強大四個字成功讓板肅的蕭太守,表情有些鬆動。
他可是聽說這孩子伐劉賊時連臉都沒露過,僅憑她手下的百長就連破數城。甚至州衙作戰豐富的將領曾推算過上官繡的實力足以一天內收復葭西,可她卻花了一天時間在劉賊麵前露了一臉。
還有備受士大夫讚譽的是她慧眼識人,懂得拉攏楊府官,安撫民心,讓民間恢復安寧。減輕了葭口的壓力。
總之這場仗,上官繡不僅打出了民心,還攬獲一些士大夫和文人的心。
話本之所以如此火爆,正是有文壇雅士在背後推動造勢。
否則官府絕不可能話本得到宣傳。
「楚人忍辱負重二十載,今朝得以釋放,全因你的二場勝仗,日後所有人必定將你銘記於心。」蕭太守低聲說著:「這遠比精心籌劃,犧牲賢良造勢的代價更小。」
此話一出。
上官繡難得不緊張,敢於凝視老丈人:「您這是承認州衙的過失?」
「以後不會再這麽重蹈覆轍?」
蕭太守頓了下,算是默認了。
上官繡亦放開了說:「如果想改正錯誤,那就從李聰開始。這樣才顯得州衙有誠意。」
蕭太守聞言,不鹹不淡輕笑道:「所以你的目的就是撤去北州同盟府?」
上官繡明確迴答他:「伯父,放過徐四光吧。」
「不要再讓悲劇重演。」
蕭太守亦道:「那誰來放過楚人?毀掉同盟府,誰又能給穆家一個交代?」
上官繡毫不猶豫堅定道:「州衙拿不出的交代。」 「我來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