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人啊,不能忘本!如今的青州哪個不依仗上官總兵,難道要靠數百裏之外的州衙?就連韓大人平時辦案,積攢聲望,都是總兵在背後幫忙。」
韓豐害怕地吞口水,不敢說話,他悄悄瞪了眼師爺,師爺慚愧低下頭:「學生讓您失望了。」
韓豐聽他開口頓時滿肚子氣:「混帳!」
阿拉真到底不敢對韓豐動手,畢竟韓豐治理地方有一手,以後首領需要用到他。
「韓大人請吧!」
很快韓豐被人半架著上了轎子,由轎夫一路抬到蕭府。
上官繡已經在大廳接待了不少各地的官員,還有一些當地頗有威望的文人,教書先生,甚至連一些鎮鄉驛站的小吏都請到大廳一聚。
無論身份高低,但凡在某個行業有出色表現的人,有能力的人,幾乎被她納入名冊。接著重新梳理一遍青州的事務。
不少人已經默認她在青州的話語權,也有人不服,上官繡並未為難他們,相反隻要他們不做損害青州的行為,她一律既往不咎,哪怕對方用髒話罵她。
畢竟高其位擔其責。備受爭議是很正常的事,如果她連這點容忍的肚量都沒有,底下人如何服她!
上官繡本著幹實事的態度,不分尊卑年齡,性別,一律親自給對方認證,或者重用對方。
必要時,她還會發一塊牌匾給民間義士,鼓勵仁義的美德。
給當地孝子發牌匾,弘揚孝的美德。大大小小,事無巨細。就在短短的半個月時間,令人聞風喪膽的官閻王,私底下已經漸漸傳出伯樂的才名。仁主的美名。
羅彤率領的青州官商團也已經在青州費縣成立,註冊身份的商人達到一千人。
上官繡視這一千人為探路者,她要一邊監督這些人一邊鼓舞這些人幹實事。甚至給商人劃下三忌!禁違法亂紀禁發國難財禁貪腐。
隨後羅彤帶著官商團,開始在中原十二州各地輾轉做生意,第一站先去的江東州。
上官繡聯繫了穆家,跟穆天揚達成生意上的協議,所以官商團去西涼和江東不會受到任何阻撓。
這會她剛好定下民間代表人,允許民間代表人自然進出官府,並且一旦民間代表人通過收取民意所提出的建議,需直達上官繡的案台。
上官繡私下繞開官府,直接與民間建立聯繫的舉措,取得很大的成功。
因為第一位民間代表正是大楚過去的清官史海,他兩袖清風,為人正直,也深知民間疾苦。
當初上官繡放任鹽礦流出大量的官鹽,給民間帶來極大的便利,還間接促成就業,改善了百姓的生活。
讓史海大為誇讚,誇完後就罵上官繡陰損,隻管青州百姓的死活,不管別州百姓的死活,損人利己。
當初史海當眾罵上官繡時,嚇得茶館酒樓連夜關門,生怕被史海牽連。
可誰也沒想到,史海下一刻就以貴賓的身份被請到蕭府,並且成為青州民間代表人。那個人人聞風喪膽的官閻王居然破天荒特許他言行一致的權利。
史海也沒客氣罵完上官繡,又說她剛愎自用,有擅權越舉的行為。
眼下與州衙切割,就是不忠不義的表現!
上官繡被劈頭蓋臉地罵了一頓,連阿拉真都快氣得拔刀了,可沒想到她竟然還請史海喝茶,討論小大事務,從民間到天下,雖說是泛泛而談,可討論完後,史海一改態度跟上官繡道歉。
上官繡明確發出信號,她並不會與葭州為敵,青州和葭州隻會是姐妹州。不分你我。
史海雖然已經不當官,可他一直非常支持蕭太守,見蕭太守一直沒有表明對上官繡的態度,心下便瞭然,對上官繡為人處世還有品性有了一定的支持。
之後史海離開後,韓豐入府,整個人跟上岸打擺子的鯰魚,瑟瑟發抖地坐在椅子上。
上官繡親自給他端了杯茶,然後主動慰問道:「這些天,韓大人秉公執法,為和人堂主事與幹員所擁戴,甚至民間對韓大人也頗有讚譽。」
一上來就誇讚韓豐,讓韓豐減少了一些緊張。
韓豐知道必須親自開口,才能解決心中的疑問:「敢問總兵,近日民間傳聞您要與州衙分道揚鑣一事...」
上官繡含笑盯著韓豐:「韓大人真不像官場老手,這般直接,就不怕招至口禍?」
韓豐確實很害怕,可州衙那邊一直不答覆他,有種冷落他,拋棄他的感覺,讓他孤立無依,隻能向有威脅的人靠攏。
他抬頭明確又堅定告訴她:「我不會背叛楚人,我可不是劉子文那種賣國賊!」
「之所以如此一問,便是想當麵做出選擇。」
這是在明示決心,如果上官繡背道相馳,他絕不與她為伍,哪怕是死!
