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1頁
炮灰他萬壽無疆[快穿] 作者:十裏清歡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一股難以言說的震驚從言初霽心中湧起,他猛地抬頭直直對上了時喻的眼睛,不知道為何,他從那雙古井無波的眼眸中,仿佛看到了無限可能的未來。
言初霽眨了眨眼,心胸豁然開朗,帶著一種不知從何而起的自豪之感,恭敬的跪在了地上。
「兒臣,定當不辜負父皇的心意。」
突然一陣腳步聲傳來,緊接著就是一隻修長的手緩緩拖起他的胳膊,「不必行此大禮,起來吧。」
言初霽借勢起身,定定的站起來,便見自己的父皇正麵帶微笑的注視著自己。
言初霽心中一暖:我一定要帶領大夏走向更光明更美好的未來!
時喻笑而不語:終於可以放下擔子擺爛了,開心~
——
言初霽立在城樓上,極目遠眺大夏的江山。
今天是前往浦南鎮災的公孫瓚和袁英迴朝的日子。
頭頂的烈日炎炎,散發著一圈又一圈光輝,蕩漾的金光瀰漫在烈日周圍,編織成一張細密的大網,似乎是將整個大夏都籠罩在了其中。
江福海緩步走過來,「陛下,今日風大,您還是把披風披上吧。」
言初霽微微頷首,視線向著不遠處的方向看去。
那裏,在風中獵獵作響的旗幟仿佛遮蔽了天日,淩冽的鎧甲在陽光下散發著幽幽寒光,濃重的歡樂的氣息隨著風漸漸瀰漫開來。
帶頭的二人一魁梧,一精瘦,均騎在高頭大馬上,麵容上布滿了風霜,但那黝黑的眼眸卻格外清亮。
言初霽眸子垂了垂,從城樓上快速的跑下去。
跟不上的江福海尖叫出聲,「我的陛下呦!」
等江福海跑的急赤白臉的來到城門口的時候,就看到言初霽靜靜的立在城門口,身姿挺拔宛若鬆柏。
恍惚之間,讓他將言初霽的身影和時喻的漸漸重合在了一起。
江福海一路跑過來時已經氣喘籲籲,但他心中還是擔心不已,「陛下,如今您的身份貴重,可萬萬要當心龍體呀。」
言初霽在做太子的時候喜歡舞刀弄槍也就罷了,如今當了皇帝,可是要穩重一些的,如果還這樣蹦蹦跳跳,江福海覺得自己早晚非得嚇出心髒病來不可。
言初霽卻微微搖了搖頭,「無礙。」
江福海沉默著嘆了一口氣,知道給可能能勸不住他,隻能從旁的開口,「陛下,您繼續這樣的話,太上皇也會擔心的呀。」
這話直接說到了言初霽的心坎裏,他努力的繃起一張臉,麵無表情的看向江福海,「這事可萬萬不能告訴父皇。」
即將二十歲,已經登上皇位的青年,卻還害怕自己的老父親。
江福海在心中輕輕笑了一下,麵上卻沒有絲毫的表現,「陛下放心,奴才是萬萬不會向太上皇告狀的。」
言初霽輕哼了一聲,像個傲嬌的孩子,「這還差不多。」
主僕二人又說了一會兒話,那一隊人馬便已然到了城門口。
公孫瓚與袁英翻身下馬,動作利落,齊齊跪在時喻麵前,「微臣,幸不辱命!」
雖然他們人沒有在京城,但是天下已經換了皇帝的事情,還是如風一般的傳到了他們的耳朵裏。
言初霽平靜的眸子緩緩低下,與公孫瓚目光相對。
公孫瓚下意識就挺起了胸膛,就像是一個等候著長輩誇獎的小孩。
言初霽沖他點點頭,「愛卿辛苦了。」
突兀的,公孫瓚周身的空氣都似乎染上了愉悅,變得歡快起來。
他站起身來,緩步走到言初霽身邊,完全不像是一個委以重任的幕僚,更像是一個久不歸家的孩子,興致勃勃的向言初霽訴說著這一路上所發生的點點滴滴。
在言初霽還是太子居住在東宮的時候,公孫瓚便總是對他說一些京城外麵的趣事,勾得他心癢癢。
畢竟雖然言初霽一直跟著原主帶兵打仗,也算是走過了大夏的萬千山河,可那時候的大夏朝還未建立,到處都是千瘡百孔,他一路上所看見的也是受盡了苦楚的難民。
如今朝氣蓬勃,百姓安居樂業的大夏,他還沒有好好的見過呢。
而公孫瓚既然能夠在東宮做了這麽長時間的幕僚,自然也是清楚言初霽的性子。
因此,隨著公孫瓚的訴說,言初霽的眼眸越來越亮,終於,在公孫瓚說的口幹舌燥的時候,他輕輕地笑出了聲來。
「如今就隻能讓愛卿替朕去好好瞧瞧了,但這大夏的大好河山,朕總有一天也會將其走遍。」
帶著這種美好的嚮往,一行人返迴了皇宮。
而就在同一時間,城西口的菜市處,蘇鴻楊宏遠等參加了逼宮謀反的人正跪在那裏等候處斬。
身穿囚服,披頭散髮,跪在烈日下的一群人瘦骨嶙峋,一個個看起來全都是一副死氣沉沉的樣子,完全沒有了高門大戶應有的儀態。
圍觀的百姓們指著他們的鼻子滿臉嘲諷,畢竟昔日裏高高在上的一品大員全家都成了死刑犯,還是有些罕見的。
一群人圍著他們議論紛紛,隻覺得這些人死有餘辜,如今的皇帝這麽的賢明,讓他們吃飽了飯,穿暖了衣,再也不用擔驚受怕。
就像是前段時間浦南發生了那麽嚴重的水災,多少人流離失所,甚至還出現了暴民,可太上皇卻深深地記掛著那些百姓,甚至不惜當時還是太子的陛下的安危,讓他親自帶人前去賑災。
言初霽眨了眨眼,心胸豁然開朗,帶著一種不知從何而起的自豪之感,恭敬的跪在了地上。
「兒臣,定當不辜負父皇的心意。」
突然一陣腳步聲傳來,緊接著就是一隻修長的手緩緩拖起他的胳膊,「不必行此大禮,起來吧。」
言初霽借勢起身,定定的站起來,便見自己的父皇正麵帶微笑的注視著自己。
言初霽心中一暖:我一定要帶領大夏走向更光明更美好的未來!
時喻笑而不語:終於可以放下擔子擺爛了,開心~
——
言初霽立在城樓上,極目遠眺大夏的江山。
今天是前往浦南鎮災的公孫瓚和袁英迴朝的日子。
頭頂的烈日炎炎,散發著一圈又一圈光輝,蕩漾的金光瀰漫在烈日周圍,編織成一張細密的大網,似乎是將整個大夏都籠罩在了其中。
江福海緩步走過來,「陛下,今日風大,您還是把披風披上吧。」
言初霽微微頷首,視線向著不遠處的方向看去。
那裏,在風中獵獵作響的旗幟仿佛遮蔽了天日,淩冽的鎧甲在陽光下散發著幽幽寒光,濃重的歡樂的氣息隨著風漸漸瀰漫開來。
帶頭的二人一魁梧,一精瘦,均騎在高頭大馬上,麵容上布滿了風霜,但那黝黑的眼眸卻格外清亮。
言初霽眸子垂了垂,從城樓上快速的跑下去。
跟不上的江福海尖叫出聲,「我的陛下呦!」
等江福海跑的急赤白臉的來到城門口的時候,就看到言初霽靜靜的立在城門口,身姿挺拔宛若鬆柏。