上官繡麵露詫異,隨後表情露出一絲欣慰之色:「我也相信中原有劉子文之流的人,可更多的是像韓大人這種忠肝義膽愛國愛民的人。」
「陽城一戰,犧牲的將士,十個人當中有九人都是楚人。」
說罷,她低頭嘆息一聲:「他們都是英雄。願意跟隨我這個乳臭未幹的人,實在叫我於心有愧...。」
「我時常想我真的有資格被他們信任?值得他們赴湯蹈火與我在沙場上出生入死?」
韓豐聽見這位年輕的女將領如此自嘲,便徹底放下心了。
韓豐害怕地吞口水,不敢說話,他悄悄瞪了眼師爺,師爺慚愧低下頭:「學生讓您失望了。」
韓豐聽他開口頓時滿肚子氣:「混帳!」
阿拉真到底不敢對韓豐動手,畢竟韓豐治理地方有一手,以後首領需要用到他。
「韓大人請吧!」
很快韓豐被人半架著上了轎子,由轎夫一路抬到蕭府。
上官繡已經在大廳接待了不少各地的官員,還有一些當地頗有威望的文人,教書先生,甚至連一些鎮鄉驛站的小吏都請到大廳一聚。
無論身份高低,但凡在某個行業有出色表現的人,有能力的人,幾乎被她納入名冊。接著重新梳理一遍青州的事務。
不少人已經默認她在青州的話語權,也有人不服,上官繡並未為難他們,相反隻要他們不做損害青州的行為,她一律既往不咎,哪怕對方用髒話罵她。
畢竟高其位擔其責。備受爭議是很正常的事,如果她連這點容忍的肚量都沒有,底下人如何服她!
上官繡本著幹實事的態度,不分尊卑年齡,性別,一律親自給對方認證,或者重用對方。
必要時,她還會發一塊牌匾給民間義士,鼓勵仁義的美德。
給當地孝子發牌匾,弘揚孝的美德。大大小小,事無巨細。就在短短的半個月時間,令人聞風喪膽的官閻王,私底下已經漸漸傳出伯樂的才名。仁主的美名。
羅彤率領的青州官商團也已經在青州費縣成立,註冊身份的商人達到一千人。
上官繡視這一千人為探路者,她要一邊監督這些人一邊鼓舞這些人幹實事。甚至給商人劃下三忌!禁違法亂紀禁發國難財禁貪腐。
隨後羅彤帶著官商團,開始在中原十二州各地輾轉做生意,第一站先去的江東州。
上官繡聯繫了穆家,跟穆天揚達成生意上的協議,所以官商團去西涼和江東不會受到任何阻撓。
這會她剛好定下民間代表人,允許民間代表人自然進出官府,並且一旦民間代表人通過收取民意所提出的建議,需直達上官繡的案台。
上官繡私下繞開官府,直接與民間建立聯繫的舉措,取得很大的成功。
因為第一位民間代表正是大楚過去的清官史海,他兩袖清風,為人正直,也深知民間疾苦。
當初上官繡放任鹽礦流出大量的官鹽,給民間帶來極大的便利,還間接促成就業,改善了百姓的生活。
讓史海大為誇讚,誇完後就罵上官繡陰損,隻管青州百姓的死活,不管別州百姓的死活,損人利己。
當初史海當眾罵上官繡時,嚇得茶館酒樓連夜關門,生怕被史海牽連。
可誰也沒想到,史海下一刻就以貴賓的身份被請到蕭府,並且成為青州民間代表人。那個人人聞風喪膽的官閻王居然破天荒特許他言行一致的權利。
史海也沒客氣罵完上官繡,又說她剛愎自用,有擅權越舉的行為。
眼下與州衙切割,就是不忠不義的表現!
上官繡被劈頭蓋臉地罵了一頓,連阿拉真都快氣得拔刀了,可沒想到她竟然還請史海喝茶,討論小大事務,從民間到天下,雖說是泛泛而談,可討論完後,史海一改態度跟上官繡道歉。
上官繡明確發出信號,她並不會與葭州為敵,青州和葭州隻會是姐妹州。不分你我。
史海雖然已經不當官,可他一直非常支持蕭太守,見蕭太守一直沒有表明對上官繡的態度,心下便瞭然,對上官繡為人處世還有品性有了一定的支持。
之後史海離開後,韓豐入府,整個人跟上岸打擺子的鯰魚,瑟瑟發抖地坐在椅子上。
上官繡親自給他端了杯茶,然後主動慰問道:「這些天,韓大人秉公執法,為和人堂主事與幹員所擁戴,甚至民間對韓大人也頗有讚譽。」
一上來就誇讚韓豐,讓韓豐減少了一些緊張。
韓豐知道必須親自開口,才能解決心中的疑問:「敢問總兵,近日民間傳聞您要與州衙分道揚鑣一事...」
上官繡含笑盯著韓豐:「韓大人真不像官場老手,這般直接,就不怕招至口禍?」
韓豐確實很害怕,可州衙那邊一直不答覆他,有種冷落他,拋棄他的感覺,讓他孤立無依,隻能向有威脅的人靠攏。
他抬頭明確又堅定告訴她:「我不會背叛楚人,我可不是劉子文那種賣國賊!」
「之所以如此一問,便是想當麵做出選擇。」
這是在明示決心,如果上官繡背道相馳,他絕不與她為伍,哪怕是死!
上官繡麵露詫異,隨後表情露出一絲欣慰之色:「我也相信中原有劉子文之流的人,可更多的是像韓大人這種忠肝義膽愛國愛民的人。」
「陽城一戰,犧牲的將士,十個人當中有九人都是楚人。」
說罷,她低頭嘆息一聲:「他們都是英雄。願意跟隨我這個乳臭未幹的人,實在叫我於心有愧...。」
「我時常想我真的有資格被他們信任?值得他們赴湯蹈火與我在沙場上出生入死?」
韓豐聽見這位年輕的女將領如此自嘲,便徹底放下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