恍惚之間,讓他將言初霽的身影和時喻的漸漸重合在了一起。
江福海一路跑過來時已經氣喘籲籲,但他心中還是擔心不已,「陛下,如今您的身份貴重,可萬萬要當心龍體呀。」
言初霽在做太子的時候喜歡舞刀弄槍也就罷了,如今當了皇帝,可是要穩重一些的,如果還這樣蹦蹦跳跳,江福海覺得自己早晚非得嚇出心髒病來不可。
言初霽卻微微搖了搖頭,「無礙。」
江福海沉默著嘆了一口氣,知道給可能能勸不住他,隻能從旁的開口,「陛下,您繼續這樣的話,太上皇也會擔心的呀。」
這話直接說到了言初霽的心坎裏,他努力的繃起一張臉,麵無表情的看向江福海,「這事可萬萬不能告訴父皇。」
即將二十歲,已經登上皇位的青年,卻還害怕自己的老父親。
江福海在心中輕輕笑了一下,麵上卻沒有絲毫的表現,「陛下放心,奴才是萬萬不會向太上皇告狀的。」
言初霽輕哼了一聲,像個傲嬌的孩子,「這還差不多。」
主僕二人又說了一會兒話,那一隊人馬便已然到了城門口。
公孫瓚與袁英翻身下馬,動作利落,齊齊跪在時喻麵前,「微臣,幸不辱命!」
雖然他們人沒有在京城,但是天下已經換了皇帝的事情,還是如風一般的傳到了他們的耳朵裏。
言初霽平靜的眸子緩緩低下,與公孫瓚目光相對。
公孫瓚下意識就挺起了胸膛,就像是一個等候著長輩誇獎的小孩。
言初霽沖他點點頭,「愛卿辛苦了。」
突兀的,公孫瓚周身的空氣都似乎染上了愉悅,變得歡快起來。
他站起身來,緩步走到言初霽身邊,完全不像是一個委以重任的幕僚,更像是一個久不歸家的孩子,興致勃勃的向言初霽訴說著這一路上所發生的點點滴滴。
在言初霽還是太子居住在東宮的時候,公孫瓚便總是對他說一些京城外麵的趣事,勾得他心癢癢。
畢竟雖然言初霽一直跟著原主帶兵打仗,也算是走過了大夏的萬千山河,可那時候的大夏朝還未建立,到處都是千瘡百孔,他一路上所看見的也是受盡了苦楚的難民。
如今朝氣蓬勃,百姓安居樂業的大夏,他還沒有好好的見過呢。
而公孫瓚既然能夠在東宮做了這麽長時間的幕僚,自然也是清楚言初霽的性子。
因此,隨著公孫瓚的訴說,言初霽的眼眸越來越亮,終於,在公孫瓚說的口幹舌燥的時候,他輕輕地笑出了聲來。
「如今就隻能讓愛卿替朕去好好瞧瞧了,但這大夏的大好河山,朕總有一天也會將其走遍。」
帶著這種美好的嚮往,一行人返迴了皇宮。
而就在同一時間,城西口的菜市處,蘇鴻楊宏遠等參加了逼宮謀反的人正跪在那裏等候處斬。
身穿囚服,披頭散髮,跪在烈日下的一群人瘦骨嶙峋,一個個看起來全都是一副死氣沉沉的樣子,完全沒有了高門大戶應有的儀態。
圍觀的百姓們指著他們的鼻子滿臉嘲諷,畢竟昔日裏高高在上的一品大員全家都成了死刑犯,還是有些罕見的。
一群人圍著他們議論紛紛,隻覺得這些人死有餘辜,如今的皇帝這麽的賢明,讓他們吃飽了飯,穿暖了衣,再也不用擔驚受怕。
就像是前段時間浦南發生了那麽嚴重的水災,多少人流離失所,甚至還出現了暴民,可太上皇卻深深地記掛著那些百姓,甚至不惜當時還是太子的陛下的安危,讓他親自帶人前去賑災。